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测控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夏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维持了历时六百余年的统治B第一次开始了“家天下”的制度C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D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夏王朝维持了四百余年的统治后,被商朝所灭亡。答案:A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室一般称谓妻(正配)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
2、2岁)解析:本题属于情景式选择题,实质考查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3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而形成的宗法等级是 ( )A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士卿大夫诸侯周天子 D周天子士卿大夫诸侯解析:解答时,应注意宗法制中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从而明确宗法制导致了由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答案:B4下列有关西周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始于周武王统治时期 B诸侯享有世袭的统治权C诸侯要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D分封的对象仅仅是周王室的子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周王朝分封的对象不仅有周王室的子
3、弟,还有功臣和先代贵族等。答案:D5西周时期,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相互关系是 ( )A截然对立 B完全一致C互为表里 D大同小异解析:本题实质属于比较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的关键是明确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西周时期,宗法制通过分封制得以维系,分封制则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由此可见,二者之间既不是完全一致,又不是大同小异,更不是完整一致,而是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答案:C6下列有关西周时期“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维护着政治的安定 B保证了社会的和谐C是西周文化的主框架 D具有历史的偶然性解析:西周“礼”的建设,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框架,通过“礼”
4、所构建的秩序,不仅维护着政治的安定,也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礼”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在文明进程的一定阶段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答案:D7秦朝构建的有效国防体系除直道、长城外,还包括 ( )A蒙恬率领的边防军 B西南夷的“五尺道”C屠睢对岭南的征讨 D史禄主持开凿的灵渠解析:秦朝时,直道、长城与蒙恬率领的驻扎在上郡的边防军相匹配,形成有效的国防体系。答案:A8秦朝郡县制和西周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 ( )A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B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责C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 D直接接受中央政府命令和监督解析: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郡县
5、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差别。答案:C9秦朝时,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 )A掌握律令并监察百官 B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管理皇族和外戚的事务解析:本题名为考查御史大夫的职责,实则变相考查了三公九卿职责的比较识记。A项属御史大夫的职责,B项属太尉的职责,C项是丞相的职责,D项属九卿中宗正的职责。只有A项属丞相的职责。答案:A10秦王朝规定三公之间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皇帝权力C削弱地方权力 D明确各自职责解析:本题实质考查秦王朝皇权至高无上的表现。A项不符合题干中“互相牵制”的含义,从而排除;C项涉及地方机构的设置,与中央官员的权限没有直
6、接关系;D项属于对“互不统属”的换角度表述。答案:B11下列有关秦朝“朝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成为皇帝决策的依据 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D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解析:“朝议”的最高决断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不可能具有现代的民主色彩。答案:D12下列对李斯“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的理解,正确的是 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国家政治从属于皇帝一人 汉代以后不再适应社会需要 说明皇帝具有天下独尊地位 ( )A BC D解析:本题实质考查了对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解。自秦以后的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臣
7、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仆”的关系。答案:B13下列有关西汉时期刺史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监察为主要职能 B开始于汉武帝时期C属于地方行政区划 D分为13个主要监察区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西汉时期,十三州部作为监察区,但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划。答案:C14下列我国古代政治机构,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御史台 都察院 尚书省 中书省 ( )A BC D解析: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解答时可以采用排除法。尚书省和中书省属于唐朝时期的行政机构,故排除含或的选项。答案:A15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8、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解析:本题实质考查我国古代社会君主专制加强的有关情况。专制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封建官制的确立使封建君主拥有了官吏的任免权,从而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A、B、D三项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和前提,C项符合题干中“是因为”的要求。答案:C16元朝时期,宣政院直接管理的地区主要涉及今天的 四川部分地区 陕西省 西藏地区 青海部分地区 ( )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宣政院的职能。陕西省在元朝时属于陕西行省,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C17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 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
9、管理 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了元朝行省制度的作用。元朝行省管辖包括边疆地区的全国各地,故正确答案为D。答案:D18下列有关清朝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创设于清朝雍正帝统治时期 B行政开放性的特征更为明显C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D便利了皇帝进一步集中军政大权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对军机处的全面理解。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从而使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答案:B19清朝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军机大臣地位
10、高,有决策权 D专制皇权不断得到空前强化解析:本题实质主要考查军机处设立的影响,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题干中“当日的公文必须当日处理完”的含义,B、C、D三项从题干中不能体现出来,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20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 )A BC D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以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在于灵活运用排除法。北宋时设立参知政事,明朝时废除丞相制度,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隋朝时创立三省六部制。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小题
11、20分,第22小题20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有。其天子自招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新唐书选举制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牢笼、圈套)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所坑中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日知录集释材料四 康有为说:“今日之患,在吾民智未开则民智不开之故,皆在八股取士为之。学八股者,
12、不读秦汉之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王道成科举史话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回答,唐太宗什么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6分)(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史实扼要说明顾炎武、康有为为什么抨击科举制?(6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科举制?(8分)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二作答:材料一指出了科举制科目之多,隐含着可以选拔多方面的人才;材料二通过唐太宗的“喜”展示了科举制录取人才之多,天下人才进入能够为最高统治者控制的范围之中,为封建政府所利用。第(2)问应结合材料三、四并联系所学知识,明确八股取士带来的消极影响即是顾、康二人抨击科举
13、制的原因。第(3)问主要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应注意辩证地进行分析,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考虑。参考答案:(1)原因: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比较有效地把各方面的人才,选拔到统治阶层中来,为唐王朝所用。(6分)(2)观点:明朝推行八股取士,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致使知识分子不求学问,摧残了文化发展,扼制了人们聪明才智的发挥。(6分)(3)评价:科举制的实行,从表面上看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但是,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因此
14、,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纳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8分)22新唐书指出:“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办法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2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宋、明三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题难度不大,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解答时,应注意避免混淆各个朝代加强皇权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能将削弱相权的措施误答上限制地方权利、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参考答案:(1)唐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当时,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6分)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4分)(2)宋代有中书门下的设置,又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散宰相的权力。(4分)(3)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皇权对于可能威胁自身的相权取得了彻底胜利。(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