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课标解读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1结合教材、利用史料,了解明至清中叶农耕经济发展的表现,多角度探究明清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在宏观历史视角下,运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对明至清中叶经济发展做一准确评价。2运用教材并结合相关史料,在了解明至清中叶思想文化(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知识点01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一)农业的发展1.背景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2.表现(1)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2、,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微点拨】哥伦布交换与中国农业发展【即学即练1】明代社会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方面,表现在农作物新品种的引入和推广。明代开始大力引进高产作物,如南洋的番薯(俗名地瓜)南美洲的玉米、巴西的花生等。这些高产作物的引进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大地主经济经营收益很大C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答案】D【解析】因为美洲作物使农民对好地依赖性减低,荒地废地利用起来,且产量高,较少土地也能养活一家人,故D项正确;美洲作物虽能提高产量,但并不一定增加政府收入,排除A项;明代大地主土地相对较好,美洲作物高产,但
3、是并不在市场上出售,对地主经营收益不大,排除B;美洲作物适合在荒地废地种植,可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二)手工业的进步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产生: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2)表现: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3)发展: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拓展补充】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资本方面:商人和工场主将资金投资土地,不用于扩大再生产市场: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劳动力: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自由劳动力
4、缺乏技术:中国古代的技术主要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领域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制度: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即学即练2】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反映出清代农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现象极其微弱,不足以引起农村封建经济的剧烈震荡。其主要原因是A耕织结合的经济形态稳固B民间资本分散且用途广C清朝对人身控制更加严格D重农抑商政策持续推行【答案】A【解析】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发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自然经济形态下,耕织结合的经济形态稳固,A正确;民间资本主要用来买房置地,用途并不广泛,排除B;C不符合史实,清朝
5、赋税制度改革之后,对人身控制减弱,排除;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三)商品经济繁荣1.白银成为主要货币自明朝中期起,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2.商帮出现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3.工商业市镇的发展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微点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工商业市镇发展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晋商等【会馆】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即学
6、即练3】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清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答案】A【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由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我国古代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强调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商品经济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郑板桥明码标价卖画,是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的反映,因此选择A;清代重农抑商政策加强,排
7、除B;材料只是反映郑板桥明码标价卖画,无法体现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排除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白银流通普遍化,与材料不符,排除D。故选A。(四)经济局限表现1.就全社会来说,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知识点02 思想领域的变化(一)陆王心学的产生1.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2.概述(1)概念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2)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践行,这样就能达到圣贤境界。
8、3.评价(1)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2)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微点拨】陆王心学心是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把握理的方法陆九渊,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良知就是隐蔽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用良知支配自己的实践【即学即练4】朱熹将“理”置于万物之上,强调“理”的超越性;而同时代的陆九渊却提出“心即理”学说,强调“理”的内在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陆九渊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思想B两者在理学的根本问题上有分歧C朱熹和陆九渊之分歧不脱理学范畴D
9、朱熹和陆九渊推动儒学完成了复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理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理学和心学都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故尽管朱熹和陆九渊对“理”的理解有分歧,但归根结底仍属于理学内部的分歧,故选C项,排除B项;A项表述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儒学复兴完成的标志是“心学”的成熟,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二)李贽的反传统思想1.内容: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2.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拓展补充】李贽的思想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人人有权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
10、一的思考标准(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不反孔子,不反儒学,反教条)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每个人都可以顺应自然,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男女平等;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否认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童心说,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反对礼教的虚伪【即学即练5】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这一思想能够反映出A道学家的忠孝观念B反对君主专制成为思想主流C正统思想发生了转变D资本主义萌芽时
11、期的要求【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结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相关所学可知李贽的思想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结合李贽的思想相关所字可知李贽的思想不能反映出道学家的忠孝观念;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结合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特征可知当时反对君主专制并非思想主流;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结合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特征可知当时新思想并未取代正统儒家思想,正统儒家思想未发生改变。故正
12、确答案为D选项。(三)思想活跃局面1.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2)顾炎武、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还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微点拨】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即学即练6】如表列举的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表明他们的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政治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众治”“循天下之公经济主张工商皆本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13、”其他主张将自然科学列为教育内容经世致用,注重实学肯定人本能欲望的合理性A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C成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D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黄宗羲“工商皆本”、顾炎武“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王夫之“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可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在经济上都主张发展工商业,这显然适应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B正确;仅凭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部分主张,不足以得出已经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A排除;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虽然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当时的影响力有限,也没有超出儒学思想的范畴,因此并没有成为解决
14、社会问题的主流方案,C排除;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得到发展,但并没有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诞生民族资产阶级,D排除。故选B。知识点03 小说与戏曲(一)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二)成就1.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
15、是享誉世界的名著。2.戏曲(1)传奇:明清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2)昆曲: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3)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微点拨】京剧的发展乾隆时期,徽班进京;道光时期,汉班进京;道光时期,徽汉合流,吸取昆曲及其他地方戏成分,形成京剧,并逐渐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同治光绪期间,同光十三绝。【即学即练7】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
16、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悠久,身居都城B题材广泛,角色齐全C文武兼修,贴近生活D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京剧是在徽剧基础上,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渐发展来的。由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故D正确;ABC是京剧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知识点04 科技(一)传统科技成果1.重要科技著作(1)代表: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2)特点: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2.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二)西学东渐1.背景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
17、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3.目的: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4.贡献(1)与一些开明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微点拨】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原因(中国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君主专制走向顶峰并走向腐化。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清朝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总之,
18、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即学即练8】下图是意大利发行的纪念传教士利玛窦为中国绘制第一份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的邮票,邮票中的很多地理名词沿用至今。该邮票可以佐证A中西方文明交流扩大B欧洲殖民扩张加快C工业革命传播到中国D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坤舆万国全图基本上囊括了今天的大洲和大洋,且传入中国说明了当时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扩大,A项正确;材料与欧洲殖民扩张无关,B项排除;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且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D项排除。故选A。 考法01 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1.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
19、化程度提高。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4.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5.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典例1】9下表是明代中后期白银与铜钱比价变化表。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白银货币化进程趋于停滞B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C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已出现D中国白银外流现象非常严重【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铜价和白银比价来看,当时出现了白银贬值的现象,这主要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有关,说明的是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
20、B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明中叶后,白银货币化完成,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未涉及,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白银流入中国,并非是外流,D排除。故选B。考法02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没有发展为启蒙思想欧洲启蒙思想政治封建专制高度强化,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封建专制相对较弱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较好阶级工商市民阶层壮大资产阶级尚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化程朱理学走向僵化,文化专制禁锢士人思想传统文化占据统治地位;文化专制抑制进步思想资产阶级文化广泛传
21、播,产生近代科学【典例2】明末清初的思想界异常活跃,有一位思想家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该主张A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B论述了“王国”和“亡天下”的区别C是明末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D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思想武器【答案】D【解析】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所以这一主张为近代反专制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思想武器,故选D;这一主张仅仅是反专制,并没有体现“民权”,排除A;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思想是黄宗羲的思想,而论述“亡国”与“亡天下”区别的是顾炎武,排除B;这一主张是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生产关系变化的反映,排除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