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年高考历史最新热点押题热点一:“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押题1 孟子认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豕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这是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客观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 B C、 D、 押题2 “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早在一 千三百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中已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
2、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农书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梦溪笔谈押题3 “直隶等省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这项措施是A编户制度 B更名田 C、一条鞭法 D均田制押题4 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不尽相同,对后来工业革命的影响也不相同。据此回答12题。1、马克思认为:“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下列典型地体现马克思所论述的这一过程的是( )A英国的圈地运动 B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法令C美国的宅地法 D日本明治维新的土地政策2法
3、国近代化进程中,长期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封建制度的顽固与复辟 B普法战争中法国的失败C大量资金投资到金融领域 D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押题5 “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权政府对租佃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引文所指的“政府”是( ) A苏维埃政府 B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民主政府 C解放区政府 D中央人民政府押题6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A、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4、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D、 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押题7 1980年5月邓小平肯定了安徽农村改革,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从中可看出邓小平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 ) A、是否达到了高水平的集体化 B是否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是否适应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D、是否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押题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 在圈地运动开
5、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1601年,英国通过了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了多种就业的方式。1629年,英国枢密院发布诰令,要求强迫健康流民做学徒,给他们提供生产原料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才能得到救济。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
6、,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材料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珠三角地区率先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民工。广东省成为四川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最高峰时曾达到500万,占四川民工省外输出的80以上。同时,四川省内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四川省内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吸收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据统计,四川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已由1990年的123上升到2003年的286,其中大部分就业岗位即由农民进城人员取得。 郭正模近期四川向珠三角
7、地区劳务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材料四回答下列问题:(1) 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府对失地进城农民政策的变化。(2) 据材料一、二,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3)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对英、日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4)据材料四归纳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我国当前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押题9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并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3)一般来讲,在工
8、业化发展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需要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工业化初期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改革是如何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的?押题10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任务,这引起不少人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省金堂县农民分配土地的情景。材料二 1959年(我国的)谷物产量下降15,1960年又下降了10,直接威胁着全国人民的口粮安全。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57年的203公斤下降到1960年的1635
9、公斤,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更是下降了234,导致大量人口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材料三 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郭咀四队农民彭立成家分别在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副春联: 1974年的春联: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1) 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农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在19591960年出现了材料二所说的这种历史现象?(2) 材料三中湖北农民彭立成家贴出的三幅春联反映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热点一答案押题1 C
10、 押题2 A 押题3 B 押题41、A 2、D 押题5 B押题6 A 押题7 D押题8 (1)从惩罚无业者到提供就业机会并加以救济。 (2)英国主要通过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加以引导;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3)促进英国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末跃居世界第二位。 (4)原因: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第三产业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影响: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社会压力;有利于农民致富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第三
11、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民工进城或返乡,给交通和社会治安带来压力。(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押题9 (1)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 影响:农业的发展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2)1958年至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 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
12、错误,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3) 农村经济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而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业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这为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押题10 (1)影响:数千年来压在农民头上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广大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土地并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得到改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原因:“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3、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2)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农民对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衷心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此后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热点二 神六飞天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押题1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C欧洲
14、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押题2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充分肯定了15世纪之前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同时也指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按:实指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明清时期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B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C文化专制统治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D、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押题3 在独立后发展经济的进程中,美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的力度。19
15、世纪上半期至中期,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突出贡献是( )A、化学石油工业的建立 B、动力部门的革新C、机械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D、富尔顿发明汽船押题4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家的利润大幅度增长,就业率较高,失业率较低,物价上涨速度较慢,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相当改善,这说明( ) A工人阶级在经济活动中受剥削的地位发生明显变化 B科技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大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已得到解决 D科技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源泉押题5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第一颗原子弹爆
16、炸成功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是指( )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了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生产力水平、科技设备和工作条件的落后“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和科技研究的冲击A、B、C、D、押题6 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之一。二战后航天技术有了飞速发展: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飞人太空;1969年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1年苏联建立第一个空间站。这些表明( ) A、航天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 B、在航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激烈, C、苏联在科学
17、技术方面领先于美国 D、只有美国、苏联、中国这样的大国才有能力发展航天技术押题7 飞天,曾经是人类的梦想,如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实现了这一梦想。快速崛起的中国正在科学技术领域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距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 科学成为“科学技术生产”系统中的主要环节,并不意味着这个系统中的其他两个环节被贬低到
18、只是受科学推动这种被动的地位。社会生产是科学存在的最重要条件,生产的需要仍然是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这表现为,科学发现了新的物质和新的过程,特别表现为,在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前的生产实践不可能产生的一些全新的生产部门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材料三 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
19、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材料四(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你认为有哪些原因?(2) 结合材料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中国处在什么历史时期?为什么中国没有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生产力?由此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条件有哪些?押题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20、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当时,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已很先进,出现了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多桅多帆、装载量大、吃水较深、较易操作的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已经出现。罗盘针已在海船上普遍使用。而且,由于海船装上了火炮,军事威力大大增强,使海洋探险家信心倍增。航海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改进,使欧洲人在航海和军事上开始领先于世界。 选自人教版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二 20世纪初年,内燃机有了很大改进。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把他们自制的引擎装到飞机上,驱动螺旋桨,飞行成功了,这是航空科学技术迈出的第一步。王荣堂、姜德昌主编新编世界近代史下册 材料三
21、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 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材料指出从16世纪至今,人类在拓展自己活动范围上先后进行了哪些探索,简要分析人类取得这些突破的原因。 (2)你认为开发宇宙对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哪些影响?(考生可以发挥想象,自由拓展,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下列历史现象有紧密联系的是( ) A、英国资
22、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4)概括指出材料四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材料四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帝国主义国家所产生的影响。(5)中国在第二、三次科技革命中一直滞后,对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热点二答案押题1 C 押题2 A 押题3 C 押题4 B 押题5 D 押题6 B 押题7 (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达的原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事业的人才;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的正常发展;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
23、和发展;以往的科技成就为后来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突出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中国所处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建立初期。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刚开始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长期侵略;旧中国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解放战争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长期的敌视、封锁和包围;受原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事业受冲击。 教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
24、加科技投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 (3)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具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和能力;坚持对外开放,日趋活跃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使我们能分享新科技革命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 押题8 (1)从16世纪开始,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原因是新航路的开
25、辟和交通工具的发展。20世纪初人类活动进入天空(即大气层),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内燃机的发明和飞机的发明。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进入外层空间(即太空)活动,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航天技术的发展。(2)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国家的国防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开发宇宙是探寻新世界、与地外文明接触和发展太空旅游的必要条件;开发宇宙有利于加强国际科技合作。(3)B (4)现象: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工业迅猛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垄断组织(或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并推动厂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新矛盾,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最终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5)认识:国家主权独立是发展经济、科技的必要前提;认清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经济、科技的保证;要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