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5(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234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5(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5(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5(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5(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5(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5(岳麓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5(岳麓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5(岳麓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5(岳麓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说课稿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课的内容。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课后反思等部分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作为高中历史教材的开篇,是整个政治文明史的起点,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不仅鲜明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地域特色,而且其兴衰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宗法制的评价。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2过程与方法从激发学

2、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出发,设置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并发挥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力求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改变学生认为历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注重启发式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体会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通过对宗法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认识到宗法制对我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民族性有深远影响,辩证地认识其利弊。(三)课程标准与教学重、难点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根据课标,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重点:西周分

3、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以及相互关系。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政治制度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及课时安排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内容包含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相关史料、板书设计等;本课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有了简单的知识积累,对分封制有一定印象,但对宗法制基本没有接触,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且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大多还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对历史结论、历史观点的分析理解不够深入。三、教法采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习历史实际上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我们学历史绝对不是为了过去的死人,而是为了现在和将来。本课是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在学习之前,学生很可能

4、会以为这段历史太遥远,与现在没有关系,这种认识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学习的热情。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身边”的历史,加强历史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这也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实施理念。因此,对于本课,我打算尽可能利用学生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体验来化解由年代久远而带来的隔膜感,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重要而且必需的课程资源。采用深入浅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大胆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一、导入新课聊天的方式导入:师:同

5、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假如碰到需要向陌生人问路时,直接叫:“喂,往某某地方怎么走?”这种方式是很不礼貌的,应该客气地称呼一下对方,你们怎么称呼陌生人的呢?(生:那要看那陌生人的性别和大致年龄,叫师傅、大伯、大叔、大婶、大哥、大姐、小妹)师:可是这位陌生人真的跟你有师傅关系、兄弟关系、姐妹关系吗?没有,那为什么我们这么叫呢?(生:不知道其名字,只好这样叫)在单位、在院子里,你父母对知道名字的熟悉的同事、邻居、朋友也往往不是直呼其名,而是张哥李姐王大婶这样地叫,这是为什么呢?(生:为了拉关系,表示亲近)师:在西方国家是不是也这样呢?在中国,一个孩子生下来,七大姑八大姨,区分精细,在英语里没有这么精细

6、的称谓, aunt和uncle两个单词就囊括我们多少种亲戚称谓。在工作场合,见了父母都得叫名字,而在中国你叫父母名字试试看(学生笑),所以到外企上班,第一件事是先取个英文名。可能我们平时对此没有感觉,但仔细想来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明显不同的表现。我们习惯于把亲族关系渗透到一切场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小到问路,大到治理国家。这些都可以从宗法制度里找到渊源。我们今天要学到的第1课夏商西周,表面上看来和我们很遥远,实际上这是中华文明的童年时期啊,就像一个人一样,童年并非无关紧要,童年期有时会影响一辈子。所以我们要向了解历史给今天中国政治的发展留下了怎样一笔遗产,就需要从夏商周三代讲起。二

7、、讲授新课(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本目课标未作要求,夏朝又并非信史,属于非重点,初中时学生已经掌握夏商周朝代的兴衰更迭,教师不宜在此多作停留。高一学生完全有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本自学的能力,因此本目由教师提问,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然后师生一起归纳整理出知识点如下: 1、夏代政治制度及其特点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制度: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教师解释什么是公共权力)特点:出现王位世袭制;保留氏族社会的特点2、商代政治制度及其特点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商制度:内外服制度(教师解释什么是内服、外服)特点:a、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b、

8、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c、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举甲骨占卜例并让学生思考为何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结合形象化的多媒体课件讲解并过渡:今陕西关中一带那时也是从属于商王的外服之一,这个附属部落就是后来最终取代商朝的周部落。(二)西周的分封制本目是教学重点,学生初中对此有初步的认知。我把教材标题“封邦建国”改成“西周的分封制”,然后通过设问,借助多媒体展示西周疆域及主要诸侯国图,让学生对分封制有更为清晰地了解。1、目的问:为什么分?(学生能回答出当时交通落后,在周初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为了加强统治,为了拱卫王室等。)教师在表扬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对殷商降族的分封可以安抚人心,便

9、于监督管理。2、对象问:分给谁?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立71国,姬姓独居53人)异姓封国: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尧舜禹的后代)、古方国、殷商降族等多媒体幻灯片展示:3、内容问:分什么?土地、人口、武装等(“授民授土”)4、方法问:怎么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分封制是怎么分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诗经中的诗句实现过渡:师:名义上全国土地都是周天子的,因此被分封的诸侯要尽哪些义务?他们又有哪些权利呢?5、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看书回答,教师提示学生把诸侯义务分成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方面来掌握6、作用周人的势力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形成了西周贵族集团

10、的等级序列;可以借用别的版本教材“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的说法并用多媒体“众星拱月”图示法形象表示。并让学生思考:分封制下的周朝政治格局与商朝内外服政治格局有何不同?经过比较,学生对分封制比起内外服制度加强了统治效果这一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过渡:分封这一制度设计比起前代是优越得多,但是这个制度设计有没有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制度会出现什么问题?7、分封制遭到破坏原因表现【小结】分封制的发展过程与结果:开始于周武王,推广于周公旦,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过渡:通过对分封制的学习,我们知道西周的统治阶级有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天子、诸侯、

11、卿大夫、士死后,谁来继承他们的地位呢?西周的宗法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西周的宗法制本目是重点,由于学生过去知之甚少,因此也是难点。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宗小宗,嫡长子继承制是怎么回事,然后设置一个继承案例让学生判断,对嫡长子继承制完全弄清楚之后,通过拓展探究题和回顾导入新课部分列举的身边的例子引导学生想一想宗法制在当今社会还有哪些影响力,辩证地认识其利弊。1、定义问:什么是宗法制?答: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师:这种制度是怎么来的呢?生:源自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2、目的巩固解决(让学生用抓关键词法掌握)3、内容: 结合宗法制树状图理解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12、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服从大宗大宗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问:大宗一定大,小宗一定小吗?就周王室而言,周王是大宗,王位是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小宗,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国内,诸侯为大宗,侯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小宗,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封地仙,卿、大夫为大宗,职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为小宗。因此,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之间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则继承案例让学生当法官,以更好地掌握嫡长子继承制的概念。4、作用:保障有利于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

13、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在家里、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6、宗法制的评价运用讨论法得出: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段材料:(四)西周的礼乐制度问

14、题1、礼乐制度是由谁制定的?什么是礼?什么是乐?问题2、周礼的实质是什么?(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问题3、礼与乐是什么关系?问题4、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宗法制,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周公制礼作乐,制定了礼乐制度。贵者有贵者之礼,贱者有贱者之礼,如果大家都遵守礼,各安其分,那么社会就会有序。因此,礼讲究的是“差异”,但是一个社会只讲差异,社会就无法和谐,因此“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乐讲究“和同”,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否则社会会失衡。周公深谙治国之道,有了礼,贵贱等级差别就

15、显示出来了,人们就不会相争,有了乐,人们就不会埋怨,社会就和谐了。展示乐记上关于乐的功能的材料:君臣上下一起在宗庙听音乐,则莫不和敬;同族老小一起在乡里听音乐,则莫不和顺;父子兄弟在家共同聆听音乐,则莫不和亲。 学生可能对此不好理解,教师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在政治上所起的作用,今天依然能看到:“同一首歌”、“春节联欢晚会”、赈灾义演,国家领导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一起看,感动时一样落泪,激动时一样兴奋,音乐在这时起的是增强凝聚力、亲和力的功能。在国际交往中,音乐也起了“和”沟通与理解的作用。课件展现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美轮美奂的图片,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场“以和为贵”的盛

16、宴,204个国家和地区,制度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在音乐舞蹈里找到了相通的地方。 中国礼乐文明的秩序与和谐理念,是通过人文奥运奉献给世界的一份富有价值的思想。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五)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是课标要求的教学重点,由于对归纳概括能力要求较高,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先以前面的宗法制教学内容为基础启发学生得出第一个特点:以牢固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然后以三代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再出示材料: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

17、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请思考:孔子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孔子的主要意思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在夏商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反映出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三、本课总结结束语: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曾经在巩固国家政权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作为早期政治制度,其本身的弊端最终导致其必将要被一种新的制度所取代,这种新的制度是什么,又是怎样确立的,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这个内容。四、拓展探究提供两道探究题,供学生选择。、历史发展至今,宗法制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依然浓厚。宗法制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下它在当今社会现实中的积极和消极表现。【答案提示】 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炎黄子孙、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是同气连枝、血浓于水);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多少有些背离。崇古、注重经验,强调师传、师承,不尚开拓,轻视冒险,因循守旧(“任人唯亲”“宗派主义” )。2、讨论有关百家姓、家谱、家庙、宗祠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历史现象,结合本课的“宗法制”等历史知识,试写一篇小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