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2时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出题人:邓捷)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5分) 1.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方国联盟2.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
2、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三省六部4.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5.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 B秦朝C东汉 D明朝6.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
3、定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8.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9.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
4、、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1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1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13.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
5、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14.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15. 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位于今天的()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B闽南、两广一带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D宁夏、陕西一带二、主观题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1)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三默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