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考纲展示考纲解读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5.(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1.识记种群的概念,能描述种群的特征,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2.理解种群的“J”型和“S”型增长曲线,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3.识记群落的概念,能举例说出种间关系的类型,知道群落的空间结构。4.识记群落演替的概念,知道群落演替的类型。5.(1)能尝试构建酵母菌种群增长
2、的数学模型;(2)能运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生物的_个体。2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_,是种群_的数量特征。自我校对一、1.同种 全部2(1)个体数 最基本 植物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 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 调查方法 样方法 适用于 和活动范围小的 动物取样方法有 和 两种 :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3、自我校对植物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 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_的比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数总数的比率。自我校对(2)该种群个体总数(3)迁入或迁出 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4)年龄组成概念:种群中各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自我校对(4)年龄期 大于 大于 增大 稳定型 小于 小于 减小 类型特点增长型年幼个体数_年老个体数,出生率_死亡率,种群密度逐渐_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相当,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密度基本稳定衰退型年幼个
4、体数_年老个体数,出生率_死亡率,种群密度逐渐_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5)性别比例:种群中_。自我校对(5)雌雄个体数目比例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1(2012 年黑龙江哈九中)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 和 b 分别属于()A个体,种群 B个体,个体C种群,种群D种群,个体解析: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指个体水平的特征;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答案:A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
5、验专项探究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_。(2)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对象,_提出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_。(3)表现形式:数学方程式:优点是_。_:优点是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自我校对二、1.(1)数学形式(2)提出问题 合理的假设 检验或修正(3)科学、精确 曲线图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2“J”型和“S”型增长曲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假设:在 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 等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每年以 增长,第二 年的数量是
6、第一年的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曲线:呈 型增长率:保持不变自我校对2(1)食物和空间 敌害 一定的倍数 NtN0tJ 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成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 ,使该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 生率 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 量 的增长曲线K值:又称 ,在环境条件不受 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 的 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 时达到最大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自我校对(2)
7、有限的 种内竞争 增加 降低 增高 相等 趋于稳定 环境容纳量 种群最大数量 K/2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2(2012 年安徽皖南八校一次联考)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t2 时B在 t1t2 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C在 t0t1 时间内,种群数量为 K,则在 t1 时种群的数量为 K/2D若在 t2 时种群的数量为 K,则在 t1 时种群的数量为 K/2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解析: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时,A错;在t1t2时,该鱼的种
8、群数量呈增长趋势,B错;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D对。答案:D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三、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和数量变化的意义1影响因素(1)种内关系影响起始个体数N0直接决定因素:、迁入率和 迁出率间接影响因素: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2)种间关系影响 传染病捕食 竞争和互利共生自我校对三、1.(1)出生率和死亡率(2)寄生 食物和天敌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3)人为因素影响: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4)自然因素影响:气候条
9、件、食物、天敌、流行病等。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有害动物的_、野生生物资源的_,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_,都有着重要意义。自我校对2防治 保护和利用 拯救和恢复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3(2012 年淄博质检)右图是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由此可以判断()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BB 点时种群数量最大C影响 A 点和 C 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DB 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解析:从图中曲线可以不断看出,种群增长速率大于等于0,说明出生率大于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由曲
10、线信息可知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B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为增长型。答案:C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图解考点 一 种群数量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分析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2)析图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
11、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2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解及分析(1)模式图图解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析图种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幼年多,老年少增加增长型B各年龄期比例适中波动稳定型C幼年少,老年多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1(2012 年京西城期末质检)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12、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解析: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导致种群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影响出生率,使种群的密度下降。答案:D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考点 二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名称标志重捕法样方法显微计数(计数板计数)取样器取样法黑光灯诱捕计数法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如鼠、鸟、鱼等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跳蝻)和虫卵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对紫外线敏感的夜间活动的昆虫基础自
13、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过程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估计种群密度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计数统计计算种群密度培养抽样到计数板显微计数计算准备取样器确定取样地点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分类统计和分析制作黑光灯确定诱捕地点诱捕统计和分析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计算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代表种内个体总数)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n1、n2、n3nm,则种群密度若小格体积为1 mm3,则1 mL中个体数103稀释倍数记名计算法直接数个体数;目测估计法分等级估测,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
14、少等直接计数,比较不同地块中害虫的爆发情况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注意问题(考点)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方数量不易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该实验需要重复但不需对照自身前后已形成;浓度过大需做稀释处理,但最后计算时需考虑稀释倍数;吸取前需振荡摇匀;计数板使用:先盖盖玻片吸培养液滴盖玻片边缘自行渗入吸去多余培养液片刻后待沉降到室的底部观察
15、计数;压线计数规则:计数左、上两线及夹角处,同样方法取样器质地、大小视具体土壤而定;诱虫器上方用热光灯,因昆虫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特性;使用70%的酒精杀死并防止小动物腐烂,起保存作用;吸虫器中的纱布防止将小虫吸走;取样时标记好取样时间和地点,不知道小动物名称应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其特征夜晚进行;固定牢固;毒瓶杀死诱捕害虫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右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的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
16、的数目是_。(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 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_小时。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4)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
17、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小,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块田地里(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捕获次数12345678每次捕获数(Y)7263443223171615捕获积累数(X)72135179211234251267282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依数据可得出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_只/平方米。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_。答案
18、:(1)8株(2)3 200尾(3)1(4)3 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易误提醒】(1)样方法:样方的获取随机取样(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样方的大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样方的数量不能太少,计算时应去掉特别悬殊的数据,并求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2)标志重捕法: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有大的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生理活动,不易脱落。(3)显微计数法:计算时不要忘记稀释倍数的计算。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考点 三 种群增长曲线1曲线图解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
19、例实验专项探究2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引起的。3种群“S”型增长曲线分析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4K值变动的示意图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5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注意事项捕鱼注意事项
20、K/2(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防止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若在K/2附近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附近,这样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容纳量)降低K值,改变环境条件,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护K值,保护和改善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易误提醒】(1)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造成环境对于此类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2)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
21、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3)“J”型、“S”型曲线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而形成的两条曲线,并不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波动等。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3(2012 年南京二模)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 600 时,种群的增长率为 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 K 值
22、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解析: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J”型曲线;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仍然是“S”型增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增长率为 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 K 值不同。答案:B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考向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2012 年课标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
23、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考查种群年龄结构及对相关柱形图的理解。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月份)更替而变化;其中12月份不存在未成熟个体,可推知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天敌的迁入,可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可改变其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进而降低种群密度。【答案】D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1(2011年北京理综)在生态
24、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解析:达乌尔黄鼠是一个种群,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该种群的密度;采用给海龟安装示踪器、给大雁佩戴标志环的方法,可对其移动路线进行调查;样方法研究的对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答案:D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考向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2010年全国新课标改造)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
25、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4)为了调查该系统c处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个。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解析】(1)由 a 与 b 的关系图直接判断出两者的关系为竞争。(2)根据食物链“acd”可以判断,若 d 大量死亡,在一段时间内,c
26、 因缺少天敌其种群密度会增加,而由于 c 的增多,a 因被 c 大量捕食而减少。(3)图中 a 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 大量死亡后,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所以 c、d 的种群密度会降低。(4)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个体总数 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 M再次捕获个数 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 m,可得 N50405,所以 N400。【答案】(1)竞争(2)c a(3)降低(或快速降低)(4)400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2(2012 年重庆卷)右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 段,该
27、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c 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 de 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解析: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看,O 点到 b 点,种群的增长呈“S”型,a 点东亚飞蝗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故防治时间应在 a 点之前,A 对;Oa 段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ab 段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而种群密度逐渐增大,B 错;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种群内性别比例失调,导致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大至 C 点,C 对;控制种群在较低水平,而不使之灭绝
28、,维持了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对。答案:B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我们可以以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绘制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3)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见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
29、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细胞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2实验流程问题与假设(提出酵母菌种群增长的问题,作出假设)设计与实验(制定实验方法,实施实验)交流与合作结论与反思(反思实验结论,重复实验,尝试建立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具体操作过程: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分装:分别将 10 m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 1、2、3号试管中。接种:分别将等量酵母菌接种到 3 支
30、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培养与取样计数:将试管在 28条件下连续培养 7 d。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显微观察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菌种数,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 0.1 mm,计算出培养液体积,换算出 10 mL 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3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
31、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细胞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血细胞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
32、7 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菌呈“S”型增长,原因是_。(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原因是_。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_。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答案】(1)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物质消耗、pH变化、有害代谢废物积累等(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需要 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 增大稀释倍数(4)1234567123平均时间(d)菌数次数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5)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pH或溶氧量等)变化的关系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基础自主梳理核心考点突破课时训练考向图解典例实验专项探究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