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选择题1法国的笛卡尔、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布斯则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两个对立派别的共同错误是(D)A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界限B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否认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D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解析:这两个对立派别是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不是混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界限,A与题意不符。这两个派别一个否定感性认识,一个否定理性认识,共同错误是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不是否认了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B与题
2、意不符。英国的培根、霍布斯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并不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与题意不符。法国的笛卡尔、荷兰的斯宾诺莎是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学派的代表,他们认为“感觉给人以欺骗”。英国的培根、霍布斯则认为“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两个对立派别的共同错误是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相互联系,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要想把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把理性认识化为实践的计划、方案和工作思路,就必须自觉地遵循唯物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D)A感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B感性认识是主观的,理性认识是客观的C理性认识是有用的,感性认识是无用的D
3、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们作为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都来源于实践,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32019年11月3日11时22分,我国首颗民用亚米级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高分七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取得圆满成功。它将在高分辨立体测绘图像数据获取、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城乡建设高精度卫星遥感和遥感统计调查等领域取得突破。与遥感领域其他大名鼎鼎的高分辨率卫星相比,高分七号的分辨率不仅能够达到亚米级,而且定位精度是目前国
4、内最高的,还可绘制立体图像,这势必让我们能够获得更高清晰度的立体地表图像。由此可见(B)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主观能动性是成功改造世界的基础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来造福人类人能够突破客观条件限制觅得真理A B C D解析:与遥感领域其他高分辨率卫星相比,高分七号的分辨率不仅能够达到亚米级,而且定位精度是国内最高的,还可绘制立体图像,这势必让我们能够获得更高清晰度的立体地表图像,这说明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也说明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来造福人类,符合题意。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主观能动性不是成功改造世界的基础,错误。要坚
5、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突破客观条件,错误。4消费者常常抱怨“现在的番茄越来越没有以前的味儿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美联合研究团队协同攻关,历时4年多,终于发现了番茄风味调控机制。这说明(C)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解析: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美联合研究团队协同攻关,历时4年多,终于发现了番茄风味调控机制”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符合
6、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5中国科学家经过多次科学实验,在智能高铁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为未来高速动车组在车站和线路区间自动停靠、启动、运行提供大量数据。这一做法告诉我们(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 C D解析:材料未涉及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相关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科学家经过多次科学实验,在智能高铁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正确。材料未涉及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6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以读懂人脑的人工智能技术。在
7、实验中,志愿者一边看图一边接受大脑核磁共振,然后由人工智能系统分析,系统不仅能清晰地还原出志愿者看到的图像,而且还能还原志愿者想象的图像。可见,人工智能(D)借助人脑具有了直接现实性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一步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可将人脑反映事物的过程显现出来A B C D解析: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是实践,不是人脑,说法错误;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是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人工智能,说法错误;通过读懂人脑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清晰地还原出志愿者看到的图像,而且能还原志愿者想象的图像,说明人工智能作为认识工具,进一步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可将人脑反映事物的过程显现出来,符合题意。故选D。7与巴
8、黎圣母院遭意外火灾被损毁不同,我国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则是毁于战火,往日绝世风姿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近年来希望重建圆明园的呼声不绝于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承接了数字圆明园研究和应用项目,利用精准数字化复原景区达全园总量的60%。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还将重现圆明园历代景观变更,使得现代人可以领略到圆明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采和魅力。该团队的成功佐证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研活动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主体的需要是开展科研活动的根本动力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性,单个人孤立的科研活动不可能存在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能将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存在A B C D解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9、团队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将重现圆明园历代景观变更,使得现代人可以领略到圆明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采和魅力。该团队的成功佐证了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能将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存在,也佐证了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性,单个人孤立的科研活动不可能存在,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中的“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说法错误,排除;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的“主体的需要是根本动力”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饱含着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与其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
10、春又来A B C D解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其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符合题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不符合题意;“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体现了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9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诗句与漫画的寓意最为接近的是(C)A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D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解析:漫画“花知道,风来过”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所
11、含哲理与其相同,C项符合题意;A项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与题意不符;B项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与题意不符;D项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与题意不符。故正确选项为C。10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并致辞。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奇迹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这是因为(C)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 C D解析:实践是客观的,并不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错误。不论是奇迹还是社会主义都是
12、干出来的,我们一定能实现,这表明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正确。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错误。故本题选C。11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在贵州启用,首批观测目标将锁定在银河系边缘,通过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索恒星起源的秘密,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材料主要体现了(D)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指导实践D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解析:“超级天眼”能帮助人们探索恒星起源的秘密,
13、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材料主要体现了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认识工具的重要性,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正确选项为D。12一直以来,人们以为饭后吃水果有利于身心健康。但营养学家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却发现,饭后吃水果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易引发腹胀、腹泻。由此可见(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A B C D解析:营养学家对大量人群的观察与研究却发现,饭后吃水果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易引发腹胀、腹泻,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
14、识存在,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加,垃圾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大量垃圾不仅占用耕地,还污染土壤、水源、大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等,面对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垃圾的处理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但会带来二次污染,也有种种技术难题。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垃圾分
15、类管理上获得很大成功,上海市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也取得明显成效。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的方式变化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道理的。答案:在传统的垃圾处理过程中,人们日益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及方式的落后,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以及种种技术难题,促使人们对垃圾分类管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获得成功,上海市取得的明显成效,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垃圾分类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整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
16、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阅读材料分析可得,在传统的垃圾处理过程中,人们日益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及方式的落后,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带来二次污染以及种种技术难题,促使人们对垃圾分类管理,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获得成功,上海市取得的明显成效,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垃圾分类管理,促进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在该节目第八
17、集“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关于如何学习的问题,习总书记给出了具体的进阶之路,概括起来就是“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教育部在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的旨趣,真正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结合材料,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你运用“实践的特点”谈谈如何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答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从个人和社会的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积极投身实践,切忌主观随意。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大胆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解析:本题题目类型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答题范围生活与哲学,知识限定:实践的特点,要求结合材料谈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如何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根据题目指定的范围,可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及直接现实性等方面,再结合中学生的身份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