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演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96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演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演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演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演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演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演练(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基础过关人口问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对我国人口有序、合理发展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2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人、10 000人、6 000人、4 500人,则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 ()A8 000人B10 000人C4 5006 000人 D4 500人2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总量为13.4亿(不包括港、澳、台),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Cbac Dacb解析:第1题,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由供养人口数

2、量最少的要素决定的。第2题,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应为供养我国人口的极限值,我国的人口数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现在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大于这个数值。答案:1.D2.C下图为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人口合理容量图(单位:万)。读图,完成34题。3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4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

3、地区迁出部分人口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北部黄河沿岸各县级行政区人口合理容量较大,而河流分布较少的南部地区人口合理容量较小,因此水资源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适度开展生态移民是宁夏南部地区人口发展的有效措施。答案:3.B4.D(2020山西省芮城县月考)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56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资源环境承载力B该指标具有相对性C该指标与区域资源、科学技术水平呈负相关D该指标与

4、人均消费水平、地域开放程度呈正相关6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 BC D解析:第5题,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人口合理容量,A错误。该指标是一个相对确定的值,却不是一个稳定的值,B正确。该指标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区域资源、科学技术水平和地域开放程度呈正相关,C、D错误。故选B。第6题,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一方面成本高,容易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对其他地区也不公平,错误。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只能使人“活

5、得更不舒服”,错误。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这种目标,正确。故选B。答案:5.B6.B7阅读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盆地四周的冲积扇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1)推测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并说明其原因。(2)说明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答案:(1)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或山麓冲积扇)。原因: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较充足;光照资源丰富;主要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2)本区域资

6、源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能力提升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表。读表,完成89题。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人口合理密度/(人km2)热带雨林气候区28.00200亚热带季风气候区9.30100地中海气候区2.2590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气候区7.35308.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 D历史因素9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解析:第8题,该表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

7、合理密度,说明这种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第9题,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从表中信息可知,该气候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都最大,而目前该气候区却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之一。答案:8.B9.D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下图所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图,完成1011题。10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中四个城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个城市理论人口容量

8、最大的是 ()A BC D11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A BC D解析:第10题,由题干可知,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在四个城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农作物熟制自北向南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市熟制最高,所以市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第11题,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市和市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答案:10.D11.C由于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人口

9、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213题。12据图分析,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地区是 ()A东部沿海地区 B中部内陆地区C柴达木盆地地区 D黄土高原地区13图中M、N两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达 B计划生育严格C草地资源稀缺 D生态环境脆弱解析:第12题,据图中人口密度分布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地区主要是东部沿海,A正确。第13题,M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内陆,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N是青海省,有高寒的环境特征,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故选D。答案:12.A13.D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见下表。表1某

10、地区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耕地/公顷森林面积/公顷淡水/m30.10.12 000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口/万面积/km2耕地/km2森林面积/km2年径流总量/m36 20022万8万7.5万5 105亿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约_,森林面积约_,淡水约_。(2)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3)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

11、因素是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表2中数据计算即可求得答案。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对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大的因素。第(3)题,由材料中数据可知,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较多,是未来对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答案:(1)0.001 3 km2/人0.001 2 km2/人8 234 m3/人(2)耕地资源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合理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3)淡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