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704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1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分层作业(十二)(建议用时:45分钟)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吉林省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四川省D上海市2该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A风力堆积B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D风力侵蚀1.B2.D由图可知,该景观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城堡,在我国多分布于西北地区,结合选项应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常见的石蘑菇景观。读图,回答34题。3形成石蘑菇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4该地区常见自然景观除石蘑菇外,还有()A溶洞 B三角洲C风蚀柱 D海蚀崖3.D4.C第3题,新疆气候干旱,干旱地区的石蘑菇

2、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不同岩层软硬不同,风把比较软的岩层侵蚀了,硬的岩层留下,由于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称为“风蚀蘑菇”。第4题,风蚀柱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风蚀地貌。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月牙泉地区景观图,完成56题。5月牙泉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是因为()Aa弱、b强Ba强、c弱Cb强、d强Dc强、d弱6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堆积D冰川侵蚀5.B6.C第5题,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即a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即c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所以昼夜温

3、差大。第6题,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下图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线为等高线,单位:m)。读图,回78题。7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8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7.B8.C第7题,对于风积地貌来讲,背风坡往往坡度较陡且向内凹,而迎风坡往往坡度较缓,如向外伸出的舌形;对于等高线图来讲,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 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侧吹,根据图上指向标所示方向可判定风向为西北风。第8题,图中所示地貌是风积地貌(沙丘)。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风力较大的地区。我国西

4、北内陆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所以此图所示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宁夏沙坡头在铁路沿线地带不懈治沙,历时50多年,成效卓著,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称号。读图,回答910题。9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A西南风 B东北风C西北风 D东南风10(生活中的地理)其独创的草方格沙障对防治沙漠化的主要作用是()将草本植物栽截成方格状,固定沙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能大量吸收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漠A BC D9.C10.B第9题,根据图中沙丘的形状并结合指向标可以确定,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5、西北风。C项正确。第10题,草方格沙障“固沙”是其主要作用,通过增大地表粗糙度,减缓风力;增加地表覆盖,保存水分,有利于固沙植物生长,起到固沙的目的。B项正确。11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地区,是由_作用形成的。(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风。沙丘是由_作用形成的。(3)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地貌。解析第(1)题,A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第(2)题,流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结合指向标可得出该地盛行东北风。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石灰岩受高温多雨的气候影响,会形

6、成喀斯特地貌。答案(1)西北风力侵蚀(2)东北风力堆积(3)喀斯特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态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1213题。12(易错题)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A盛行风风速大 B地表坡度大C土壤颗粒大 D植被覆盖度低13(易错题)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C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D雅丹地貌形成的主导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12.D13.D第12题,结合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

7、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越高,风蚀量越小;风速越大,但植被覆盖度高时,风蚀量依旧很小;风速小时,植被覆盖度低,风蚀量依旧很大,故影响风蚀量的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度。D正确。本题易错选A项。第13题,“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其含义是先有水的荡蚀,后有风的吹蚀,其形状似龙。从描述中的“浍”“溜”“风”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用,故D正确。本题易忽略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图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14该地的主导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15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为()A迎风坡由大

8、到小背风坡由小到大B迎风坡由大到小背风坡由大到小C迎风坡由小到大背风坡由小到大D迎风坡由小到大背风坡由大到小14.B15.C第14题,沙丘迎风坡坡度小,背风坡坡度大。图示沙丘西北坡坡度小,是迎风坡,故该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第15题,风力一定时,沙粒粒径小的易被吹动,在迎风坡被吹到坡顶,沙粒粒径大的不易被吹动,在迎风坡被留存在坡底,故迎风坡从坡顶到坡底沙粒粒径由小到大。在背风坡,沙粒粒径大的先沉积,位于坡底,粒径小的后沉积,位于坡顶,故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沙粒粒径由小到大。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

9、、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第(1)题,M处的沙源,一方面来自河流的泥沙,另一方面来自风力的堆积。由材料可知,图中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从M处的位置看,西北风在此受到山地的阻挡,风沙沉积。第(2)题,开放式设问,言之有理即可。观点A主要从风沙堆积和河流带来泥

10、沙两个方面分析原因,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主要从气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看,沙丘群不会扩大。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