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说欣赏指津(情)(节)一、情节在小说中的地位情节是指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或是人物活动的轨迹。情节是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基础,它是揭示人物与人物关系的依托,它是构成小说形态的重要依据。它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直接关系到主题思想是否明确,人物形象是否鲜明。二、小说情节的构成及运行方式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有序幕、尾声两个部分。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
2、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一、考向探究有关“情节”的命题范围主要包括情节的概括、线索的作用、情节间的关系、情节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等。常见的问题有:(1)请你就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谈谈你的认识。(2)请举例分析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3)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看似平常,却富有变化,请你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变化所在及这些变化给你阅读带来的惊喜。(4)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请补写出文中省略号所省略的情节。二、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董师傅游湖宗璞董师傅
3、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也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
4、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
5、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着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副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
6、,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答:_【解析】 小说考查的重点无外乎是人物、情节与环境。此题考查的是情节。当然,本篇小说情节比较简单,可概括为:小翠的“迷路”和董师傅的“领路”“指路”以及小翠最终“识路”。另外,题目已经给出了小说的中心事件,从
7、题目入手也是解答此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切入点。【答案】 董师傅领小翠游湖。三、应考策略1如何概括小说的情节(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概括模板:“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何时”“何地”可以省略)2如何分析某个情节的作用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
8、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七个铜板(匈牙利)莫里兹穷人也可以笑,这本来是神明注定的。茅屋里不但可以听到呜咽和号哭,也可以听到由衷的笑声。甚至可以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我很熟悉那个世界。我父亲所属的苏斯家族的那一代经历过最悲惨的贫困。那时,我父亲在一家机器厂打零工。他不夸耀
9、那个时代,别人也不。可是那时候的情景是真实的。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再也不会像在童年的短短的岁月中笑得那样厉害了,这也是真实的。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终于笑得流眼泪、笑到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红脸盘的、快活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有一次,我俩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找七个铜板,就是她,也从来不曾像那一次笑得那么厉害。我们找寻那七个铜板,而且终于找到了。三个在缝衣机的抽屉里,一个在衣橱里。另外几个却是费了更大的劲才找出来的。头三个铜板是我母亲一个人找到的。她希望在缝衣机抽屉再找到几个,因为她时常给人家做点针线活,赚来的钱总是放在那里面。我看着我母亲在抽屉里边搜寻,线、顶针、剪子,扣子、碎布条等等中间摸
10、索,又突然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它们都躲起来啦!” 她蹲在地板上,把抽屉放下来,直像是怕它们会飞掉。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看她那个样子,叫你不能不笑。“它们就在这儿啦,在里头啦。”她咯咯地笑着说,不慌不忙地把抽屉搬起来,“假如只剩一个的话,那就应该在这儿。”我蹲在地板上,注视着有没有晶亮的小铜板悄悄地爬出来。可是,那儿没有一样东西蠕动。事实上,我们也并不真的相信里面会有什么东西。我们彼此望望,觉得这种儿戏可笑。我碰了碰那个翻了身的抽屉。“嘘!”我母亲警告我,“当心,会逃走的啊。你不晓得铜板是个多么灵活的动物,它会很快地跑掉,它差不多是滚着跑的。它滚得可快哪” 我们笑得前
11、仰后合。我们从经验中知道一个铜板多么容易滚走不过,我的心里倒动了一个念头。“亲爱的妈妈,我知道一个地方有一个铜板。”“在哪儿,我的孩子?我们快把它找出来吧,别让它像雪一般融掉。”“玻璃橱里,在那个抽屉里。”“哦,你这倒霉孩子,亏了你早先没有说出来!不然,这时一定不在那里了。” 我们站起来,走到早已没有玻璃的玻璃橱前,还好,我们在它的抽屉里找到了那个铜板,我知道它一定是在那。这三天来,我一直准备把它偷走,就是不敢。假如我敢偷的话,我一定拿它买了糖啦。“得,我们已经有四个铜板了。打起精神来吧,我的小宝贝,我们已经找到一大半了再有三个就够了。在天黑以前我还可以洗不少衣服呢。快点儿吧,也许其余的抽屉里
12、都有一个铜板呢。” 我母亲对每一个抽屉都唠叨一番。“瞧,这一个最多!”她笑着叫道,拉出那个连底也没有了的最下一层的抽屉。她把它套在我的脖子上,于是我们坐在地板上,放声大笑。“别笑了,”她突然说道, “我们马上就有钱了。我就要从你爸爸的衣服里找出一些来。” 墙上有些钉子,上面挂着衣服。你说怪不怪,我母亲把手伸进头一个口袋,就马上摸到了一个铜板。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瞧,”她叫道, “我们找着了!我们已经有多少啦?简直数不过来了!一,二,三,四,五,五个!再有两个就够了。两个铜板算什么?算不了什么。既然有了五个,另外两个没有疑问就要出现的。她非常热心地搜寻那些衣袋,可是,天哪,什么结果也没有
13、。她一个也找不出来了。就连最有趣的笑话也没法把另外两个铜板逗出来了。由于兴奋和辛苦,我母亲的两颊已经泛起两朵红晕。再不能让她干下去了,因为这样会叫她马上害病的。夜,不久就要来临。我父亲明天需要一件衬衫,可是我们没法洗。单是井水是洗不掉油污的。这时,我母亲拍了拍前额。“哦,我有多么傻!我就不曾看看我自己的衣袋!既然想起来了,我就去看看吧。” 她去看了一下,你相信么,她真在那里找着了一个铜板。第六个。我们都兴奋起来,现在只缺一个了。到了晚上,我们有了六个铜板,可是我们真好像一个也没有一样。那个犹太人不肯放账,邻居们又像我们一样穷,也不作兴去向人家讨一个铜板啊! 除了打心坎上笑我们自己的不幸以外,再
14、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这时,一个叫化子走了进来。他用歌唱的调子发出一阵悠长的哀叹。我母亲笑得几乎昏过去了。“算了吧,我的好人,”她说道,“我在这儿糟蹋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需要一个铜板。少了它就买不到半磅肥皂。”那个叫花子,一个脸色温和的老头儿,瞪着眼睛看着她。“一个铜板?”他问道。 “是的。” “我可以给你一个。” “这还了得,接受一个叫花子的布施!” “不要紧,我的姑娘。我不会短少这一个铜板的。”他把一个铜板放在我的手里,然后满怀着感恩的心情蹒跚地走开去了。“好吧,感谢上帝,”我母亲说道, “再没有” 她停了一会儿,然后大大发出一阵笑声。“钱来得正是时候!今天再也洗不成衣服了。天黑了,连灯油也没
15、有!”她笑得透不过气来。这是一种可怕的,致命的窒息。她弯着腰把脸埋在手掌里,我去扶她的时候,一种热乎乎的东西流过我的手。那是血,那是我母亲的血,是她宝贵的、圣洁的血。我的母亲呀,就连穷人中间也很少有像她那样会笑的。(选自安徽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名篇选读,有改动)注:该篇为作者的成名作。作者曾作为战地记者,深入乡村,与农民交友,写下了很多反映社会阶层矛盾,关注贫苦百姓的优秀作品。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答:_答:小说以母亲的笑贯穿全篇,描写一个贫苦的妇女为了凑够七个铜板,买一块肥皂给家人洗衣服,不得不翻箱倒柜,最后在一个老乞丐的帮助下,才凑够七个铜板,可肥皂却没买成,女主人终于笑的咯了血的悲惨故事。
16、2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笑,表现了母亲形象的哪些特征? 答:_答:母亲的笑是含泪的笑,用笑掩饰内心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开朗乐观;母亲的笑又是一种自嘲的笑,表现了母亲对不幸命运的无奈抗争。 3试从小说的情节发展、表达技巧的角度探究赏析小说的写作特色。答:_答:(1)情节结构上:作者以“母亲的笑”为线索,与劳动人民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以隐为显生动而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中心意思,产生了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同时采取“突转”的戏剧手法,接受叫花子的施舍,将故事推向高潮,形成嘲讽批判的效果。 (2)以小见大,揭露深刻。一块肥皂,几个小铜板,为买肥皂洗衣服找铜板,物小事小,可是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社会。 细节描写传神,既暗示了穷人生活的拮据,又让读者感受辛酸。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我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这就是生活中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也不算晚。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要求:请以“探索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多角度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文体不限,可以叙述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