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447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导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固”“顾”“怜”“病”“以”“而”等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本文针砭时弊,阐述的治民之道。3.体会本文类比、映衬、对比等手法,感受它的情感。【诗海拾贝】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注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京华,京城,指长安。海畔:指柳州。称“海”,用指边远地区。剑芒,指剑尖。化作身千亿:佛教认为佛能变化为种种形象,即“化身”。这里是说诗人想把自己“化”成“千亿”众多之身。赏析此诗写于柳宗元柳州刺史任上。写诗人久谪僻地,思念故乡亲友。此诗感情沉痛,想像奇

2、异,艺术构思独辟蹊径,比喻新颖贴切。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登山临水本为消遣愁怀,没想到秋景萧疏,触目伤怀,更让诗人百感交集,愁肠欲断。诗人从“愁肠”这一经典意象出发,把处处“尖山”想像成一把把利剑,切割着诗人的“愁肠”。更奇特的是,诗人迫切思念家乡,只好望乡聊作安慰。这里处处山头都能望乡,诗人竟产生一个奇思妙想:“化身千亿”,这样就能尽情地满足望乡的心愿了。诗人的想像与他的学识和经历有关:柳宗元精通佛典,所以想到佛经中关于“化身”的说法也就很自然了。【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3、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的政论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如封建论天对等。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柳宗元的诗,大多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二、背景简介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儿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赋税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以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对官府扰民、百姓惶恐作了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4、而本文构思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基础荟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伛偻()窥伺()鸡豚()孳生() 勖勉() 闲暇()缫丝() 辍飧()2辨形组词。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有类橐驼者:_(2)名我固当:_(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_(4)隆然伏行:_4文学文化知识。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_”。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_和_的文学成就最高。【要点突破】1通假字。(1)既然已通_,_(2)早缫而绪通_,_2古今异义。(1)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_今义:_(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_今义:

5、_(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古义:_今义:_(4)其本欲舒古义:_今义:_(5)去不复顾古义:_今义:_(6)若甚怜焉古义:_今义:_(7)字而幼孩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1)故(2)因(3)顾(4)过(5)其(6)以4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_(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_(3)驼业种树:_(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_(5)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_(6)非有能早而蕃之也:_5文言句式。(1)故不我若也:_(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_6翻译下列句子。(1)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译文:_(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译文:_(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译文:_7本文刻画人物

6、,注意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试结合下列例子,作简要分析。(1)外貌描写“隆然伏行”答:_(2)语言描写“甚善。名我固当”“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以能顺木之天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答:_(3)正、侧面描写结合正面:“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侧面:“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答:_8本文借为人物作传的形式,表达了什么观点?答:_【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这篇寓言兼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文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说明治理百姓同种树一样,不能过

7、多地约束限制,要给人民以自由生存发展的空间。政令过多、过繁、过细,看起来好像是关心爱护百姓,实则是百姓的灾祸。文中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时统治阶级繁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二、写作特色1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

8、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2婉约而多讽。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如第4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

9、,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三、结构思路【文白对照】 【素材积累】1治国名言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战国策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司马迁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柳宗元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黄宗羲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列子2拓宽视野雨渐渐地停了,游人也开始热烈起来。我信步园内,从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厚重中走出,雨后的绿意清新怡人,还沁着诱人的芬芳。树间、坡上,那南国不知名的花叶在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10、,假如把这柳侯公园里的景象移植到冰天雪地的北国,谁能说这不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我想到底是柳公造就了柳州,还是柳州玉成了柳公的那些熠熠诗篇?此时我的瞻仰怀古之情穿越时空,神会柳公!公园内花木扶疏,摇曳生姿。在柳侯祠内矗立着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等众多唐代先贤的塑像。善良的柳州人民不愿让这位曾造福柳州的柳公孤单寂寞,特地请出这些与柳公同朝代的先贤相伴,也许天国里的他们正在为柳文、柳诗中的一字一词斟酌、沉吟。 柳侯祠游记【美文珍藏】青春的生命青春时期是遐思遄飞的季节,是执著追求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有一份稚嫩,一份清纯,一份热情,一份自信,更有几回思虑,几回痴迷,几回尴尬,几回失意,不惧怕来自外界和自身

11、的风风雨雨,青春在搏击中成熟,在坎坷中长大。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千千万万,却没有一样比“年轻”更为美丽,世界上珍贵的东西数也数不清,却没有一种比“青春”更为宝贵。拥有青春的年轻人,以自己多姿多彩的梦幻和情思装扮着最丰富、最华丽、最珍贵的人生季节!葱郁的年龄,浪漫的情怀,多彩的梦幻,崇高的理想,将青春变成人生最美好生活的出发点,变成终生难以忘怀的记忆。青春是一笔永恒的财富,青春永远不会老,老去的是人的生命,而曾经拥有的青春依然会在记忆中闪烁着动人的光彩!青春不是一种年龄的界定,而是心灵美丽的一种符号,谁拥有这个符号不论其年龄大小,他就是一个拥有青春的人。一个满头黑发的年轻人如若不拥有青春的态度,他就

12、等于没有了青春。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年人如若拥有青春的态度,他就等于拥有了青春。德国作家寒缪尔乌尔曼说过:“青春不是人生中的一段时光,它是一种精神状态。”在生活中,身处青春时光却精神萎靡不振的人无论脸蛋如何光滑也不叫拥有青春。那些岁月在脸上留下印痕,经受过无数次失败的打击仍然朝气蓬勃的人,才叫真正地拥有青春,在人的生命中青春可以不老,只看人如何去运用它。青春是时间老人借给人使用的一段金子般的年华。用的好,时间老人会再赐予人精神的青春,用的不好,时间老人收走了这段时间就再也不会赠送,让不会使用青春的人在失去青春的岁月里煎熬,谁不在春天播种就收获不到金灿灿的硕果;谁不在青春时节奋发,就写不出一卷有声有

13、色的人生。在冉冉升起的红日中去寻找节奏,从巍峨的高山上去寻找高度,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去寻找气势,从苍翠的森林中去寻找色彩,从河水潺潺的流动中去寻找韵律,从百鸟晨唱的欢乐中去寻找美丽这就是青春的生命。赏析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青春易逝,年华易老,人生短短的几十年时光,就这样在岁月年华的流逝中慢慢变旧,在日历的纷飞与四季的轮换中渐渐苍老,我们没有挽留的力量!我们不能在虚叹声中虚度人生,更不能在叹息声中了结生命。因为人生是那么的多姿多彩,我们将会品尝到生活赐予的甜酸苦辣。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橐驼(tu)病偻(l)移徙(x)B莳(sh) 孳(z) 蕃(fn)C拳曲(qun)

14、勖(x) 缫(so)D鸡豚(sh) 缕(l) 飧饔(sn yn)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滋长)也凡(大凡)植木之性(方法),其本(根)欲舒B其莳(种植)也若子,其置(放)也若弃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过分)焉则不及C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虽曰忧(担忧)之,其实仇(把当成了仇敌)之D见长(治理)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怜爱)焉,而卒(终于)以祸传(记)其事以为官戒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B.C.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抑耗其实而已B既

15、然已,勿动勿虑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

16、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6下列句子中“以为”的意思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传其事以为官戒也A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上拜以为治粟都尉C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7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B本文在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C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D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8如果把郭橐驼种树的道理运用到教育少年儿童上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要抓好关键环节,又要顺

17、其自然,不要揠苗助长。B既要关怀身体成长,又要关心思想成长,不能放任自流。C既要搞好家庭教育,又要做好学校教育,不要只重视一面。D既要教会做事,又要教会做人,不要急功近利。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传(唐)柳宗元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地,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

18、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负小虫也善:喜爱B及其怠而踬也 怠:疏忽大意C物积因不散 积:积累D以近于危坠 危:危险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相同,不同 B不同,相同C不同,不同 D相同,相同1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文中的蝂背负很多东西仍然不满足,即使为它取去重物仍然执迷不悟,又喜欢往上爬,最终坠地而死。B作者借蝂来讽刺当世一些人也喜欢取物自厚,贪婪不知足,直到被罢官了才翻然醒悟,痛悔不已,影射当时的黑暗现实。C这篇文章作者抓住蝂的特征予以夸张,讽刺政敌,抨击社会丑恶现实,造意新奇,讽喻生动,幽

19、默犀利。D本文名为“传”,是一篇传记,和种树郭橐驼传一样都是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苟能行,又持取如故。译文:_(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译文:_答案解析基础荟萃1y lkutnzxxiso sn2伛偻、丝缕窥伺、祠堂闲暇、遐迩孳生、慈祥3(1)动词,类似、像。(2)副词,本来。(3)动词,尽。 (4)动词,弯着腰。4柳河东山水游记寓言课堂学案1(1)“矣”译为“了”(2)“尔”你们2(1)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实际上。(2)古义:小民。今义:品行较差的人。(3)古义:把它作为。今义:认为。(4)古义:根。今义:多用比

20、喻义和引申义。(5)古义:离开。今义:往。(6)古义:怜爱。今义:怜悯。(7)古义:养育;今义:文字等。3(1)所以/本来/旧交情/仍然/故意地(2)于是/趁机/因为/通过,经由(3)回头/但是/拜访/顾及/回头看(4)过多/凋落/探望(5)代词,“他的”/指代词,“那”/代词,“它,它们”/表推测语气,“大概”(6)表递进关系,“而且”/表目的关系,“来”/介词,“把”4(1)名词作动词,“起名”。(2)名词作动词,“用手指甲划”。(3)名词作动词,表意动,“以为业”。(4)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5)形容词作动词,“保全”。(6)使动用法,“使果实多”。5(1)宾语前置。所以(他们)不

21、如(或“比不上”)我。(2)介词宾语前置。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6(1)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罢了,也没有能耐使树木结果早而且多。(2)虽然说这是爱护它,实质上是伤害了它。(3)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所以贫困并且懈怠。7(1)描写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2)仅用几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语精而意丰,使郭橐驼的形象跃然纸上。记述人物语言,庄谐杂出,表现出了生动的橐驼形象。(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突出了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也为下文揭示中心作了有力的铺垫。8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常常是通过对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人民的困

22、苦生活,揭露社会矛盾,针砭时弊,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借为人物作传的方式,寓治国养民之理于种树之道中,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政令繁乱的弊端及其给民众带来的灾难,表现了柳宗元革除弊政、“养民”治国的思想。自主练习1D豚tn。2B置:放在一边不管。过:过多。3AA.于是,趁机;B.一个为“并且,而且”,一个为“将要”;C.一个为“因为”,一个为“所以”;D.一个为“但是”,一个为“这样”。4D“其实”古义指“它的果实”;“既然”古义指“已经这样”;“疏密”古义指“疏松还是结实”。5AA.介词“把”;B.表因果连词“因而”;C.表目的连词“来”;D.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6D例句和D均为“

23、把作为”;B.“以为”应解释为“任”;A、C应解释为“认为”。7D“以德治国”错,应为“养民治国”(原文“养人术”中“人”即“民”的讳说)。8A本文通过叙写郭橐驼种树的故事,说明了“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道理。9D危:高。10C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结果,以致。11B“翻然醒悟,痛悔不已”和原文不符,作者借蝂讽刺一味攫取官位、俸禄而贪得无厌的社会卑劣现象。12(1)如果能爬行,又像原先一样把东西抓取过来背上。(2)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毫不躲避,(总是要捞一把)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参考译文

24、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蝂如果能爬行,又像原先一样把东西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毫不躲避,(总是要捞一把)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