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2 ,大小:1.27MB ,
资源ID:50719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719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09 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教学案)(教师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年高考历史重考点归纳: 专题09 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教学案)(教师版).doc

1、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重点内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考查价值,仍然是今后命题的重要考点之一。 2列强侵华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及与侵华特征的关系、列强侵华的双重性影响。3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4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革命性和局限性。5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6明确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政权建设、军事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史实,归纳出中共领导民主革命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基本线索和依据。7中国民主革命中呈现出的革命精神,包括五四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的内涵。8结合近年来纪念抗日战争即反法西斯

2、战争的一系列活动,认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专题讲解】一、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9世纪40-60年代,为列强侵华开始阶段,英法美俄等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打开中国市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攫取各种侵略特权,进行商业输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广大爱国军民英勇反抗,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坚守广州,陈连升、关天培等在抗击侵略军的战争中壮烈牺牲。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人民同清朝爱国将士共同抵抗。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

3、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侵略加强阶段。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加强对华由“中外和好”到掀起瓜分狂潮,加紧资本输出。美、德、日等新兴国家随着实力上升,对中国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中国人民进行英勇抗战,甲午中日战争的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大战和威海大战中,广大官兵浴血奋战。义和团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显示出了巨大的反侵略斗争精神。【特别提醒】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反侵略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方二、日本法西斯侵华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侵略。重点注意下列问题:(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由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包括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陷,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七七事变:日本大举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3)日

5、军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血腥屠杀中国人民;推行以华治华政策,建立伪政权进行殖民统治;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等残暴的殖民统治手段;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对占领区人民进行奴化教育等等,从经济上对占领区的经济实行野蛮的掠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停止了内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次大规模的会战,粉碎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开辟了国外战场。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造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辉煌战绩,

6、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战时期,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误区警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标志是华北事变,误以为是九一八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国内阶级矛盾的地位开始下降,而中日民族矛盾的地位开始上升。到华北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而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则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也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三、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

7、斗争 重点把握两条线索: 一是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01900),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 (1)两次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并通过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后,为扩大在华利益,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1856年至1860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争。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至19世纪80年代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义和团运动兴起。1900年6月,英、美

8、、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侵略联军,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奥匈帝国)及西班牙、比利时、荷兰11国组成的公使团签订了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和辛丑条约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近代前期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1)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爱国军兵的反侵略斗争;人民群众自发抗英。(2)甲午战争期间和

9、战后: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义和团运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是其根本原因。其历史意义是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巨大力量,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沉重打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它的灭亡。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同样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着他们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误区警示】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四、全民族的抗战、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区别及相互关系【知识归纳】(1)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停止了内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

10、。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的路线,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人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抗战时期,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它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2)主要区别:抗战路线不同;抗战坚决程度不同;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战场范围不同;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到抗战后期,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与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相互关系:他们相互依存,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就没有共产

11、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牵制了大量的日军,扰乱了敌人后方,有力的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加速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作战,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但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封锁、进攻根据地,加重了敌后战场的困难。中共则坚决回击,打退了敌人的反共高潮,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战场既团结又斗争,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误区警示】抗战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政府军队消极抗战的含义是不主动收复失地、寻机歼敌,误以为是国民政府

12、军队的将领和士兵不再英勇抗战。战略相持阶段开始后,从尊重历史的态度出发,国民政府爱国官兵浴血抗战的人与事并不少见,如被誉为“全国军人楷模”的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三次长沙会战和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都可以说是气吞山河、彪炳史册。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抗战战略,是消极应战而不是积极求战,是满足于守住现有控制区域而不去主动反攻收复失地,这些都是其消极抗日心态的真实反映。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维持八年之久,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始终没有放弃灭亡中国的野心,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误以为只是由于中共方针政策的正确。长达八年的时间内,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中日民族矛盾始终处

13、于最主要的地位,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集团的矛盾始终不得消解,这才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八年中始终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五、 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的简要过程太平天国由南到北发展。前期:从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到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具有浓厚平均主义色彩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东征,1853年达到全盛时期;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防御战;洪仁王干主持朝政,发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失败。(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

14、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土地。评价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资政新篇内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做法。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打上了洪仁玕在香港生活经历的烙印,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3)传统的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作用: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帝国主义。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务。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局限

15、性: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启示:农民运动应该由新的阶级来领导,由新的思想武器来武装,才有出路。来源:学科网ZXXK【知识归纳】(1)辛亥革命背景: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清政府内外交困,进行新政,新政失败。孙中山在1894年,成立兴中会,反清革命。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1905年,孙中

16、山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还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2)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武昌起义:由与同盟会保持密切联系的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起义计划泄密的非常情况下,1911年10月 10日,由革命士兵熊秉坤、金兆龙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革命党人建立第一个省级政府湖北军政府,国号“中华民国”。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受武昌起义的鼓舞,全

17、国十几个省相继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成果:“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

18、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临时约法关于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等规定,体现了临时约法的革命性和民主性。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原则。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历史意义: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集中,广大农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斗争目标。阶级根源:农

19、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纲领只能反映他们迫切的现实愿望,以及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性质:是太平天国建立理想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改造封建社会的政治方案,也是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的最主要标志。 (3)认识评价:强烈的革命性。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它所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反映出当时广大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实行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这种愿望用政权发布的文件系统地体现出来,是太平天国的伟大成就,也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为历代农民

20、战争的最高峰。空想性。它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它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落后性。它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因此,它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总之,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误区警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正义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误以为它具有历史进步性。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

21、力量是农民知识分子,不代表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它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目的是建立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具有空想性的理想社会,违背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具有历史进步性。八、辛亥革命酝酿和爆发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局限性社会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内阁频繁更迭,总统选举有名无实,民初政治形同闹剧;普通国民选举、监督之权并未兑现;各级地方自治机构中,政治权力仍旧牢牢操控在旧官僚、士绅手里。相当多社会问题上,辛亥革命显得更为保守:法令中没有丝毫体现孙中山所构想的土地税和土地国有制政策;临时约法中没有对妇女参政权做任何规定。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艰难而曲折,中国的现代化改革、民主之路任重而道

22、远。【误区警示】20世纪初民主革命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其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误以为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清政府的反动与腐朽则是促使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因素。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误以为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资产阶级革命派之所以妥协、退让,虽有政治经验的不足、未认清袁世凯本来面目的一面,但究其根源,还在于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正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才使得它具有革命和妥协的双重特性。九、五四运动和中国

23、共产党的成立命性意义,第二,正确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因果关系,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的一个伟大事件,它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因此要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误区警示】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主要在于参加运动的各阶层,特别是工人阶级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彻底的斗争精神和姿态,误以为其彻底性的依据是斗争的结果。一场短短数月的群众性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因此其彻底性绝不可能是这一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

24、果,误以为中共主要是苏俄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帮助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的必然产物,是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必然要求。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仅仅是推动其破土而出的外在因素,最多是起了个“助产士”的作用。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的一个伟大事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使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改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广大人民团结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不懈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

25、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一个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我们党依靠这三大法宝,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顽强奋斗,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要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结果被迫撤离南昌,转移到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组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6、2)井冈山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根据“八七会议”的决议,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在损失较重的情况下,放弃进攻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湘粤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井冈山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影响: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3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长征的经过: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

27、达陕北,和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为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创造了条件。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精神财富。(2)遵义会议:背景由于左倾错误,红军处于极端危险的 境地。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省遵义市。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新民主主义

28、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利益,她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在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尖锐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过程中,中共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坚持抗战,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但国民党仍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最终被历史发展的潮流所抛弃。 【误区警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就是领

29、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前途等的不同。国共第一次合作之所以能够实现,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误以为只是由于孙中山、中共或共产国际的正确决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操纵中国各派军阀进行大规模混战,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孙中山、中共和共产国际顺应了这一历史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找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最佳途径进行国共两党的合作,来共同担负这一历史重任。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斗争,是枪杆子和笔杆子的完美结合的过程,误以为仅枪杆子就杀开了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

30、作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精辟论断。但毛泽东领导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斗争,是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的理性思考中,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反复,才杀开了一条血路。火热的革命实践和冷静的理论思考,是开辟井冈山道路的两个重要途径。抗战结束后,内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误以为内战完全可以避免。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抗战结束后始终顽固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这势必使中国重新回复到抗战前的黑暗局面之中;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要为中国人民尽可能争取一个光明的前途,争取民主是中共的基本要求。而此时的国共双方

31、尽管不能说是势均力敌,但实力相差也不十分悬殊。而对中共来讲,民主是和平的先决条件。可见内战的爆发并非偶然。【题型突破】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2011高考】(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答案】:B【解析】:1900年,清政府中央向列强宣战,南方的地方实力

32、派却与列强勾结,这在本质上表明了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项错在“有效遏制”;地方实力派也未成为列强代理人,排除C;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列强的勾结是维护共同利益的需要,不能说明“分庭抗礼”,排除D。(2011年北京卷文综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答案】:B【解析】:题中,“野蛮”行为不野蛮(正义),“文明”行为不文明(不正义),正是对八国联军对中国侵略掠夺这一本质的揭露。(20

33、11年安徽省文综16)图五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答案】:B【解析】:图5反映的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抗日,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战略物资支援,其它选项与中国远征军的作用无关。(2011年福建省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

34、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答案】:D【解析】: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A、B两项只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题干强调的“最大危害”,排除;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背,排除;故选D项。(2011年四川省文综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扯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

35、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 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答案】:A【解析】:题中上谕“广开口岸”与A项“收回通商口岸”不一致,故按题目要求,选A项。(2011年浙江省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答案】:C(2011年重庆市文综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

36、既占上海,又霸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答案】:C【解析】:“焚我皇宫”是指火烧园明圆,排除A。“强迫开埠胶州”是指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排除B。“竟欲瓜分中国”说明是在义和团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之前,排除D。(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B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答案】:B【解析】:注题本题关键词“滇

37、西”、“边陲”,综合判断这是抗战时期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二)非选择题(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7)份护照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争约章程第八款,内裁: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熙,准其前往故请顿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成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问题:(12分)(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3分)(2

38、)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9分)给外国人敲诈地方官吏提供了口实;护照上要求地方官对外国人“宾礼相待”,却只字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图人寻衅滋葶,地方官难以裁办。答案2:未结合护照中的信息进行分析(1-3分) 有利于西方人自由传教,为其发动侵华战争作好准备,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其他答案:(0分) 【解析】:(1)准确地填写符合史实的三个国家。(2)结合历史事实,史论结合,准确表述其弊端,避免单一性、模糊性;做到多样性、科学性。(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900年10月16日英国和德国

39、就中国问题签订英德协定,相约遵守下列原则: “第一,将中国之江河及沿海各口岸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当经济活动,自由开放,毫无差别。此为列强之共同永久利益;两国政府相约凡其势力所能及,对于一切中国领土均应遵守此原则。第二,德帝国政府及英女王陛下政府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第三,若他国利用中国现时之纷扰,无论用何种方式,欲获得领土利益时,两缔约国关于为保护本国在华利益所采之步骤应保留初步之谅解。第四,两国政府应将本协定通知其他关系列强,如奥、法、意、日、俄、美等国,并请其接受本协定所采之原则。”意大利和奥地利表示“深愿接受”此协定,“毫不踌躇而赞同

40、之”。日本此时正“不安达于极点”,不仅表示“赞同此协定”,而且还愿意“加入此协定”。美国政府的答复则是,接受前两条,对第三条则无需表示任何意见,法国附和美国答复之内容。俄国声称对第一条“表示欢迎”,第二条尤与俄国的意旨相符,因为俄国政府在此次纷扰之初,即曾首先倡导将保全中国的完整和“旧国家制度”,作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1)说明1900年前后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及其实质,并指出列强提出或接受英德协定的原因。(7分)(2)简要分析英德协定对中国局势的影响。(5分)(1)具体对华政策的转变是表面现象,实质上还是要加强侵略和控制中国;列强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既有

41、列强自身的因素(在瓜分中国问题上由斗争到勾结),更有中国人民抗争的因素(义和团运动)。(2)可以从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和列强间在华关系等方面简析影响。二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一)选择题(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答案】:A(2011年全

42、国卷文综16)清初著名使人陈先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题诗一手,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答案】:D【解析】:章太炎借用南宋末年的悲壮抗元故事,意在激发中国人民反帝的民族激情。(2011年北京卷文综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 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

43、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答案】:C(2011年广东省文综16)图5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来源:学科网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竞袭洋夷之皮毛”等,这些词语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同时

44、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2011年广东省文综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0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答案】:C【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表1 中时间“1926年6月”、“1927年6月”,属于国民大革命时

45、期,可选C项;南昌起义在1927年8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月10月,与表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B项;1927年春,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明了农民问题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的重要性,并非导致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2011年山东省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2011年四川省文综18)史学家胡绳指出,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

46、势力拉过来了。”以下史实中有利于中共争取中间势力的有 八七会议纠正党内右倾错误 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来源:学科网促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A B C D【答案】:D【解析】:项中“八七会议”在纠正右倾错误,但又有“左”倾关门主义的倾向,不利于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故排除;项中的“三三制”原则、项中的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项中的除“三座大山”的一切阶级、阶层都可以团结,都有利于中共争取中间势力。(2011年重庆市文综19)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校拟组织学生到徐向前等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寻访革命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他们前往的地区位于图4中的 【答

47、案】:D【解析】:根据本题示意图的时间,可判断这是考查大革命时期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分部状况。徐向前等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湖北、河南、安徽交界,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D正确。(2011年重庆市文综20)1946年7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国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这一时期的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A游击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答案】:D【解析】:1946年7月,全面内战刚爆发(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粉碎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全面

48、进攻和重点进攻。来源:学科网(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笔着两

49、中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他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有爱地握手。此事 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A B C D 【答案】:C【解析】: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表述错误;武汉空战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武汉会战的组成部分,表述正确;两项可从题中体会。(2011年上海市文综28)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为躲避租界巡捕房的搜查,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 举行。【答案】:嘉兴南湖【解析】:识记中共一大两个会议地址。(2011年上海市文综

50、2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B【解析】:结合1928年至1934年这个时间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明确这段时间中共党员大幅上升的原因是十几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瑞金政府)的建立。(2011年上海市文综30)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指引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下列会议与其对应的主题之间连线。遵义会议 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中共七大来源:学科网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

51、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会确立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中共十二大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答案】:遵义会议 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中共七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会 确立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中共十二大 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解析】:熟悉中共党史相关知识,准确对应中共历次重要会议的内容和意义等。(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52、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答案】:A【解析】: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爆发后建立的政权的阶级性质,选A项;B项与本题不能成立正确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错在“主力军”;D项“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经济发展较短暂、政治掌权更短暂,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011年北京卷文综37(3)、(4)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清末明初驻日参赞黄遵宪在

53、日本国志中对明治 维新时期的日本作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日本国志1887年成稿后,黄遵宪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视,书稿直至甲午战争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若其书早流传,可省赔款二万两白银,康、梁诸人从该书受到启发,光绪帝也曾索要该书。(3)简述日本“幕效西法”的经济政策及具体措施。(6分)分析日本国志在甲午战争后受到维新派重视的原因。(4分)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4)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出一个涵

54、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8分)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选择要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序号资料1江南制造总局2“文学革命”3武昌起义4“自强”“求富”5三民主义6师夷长技以制夷7京张铁路8南京大屠杀9北伐战争10虎门销烟11中国同盟会12南昌起义【答案】:(3)经济政策:殖产兴业。具体措施:引进西方技术,建立国营模范企业,扶持私人企业发展;推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基础。重视的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仿效日本,维新变法

55、。(4)(开放性试题)选择主题示例:主题:救国道路的思想探索 序号:4,5,6主题: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斗争 序号:3,5,11主题:政治领域的爱国主义表现 序号:3,5,9,10,11,12补充的新资料:(略,与所提炼主题思想一致即可)简要阐释:(略,言之有理即可)【解析】:(3)题中材料“幕效西法”使日本富强,首先判断这是明治维新的经济措施。总的政策是殖产兴业。具体措施联想到课本关键词“引进”、“示范”、“扶持”、“基础设施”等。从甲午战后中国面临的形势及维新派变法图强的的目的来分析重视的原因。(4)做此题的关键是准确地将表中资料分类,选择确定一个准确的主题;补充的新资料及简要阐释只要与主题

56、一致即可。(2011年北京卷文综39(2)(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8分)(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8)辛亥革命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l1分) (标题)辛亥革命: (一)1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 1)推翻清朝帝制 2) 2 1)改称谓 2)废跪拜礼仪(二)1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掏所掌控 l) 2)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2 1)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度除不平等条约 2)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答案

57、】:标题部分(3分)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了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3分) 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 一场未完成的革命答案2:从材料中提取了单方面的信息或语意含糊。(1分) 一场伟大的革命 其他答案:未结合材料概括主题(0分) 辛亥革命百年祭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立民国 其他答案。(0分)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解析】:(1)标题部分要突出辛亥革命的功绩与缺陷。(2)观点部分要求在史实的基础上概括观点。(3)史实部分要求在观点的基础上列举史实。【2010高考】(10年广东卷)16.“民众以

58、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中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这说明唤醒国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具有历史必要性。 答案:B。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答案】:A 【解析】:题目所指主要是林则徐在寻求禁烟的适当方式。B项不属题意,C项从题中无法推断,D项根本不成立,因为在君主立宪制下,英王无权干涉政府。(10年上

59、海历史卷)37.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还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处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

60、。问题:(25分)(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37(1)答案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4分) 37(2) 正义的要求(3分) 8226;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 保守的观念(3分) 答案1:能准确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提炼。(3分)8226;恢复朝贡体系8226;实行闭关锁国 答案2:能进行简单概括(2分)8226;各国与中国的外交恢复到乾隆时期 答案3:基本照抄“合约”内容(1分)8226;日本照乾隆时期入贡 37(3)本小题采用SOLO评

61、分法。(15分) 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合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合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合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合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合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

62、华夷观念)的要求;“合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合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合约”和与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10年上海历史卷)20.“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解析:本

63、题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从材料上可以分析,此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美国总统强调中国当战对世界联合国家作战的贡献,抗战期间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10年重庆卷)1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解析:A “八七会议”当纠正的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因此选A.(10年安徽卷)16.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

64、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16.B 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10年安徽卷)15.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解析:.A 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

65、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10年天津卷)8.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 解析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抗日战争。分析:从“亡国灭种的危机”等关键词不难做出判断。(10年

66、北京卷)18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三大战役的掌握。根据图示反映的东北解放军入关的重要提示,应该先排除辽沈战役,因为根据史实此时的东北解放军入关是为了参加解放平津的战役,所以此题正确的选项是C。(10年北京卷)17“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

67、侵华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抗日战争的掌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应该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此题应该是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战役,所以正确选项是D。(10年山东卷)11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答案:A 【解析】从笔记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理由中“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可以排除 B,因为义和团运动不排斥清政府; “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排除D,因为北伐战争中没有提出任何的关于近代化的思想主张;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中“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可

68、以排除C,因为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和法令,故不是破坏了生产力,而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从四个选项中可以排除C、D,而B不符合题意,故A项为正确答案。(10年全国卷2)18.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案】D 【解析】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

69、2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在于:一是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 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 三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次大会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宣传了自己的思想主张;1925年5月的五卅运动,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多次开会研究对策。蔡和森提出:应当把工人

70、的经济斗争转变到民族斗争。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 以不可遏止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大发展。这年年初党召开四大时还只有党员 994 人,同年 10 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达到一万人。说明共产党快速发展是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所产生的作用。(10年全国卷1)16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答案】C (10年江苏卷)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

71、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解析:“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说明是敌后战场的抗战。故正确答案为A。(10年江苏卷)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图片展示的是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正确答案为A。 1(2009年江苏历史,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

72、,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解析】此题考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立场。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答案】A2(2009年重庆文综,20)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 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康

73、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A B C D【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重庆,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1985年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1895年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故选C项。【答案】C 3(2009年上海单科,28)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法西斯主义就是独裁和专制,反法西斯主义就是维护世界民主政治,因此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都体现了对民

74、主的追求。【答案】C 4(2009年北京文综,18)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A辛丑条约 B凡尔赛条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友军作战必须东度黄河进入晋察冀一带。B、D容易排除,C项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它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八路军华北战场活动和控制地域,西起同蒲线,东至津浦线,北抵正太路和沧石线,南临黄河和陇海线,因此八路军无须.跨越陇海线。【答案】A【2012高考押题】1据英国官方材料,从1837年7月至1838年6月,中国从英国(包括印度)的进

75、口总值是560万英镑,其中鸦片占60%。这一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0万英镑。对这种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A鸦片是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 B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C英国在正常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D英国用鸦片贸易扭转正常贸易逆差【解析】此题提供的是数据材料,解题时需要对几个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中国从英国进口总值,大于中国对英国输出总值,但进口总值如减去60%的鸦片贸易,则进口小于出口,因此,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是出超而非入超,因此B项不正确。其他三项都可通过相关数据得到证实。【答案】C 31853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

76、失将很大。”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B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的缓和C在人民革命面前,中外反动势力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解析】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853年)可知,文中的叛乱当指太平天国,材料认为太平天国成功对外国人不利,清政府灭亡是外国人的损失,因此,C、D两项是正确的。1853年时,中外矛盾不但没有缓和,而是正在升温,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市场并没有被打开,外国列强对此不满,1854年提出修约,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所以,应选B项。【答案】B 4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权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割地方面 B赔款

77、方面 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 【解析】马关条约:辽台澎湖二亿两,苏杭重沙开工厂。它的特殊性在于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办工厂,反映资本主义对华侵略从商品输出变成了资本输出。【答案】D5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选项ABCD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资政新篇内容统一政令,依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兴办保险事业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解析】由题目中所给材料可知C选项的“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兴办保险事业”符合题目意思。ABD中的内容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制

78、度、社会建设等方面。【答案】C 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解析】维新派虽然不主张推翻清朝统治,但要求君主立宪也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并就此与封建顽固势力展开论战,所以,两项是正确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资本主义的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不管哪一种体制只要能真的实现,都会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都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因此,也是正确。至此,本题答案已经明确了。维新派是在保留清王朝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所以根本不可能为动摇清朝统治而

79、努力,所以不正确。【答案】C 8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新党”即革命党,明确这一点很重要,鲁迅故乡的人大骂革命党,说明不了解革命到底要干什么,不了解当然是由于革命派缺乏对革命的宣传,所以应选B项。此题容易错选A项,因为这一项是我们经常说的革命失败原因,本题反映的问题不是群众没有参加革命的问题,而是抵触革命,比没参加更严重,所以A项不能说明充分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80、。【答案】B10“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即使以后袁世凯想要复辟帝制,也遭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唾弃。而新文化运动将民主科学理念进一步铺开,是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延续,是在加强“这种变化”,而不是“引发”。【答案】B11近代前期(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是A政治上日益半殖民地化,经济上日益半封建化B封建秩序日益解体,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资

81、本主义化C逐步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D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到勾结【解析】本题依据的事实相当多,它包含了18401919年的主流历史内容。A项与D项虽然符合事实,但不能从本质上反映问题,历史“发展趋势”应首先从积极的方面去寻找;C项只是反映的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从时间上与题目要求不相符;B项从其包含的内容看,比较全面,而且代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趋向。【答案】B12 “我们希望社会上的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上述中共“三大”宣言内容反映出中共:认

82、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 希望国民党进行改组 主张与中国国民党实现合并 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A B C D【解析】首先要抓住材料出自中共“三大”宣言这一信息,选项不得与教材中介绍的中共“三大”的精神相违背,据此可否定。实际上,本题否定了答案就明确了。其他三项在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依据。【答案】B 13下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解析】题目所给A、B、C三个选项,都是南昌起义的意义,但正确选

83、项必须与题词相一致,“军旗”是军队的标志。【答案】C 14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 A坚持了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B抗战开始时一度放弃反共立场,后来又恢复了反共立场 C抗战开始时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后来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D始终奉行的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政策【解析】此题题干虽短,实际上是要求以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为依据,对国民党的抗战作出总的评价。国民党始终没有放弃反共立场,所以B项不正确;国民党不曾执行过全面抗战路线,所以C项不正确;国民党在初期的抗战是积极的,所以D项不正确。虽然国民党有发动反共高潮,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消极抗战等对抗战不利的表现,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抗战,对中华民族抗战还是作出了贡献的。【答案】A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