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下语文第六单元同步复习题八下语文第六单元同步复习题?一、语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解ji 解决 押解 解释 解数B.宿s 宿舍 宿营 宿命 归宿C.恶w 厌恶 恶心 恶习 恶劣D.差ch 差错 误差 出差 差距2.请选出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景,好景色)C.悄怆幽邃 (忧伤的样子。) D.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回家)3.请选出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青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B.则有心旷
2、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译:就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当着风,那真是喜气洋洋的了。C.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译:冻风时常刮起来,使沙子飞动,使石子飞动。D.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译: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4.对下列诗句翻译、解释或分析欠妥的一项是(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山间气氛黄昏时最好,天空的鸟儿相互结伴回来。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即“落花”,这两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已辞官,但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仍是一样地关心。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句中意思是四处寻找君主却不见,雪地上只留下了马
3、蹄的印迹。D.“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以游者相乐”这段文字正面写鱼,侧面写水,虽无一字写水清,但读者能处处体会水的明静清澈。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天山共色(一样的颜色) 水皆缥碧(青白色)猛狼告奔(指飞奔的马) 鸢飞戾天(至)B.不知何许人也(什么地方) 造饮辄尽(制造饮酒)期在必醉(期望) 曾不吝情去留(或去或留)C.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不以千里马称也(著称)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策之不以其道(驱使)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弗之怠(懈怠援疑质理(提出) 录毕,走送之(跑)二、积累、整合与运用6.根据诗歌内容填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
4、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王老师退休后仍在学校心理咨询室义务“坐诊”,可用己亥杂诗中的诗来称赞王老师两句是:“ ,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 。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终南别业中进一步写出诗人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的诗句是:7.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
5、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8.有时,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这样抱怨自家的孩子:“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说得节省又含蓄,不过,个中滋味也只好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如果你是“自家的孩子”,定会知道父母想要说的是假如你不是“自家的孩子”,听到别人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的言外之意是: 。9.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如96年把165个SAT满分的“状元”拒之门外。美国的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求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小时。这只是最基本的“毕业”要求。至于申请大学时,六七十个小时的“学雷锋”还远远不
6、够。有些高中生的学业并不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如,有的学生每年的暑假都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去帮穷人盖房子,经年不渝,终于感动“上帝”。10.根椐文中提供的内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改后:上联:三、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一)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回答诗后问题。相见欢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1.这首词上片写 ,下片抒发 。1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现在人们运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各题。嗟夫!予尝
7、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把酒临风( ) 春和景明( )14.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5.用原文填空。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的心态。“进亦忧,退亦忧”中“进”和“退”分别指什么?“进”指:“ ”;“退”指:“ ”。16.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 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17.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