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3 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823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3 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3 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3 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3 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3 单元综合检测(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A按劳分配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推行以工代赈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解析:本题是情境式选择题。从题中提供的信息“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不难看出,带有劳动强制性。答案:D2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 030万公顷,比192

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看1921年苏俄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由此可知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征集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致。答案:A3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代是指()A十月革命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D赫鲁晓夫时期解析:从题干分期来看,这

3、五个时期应该对应的是十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因为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故被看做是退却年代。答案:B4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从19211925年苏俄(粮食)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这是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实行。答案:B5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R.R.Palmer)在世界现代史中说:“一个农业国要工业化,只要从农业中提取资金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需

4、要进行类似的农业革命,不过这是在国家资助下进行的。”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进行的“农业革命”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 B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C实行农业集体化 D交纳固定粮食税解析:实行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交纳固定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A、B、D。根据题干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可以判断C正确。答案:C6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相适应是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条件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其弊端是造成苏

5、联解体的重要因素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实行初期起到了加强国防实力的作用,因此说法正确。但是长期发展重工业带来的是人民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又造成了人们的不满,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也正确。答案:B720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曾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其不能够反映出的情况是()A美国发生大规模的经济危机B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经济危机C胡佛总统采取的政策恶化经济危机D表现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解析:通过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提炼,可知是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以及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很好的缓解危

6、机,而B项华尔街股市崩溃是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引发危机的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供需矛盾突出。答案:B8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调节农业生产C降低生活用品价格D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低收入的工人”不能购买生活必需品,可知是市场购买力低而导致的供需矛盾,为解决此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为D项。答案:D9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

7、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政府将()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政府主要想给予老人和病人以生活保障,相应D项内容符合题意。答案:D10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由所学可知二战后欧美国家的经济政策主要是A项;B、C、D三项均与史实不相符。答案:A1120世纪初,占有40

8、%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改变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性质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说明了股东相对集中。当今占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公司控制权说明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股票日益分散,即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它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性质,少数大股东仍控制着企业决定权。答案:D12二战后美国人杰克失业了,一直都呆在家里,5年来没找工作。但他一家

9、5口人,每月可从保障局领到1 255美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房租和医疗费用均由政府支付。杰克及其家庭的生活得到保障主要受益于()A罗斯福新政 B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C里根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D经济的全球化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答案:B1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

10、式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最后失败了。答案:D14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经济全面滑坡,其原因包括()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美、苏军备竞赛的加剧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导致国家解体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苏联经济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其具体原因之一。与史实不符,80年代初苏联经济全面滑坡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原因,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答案:C15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中,制定了发展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

11、,其主要目的是()A改变国民经济的发展衰退趋势,维持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B挽救苏联的存在C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建立一个“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社会解析:本题关键是认识戈尔巴乔夫的“加速战略”为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趋势,维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答案:A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一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

12、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材料三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

13、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4分)(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质问罗斯福总统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呢?(6分)(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三中“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8分)(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题目,要求紧扣材料主题。(2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调整的相关知识。第(1)问应该是“革命者”对新经济政策中一定程度

14、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产生了误解,“西方人士”的话却是真正理解了新经济政策是正确的,最终是要走向社会主义之后而说的。第(2)问同样是“记者”误解了罗斯福新政中保障工人利益的一些做法。第(3)问中的“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在材料中有明确信息,“自由的缺点”实际上是指自由放任政策的负面效应,计划的“优点”实际上是指国家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第(4)问为开放性问题,只要紧扣材料主题,包含“计划”与“市场”的相关内容即可。答案:(1)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恢复与发展经济。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4分)(2)罗斯福新政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触动了垄断集团的利益

15、;罗斯福总统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不被理解。(6分)(3)做法: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缺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调节资本主义市场自身矛盾。优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8分)(4)计划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2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

16、,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请回答:(1)材料二中,“斯大林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发展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列举斯大林在苏联前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年)为实践这一方针采取的措施?并简要评价。(8

17、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农业措施及目的;材料二、三中对农业采取的措施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6分)(3)面临当今世界的粮食危机,应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请为中国加快农业发展出谋划策。(6分)解析:本题时间空间跨度比较大,以农业发展为核心,总结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考查学生的能力有:总结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难度比较大,以基础知识为依托,达到考查能力的目的。答案:(1)措施:农业集体化。积极:为苏联发展重工业提供资金和廉价的农副产品,促进工业发展,加快苏联工业化进程。消极:从农民身上收取的太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不协调。(8分)(2)措施:压缩农业、牧业生产规模,政府给予津贴。目的:稳定农副产品价格,渡过经济危机。本质:都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6分)(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给予农民津贴。(6分).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