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政治(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3课 第2框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1114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政治(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3课 第2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政治(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3课 第2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政治(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3课 第2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政治(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3课 第2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成才之路》2015版高中政治(人教版 必修3)练习:第3课 第2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第三课 第2框一、选择题1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A口语B电视C互联网D手机短信答案A解析口语具有题干表述的特点,故选A项。2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 000万人,有100个国家的2 500余所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点遍布五大洲。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是( )A教育活动B商业贸易C人口迁徙D大众传媒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说明通过开设汉语课程和设立汉语水平考试推动了汉语的传播,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选A项。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2、。D项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3“节能减排,造福你我”“守望我们的家园”如今,打开电视机,翻开报纸,点开网页,节能减排的专栏、话题随处可见,节能减排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说明( )A新媒体的出现意味着旧媒体的消失B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现代传媒具有传统传媒无可比拟的优越性D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说明大众传媒对节能减排理念的传播起到了巨大作用,B项正确;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媒体的消失,A项错误;各种传播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4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

3、了人类文化的传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章的主旋律,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的革命。这意味着( )A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C各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知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传播的具体方式,因此选项C与题目是不符合的。故选D。5如今很多人没有良

4、好的阅读习惯,“浅阅读”“泛读”“碎读”代替了“深阅读”,“网络阅读”取代“图书阅读”。这一现象的不利影响是( )A大众传媒将取代传统媒体B使思考表面化,弱化人的思维能力C加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和媒体多元化D提高阅读效率,增强阅读效果答案B解析“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B项是“浅阅读”“泛读”产生的不利影响,符合题意,应入选。A项错误,新的媒体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媒体消失。C、D两项不属于不利影响,与题意不符。二、非选择题6由报刊到广播、电视、电脑甚至到手机上读新闻,看电视、电影,大众传媒已经进入到

5、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方便、快捷。(1)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大众传媒手段带来了哪些变化?(2)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怎么做?答案(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一、选择题1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文化传播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使信息成为普遍的社会资源

6、和社会财富。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大众传媒的出现导致旧的传媒难以发挥作用D大众传媒只会促进、不会阻碍社会文化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关键词“普遍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涉及大众传媒所具有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等功能,B项正确;A项强调的是大众传媒的地位,与题意不符;C、D两项本身错误。2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接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

7、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材料表明传播文化的途径是( )A教育活动B人口迁徙C商业活动D旅游活动答案C解析丝绸之路对不同文化的传播,体现了商业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3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书香漂流。图书漂流(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B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答案A解析所谓图书漂流就是指将图书放到公共场所让大家阅读,这个过程当然是文化交流与

8、传播的过程,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项说法错误,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项表述的是大众传媒的功能,与题干不符。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C网络等现代媒体已经取代传统媒体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尽管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主要的文化传播手段,但是传统的媒体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

9、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设问要求,应入选。5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千古传承、不断丰富发展而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发达的出版业。古代的出版人给我们留下了8万卷典籍,举世罕见。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这表明( )A传媒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B文化的传播、传承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C中华文化一直领先于世界D书籍是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答案B解析正是因为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典籍,才使得中华文化千古传承,体现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千古传承的重要的载体,是文化传播传承的中介,只有B项符合题意。6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

10、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这种现象揭示了( )文化传播方式是不断发展的传媒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传播方式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BCD答案A解析微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正确;优秀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传媒只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工具,它既有可能传播优秀、健康的文化,也有可能传播腐朽、落后的文化,观点错误;传播方式的发展只是增加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只有传播健康有益的文化时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错误;观点符合题意,当选。7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下列符合我

11、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是(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D理解个性相互渗透传播外国文化答案A解析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故A当选;B、C观点未能概括出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这一结果,排除;我国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传播中华文化,D观点错误。二、非选择题8宽带网络技术平台是提升信息消费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使用,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的网络传输速度,拓展了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使人们更为迅捷地接触到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激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们青年学生应当如何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答案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与传播中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要充分利用宽带信息技术便利、迅捷的特点,促使大众传媒现代化,充分发挥其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使信息在更广的范围、以更快的速度传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努力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