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64(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050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64(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64(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64(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64(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64(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64(人民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1.1《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64(人民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王位世袭制这:由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分封制:我国奴隶社会典型的上层建筑形式。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实行的军政合一的社会制度。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建立的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社会制度。(二)试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发展与演变1、基本线索如何?形成于战国时期;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强化并衰落于明清。 2、重点分析(1)、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特点及产生的历史原因怎样?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

2、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诸侯制度来说能更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历史根源:一是理论来源:法家思想;二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的需要。意义:巩固了统一,维护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对整个封建社会影响深远。(2)、西汉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怎样巩固的?内容:汉武帝的大一统,主要表现为中央集权的巩固,特别是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的统一和思想上的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统治者,错误认为秦朝灭亡于没有实行分封制,所以主张分封同姓王。但随

3、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影响中央集权加强。晁错提出“削藩”主张,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景帝乘机把王国官吏任免权收回中央,后来,汉武帝又通过“推恩令”和削夺王国爵位,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主张,对儒学加以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儒学独尊,使孔子为代表的儒学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三、是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4、。(3)隋唐是怎样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三省六部制:在唐朝,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式如下: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科举制: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

5、豪门士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4)北宋加强情况如何?原因、目的:一是为了结束和有效防止地方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重新出现;二是为了防止兵变的历史重演。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巩固统治,以求长治久安。基本方针:最大限度集中军权、财权、政权于中央。具体措施: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政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财权: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讨论:宋太祖杯酒何以能释兵权?一是宋太祖已具备了释兵权的条件:(1)北宋建立后赵匡胤迅速稳定了政局,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2)赵匡胤原为统军大将,控制着禁军。这是关键的条件。可以这样说:陈桥兵变是暴力基础上的和平

6、夺权,杯酒释兵权是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杯酒释兵权是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削权。二是宋太祖采取了切实可行的策略:(1)经济上赐给钱财,允许广置田产。(2)采取情感策略。(3)人生观诱导,让将领及时行乐。作用和影响:(1)积极的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2)消极影响: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后果,最终导致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积重难返的严重局面,从而到中期出现统治危机。军权过于集中,实行守内虚外,边防力量削弱,军队力量增加,军队开支日益膨胀。政权过于集中造成官僚机构臃肿庞大,效率低下。财权过分集中,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

7、积极性。(5)元朝新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省,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一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是对秦朝郡县制度的重大发展,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二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6)明朝强化特点: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挥。这一措施,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这一措施具有独创性。它的出现,标示着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和专制制度的

8、腐朽反动性加强。八股取士,其结果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其结果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这些措施的核心是加强君权,形成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影响:进步性:起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稳定和重建封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至明成祖永乐年间,政局稳定,国力强盛,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鼎盛王朝。消极性:从其动机看,仍然是维护和巩固一家一姓的统治,具有反动性。从其采取的措施看,是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这就从根本上预伏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同时也从反面说

9、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可供调节的余地越来越小,从而说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讨论:明朝加强专制的措施为什么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因为它标明封建制度仅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无法维持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从而只得依靠用强权,靠利用皇权的绝对化、特务,靠制造冤狱来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和思想控制。一方面,统治者的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违背了历史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另一方面,作为上层建筑,它所维护的是处于崩溃中的旧的统治基础,表现了更大的消极作用。(7)清朝衰落 军机处的设置:设立时间:雍正帝时。始设原因:用兵西北,防止泄漏军事机密。职能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

10、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是皇帝发号施令,处理政务的枢纽。组成:皇帝直接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谨慎可靠的亲信任军机大臣,特点:清朝特有的机构,组织形式特殊。地位显要,本身无独立性,是皇帝的工作班子,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机构精干,人员干练,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评价:便于集权,办理政务迅速、机密,君主旨意畅通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大兴文字狱: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禁锢了人们的头脑。四、同步指导(一)、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认识:该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

11、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因此对于每个朝代或不同帝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必须作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二)、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什么特点? 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皇帝从决策到行使

12、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念 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 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三)、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如何?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宋代之际的邓牧曾著书大胆斥责皇帝是最大的掠夺者和剥削者,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邓牧的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家影响。明后期,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揭露道学的虚伪。他反对

13、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李贽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激烈批判的要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黄宗羲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四)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发展、变化1、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2.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

14、构和厂卫制度,实行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向极端。3.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黃宗羲针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4.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制度,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度。1912年,隨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1汉朝建立了一套选举人才的选 官制度,其中,察举制度是一种由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一,后期门

15、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世家地主因此而发展起来。 2隋唐时期采用科举制进行选拔人才。 3北宋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和殿试。殿试成为定制;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实行糊名制,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4明朝沿袭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 5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变化,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六)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度的发展。1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了“以法为本”和“法不阿贵”的治国思想。这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2 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依据,实行法治。秦

16、始皇参照六国法令,制定并颁行秦律。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很有影响。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成熟、最完备的封建法典,3 明太祖时,制定了大明律,增加了经济立法,主张按其罪行轻重量刑。(七)地方行政制度1 西周开始实施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霸,分封制瓦解。2 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西汉初年的地方 统治体制是 “郡国并行制”,通过汉武帝的“推恩令”“附益之法”,“郡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地方行政制度复归为郡县制ai汉的地方行政区划由郡且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3 金建立后,为加强统治力量,阿骨打推行猛

17、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制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制度,它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4 辽统治者实行蕃汉分治制度,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蕃汉分治制度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5 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以至今天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球(今台湾)。6 清朝确立了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及其继承人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制

18、度,同时确立了驻藏大臣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7 明清时期,我国对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政策。中央政府在西南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允许其世袭。土司首领必须忠于朝廷,按时向朝廷交纳贡赋。明初西南地区的两个宣慰司叛乱,明朝派兵平定后,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后设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清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大规模地实施改土归流政策,土司制度隋之逐渐消亡。五、模拟检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秦朝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据此回答题:1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是我国

19、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威胁的事件或现象不包括 儒生攻击郡县制 刘邦分封同姓王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豪强地主把持政权儒家思想在中国享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据此回答题:董仲舒对儒学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 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教育的课

20、程与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有关的社会政治背景是 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佛教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 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据此回答题:唐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通过科 举选拔官吏 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 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 A. B. C. D. 隋唐三省六部

21、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加强了皇权 中央机构有了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不包括 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防止独裁机互牵制北宋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回答题: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加强中央集权.消灭割据政权 .防御辽兵进攻.节省军费开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极力提高皇权.竭力削弱相权 .削弱将帅权力.削弱地方势力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兵越多,战斗

22、力越弱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形成后历经各朝不断完善巩固,到明清时期空前强化。据此回答第题: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在在于 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发展社会经济 巩固国防抵御侵略 加强民族交流北宋赵匡胤和明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在于 废除丞相 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文化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激化了阶级矛盾

23、 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有关制度,曾经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回答46题。18与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推行的猛安谋克制的性质基本相同的制度是A.募兵制 B府兵制 C.八旗制度 D保甲制19契丹建国后,曾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因为A 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辽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20下列是关于“八旗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的表

24、述,其中正确的说法是建立于清朝具有行政管理、军事征战、组织生产三项职能 对满族的壮大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A B C D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25、。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守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2) 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3) 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4)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利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突出时期?这一制度发

26、展到明清,表现出来的腐朽性在哪里?它说明了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趋势?18世纪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是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此后的百余年间,知识界却出现了逃避现实、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指出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后果。答案通解一、选择题718.C19.B20.C 二、非选择题包括了皇帝和三公大臣的综合意见。特点是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们和法律的制约。我国封建制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上,但在唐朝时期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这与明朝时期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我

27、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理论由韩非子提出,被秦始皇应用发展。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西汉初年中央集权制由于王国问题威胁中央,结果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等,到汉武帝时重新得到巩固。隋唐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北宋时,宋太祖为巩固统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地方割据。明朝为强化君主的专制权力: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殿阁大学士,后来大学士参与机务,发展为内阁;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官吏,镇压人民。清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清朝前期还大兴文字狱,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八股取士,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其发展趋势是不断强化皇帝个人的专制权力。专制主义走向衰落。原因:清朝文字狱(或文网严密)。后果:禁锢了思想;阻碍了学术发展;使社会闭塞,影响社会进步。.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