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856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 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年高考+联考模拟政治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答案】A【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

2、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点;解答本题还要明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2.(【全国百强校】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反映了

3、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汉子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通过材料“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由此可见选项符合题意。“中文热”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选项说法正确。选项与题意无关。选项与题意无关,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关系。【考点定位】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特征【名师点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

4、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全国百强校】山东省青岛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在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

5、的秋分日这天,岭南地区的某些地方存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南方一些地区则有把秸秆垒起“烧塔”的习俗,北方某些地方民间流行玩“竖鸡蛋”的游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传统秋分文化A具有相对稳定性 B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C不断创新发展 D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答案】B【考点定位】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名师点睛】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演变、丰富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影响,我们各地区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俗、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对生活在该区域的人们产生着潜

6、移默化的影响。4.(【全国百强校】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第一次质量预测 )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适合题

7、意;不构成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名师点睛】区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二者侧重点不同,区域性侧重于地域色彩,民族性侧重于文化的民族差异。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如滇黔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三秦文化等。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共同体,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5.(【全国百强校】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阶段检测 )2015年1月31日,由杭州万事利集团主办的丝绸文化博物馆开馆。这里陈列的当代文物超过

8、1000件,其中近代文物400多件,主要包括清代宫廷刺绣服饰、明清民间刺绣服饰,各种刺绣配饰及小件、现代刺绣精品以及现代缂丝精品。参观者在这个1700平方米的展厅细细逛逛,还真能品出不少味来。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丝绸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丝绸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丝绸文化博物馆开馆陈列的当代文物超过1000件,主要包括清代宫廷刺绣服饰、明清民间刺绣服饰,各种刺绣配饰及小件、现代刺绣精品以及现代缂丝精品。这说

9、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丝绸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适合题意;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错误;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名师点睛】从不同角度理解文化的特点。(打开思路,将知识学活)(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所以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所以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角度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3)从文化与实践的关系角度

10、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各民族社会实践有共性和个性,因此,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都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4)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角度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利用商业贸易发展教育,利用大众传媒等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6.(【全国百强校】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古代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

11、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材料说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 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A B C D【答案】C【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名师点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

12、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现实性: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弘扬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民族团结,提升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7.(【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 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 B. C. D.Z-x-x

13、-k.Com【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名师点睛】全面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8.(【全国百强校】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测试)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

14、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 B. C. D.【答案】B【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名师点睛】【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特征 内涵 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 时代性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先进性 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9.(【全国百强校】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

15、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C选项正确;A项在说文化对于提升综合国力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强调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强调比其他

16、民族文化历史悠久,而题目要求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原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名师点睛】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含义: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特别提示: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10(【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月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10月9日宣布,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

17、记忆行文化遗产。这次申遗成功有利于人们增强历史记忆,振奋民族精神能够使人类面向未来、拥抱和平、增强文化自信引起日本右翼分子不满,导致中日关系紧张对于还原和考证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证材料A B C D.【答案】A【考点定位】民族精神【名师点晴】“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来把握。“是什么”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为什么”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怎么办”把握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11.(【全国百强校】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一个小儿醒目的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

18、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大众传媒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错误,排除。口语不是大众传媒,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考点定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师点睛】比较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从

19、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12.(【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高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A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 B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C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D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物质力量【答案】B【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名师点睛】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

20、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全国百强校】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2015年10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美食节目中国味道.寻找传家菜盛大起航。本季节目以“寻找传家菜”为核心主旨,透过美食向观众呈现一个个普通人身上的人情温暖和技艺传承。节目通过展示一道道传家菜的传奇故事、独门技艺,以及一个又一个沉浸于美食世界的传奇人生,让埋没于市井的美味珍馐,隐藏在普通家庭餐桌

21、上的家常餐,在节目中大放异彩。“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答案】体现中国味道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的智慧结晶。(2分)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隐含着丰富反的文化内涵,彰显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2分)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和区域特色,保留和传承中国味道,是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2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保留和传承中国味道,使之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分)【考点定位】中华文化源

22、远流长、博大精深【名师点睛】比较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不同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见证不同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14(【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高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三明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学习文化生活课程中开展综合探究活动,他们对搜集到的下列材料进行分组讨论。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以诗经大雅

23、荡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告诫人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1)第一小组同学结合材料一讨论了这样的问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就这一问题进行回答。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对继承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第二小组同学着重讨论了下列问题: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当代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至少3点)材料三 在纪念

24、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3)第三小组同学根据材料三探究了这样的问题:在今天,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就这一问题进行回答。【答案】(1)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

25、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提高文化鉴别能力。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正确处理好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回答任意三点即可)(3)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使抗战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抗战

26、精神作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青年学生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回答前四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回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的原因是什么,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关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教材已有明确的论述,学生可以从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史书典籍的编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2)

27、本题要求学生写出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当代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的发言提纲。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本题的答题主体是中学生,要从中学生的角度进行回答。回答时可以从弘扬民族精神、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提高文化鉴别能力、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角度分析说明即可。【考点定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文化继承、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名师点睛】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发言提纲有着广告设计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发言提纲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设计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回答时围绕“发扬中华文化、弘扬抗战精神”进行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