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2051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高考生物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一、单选题1(2022湖南高考真题)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ABCD【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4种类型: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分析选项可知,A属于缺失、B属于重复、C属于易位,D属于倒位。【详解】分析题意可知: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正常情况下,测交结果只能出现两种表现型,但题干中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

2、: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类似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推测该个体可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被易位到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故选C。2(2022湖南高考真题)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日本稻蝗、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小翅稻蝗中,与、与的分布区域有重叠,与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交配()交配率(%)081624618精子传送率(%)0000100100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B生

3、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和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1、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丙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详解】A、由表格中的交配率的结果可知,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A正确;B、已知与、与的分布区域有重叠,与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说明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正确;C、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D、和之间与的分布区域不重叠,故存在地理隔离;两者属于两个近缘物种

4、,表中交配精子传送率100%,即使交配成功,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也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故选D。3(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答案】A【解析】【分析】物种是指能够进行自由交配并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个体。【详解】A、同一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

5、菜是两个物种,A错误;B、不同生长环境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C、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故选A。4(2022广东高考真题)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

6、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H、h和D、d基因决定HCN的产生,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能产生HCN,有毒,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B、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基因频率高,C正确;D、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D。5(202

7、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

8、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地理隔离,使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B正确;C、由题意可知,某高山两侧间存在“通道”是有限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不能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C错误;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C。6(2022年6月浙江

9、高考真题)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人类第五号染色体短臂上的部分片段丢失所致。这种变异属于()A倒位B缺失C重复D易位【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由题干描述可知,猫叫综合征是因为染色体缺失了部分片段导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7(2022湖南高考真题)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

10、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_。(2)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_位氨基酸突变为_,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3)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

11、果为图中_(填“I”“”或“”)。(4)突变型2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变基因C2所致。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能否确定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_(填“能”或“否”),用文字说明理由_。【答案】(1)2/9(2) 243 谷氨酰胺 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3)(4) 能 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解析】【分析】(1)基

12、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一般同一位点的两个基因同时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较低;(2)mRNA中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称为一个密码子。(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说明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C1对C为显性,突变型1自交1代,子一代中基因型为1/3CC、2/3CC1,子二代中3/5CC、2/5CC1,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2/9。(2)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突变位点前对应氨基酸数为726/3=242,则会导致第243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叶片变黄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变化的结果,而

13、色素不是蛋白质,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推测,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3)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应为C酶切、电泳结果,II应为C1酶切、电泳结果,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其结果为图中。(4)用突变型2(C2_)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

14、1,与题意不符。故C2是隐性突变。一、单选题1(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利用神舟飞船、天宫实验室进行大量“太空育种”试验,培育出耐寒水稻等新品种。与原产南方水稻不耐寒基因M相比,耐寒基因M多了一段DNA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太空育种最初获得的耐寒水稻一般为杂合子BM的出现改变了染色体中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C原产南方水稻间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耐寒水稻新品种D无太空因素影响时,基因M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航天育种是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基因突变,可缩短育种周期、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在太空诱变育种中,最初获得的

15、耐寒水稻个体一般是单基因突变,故一般是杂合子,A正确;B、与原产南方水稻不耐寒基因M相比,耐寒基因M中多了一小段DNA序列,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改变染色体中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B错误;C、杂交育种不能出现新基因,故利用南方水稻通过杂交育种不能培育耐寒水稻新品种,C错误;D、无太空因素影响时,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错误也会发生基因突变,故基因M的结构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2(2022辽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模拟预测)脊柱发育不良(SMD K)的发生与常染色体上TRP V 4基因的突变有关。现有一SMD K患者家系如下图1,科研人员对该家系各成员TRP V 4基因

16、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位点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成员测序结果I-1、I-2、-1TACTTCACCCGTGGGCTGAAG-2、III-1TACTTCACCCGTGGGCTGAAG和TACTTCACCCATGGGCTGAAGA-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和I-2BTRPV 4基因发生了A-T碱基对替换为G-C导致突变CI-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TRP V 4基因隐性突变可能导致该家系SMDK发生D-2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TRP V 4基因显性突变可能导致该家系SMD K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测序结果,分析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并且根据系谱图判断携带致病基因的原因;根据

17、测序结果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是做题的关键。【详解】A、根据系谱图推测I-1和I-2应该携带致病基因,但是根据表格中TRPV4基因测序结果,可知I-1和I-2并不携带致病基因;II-2、III-1同源染色体上只携带一个致病基因,该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III-1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2,而II-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新基因产生的途径),A错误;B、根据表格TRPV4基因序列比对,可知TRPV4基因发生了G-C碱基对替换为A-T,从而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C、I-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TRP V 4基因隐性突变,因为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I-2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不会导致该家系SMDK发生,C错

18、误;D、-2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TRP V 4基因显性突变,II-2会出现SMDK,II-1不携带致病基因,会导致后代有可能患病,所以可能导致该家系SMDK发生,D正确。故选D。3(2022山西怀仁市第一中学校模拟预测)棉花的长绒和短绒由A/a基因控制,白色和红色由B/b基因控制。育种专家对长绒深红棉植株M的萌发种子进行电离辐射处理,得到了长绒浅红棉植株M1,M1自交后代出现了新型白色棉。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类猫叫综合征和M1的变异类型相同B电离辐射使M萌发的种子发生基因重组CM1突变株自交后代中长绒浅红棉植株占3/8DM1突变株自交后代中白色棉体细胞不含b基因【答案】B【解析】

19、【分析】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据图可知,电离辐射使植株M形成植株M1,属于染色体部分缺失,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变异类型相同,A正确;B、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萌发的种子进行有丝分裂,电离辐射处理M萌发的种子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

20、、M1的基因型为AabO(O表示片段缺失的染色体),其自交后,产生的长绒浅红棉植株(A_bO)占3/41/2=3/8,C正确;D、M1自交后代产生的新型白色棉(A_OO或aaOO)体细胞中不含b基因,D正确。故选B。4(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下图为肺炎链球菌不同品系间的转化,在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过程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的S 型菌细胞核中 DNA 降解为多个较短的 DNA 片段B转化产生的S 型菌的 capS 是由R 型菌中的 capR 发生基因突变产生C加入S 型菌的 DNA 和R 型活菌的培养基中只培养出表面光滑的菌落DS 型菌表面多糖类荚膜的形成是受 DN

21、A(基因)控制【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碱基对发生增添、缺失、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广义的基因重组包括转基因技术,狭义的基因重组指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详解】A、S型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A错误;B、转化产生的S型菌中的capS是由R型菌中的capR发生基因重组产生的,B错误;C、加入S型菌的DNA和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表面光滑的菌落(S型菌)和表面粗糙的菌落(R型菌),C错误;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S型菌表面具有多糖类荚膜,荚膜的形成受DNA(基因)控制,D正确。故选D。5(2022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高中二模)研究发现有时两条X可融合成一个X染色体,

22、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1。科研小组将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结果如图2所示,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X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并连X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B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C利用该保持系,不可监控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D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与题图:(1)两条X染色体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的过程中有染色体的片段消失属于染色体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过程(2)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XY)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染色体组成及

23、其比例为XXXXYXXYYY=1111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说明子代中不存在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个体。【详解】A、两条X染色体融合成XX的过程中有染色体的片段消失,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产生两种比值相等且分别含有XX和Y的卵细胞,一只正常雄蝇(XY)产生两种比值相等且分别含有X和Y的精子,二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说明子代中只存在染色体组成为XYXXY的个体,而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B正确;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当雄蝇X染色体上有新的突变产生时,子代雄

24、蝇的性状可能会与亲本的有所不同,可见,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C错误;D、综合上述分析可推知: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而且子代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11,D错误。故选B。6(2022湖北恩施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生物进化是通过遗传过程中的变化实现的,其结果导致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个种群中,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物种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了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C协同进化不止是指物种与物种之间,还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

25、响和不断进化D自然选择直接选择的是生物的表现型而非基因型【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在一个种群中,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物种,A正确;B、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才说明该种群生物朝某个方向进化,B错误;C、协同进化的内容包

26、括物种与物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断进化,C正确;D、自然选择直接对生物的表现型进行选择,D正确。故选B。7(2022广东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模拟预测)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我国多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形成抗药性。若被细菌感染,则会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的变异类型主要是基因突变,变异对细菌都是有害的B抗生素诱发细菌基因突变,导致产生抗药性基因C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强D抗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细菌产生了新的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27、。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一种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细菌”。【详解】A、细菌为原核生物,可发生的变异类型主要是基因突变,细菌的变异中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抗药性强的变异对细菌本身是有利的,A 错误;B、抗药性变异是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存在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抗生素

28、不能诱发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B 错误;C、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细菌抗药性增强,C 正确;D、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抗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种,D 错误。故选C。8(2022湖北荆州中学三模)黑腹裂籽雀是一种非洲雀,同一种群中其峰的宽度有宽喙和窄喙两种类型,它们在处理不同种莎草种子(它们的主要食物)的效率上有差异:宽喙善于处理硬种子,而窄喙鸟能更有效地处理软种子,宽喙和窄喙分别由等位基

29、因B和b控制。现有一个较大的黑腹裂籽雀种群,雌雄数量相等,雌雄之间自由交配产生可有后代,种群中B基因频率为60%、b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腹裂籽雀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腹裂籽雀种群的基因库B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适应不同的资源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黑腹裂雀概率约为57.14%D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

30、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所以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腹裂籽雀种群的基因库,A正确:B、黑腹裂籽雀这种喙长度的差异是食物差异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种群B基因频率为60%,b基因频率为40%,所以BB为36%,Bb为48%,所以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黑腹裂籽雀概率为.6%,C错误:D、根据题干,黑腹裂籽雀种群,雌雄个体之间可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故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C。9(2022湖南长沙一中一模)云南水稻有花壳、麻壳、紫米、红米等品种。科学家在研究云南稻种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

31、亚洲栽培稻分类体系,该体系将亚洲稻分为5级,即亚洲栽培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型品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云南水稻品种类型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各地种植的不同水稻品种之间仅有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能在该体系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D不同品种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可知,水稻花壳、麻壳、紫米、红米是属于不同的品种,即属于同一物种,各品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详解】A、水稻品种是同一个物种,体现了遗传多样性,A正确;B、各地种植的不同水稻品种之间仅有地理隔离,没有形成生殖隔离,B正确;C、按照亚洲栽培稻分类体系中的“生态群生态型品种”分级体系,该体系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基因突变、自然选

32、择、地理隔离,但因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没有发挥作用的是生殖隔离,C错误;D、不同品种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二、多选题10(2022河北衡水中学模拟预测)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甲、乙、丙表示三个小麦的纯合“二体异附加系”(二体来自偃麦草)。图示染色体来自偃麦草。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和不能联会,均可随机移向一极(产生各种配子的机会和可育性相等)。注:L为抗叶锈基因、M为抗白粉病基因、S为抗杆锈病基因,均为显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品系培育过程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B甲和丙杂交的F1在减数分裂时,能形成22个四分体C甲和乙杂交,F1自

33、交子代中有抗病性状的植株占15/16D让甲和乙的F1与乙和丙的F1进行杂交,F2同时具有三种抗病性状的植株有5/16【答案】AB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即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详解】A、甲、乙、丙品系的培育是由普通小麦和偃麦草杂交之后进行秋水仙素诱导处理之后得到的,因此该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正确;B、甲和丙杂交的F1染色体组成是42W+,因此在减数分裂时,能形成22个四分体,B正确;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染色体组成是42W+,由于和无法配对,所以关于抗性的基因型可以写为M0L0,因此F1自交子代中没有抗病性状

34、的植株基因型为0000占1/41/4=1/16,那么有抗性植株就占1-1/16=15/16,C正确;D、甲和乙的F1染色体组成是42W+,乙和丙的F1染色体组成是42W+这两个体杂交关于抗性的基因型可以写作M0L0和M0S0它们的子代F2同时具有三种抗病性状的植株基因型为M_LS=3/41/4=3/16,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11(2022湖南长沙一中一模)无融合生殖是指不发生雌、雄配子结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无性繁殖过程。如图为我国科研人员对杂交水稻无融合结籽品系的研究: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有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B的植株产生的

35、雌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B的影响。研究人员采用如图所示的杂交方案,获得了无融合结籽个体。请结合题干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子代I自交后代全部_(填“是”或“不是”)无融合结籽个体,原因是_。(2)子代自交后代_(填“会”或“不会”)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原因是_。(3)子代自交可得到_种基因型的植株,包括_。(4)无融合生殖可使水稻的杂种优势稳定遗传,其原因是_。【答案】(1) 是 子代I的基因型为AaBb,其基因型中含有A和B基因,其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Bb,该雌配子不经过受精即可产生后代,且后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无融合结籽)(2) 会 子代的基因

36、型为Aabb,其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Ab和ab,经过雌雄配子的结合后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AAabbb和Aaabb,所以自交后代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3) 2 aB、ab(4)无融合生殖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不变,故可使水稻的杂种优势稳定遗传【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有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即产生的雌配子与原来体细胞的基因型是相同的;含基因B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即进行孤雌生殖,产生的后代为单倍体。而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B的影响。(1)子代I的

37、基因型为AaBb,其基因型中含有A和B基因,由于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有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其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Bb,含基因B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故该雌配子不经过受精即可产生后代,且后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无融合结籽),即自交后代全部是无融合结籽个体。(2)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有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其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B的影响,故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Ab和ab,经过雌雄配子的结合后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AAabbb和Aaabbb,所以自交后代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3)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题意“含基因B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可知,该个体产生的雌配子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即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aB、ab两种基因型。(4)无融合生殖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为AaBb,可直接发育为个体,故其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不变,显然无融合生殖可使水稻的杂种优势稳定遺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