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974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这个单元赏析的重点首先是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其次是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古代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能再演唱了,但是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在。而韵律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而是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

2、诗歌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歌的精神。“因声求气”中的“因”可解释为凭借,“声”是指诗歌的声律特点,“求”解释为揣摩,“气”是指诗歌的精神。2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主要是指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2)掌握诗歌声律知识节奏。

3、七言诗的节拍“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或二二三”。五言诗的节拍:“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快慢。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淡、庄严宜慢。抑扬。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轻重。在词语或语

4、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做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或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第11课将进酒导学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其中的情感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也是安史之乱前三四年光景,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的不合时宜

5、,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1)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2)辎重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3)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是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4)“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拓下来的纸本。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将进酒(qin)馔玉(zhun)恣欢谑(z_xu) 径须(jn)沽取() 千金裘(qi)2通假字(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2)与尔同销万古愁(“销”通“

6、消”,消除)3词语解释(1)将进酒 将:请(2)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应当(3)钟鼓馔玉不足贵 钟鼓:鸣钟击鼓作乐(4)钟鼓馔玉不足贵 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5)斗酒十千恣欢谑 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6)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须:直须,只管取:语气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4词类活用(1)高堂明镜悲白发(形容词作动词,慨叹)(2)钟鼓馔玉不足贵(名词作动词,鸣钟击鼓作乐;形容词作动词,崇尚,重视)(3)陈王昔时宴平乐(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5一词多义(1)请(2)与(3)将6特殊句式省略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来”前省略介词“于”)陈王昔时宴平乐(“平乐”前省略介词“于”)7默写填空(1)

7、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2)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3)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4)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5)将进酒中表现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答案(1)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2)恐美人之迟暮朝如青丝暮成雪老病有孤舟羡长江之无穷(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三古今对译将进酒层解:诗

8、歌以两组长句发端,挟天风海雨迎面扑来。诗人运用夸张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奔入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借黄河水一去不返比喻人生短暂易逝,又以黄河水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接着,诗人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抒人生易老之感慨,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的失意。层解:诗人的情感由“悲”到“欢”,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诗人骨子里的豪情,令一切凡夫俗子咋舌,毕竟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役,有几人能做得到?段解:由时光易逝入笔,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豪迈之情。层解:借“古来圣贤”和“陈王”来抒发自己有志难伸的愤激之

9、气,字字饱含深广的忧愤。层解: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贵重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种狂放实质上是诗人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与开篇之“悲”相呼应,而“万古愁”的含意更为深沉,显见诗人跌宕的感情激流。段解:诗人酒兴大发,悲从中来,感慨万千,尽情书写心中的郁结。课内文本探究一|文脉梳理二|文本探究1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我的答案: 提示: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

10、,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自古而然,自己不过是其中之一。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2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我的答案: 提示:含义:“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面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现实,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用典的作用: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因为被其兄

11、曹丕嫉恨,而郁郁不得志,只能借酒消愁,最后年纪轻轻就逝去了。诗人借用这一典故,意在表明自己同曹植一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而难以为国家效力。这一典故尽吐作者内心的不平之气。3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我的答案: 提示: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不足贵”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作者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

12、定。该句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乐观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既悲且壮。4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有什么异同。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我的答案: 提示:在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而后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总的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后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在表达形式上,前者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后者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13、5诗人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我的答案: 提示:这两句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有才不得施展,所以,自古以来的“圣贤”都很寂寞,自己也很寂寞。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不抱幻想,决心沉迷于酒乡,做一个流芳百世的饮者。这是诗人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的愤激之语。6技法探微举例说明将进酒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艺术表达效果。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我的答案: 提示:将进酒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有很大关系。多用巨大的数字以加强诗歌的感染力。如“千金”“三百杯”“千金裘”“万古愁”等。特色:一方面表现了

14、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用反向对比的夸张来揭示诗意。如黄河之水源远流长,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其从天而降,势不可挡;黄河东走大海,滔滔不绝,波澜壮阔,气势雄伟,突出了黄河的永恒和伟大,同时反衬出人生的短暂。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过程只在朝暮之间便完成,使人生更显短暂。然后将二者放在一起作对比,于是宇宙永恒无限、人生短暂渺小之感油然而生,十分鲜明地表现了诗旨。7创新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而“但愿长醉不愿醒”又含有消极情绪,如何

15、看待李白这两种矛盾观点?我的答案: 提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用”在这儿可以理解为“出仕”,是一种入世的思想。“但愿长醉不愿醒”又体现了他想用酒来麻醉自己,是逃避现实的思想。他这种入世、出世的矛盾,正是他内心深处儒、道思想交织的表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也想建功立业,成就自己,这应该是他思想的主流,但当正直的他在朝廷中受到打击、排挤,不得志时候,他又不像一般的儒生那样只会痛苦,不去摆脱,他会以道家思想洒脱地摆脱痛苦,追求个性的自由。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种矛盾中度过的,他的诗歌也记录了这种矛盾。教材迁移讲练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一、篇章结构总括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

16、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是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诗歌的结构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先景后情以景结情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点染二、技巧方法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三、技法分解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A.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借景抒情;B.先情后景;C.以景结情。1先景后情,借景抒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2先情后景,以景

17、结情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最后以景作结,暗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四、古诗词的结构特点1前句与后句的关系A重章叠句B铺垫、照应、层层深入、过渡C抑扬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过渡(即承上启下)照应指诗中下文与上文相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可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层层深入就是指诗歌在内容上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可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2其内容是如何体现主旨的A开门见山,直接点题B卒章显志C以小见大D对比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山”就是诗

18、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直截了当,使读者一下就明白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以小见大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

19、的作用。答: 剖析刘诗第三句承接上文,又为下文作铺垫,写“山色”时有意避开色彩,仅以“深浅”形容,以用江南水墨图比拟登城所见景色。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又为下文描写雷电蓄势,显然是承上启下。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2)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所描写景色的区别。答: 剖析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考生要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刘诗,由“半有无”“一片江南水墨图”可知,描写的雨景是和风细雨。苏诗,由

20、“横风吹雨入楼斜”“电光时掣紫金蛇”可知,描写的雨景是疾风骤雨。答案刘诗描写的雨景是和风细雨,苏诗描写的雨景是疾风骤雨。(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答: 剖析刘诗中,“雨映寒空半有无”是全诗的背景,“浅深山色高低树”是主景,主景与背景浓淡相称,互相映衬,具有层次感,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中,“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电光时掣紫金蛇”都是壮美景色的体现。答案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