收藏 分享(赏)

《2015春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必修1 第5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10讲巩固演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303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春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必修1 第5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10讲巩固演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春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必修1 第5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10讲巩固演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春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必修1 第5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10讲巩固演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春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必修1 第5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10讲巩固演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春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必修1 第5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10讲巩固演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1 第5单元 第10讲巩固演练1(2014天津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表述来看,应是指国民革命运动,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这一革命运动的前提与领导;B项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C项也没有实现,只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后又出现了新军阀的统治。故应选D项。2(2013新课标卷30)1928年中共六大通

2、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信息的准确把握。题干中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城市革命相联结、才可能成为胜利的出发点”等关键信息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苏俄的革命道路:城市中心论。因此正确答案选B。A项明显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与题干反

3、映的主旨不符;D项题干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本题对于题干材料中农民战争与城市革命的关系把握不到位,理解不透彻则易错选C。3(2013广东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概括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共犯了“左”倾错误,领导人脱离中国国情,照搬苏联革命模式,把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混淆在一起,想一并完成,主

4、要表现就是把民族资产阶级这一革命的同盟者当做了革命的对象。B、C两项都是发生在20年代,D项是符合国情的道路,故正确答案选A。4(2014福建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结合所学分析:A项是在1927年不符合“长征期间”,B项不符合“民族矛盾加剧”,D项七大是在1945年同样

5、不符合条件,故选C项。5(2013北京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根据材料中“建立统一民主共和国、苏维埃区域、苏区代表全国国会”等相关信息判断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而A项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6、B项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因此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C项。6(2013海南17)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时间,这个时间正逢皖南事变刚刚发生之时,国民党当局不顾民族大义,制造反共摩擦,危害抗日的大好形势,不仅不利于中国抗战大局,也

7、不利于美国的在华利益,因而居里的声明实际上是从经济上向蒋介石施压,使其重新走上国共合作的道路,所以D项是正确的。A项不能反映居里声明的真实意图,也不是美国的真实意图;B、C两项不符合美国对共产党的态度和政策,居里的声明只是美国在日本侵华威胁美国利益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态度和政策。7(2013新课标卷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军

8、民抗日斗争,考查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信息为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并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项和C项。8(2013重庆8)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第二

9、次合作。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阐释能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侵华导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在八年抗战过程中,国共虽有摩擦和冲突,但是合作始终没有破裂,关键因素就在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矛盾始终占主导地位。A、B、C三项虽然也是促成国共合作没有破裂的因素,但不是首要因素。因此正确答案选D。9(2014山东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答案

10、】C【解析】从所给材料看,强调是整个民族有了统一的指挥,全民族的一致对外,也就是强调整个民族团结起来,显然是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答案为C项。A项体现的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目标是国内的北洋军阀,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发展,排除B项。D项强调的是解放战争,而不是全民族的一致对外,排除。10(2014天津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

11、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答案】C【解析】从题干的内容可知,近代中国的外交逐渐又遭受列强的欺凌到逐渐有自己的独立主张,再到与列强平等签约、取消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中国逐渐取得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A项早在1840年就已开始;B项表述错误;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实现。故应选C。11(2014安徽示范高中检测)如图为1949年12月12日东北解放区邮电管理局发行的双十二纪念邮票。以下关于此邮票发行的说法正确的有()“双十二”事变的发生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到顶点,民族危机深重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正在重点进攻东北解放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12、对国民党内战政策的不满ABCD【答案】D【解析】抓住时间“1946年12月12日”,当时抗战已经结束,排除;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开始于1947年春天,而且针对的是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排除。12(2014新课标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

13、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解析】本题以历史教材为切入,考查抗日战争,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信息的准确判断,并做到史论结合。可结合抗战是全民族抗战这一结论进行补充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