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命题:叶枝军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血红蛋白的含量C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D淋巴中含有淋巴细胞,其成分与组织液差别很大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失衡便会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炎热导致机体产热过快,常会发生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B急性缺氧导致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引发代谢性酸中毒C发生过敏时,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2、引发组织水肿D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重症肌无力3人看到恐怖画面后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表现为心跳加快、脸色发白、大汗淋漓、全身不自主颤抖等。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脑干心血管中枢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皮肤血管收缩,脸色发白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产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加D看到恐怖画面后全身不自主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血浆中增多,直接刺激下丘脑呼吸中枢产生兴奋,呼吸加快B人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排出多余水分C破伤风疫苗是用破伤
3、风类毒素制成的,注射人体后通过细胞免疫产生抗毒素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可通过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相互调节5人若被疯动物严重咬伤头、颈等部位,不仅需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还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狂犬病血清的保护时间要比狂犬病疫苗持久BB细胞的激活需要狂犬病毒和T细胞提供信号C抗狂犬病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抗狂犬病毒抗体D多次接种可引起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6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此结果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LAA、IBA和NAA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
4、机物B促进大豆根系生长的最适浓度CIAA、IBA和NAA对大豆根系的生长作用都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D随浓度增大,NAA对大豆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比IBA更显若7科学家利用天竺葵叶片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同一片天竺葵叶片的不同部位滴上IAA、和葡萄糖,48h后进行了放射性自显影检测,如下图(原来滴加葡萄糖的部位已被切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两片长势相同的叶片分别滴加IAA和进行实验,结果更可靠B实验结果说明IAA具有调运养分的作用C一段时间后可能检测到标记的D根据实验结果,IAA可促进子房膨大8松材线虫入侵某海岛黑松林群落,大量繁殖并造成严重危害,原群落中的乔木消失,逆行演替为以野桐、算
5、盘子、小槐花为优势种的灌丛群落,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B该演替过程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C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D乔木的消失有利于野桐等灌木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优势种9下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a点和c点时鹿种群的增长速率相同Bab段显示出鹿群的出生数量大于死亡数量Cd点时鹿群的种内斗争最为激烈时间Dc点和d点鹿的种群数量差值越大,说明该鹿群抗干扰能力越强1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普遍存在着个体的变异B调查某草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要避开其中小路,否则结果会偏低
6、C物种的生态位越接近,种间竞争越激烈,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群落的演替总是向着自然资源的利用更有效、群落结构更完善的方向进行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乙酰胆碱、溶菌酶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天气寒冷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12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发炎甚至化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痛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痛觉B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局部肿胀C吞噬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D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引起皮肤变红13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有关的4个实验,对实验分析
7、错误的是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注入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脚腺分泌胰液A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B实验证明,促胰液素的分泌不受神经系统支配C与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D在稀盐酸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14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1中表示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刺激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兴奋传导到时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如图2所示C若增加培养液中
8、的浓度,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会减小D若将阻断通道的麻醉剂放在处,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不变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不会的得1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5下图表示夏季北温带常见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温度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有A决定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含氧量B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底泥层C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D湖泊经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16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免疫细胞协调配合、积极
9、参战。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并将抗原是递给B细胞B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杀死新冠病毒C不同的浆细胞分泌的多种抗体可与新冠病毒结合D注射新冠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在较长时间内可接受新冠病毒刺激并增殖分化17鲢鱼是滤食性鱼类,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一个鲢鱼养殖的池塘,采取一定措施提高鲢鱼的环境容纳量(K值)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相关措施可提高鲢鱼的K值的是A增加鲢鱼苗的投放量B科学合理投放鱼饲料C与食性相似鱼混合放养D对水体进行增氧等管理18自古以来,蝗灾就是危害农业生产重大灾害之一。为治理蝗灾,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明代徐光启在农政令书中提别: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
10、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明末清初陈世仪在除蝗记中记载:蝗未解飞,鸭能食之,鸭群数百入稻畦中,蝗顷刻尽,亦江南捕蝗一法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蝗灾发生时,调查蝗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B“欲除蝗应图涸泽之地”,指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提高成虫的死亡率C“蝗未解飞,鸭能食之”,指蝗虫防治要尽早引入天敌D“鸭群数百入稻畦中,蝗顷刻尽”,能调整稻田中能量流动的方向19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数骨巨大的中间神经元,它们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复杂,环式联系(如图)就是其中的一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含两个神经元,兴奋在环路内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神经元受到刺激,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C若环路内中间
11、神经元释放的递质都是兴奋性的,则属于正反馈D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环式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三、非选择题(包括5题,共57分)20(12分)图甲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图乙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1)图甲中虚线方框代表_,其中A代表_,它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的含量有关,它在成分上与B的主要区别是_。(2)生病的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_,其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液中的_发生作用,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我国前些年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
12、是_。(4)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后,需经过_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产生的代谢废物,如_,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5)从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_层磷脂分子层。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调节网络。21(12分)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中的部分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其中a-h表示神经元,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结构称为_,此结构在图1中有_个,图1中有_条反射弧
13、。(2)图2中结构中的液体为_,兴奋在图2所示结构中的传递方向是_的,原因是_。(3)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此时饱中枢和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依次是_(填“增强”或“减弱”)(2分)。(4)图2中的A是_,若其引起图2中的抑制,则此时处的膜电位状态为_,此时大脑皮层将_(填“有”或“无”)饱感。(5)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如: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Ach释放;毒扁豆碱可使突触间隙中的Ach(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箭毒可与Ach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大脑皮层无感觉的是_(填序号)。22(12分)不少糖尿病患者有清
14、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研究发现,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夜间短暂低血糖后引起的血糖反跳性增高,称为“苏木杰反应”;另一种为夜间血糖平稳,清晨出现一段时间高血糖,称为“黎明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体的血糖浓度为_。当血糖含量较低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使_(至少写2个)等激素的分泌增多,血糖浓度升高,避兔因血糖过低而发生危险。(2)糖尿病患者由于_细胞功能减退,血糖调节能力降低。当饥饿过度成降糖药物使用过量时,容易矫枉过正,使_过多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出现“苏木杰反应”,因此,为避免出现该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有_(2分)。(3)为探究“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研
15、究人员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黎明现象组()和无黎明现象组(),测定体内相关激素的含量如下图1。由图1结果显示,_节律性分泌异常可能与黎明现象有关。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外周淋巴细胞中多个与生物钟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部分结果如图2,组中基因表达发生了_,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节律紊乱有关。研究发现,生长激素会影响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除此之外,影响胰岛素作用敏感性的因素可能还有_(填序号)(2分)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I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III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IV组织细胞信号转导异常V胰岛素分泌障碍(4)为区分糖尿病患者的清晨空腹高血糖为上述哪种情况,临床上可将尿液中酮体(脂肪分解代谢的产物)的含量
16、作为诊断依据之一,其原因是_(2分)。23(11分)近年来,我省部分农村应用稻田蟹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发展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蟹共生模式,获得了良好效益。下图表示某稻蟹共生系统内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稻蟹共生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稻田内所有河蟹_(填“是”或“不是”)一个种群,稻田微生物的作用是_。(2)流经该稻蟹共生系统的总能量为_(2分)。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具有一定的_结构。(3)河蟹与稻田昆虫的种间关系是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养殖河蟹的意义在于_。(4)在“藻类浮游动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_流向分解者。(5)
17、实践对比发现,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请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_(2分)。24(10分)新型冠状病毒()隶属于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分析回答:(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树突状细胞对病毒_,并将抗原呈递给_细胞,刺激其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用于致敏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浆细胞,后者产生抗体,抗体和病毒结合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2)“细胞因子风暴”是引起新冠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机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T细胞产生大量的GM-CSF等细胞因子,GM-CSF等进一步激活炎症性单核细胞,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形成炎症风暴,严重者可导致其
18、他器官的免疫损伤,该过程的调节机制为_调节。临床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细胞因子风暴”进行治疗,由此推测其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_(3)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三大类。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若_,则说明待测者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此种方法属于上述三大类方法中的_。(4)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方法,我国某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疫苗,为研究该疫苗的有效性,科研人员采用不同接种方法对小鼠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浓度和产生的T细胞的比例,14天后对实验小鼠接种新冠病毒,72小时后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毒含量,其结果如下图。注:是一种能增强细胞毒性细胞活力的细胞因子该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_。据图结果分析,该疫苗最适合的接种方式和剂量分别为_。(2分)(5)注射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目前需要接种三剂,三剂之间间隔时间如下:第三剂与第二剂间隔时间较第二剂与第一剂间隔长,其原因可能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