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教者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吴培瀚课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间学校及班级东厦中学高二(1)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构成要素(3)实践的特点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2)依据相关原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要服务于实践。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难点实践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阅读法学习方法自
2、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图片导入)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人们对太空的认识从何而来呢?(板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生发表的见解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教学 讲授新课一 实践的含义问题:我们的认识来自实践,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教师讲解:一是实践的主体是人(也就不是动物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包括什么?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不是停留在嘴上或者头脑里)。二是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不是纯主观
3、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不是实践活动?问题:下面的各项活动哪些是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学生学习理论3、农民种庄稼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5、科学家进行探月活动(过渡)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哪些活动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二 实践的特征探究活动以“天宫一号”发射的例子来进行探究。以完成的学案进行探究一、实践的特点问:(1)第一组:“天宫一号”发射这个实践活动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体现了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归纳出实践的第一个特点客观物质性。点出号第二组: 发射“天宫一号”的目的是什么?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归纳出主观能动性。 提醒学生
4、要注意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这两者是否矛盾?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一个特性。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活动,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第三组:“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是个人行为吗?14世纪明朝人万户就开始实践个人飞天梦,这和我们2003年真正实现的飞天梦有什么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归纳出实践的第三个特点:社会历史性。 提醒学生,实践的3个特点,要在书上做好标注。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精彩回顾。(视频导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活动一)从“神舟一
5、号”到“神舟八号”,正是在开展一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制和发射的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航天工作者获得了一系列关于外太空的认识 。问题: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归纳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且进一步区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个途径,但是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活动二)中国出于国家现实的需要和长远发展的考虑,在1992年制定了载人航天计划。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科技工作者对航天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每次飞船上天的实践都会推动科技的创新,认识的发展。 问题: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归纳出实践是发展的动力,并且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什么归纳出验展实践是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3方面
6、。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活动三)问题:“中国一系列载人航天活动的成功验证了航天科技工作者事先的设想”,这体现了哲学的什么道理?归纳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其根本目的是探索并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服务于本国经济
7、建设和人民。 问题: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归纳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分析: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既是认识的起点,又是认识的归宿。学生回答并分析实践的概念学生回答学生总结合作、讨论分析并举例说明学生探究学生讨论派代表总结学生回答学生探究,畅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回答学生分析并回答学生分析并回答明确概念,深化学习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深化对实践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自主学习,探讨深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课堂总结强调重难点学生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练习堂评堂练,巩固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 实践的概念二 实践的特点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