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主题突破一农村和城市的改革1.农村的土地改革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构图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内容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步探索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由个别地区
2、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由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图示法认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的及实质(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提示:变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否。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史料实证)提示:变化: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
3、力,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1.新时期从农村开始改革的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主要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和自主经营权。2.全面认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1)原则是政企分开。(2)重点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3)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题突破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材料一 邓小平在总结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前途的原则时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邓小平文选2.台湾问题与反分裂国家法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
4、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与“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践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反分裂国家法“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1.“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方式。
5、2.“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3.“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有利于保持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1)据材料一,香港问题能够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提示:前提条件是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关键因素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的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历史解释)提示:“适当的方式”:两党平等会谈,但不允许外国插手。发展:“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根据材料三,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家国情怀、史料实证)提示:主要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台独”分裂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而不是台湾人民。2.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