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卷2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
2、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
3、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
4、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吕进新诗的“变”与“常
5、”)材料二:诗是大众化还是小众化,从新诗诞生起,就一直在争论中。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平民化还是贵族化。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老杜有“三吏”“三别”,也有北征。推出大众化的死水的闻一多,也出版过小众化的红烛;写过小众化的雨巷的戴望舒,也写过大众化的元日祝福。朦胧诗似乎是小众的,但是诸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类的名句却得到广泛流传。当然,一位诗人总有他的主要审美倾向。另外,在一些诗人那里,主要审美倾向还会发生变化。诗终究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大众化和小众化倾向还与诗的
6、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当生存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发生战争、革命、灾难的年代,大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当生命关怀成为诗的基本关怀的时候,例如和平、和谐、安定的年代,小众化的诗就会多一些。大众化和小众化的诗都各有其美学价值,不必也不可能取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艺术总是有媒介化倾向,诗终究以广泛传播为旨归。大众传播有两个向度:空间与时间。不仅“传之四海”的空间普及,“流芳千古”的时间普及也是大众化的表现。李贺、李商隐生前少知音,但他们的诗歌几千年持续流传,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诗歌的这种隔世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大众化现象。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只要是中国
7、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唐诗宋词成了中国人文化身份之一。白居易和柳永是很值得后世研究的代表。胡适倡导新诗时,就很推崇白居易和他领军的新乐府。“但伤民病痛”的白居易推进了杜甫开辟的现实主义,“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从赋得古原草送别到长恨歌,再到贬居江州的琵琶行,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艺术追求,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白居易的诗广布民间,传入深宫,当时凡乡校、佛寺、通旅、行舟之中,到处题有白诗,有些歌伎因能诵长恨歌而“增价”。元稹为白氏长庆集写的序言里有这样的叙述:“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新乐府用口语,但徒有乐府之名,实际和音乐没
8、有多少干系,而柳永的词却充分运用音乐作为传播手段。他熟悉坊曲,和歌伶乐伎合作,使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叶梦得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新诗拥有唐诗宋词时代没有的现代传播手段,像诗的网络生存,就是古人远远不具备的条件。但是,新诗实际上很小众。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一、年轻的新诗不成熟,甚至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诗人难写,读者难记,没有像唐诗宋词那样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二、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也不来自音乐,主要借助默读,与朗诵尤其与音乐的脱节成为传播的大难题,把声音还给诗歌乃当务之急;三、和白
9、居易的“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不一样,当下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得公众远离诗歌。高尔基有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新诗都需不断继承创新,在多样化格局中努力争取传播的大众化效应。 (吕进诗歌的大众与小众)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有的时候要在“变”中继承“常”。C在传播上,尽量用最清晰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要注重听觉,注重吟诵。D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
10、隐形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外在于现代诗歌当中。2下列对这两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的诗人生前知音少,如李贺、李商隐等,但不影响其诗作因隔世效应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即大众化。B只要是中国人,都能背出几首唐诗宋词,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也是大众化程度最高的诗歌时代。C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D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面的诗句不属于大众化的一项是(3分)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杜甫登高)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4材料二第五段例举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实践有什么作用?(4分)5现代传播手段远比古代先进快捷得多,为什么作者却说“新诗实际上很小众”?(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題,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坟场救人茹志鹃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二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这里的坟堆大都只
12、有二二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己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离大路较远,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灶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己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天色阴沉,黯淡。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羊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关大妈眼睁睁地瞪
13、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的在外跑。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
14、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关大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两三岁,看他淌的这些血,淌得脸都变了色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
15、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啊?人哪?喏!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
16、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踢了一脚,正要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她哭得晕过去好几日,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巾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孩子,我们快回吧!”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17、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B. 儿子桂平曾说“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正是这朴素的阶级觉悟,成了关大妈临危救助革命者倪老虎的直接动力。C. 关大妈第一眼见到受伤的倪老虎,“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D. “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她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剿大队在斗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9. 小说中写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
18、自己的喉音了”,这表现了关大妈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0. 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开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
19、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自为。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
20、,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
21、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
22、、擢、陟;官职调任有转、徙、调;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文中指陶渊明做州里的掌管文书的小官。 C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D葛巾,葛,是一种植物,多年生藤本,纤维可以织成“葛布”。男子18岁称“弱冠”,要戴帽子了,还要举行“冠礼”的仪式,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古时,棉花还未传入中国),包住头发,称作葛巾。葛
23、巾比丝绸便宜,大众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1
24、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4 分)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江夕望卢纶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 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注:春江夕望是卢纶为躲避安史之乱而客居湖南时写的。15.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上句诗人选取“芳草”这一意象,着一“遍”字,既状摩出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况,又紧扣了题目。B. 首联下句的“莫思归”,写出了作者面
25、对春景喜出望外的情感,“楚客”又含有居住楚地的满意。C. 颔联中“经难人空老”一句高度概括了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也有对人生不易而自己已衰老但一事无成的感叹。D. 颈联中的“远”字。既写出了兄弟在空间上相隔的遥远,也写出了因距离的遥远而难叙兄弟情的哀伤。16.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 (1)劝学中,“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2)芣苢一诗中体现妇女缓慢动手而用力采摘的诗句是“_”;体现妇女快速动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的诗句
26、是“_(3)插秧歌表现插秧的繁忙,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句子是“_,_”(4)沁园春长沙诗人旧地重游,引起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_,_”。(5)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态度的句子是:“_,_,是知也。”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3题。假期出国旅行, ,除了享受美食与体验生活,主要是看风景。乡下人进城与城里人下乡,都在看风景,只是观察角度与欣赏趣味不同而已。文化交流增加、民众收入频繁以及教育水准提升,不同的人类欣赏趣味也在逐渐接近。面对壮丽河山,不同种族、语言、教养的人群,欣赏趣味比较接近;( )。姑且把山川等大自然的 称为“野风景”,而把建筑等人类智慧的结晶称
27、为“文风景”,当然也就有了文野兼备的“双风景”仿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命名。实际上,除了出生入死的探险家,一般人看不到没有任何人工痕迹的“野风景”。而聪明且谦卑的建筑师,也会在设计时 地引入大自然的因素,是谓借景。因此,文野之分,只是 而言。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东奔西跑 鬼斧神工 恰如其分 大致B走街串巷 鬼斧神工 适可而止 大概C东奔西跑 巧夺天工 适可而止 大致D走街串巷 巧夺天工 恰如其分 大概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3分)A但面对历史文化遗产,就大不一样了,欣赏趣味相差十万八千里B对于历史义化遗产的欣赏趣味,就大不一样
28、了,相差十万八千里C但当面对历史文化遗产时,欣赏趣味相差十万八千里,就大不一样了D但有时欣赏趣味也会大不一样,甚至相差十万八千里,比如面对历史文化遗产时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化交流频繁、民众收入增加以及教育水准提升,不同的人类欣赏趣味也在逐渐接近。B随着文化交流增加、民众收人频繁以及教育水准提升,不同人类的欣赏趣味也在逐渐接近。C随着文化交流频繁、民众收入增加以及教育水准提升,不同人群的欣赏趣味也在逐渐接近。D文化交流频繁、民众收入增加以及教育水准提升,不同人类的欣赏趣味也在逐渐接近。20. 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谁主沉浮(主人
29、) 何时可掇(拾取)B.漫江碧透(遍布) 枉用相存(依存)C.浪遏飞舟(阻止) 绕树三匝(周、圈)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 山不厌高(厌恶)21. 下列各项中对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万类霜天竞自由(拟人) B.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设问)C.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 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排比)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费孝通乡土中国目录内容的一项是(3分)A. 无为而治B. 差序格局C. 文字下乡D. 长老统治23.下面这则通知有五处词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后并修改。(5分)通知全校师生:我校将于9月20日与实验中学展开辩论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
30、时的背景音乐,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午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校团委8月10日四、写作(60分)22. 按要求写作。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拥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生活中,我们曾经拥有或正在经历“最好的时光”,或许期待着它的到来。请以“最好的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高一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1.答案A解析B项强加因果。C项原文是“最浅显的语言”。D项原文是“来源于又外在于”“活跃于又隐形于”。
31、2答案B解析原文是“只要是中国人,大多能背出几首佳作”。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中“对同一位诗人来说,大众化倾向和小众化倾向也常常是并存的。李白有静夜思,也有蜀道难”可以做出判断。4答案通过白居易诗歌创作说明诗歌大众化的前提是“但伤民病痛”。说明白居易有明确的大众化追求,因而他的不少诗篇也最大限度地产生了大众化效应。5答案因为和唐诗宋词相比,新诗的大众化存在诸多困难:新诗不成熟,迄今没有形成公认的审美标准;新诗没有化为民族文化传统,至今游离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之外;新诗的发生更多地取法外国,不来自民间,不来自传统;新诗与朗诵与音乐脱节,难以传播;有些诗人信服“私语化”倾向,使
32、得公众远离诗歌。【答案】8. C 9. 关大妈回答清剿大队盘问时的声音很响,跟她以往忍气吞声的说话习惯不同,她比以前的自己更勇敢大胆。关大妈回答时从容镇定,这种冷静机智也是与以前的自己大有区别的。这说明关大妈已从一个普通农妇向革命者转变靠拢。 10. 小说开头部分对“穷鬼滩”坟场荒凉冷寂的描写,意在渲染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儿子牺牲后关大妈内心的悲苦。作为社会环境描写,阴森荒凉的“穷鬼滩”表现了当时革命斗争的残酷和普通民众生活的艰难。小说在情节展开后,对“穷鬼滩”坟场阴森荒凉的环境特征还有几次描写,其作用主要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穷鬼滩”坟场的阴森荒凉,为关大妈对倪老虎的救助和清剿大队的疏于盘
33、查提供了合理性。【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错误,这是因为他们彼此都觉得对方似曾相识。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和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阅读相关段落,重点分析描写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句子,分析人物心理,并用精准语言进行概括,然后分点作答。“啊?人哪?诺!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写出了关大妈面对清剿队的盘问,敢于大声回答;结合“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以及
34、下文关大妈“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的机智回答,可以看出,面对清剿队的盘问,关大妈为了救革命者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说明关大妈已从一个普通农妇向革命者转变靠拢。【10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开头:“在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己桔黄,给风吹得瑟
35、瑟沙沙地响”,“坟堆”“几株秃树”“野草”“桔黄”等词表现了坟场的荒凉,渲染了坟场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下文“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表现了关大妈在儿子牺牲后内心的悲苦。中间:“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等句子同样表现了坟场的荒凉,因为坟场荒凉,所以倪老虎会来此处藏身,恰巧遇到了关大妈,被关大妈所救;因为坟场荒凉,所以清剿队没有严格盘查,倪老虎才能逃过追剿。
36、(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7分)10.D【解析】根据句意断开。“无道”的主语是“天下”,要连在一起,排除 AC“今子生文明之世” 表意才完整,是说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要在“世”后才能断句,排除 B故选 D译文:檀道济说: “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 自己呢?” 11. D 【解析】“男子 18 岁称弱冠”错,应该是“20 岁”。 12. B 【解析】“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分析有误,据原文“亲老家贫”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孝敬老人,家里很穷。 13. 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半路栗里(地名)邀
37、请他。(4分。得分点:尝:曾经。故人:老朋友。赍:携带。要:邀请。各1分) 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后逐渐去打酒。(4分。得分点: 去:离开。与:给。悉:全,都。稍:逐渐。各1分)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说是真实的记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不能忍受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里征召他担任主簿,不去就
38、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他拿走。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补贴家用的钱,可以吗?”管理这些事的人听说后,任用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劳力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 官府的公田都让人
39、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粳米,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粳米。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 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半路栗里(地名)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
40、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后逐渐去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
41、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同。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在后一个朝代降低身份,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薄言掇之 (4). 薄言捋之 (5). 田夫抛秧田妇接 (6). 小儿拔秧大儿插 (7). 携来百侣曾游 (8).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9). 知之为知之 (10). 不知为不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
42、写的能力。易错字有:生,掇,捋,抛,秧,携,峥,嵘,稠。17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东奔西跑: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走街串巷:走大街串小巷,指走遍居民聚集地的各个角落。此处是到处旅游看风景,不一定是到“居民聚集地”,所以此处用“东奔西跑”较为合适。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二者都指技艺十分高超,但前者指
43、人工,也可以自然,后者指人工。此处“鬼斧神工”更为合适。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适可而止: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此处更多强调的是“分”,而非“止”,故“恰如其分”更为合适。大致:大体上,基本上;大略的内容或情况大约,大概等。大概:大致内容或情况;表示推测;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不很精确的估计等。但是大致是在已知的前提下作出的结论性描述;大概是在未知的情况下作出的预测性判断。故此处“大致更为合适。故选A。18A【解析】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
44、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根据语境可知,所填句子与前面一句内容不同,因此应用表转折的连词进行连接,B项缺少这个连词,故排除B。语境强调的是面对壮丽河山与面对历史文化遗产时,人们的欣赏趣味状况,结构上属于并列关系,形式上与前句保持一致进行衔接较好,故排除C、D。故选A。19C【解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原句的语病有:一、搭配不当,“文化交流”与“增加”、“民众收入”与“频繁”搭配不当。二、第一个分句没有谓语
45、,语意不完整。三、“不同的人类”不合逻辑。A项二、三处未改。B项一三处未改,D项二三处未改。故选C。20. C【解析】A.谁主沉浮(主宰) B.枉用相存(问候) D.山不厌高(满足)21.【答案】C【解析】A项,“万类霜天竞自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的生活。将“万物”拟人化。B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有问有答,是设问句。C项“化干戈为玉帛”修辞方法是借代。“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的特点则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干戈”以战争武器指代战争,“玉帛”以友好的物体指代和平。D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6、一句,很明显,是排比的修辞。22.【答案】A【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费孝通乡土中国目录内容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费孝通乡土中国目录内容是:乡土中国;重刊序言;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后记。故选A。23. 【参考答案】“万事俱备”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母校”改为“全校”;“找一找”改为“提供”;“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解析】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
47、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第一处“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万事俱备”与后面的“急需”自相矛盾,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句中的“母校”改为
48、“全校”,因为是校团委发出通知;通知是书面语,因此句中的口语“找一找”改为“提供”;“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不吝赐教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这里只需大家提供音乐背景,因此将“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不存在接待的事情。【答案】例文:最好的时光高三七班位于北京九中北楼三层一隅,其旁有棵与众不同的玉兰树。它是高三七班的班花,所有早春的明媚都属于他,只消一瞥,百花散尽。此玉兰和普天之下的其他玉兰一般都长着洁白的花瓣,象征着纯洁的友情。桌子上堆着的卷子、教辅资料、教科书,在同学的讨论与借阅中被赋予了更令人怀念的意义。我曾经和同桌提起月亮与六便士
49、这本书,问他:“你看过月亮与六便士吗?里面有一句台词是: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我觉得好悲伤的一句话呀!”同桌想了想回答我说:“但只需要加上一个限定词,就可以让它堂而皇之的满足我关于美好人生的所有幻想,那就是和咱们同学。”我悄悄地、悄悄地抬头,望向了窗外那棵玉兰,那高洁的友情之花已然在我们共处的这最美好的时光里结满枝头。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其实,我们在中学时代也有过“生死之交”,但步入社会以后好多人都交集很浅甚至没有交集。大家一起经历过、给彼此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就足够了,虽然高中的主旋律是繁重的课业,但多年后能回忆起来的是那些与三五同班好友
50、的乐事,是那记忆中最好的时光。倏忽间,玉兰花香撬开窗户,不讲理地钻进我们的鼻腔,那香味格外清香,它为我们的美好时光增添了一份馨香。我们很希望、很希望能将香气印入我们终生的记忆。它迎风摇曳着,神采奕奕,宛如天女下凡一般迷人,食堂前它的同胞早早盛开早早凋谢,只有它如那厚积而薄发的高三七班一样,不鸣则已,一鸣则惊艳旁人。高三七班在成就永恒的辉煌的路上急着赶着地奔跑,在那星辰大海般的征途间放声歌唱。我们深知在追梦的路上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我们历尽千帆,我们栉风沐雨,我相信最终将像这玉兰一般发出浓郁的幽香沁人心脾。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我们从不会给自己画地为牢
51、,我们会带着赤子的骄傲,大胆地迈步,相信早晚一天我们终会发芽,如这与众不同的玉兰相同。玉兰散发着沁人幽香,像是回报着他们的养育者。高三七班的同学们也兼备这知恩图报的优点,我们会在请教老师问题之后细声细语地问老师,老师我帮您接点水吧;我们会在老师中午午休时候帮他们盖上自己的衣服,怕老师伤风感冒;我们会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去帮老师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这玉兰和我们一样都有一棵知恩图报的心。我们高三七班的班花是棵与众不同的玉兰。希望这棵玉兰可以陪伴我们在玩儿命冲刺高考的路上久一点儿、再久一点儿。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希望毕业生们能取得傲人成绩,无愧于心!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
52、们,才拥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题目是“最好的时光”。材料中这句话颇含哲理,“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拥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考生可以思考“你们”是指谁,可以是父母、师长、同学等现实生活中的“人”;可以是想象中的或者文学作品中的虚构的“人”;可以是书籍、音乐等“物”;甚至可以是一句话、一种精神等非物质的东西。要阐明“遇见了你们,才拥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的含义,即“你们”对“我”的价值和意义。总之,能把时光的附加值写出来,并有美好的体会,写出美好的感受即可。“最好的时光”,还要注意是谁的最好时光。如果是“我”的最美好的时光
53、,那么“真”是最紧要的。如,不能写和某人吃一次臭豆腐,和某人一次逛街,这些事件的意义不大。参考立意:1. 最好的时光是徜徉在书中,感受文化与人生的含义。2. 最好的时光是一段旅行,感悟出生命、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哲理。3. 最好的时光是遇到一个人,让我懂得奉献的时光最美好。参考素材:1. 我坐在亭中,享受着这最好的时光。这里没有震耳欲聋的音乐,只有悠扬的虫鸣;这里没有炫目的霓虹灯,只有丛丛摇曳的树影;这里没有如潮的汽车,只有虫儿在轻轻呓语。老子曾云:“道法自然。”佛祖也曾拈花轻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里的景色是那么脱俗,远离了尘世的喧闹。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不都渴望着这一份自然的宁静
54、么。2. 最好的时光应该属于我的高三时光,回忆起高三时光就像窗外的阳光透过高大茂密的香樟树,在书桌上投下细数斑驳的阴影,令人遐想以往。距离我高考快过去一年的时间了,说明距离下次高考仅仅只有屈指可数的天数,现在回想起来只感觉到时间的列车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有耐人寻味沿途的风景。3. 作为青春的代言人,我们正拥有着青春,拥有着这最好的时光。拥有并不代表着永恒,泰戈尔曾经说过:“当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星星。”或许你还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在网吧,游戏厅里恣意释放,全身心投入那一堆数据中,无意于书本,此时的你大概是快乐的吧,可你曾想过吗?你的青春正一点一点消磨而你却无所事事。青春是美丽
55、的,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青春也是短暂的。青春需要珍惜,莫要到了最后才后悔不已,感叹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光线一丝一缕地交织在一起,透过被那微风轻轻扬起的纱窗,洒满整个地面,没有喧闹与吆喝的早晨,多了几分宁静与惬意。我坐在书桌旁,任暖暖的阳光照耀身上,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我沉醉了,又想干点什么,于是随手拿起手旁的纸和笔,我用画笔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点一点地加深,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画出最好的时光。参考结构:本文取材并不出彩,是写高三时光的。但是作者并没有描写高三的“苦与累”,甚至没有写关于学习的点点滴滴,而是着眼于对高三生活的美好感受,写同学情、
56、师生情。而且,写同学情也并不是记叙同学间如何互相帮助,而仅仅是写了与同学之间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一段对话,但是却很感人;写师生情也没有写老师如何管教我们,而是用排比写我们为老师做了什么,从一个小小的角度展现师生情谊。写法十分独特。最主要的是,文中一直有一个白玉兰,作为我们的“班花”,它陪伴并见证了我们的高三时光,是我们最好时光记忆中鲜明的一抹。它的不断出现,强化了“美好”的感受,使得文章有一种很美的意境。这是本文最成功的地方。【点睛】要想使高考作文”感情真挚”,考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取真实的材料。叶圣陶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
57、话。“这种实话实说,用朴实的情感来感动读者的写法,叫作生活写真法。写文章时有了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从而使文章富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2.安排好条感情线索。 要使文章感情丰富,血肉丰满,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受到感染;还须恰当地安排条感情线索,写出感情的波澜,使感情的表达或由隐而显,或由淡转浓,或波三折,富于变化,这样才能把感情写实、写足、写活、写透。3.写好细节。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 ,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效果。4.在情景中触发灵感。考生都有这样的体验:面对实情实景写作,很容易激发出自己的兴趣,调动情绪,触发灵感。比如观察高山流水,感知风花雪月,体验世态炎凉,采撷真情的花朵,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变“单一”为“多样” ,变“静写”为“动写”,变“死写”为“活写”。这样考生就会感到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感情丰富起来了,那么文章也就变得感人了。可见,写作须要寻求一种最佳境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