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389.50KB ,
资源ID:5284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2840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年高考历史 16个阶段特征15 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至第三次科技革命前(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高考历史 16个阶段特征15 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至第三次科技革命前(含解析).doc

1、第二次工业革命至第三次科技革命前(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现代史开端【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以科技创新为生产力特征,以垄断、现代企业制度为生产关系特征,以门户开放为国际贸易特征的时代。导致自由放任政策失败,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干预和福利主义时代(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崩溃。2政治方面:民主政治继续发展,工人运动进入议会斗争阶段,西方制度向亚非拉地区扩展;但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阶段进入实践阶段,苏俄开始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探索之路;一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3文化方面:科技教育侧重创新,中心国家转移,美国、德国为代表;自由平等思想新发展。4国际关系方面:一战对世界影响;

2、世界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但经济危机和美国的措施,导致世界市场体系崩溃。【主要表现】一、资本主义发展的电气时代1经济(1)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2)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和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以科学技术为依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形式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逐渐形成。(3)随着经济发展,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下来,美德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后来居上,俄日等国经济也有较快发展。(4)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

3、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2政治(1)比较健全的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大体定型,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比较典型的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的国家,如英法美;二是在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同时,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的国家,如德俄日。(3)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工人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为适应联合斗争的需要,第二国际成立。3思想:政治上的民主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诞生。4科技(1

4、)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而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跨入“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石油开采业、化学工业及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或发展。(3)随着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相继发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也先后发明出来,从而大大“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5国际关系(1)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错综复杂,法德、英德、俄奥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进一步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从而推动了战争的爆发。二、两种文明模式的发展1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

5、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2)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国内战争胜利,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3)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实行以固定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4)苏联模式: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统治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迅速完成工业化,但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

6、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直接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影响了消费;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了社会矛盾。特点和影响: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罗斯福新政措施:整顿财政金融;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实行社会救济与以工代赈;加强社会立法。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重点关注】1农

7、耕文明时代: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儒家思想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古代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2工业革命时代(1)能源革命工业革命同时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煤炭成为工业文明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建立,并且逐步代替煤炭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能源。二战后,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成功揭开了人类使用核能的序幕。(2)水利工程:罗斯福新政时期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3)农业改革:苏联大规模垦荒,耕作粗放,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不顾自然条件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自然规律。(4

8、)负面影响: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如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5)人类对策: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下发展科技;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3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持续发展的经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真题再现】1.(2021全国卷34)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 )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答案

9、】C【解析】“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说明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相对完善的权威,是不会被突破的,故选C项;“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说明还有些小问题没有解决,A项中的“全部”说法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A项;1900年普朗克已经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是对微观世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排除B项;量子力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才建立的,D的说法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2.(2021天津卷11)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

10、。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答案】A【解析】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即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到人民内部的矛盾,故选A项;“消失”说法错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立依然存在,排除B项;苏维埃俄国的政权基础没有变化,仍是无产阶级,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建设道路探索已经突破,排除D项。3.(2021广东卷15)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

11、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 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C. 完善新经济政策D. 冲破西方技术封锁【答案】A【解析】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是为了适应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工业化培养人才,故A正确;B项错在“普及”,故错误;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故C错误;冲破西方技术封锁不是其目的,故D错误。4.(2021全国卷3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

12、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答案】C【解析】在全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候,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他们支援战争主要靠向贩粮者征税,说明当地政府看到了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改变了策略,故选C项;“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说明当时粮食短缺的问题还是存在的,需要靠征税手段缓解,排除A项;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废除自由贸易才

13、是经济活动的常态,排除B项;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是在1921年开始的,当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与题干中的“国内战争时期”不符,排除D项。5.(2021 山东卷13) 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1928年2.7171932年14.861.51937年56.193.0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C. 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 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拖拉机数量和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4、可以看出,当时苏联正在开展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不平稳看不出,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二者的关系,排除D。6.(2021 湖南卷15) 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A. 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B. 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C. 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D. 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是,美国国会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

15、预政府的公共政策。这就加大了最高法院对行政权的监督,从而在内部调整了三权分立体制,故B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国会地位高于最高法院,故A错误;自由裁量权针对的是上诉案件,“压制政府”说法错误,故C错误;这一措施完善了分权与制衡机制,故D错误。7.(2021广东卷14)如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A. 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B. 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C. 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D. 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答案】B【解析】漫画反映了罗斯福对胡佛下达逐客令,意思是罗斯福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漫画无法体现货币贬值的信息,排除A;根据“我的确同情任何将要失去住所的人

16、”可知,一些贫困的人可能无家可归,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国家干预政策的成效还没有体现,排除CD。8.(2021全国卷35)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答案】A【解析】19301931年政治美国经济大危机持续进行,所以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了更多的廉价午餐给孩子们,香烟产量剧增是为了满足人们麻醉自己的需要,穿着整洁西装的人沦为了街头兜售苹果的商贩,这些现象都表明

17、危机依然在持续加深,故选A项;19301931年危机的持续进行,会使法西斯势力盛行,社会矛盾加剧,而不是缓和,排除B项;美国罗斯福新政是从1933年开始实行的,新政取得良好成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福利制度是在二战后逐步确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实战演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德意志帝国初期,立法工作主要由行政官员负责。19世纪90年代,负责立法工作的德意志官员开始同时与联邦议会议员和相关政党进行谈判,有的甚至首先与政党谈判,“强迫联邦议会作出让步”。这表明当时的德国()A.议会逐步成为权力的中心B.官员不再对皇帝负责C.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发展D

18、.议会和皇帝实现分权【答案】C【解析】德意志帝国初期,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立法权被皇帝任命的官吏所垄断,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不能制定法律,但到19世纪90年代,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立法需要联邦议会的参与,这表明代议机构地位日益重要,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故选C;材料只表明联邦议会权力的扩大,并不能说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故排除A;B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当时德国皇帝依然大权独揽,D表述错误,排除。2.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社会保险立法主要有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910年,德国政府将当时所实行的各种保险法汇成工人保险法典,1911年由帝国议会通过。这反映德国 ()A.

19、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突出B.对外政策出现新变化C.开始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D.福利国家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在德国的深入发展,德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为解决这些矛盾,德国通过立法开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稳定统治秩序并缓和社会矛盾,故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排除A;B材料未体现,排除;20世纪初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刚开始建立,排除D。3.(2021鄂州二模)20世纪的一种生产组织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把持权力去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

20、位;以较少数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 ()A.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阻碍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C.直接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D.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答案】D【解析】由“管理的集中”“消除竞争”“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大规模生产”“生产率的提高”可得,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是垄断组织,其出现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D;垄断组织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所以不会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A;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不是阻碍,排除B;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

21、命的产物,排除C。4.(2021武汉二模)1922年,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出版了尤利西斯一书,写的是一个普通人一生中普通的一天。他抛弃了传统的语法,将外来词汇、双关语、少量知识和记忆碎片糅合于令人困惑混乱的叙述中。这种叙述方式()A.表达了精神困惑B.批判了社会罪恶C.抒发了浪漫情怀D.痛斥了种族歧视【答案】A【解析】 “他抛弃了传统的语法,将外来词汇、双关语、少量知识和记忆碎片糅合于令人困惑混乱的叙述中”,体现了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反映了现代主义特征,表达出了精神困惑,故选A;批判了社会罪恶的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B;抒发了浪漫情怀的是浪漫主义,排除C;材料中没有涉及种族歧视的内容,排除D

22、。5.20世纪20年代,德国艺术团体“桥社”成立。“一切常规的或资产阶级”的东西都在他们拒斥之列,取而代之的是对新的审美形式的恣意实验,碎裂、分散和混乱成为新的艺术基调。“桥社”所体现的艺术基调 ()A.反映西方社会出现精神危机B.善于发掘人物内在的情感世界C.体现科技革命下的社会现实D.强调色彩的运用和整体的统一【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对新的审美形式的恣意实验,碎裂、分散和混乱成为新的艺术基调”体现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特点,属于现代主义风格,反映了西方社会出现精神危机,故A正确。B属于浪漫主义美术,C属于现实主义美术,D属于印象派绘画,均不符合。6.下表是一位学者关于20

23、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特点的分析,这些特点可以用来解释俄国()队伍比较纯洁,工人主要来自破产农民,不易形成工人贵族阶层,遭受极其严重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工人)集中程度高,一半以上集中在机械制造、石油、冶金、铁路等部门的大企业中,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已经形成。A.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B.资本主义经济的缓慢发展C.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D.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无产阶级主要来自破产农民,他们易形成工农联盟,他们遭受极其严重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革命性强,集中程度高,易于组织发动等,可以用来解释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D正确;俄国无产阶级的特点不

24、能用来说明农奴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A错误;资本主义经济的缓慢发展与(工人)集中程度高等不符,B错误;俄国无产阶级特点只体现了国内阶级矛盾,不能用来解释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C错误。7.(2021黄冈二模)1921年8月,苏维埃著名诗人勃洛克开枪自杀,在他的遗嘱中有这样两句小诗:“看,莫斯科受寒忍饥,从前整洁美丽,而现在是买卖投机。”当时在苏俄知识界出现了一股不大不小的自杀浪潮,共青团在两年之内失去了一半团员,俄共党员中也有很多人退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采取固定的粮食税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答案】C【解析】新经济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

25、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实际上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目的是通过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来解决经济落后问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从表面看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无产阶级的政权是矛盾的,所以会出现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故选C;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8月已经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买卖投机”是商业上的行为,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导致的,采取固定的粮食税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会出现自杀浪潮和退党退团现象,排除B;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排除D。8.1922年5月,苏维埃政权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

26、工一起劳动。1926年,土地和生产资料租佃关系,以及雇佣劳动关系发展到了顶峰。这说明当时苏联()A.国家放松了对农村的监督B.农村的剥削现象较为严重C.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D.农民有较大的土地经营权【答案】D【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出租土地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使农民获得了较大的土地经营权,故D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不能说明农村的剥削现象较为严重,排除B;出租土地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度,排除C。9.(2021孝感二模)斯大林认为,在把一切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同时,还应该消除商品生产;并且也用逐渐过渡的办法使产品交换来代替商品流通,使中央政权能够掌握

27、社会生产的全部产品以利于社会;致力于使国家成为市场的主体而非市场秩序的监督者和护卫者。这一认识 ()A.使苏联经济逐渐走上了畸形发展轨道B.符合当时苏联经济发展水平C.完全继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D.受当时国际形势恶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据材料“把一切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同时,还应该消除商品生产使中央政权能够掌握社会生产的全部产品以利于社会;致力于使国家成为市场的主体而非市场秩序的监督者和护卫者”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认识使苏联最终确立了苏联模式,而苏联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选A;材料中的这种认识脱离了苏联经济发展水平,排除B;据所学可知,苏联模式并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简单继承

28、,排除C;据所学可知,受当时国际形势影响而采取的措施是加快工业化建设,排除D。10.如图是美国漫画家摩尔丁描绘苏联经济发展的作品。图中抱着孩子的农妇一面拉着犁一面抱怨生活的痛苦,而她的丈夫一手扶犁,一手指着坦克车队说:“可是我们能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呀!”该作品 ()A.表达了对美苏冷战的担忧B.揭示了苏联妇女地位的低微C.肯定了苏联军事工业的成就D.嘲讽了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冷战的特征,排除A;材料并不是强调苏联妇女地位的低微,排除B;材料没有肯定苏联军事工业的成就,而是强调经济结构不合理,排除C;从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的重工业非常发达,而农业耕作机械很落后,体

29、现出苏联重工业和轻工业以及农业之间畸形发展的特点,故D正确。11.(2021宜昌三模)20世纪初,一位美国资本家主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提出一种比个人所有更好的资金管理方法。我们可以把钱存入国库或者各州财政部,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任何国家或者州的立法机构都无法保证这些资金能够比现行管理方法更有效地为人类谋福利。”由此可见该资本家主张经济上的()A.社会主义B.重商主义C.自由主义D.混合主义【答案】C【解析】据材料“还没有人提出一种比个人所有更好的”“任何国家或者州的立法机构都无法保证”可知,该资本家反对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强调个人自主管理,实质上是主张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故选C;社会主义

30、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排除A;重商主义强调工商业为本,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与材料时间主旨均不符,排除B;经济上的混合主义一般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流行的,主张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有机结合的经济理论,排除D。12.(2021武汉二模)柯立芝时期,美国拥有500名工人以上的大企业比重,从1914年的31%上升到1929年的37.6%;在19281929年公司合并高潮中,被吞并的公司达2 300个。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技术优良的大农场排挤下,约500万个中小农场宣告破产。这些现象说明了美国 ()A.生产社会化趋

31、势加强B.自由放任政策破产C.资本垄断化程度提高D.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答案】C【解析】企业扩张,吞并小企业,大企业发展,大农场排挤小农场,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垄断化程度提高,故选C;生产社会化是指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与材料反映的垄断生产不同,排除A;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排除B;1929年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农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排除D。13.(2021武汉三模)1930年7月,一些工商业者派代表到白宫要求胡佛总统采取挽救危机的紧急措施,胡佛回答说:“先生们,你们迟来了6个礼拜,危机现在已经过去了。”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年度咨文中说:“几个月前我们

32、看到了经济复兴,萧条影响将会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胡佛 ()A.有限干预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B.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C.力图缓和严重激化的社会矛盾D.掩饰经济危机以赢得选举【答案】B【解析】1930年即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胡佛拒绝工商业者采取紧急措施挽救危机的请求,并在年度咨文中表达对经济复兴的乐观态度,反映出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故选B;胡佛政府的有限干预并未取得显著成效,排除A;力图缓和严重激化的社会矛盾与胡佛坚信不需要采取措施挽救经济危机不符,排除C;材料中胡佛并未掩饰经济危机,且1930年胡佛就任不久,未到下届选举时,排除D。14.1921年5月,苏俄政府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

33、同农民手中的余粮直接交换。同时,政府允许私人在地区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不久,国家取消商业的地区范围限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由此可见,当时苏俄()A.工农业生产基本上得到了恢复B.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C.对战时体制作出了适时的调整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答案】C【解析】材料“苏俄政府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的余粮直接交换”体现了对余粮收集制的调整,材料“政府允许私人在地区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不久,国家取消商业的地区范围限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体现允许私有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体制,故C正确;A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B“齐头并进”说法错误,排除;D“商品经

34、济的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15.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指出: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要推行渐进的改良”。导致列宁产生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应对国内外敌人的进攻B.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C.原有经济政策引发危机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20世纪20年代初”强调发展商业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要推行渐进的改良可知,推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故C正确;应对国内外敌人

35、的进攻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故排除A;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故排除B;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2分)16.(16分)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描述与评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3年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外国史教科书认为,新政“能否收效,还是问题”,对新政的实施并无信心。1935年的初中复习丛书外国史中写道:“自罗斯福总统登台,虽极力提倡蓝鹰运动,劝人民及时购买,并实行通货膨胀,解除酒禁等,其于恢复经济繁荣,仍无甚大效果。”1947年出版的初级中学适用外国史教科书写道:“罗斯福执政之后,献身于

36、国内复兴事业,重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担任适于一个大强国的国际责任。当政数年,成效大著;第一届任期未终,国内经济状况几已恢复原状了。”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突出危机对资本主义各国的沉重打击,直接恶果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至于美国的经济危机状况如何,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作为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的积极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首次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下册)中。这套教科书对新政如是说: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但是,它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生产开始回

37、升,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趋向安定。 摘编自杨梅百年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教科书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描述与评价进行合理解释。【答案】历史观点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1933年到1935年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此时美国也是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列强之一 ,因此对罗斯福新政的描述和评价着重于从客观实际出发;1947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对共产党发动内战,此时的历史课本中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正面评价;1956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因此对于罗斯福新政没有进行文字表述;1982年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后,因此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正面表述。由此可知

38、,教科书中对于罗斯福新政的描述和评价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16分)【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可知,在不同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上对罗斯福新政的表述和评价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主要是受当时中美关系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如1933年到1935年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此时美国也是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列强之一 ,因此对罗斯福新政的描述和评价着重于从客观实际出发;1947年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对共产党发动内战,此时的历史课本中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正面评价;1956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因此对于罗斯福新政没有进行文字表述;1982年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后,因此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一

39、定程度的正面表述。由此可知,教科书中对于罗斯福新政的描述和评价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17.(2021济南二模)(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上材料引自恒大研究院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经济大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国际贸易额急剧下降,经济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并加剧了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恶化了国际关系。(6分)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越来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事实证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非但无助于经济危机的解决,反而会加剧经济困境,延缓经济复苏的步伐。因此

40、,各国必须加强协商与合作,完善国际协调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分)【解析】认识类型的题可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做答。首先,依据图表和所学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据图表1虚线方框部分19291933年美、英、德、法关税税率大幅度提高,结合所学可知这段时间处于经济大危机期间,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结合图表2的19291933年世界出口总额大幅度下降可知,国际贸易额急剧下降,经济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结合经济危机的影响进一步论证材料现象加剧了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恶化了国际关系;第二,结合所学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结合必修二经济史可知,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越来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最后,结合所学表述清楚问题未来走向,材料中提高关税属于贸易保护主义,历史证明这非但无助于经济危机的解决,反而会加剧经济困境,延缓经济复苏的步伐。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各国必须加强协商与合作,完善国际协调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