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八单元 第46讲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673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八单元 第46讲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八单元 第46讲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八单元 第46讲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八单元 第46讲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八单元 第46讲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八单元 第46讲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八单元 第46讲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八单元 第46讲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八单元 第46讲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八单元 第46讲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6讲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考纲清单1.秦始皇陵兵马俑。2.万里长城。3.北京明清故宫和皇家陵寝。4.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5.昆曲。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1)战国时期,秦、赵、燕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修建长城。(2)秦始皇为防匈奴南下,命蒙恬大修长城。(3)汉武帝重修长城,匈奴不敢南下侵扰。(4)明代最后一次对长城进行大规模修建,应对蒙古贵族和女真贵族威胁。2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1)长城的建筑风格: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朴实浑厚,粗犷奔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2)长城的建筑结构:长城是由城墙、关城、烽燧、城障和军用道路等共同组成的综合性

2、军事防御工程,城墙是长城的主体。(3)长城的建筑规模:从春秋战国直到明代,总长度在五万多千米以上。无论从历史的悠久、工程的浩大,还是从气势的雄伟来说,都堪称是世界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3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1)长城的文化内涵: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装饰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围绕长城,还产生了许多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2)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积极作用和影响防御作用:保护中原农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中外关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边疆作用:对长城沿线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民族关系:促进各族经济、文化

3、交流和民族融合。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1)建制布局: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的建制布局,宏伟壮观。(2)文化内涵:开创以陵寝、地宫和陪葬墓等为基本格局的帝王陵寝制度,历代皇帝,延绵不断。2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1)秦陵兵马俑的布局:共有四个,为坑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一号坑:面积最大,临战军阵,陶俑为主,以弓弩为武器;二号坑:面积较小,内容丰富,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三号坑:面积最小,呈“凹”字形结构,是指挥部。现存的三个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坑内编排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2)阵容:兵马俑军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

4、坑内编排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四个坑分别编列为右、左、指挥部和中军,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象征着守卫陵园的职能。(3)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反映了当时国家统一稳定,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从事大规模的建筑。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秦军强大,军容整肃,装备完备,气势磅礴。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3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1)秦陵兵马俑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2)秦始皇创立的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

5、个发展。(3)兵马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4)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5)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知识拓展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价值艺术价值: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塑,反映出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它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史学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

6、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三、北京明清故宫和皇家陵寝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1)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布局结构:三重分别是宫城,即紫禁城、皇城和京城。以乾清门前的广场为界,故宫可分为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内廷两部分。文化内涵:故宫遵循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而建,从午门到玄武门形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2)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前面是太和门,两侧是文华、武英两组宫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召见群臣及发布重要命令的场所。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

7、宁宫为中心,称之为后三宫,它的后面是御花园,两侧分别是东、西六宫。内廷院落重重,房屋密集,是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区。建筑功能和特点:由于房屋的使用功能不同,外朝与内廷的建筑风格有着显著区别,外朝建筑多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内廷则严谨富丽,具有阴柔之美。(3)北京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北京故宫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除了满足帝王生活、理政之外,还通过皇宫的建筑布局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南北贯通的中轴线上主要建筑高大豪华,两侧建筑低矮简陋,凸显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紫禁城细部装饰精致。雕刻、彩绘等装饰品,做工细致,堪称实用性与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2突显皇权的明孝陵选址南京东郊紫金

8、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时间1376年至1405年设计理念突出皇权模式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影响成为明清一代皇陵的定制布局分为神道和陵寝两大部分建筑特色气势雄美壮观建筑整齐对称,造型严谨,金碧辉煌,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觉人工建筑与自然形态和谐统一3.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1)选址:北京昌平天寿山。(2)时间:1409年。(3)布局依山建陵;主神道(路)是整个十三陵的枢纽和主轴线;神道南端有高大石牌坊和大宫门。各陵都一律采用“前朝后寝”形制;将建筑人文美和自然风景美巧妙结合。(4)明朝兴衰史的缩影长陵的恢宏壮丽,使人感受到明初永乐年间王朝的强盛;分外简陋的崇祯帝思陵,让人看到亡国之君的穷荒潦倒;穷侈极欲

9、的世宗永陵和神宗定陵最讲究、最豪华;被废的景泰帝在十三陵中没有一席之地。“前朝后寝”规制,反映了皇权的绝对权威;严厉的“下马碑”和禁止出入禁约,反映了皇权的不可侵犯,君臣规矩不许逾越;十三陵主神道上石兽、文武百官石像为死后的皇帝服役侍立,反映皇权无比威严;火焰牌楼等神化建筑,象征死去的皇帝威焰仍然冲天,神圣不可侵犯。(5)长陵:规模最宏伟,规格最高,用料最优、做工最细;为十三陵陵区的主陵。(6)定陵打开时间:1956年。文物:神宗金冠和皇后的四顶凤冠、若干金壶玉碗、明代青花瓷和“明三彩”瓷器、各种织锦一百多卷。四、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1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1)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

10、内涵历史沿革西周宣王时,在此地修筑土城北魏作为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明初大规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建筑布局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的,方正端庄,中轴对称。它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文化内涵 “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2)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古民居特点:城内至今保存三千多处,保存完好的有四百多处。平遥民居具有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的特点。古建筑研究价值:平遥古城的整座城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大量的明清时期商号店铺、四合院民居和宏伟的寺观建筑,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

11、、居住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3)“日昇昌”票号的创立背景及其文化内涵创立背景:平遥是明清晋商的发源地。票号是我国最早的一种私人金融机构,产生于明清平遥商业繁盛时期。“日昇昌”院落建筑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颇有“汇通天下”的气派。现今,日昇昌票号已被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1)桃花源里人家西递特点村落仿船形而建,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文化价值西递村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飘蚀,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西递村的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建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

12、见。(2)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概况:宏村位于黟县桃花源盆地的北缘。始建于明代,清代继续营建。有一百五十多座古建筑完好地保存至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文化价值:宏村具有“枕山、环水、面屏”的幽美环境;民居开创了徽派建筑里别具特色的水榭民居模式,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建筑:承志堂是徽州古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座古建筑。(3)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皖南居民营建村落,一般都把村址选在背山面水之处,村民注意对水的利用和保护,既解决生活、灌溉和防火用水,又改善居住环境,调节气温,美化了村庄。(4)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夹溪筑屋是徽派建筑的择地特点,

13、而粉墙青瓦马头墙则是徽派建筑的显著特征。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和牌坊等建筑实体上,这就是人们称道的徽派古建筑的“三绝”。附着在这些建筑实体上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艺术的成就,这就是人们赞不绝口的徽派古建筑中的“三雕”。名师点拨西递、宏村的选址和村落布局,尤其是宏村的牛形人工水系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人居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协调一致,融合为一。五、古雅的昆曲1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1)昆曲,原称昆腔,明末发展为全国性大剧种,清

14、初称昆曲。在中国现存三百多种戏曲剧种中,最为悠久,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首批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水磨腔: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时称“水磨腔”,旋律达到“音转若丝”的地步,使昆腔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3)折子戏:明末清初,针对昆曲剧本拖沓的境况,昆曲艺人从传奇剧本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行加工、充实,形成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折子戏”生动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获得欢迎。2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1)从昆腔到昆曲元末明初,顾坚改革南曲演唱,形成“昆山腔”(简称“昆腔”,悠扬流畅,是昆曲的灵魂和标志)。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改革昆腔,时称“水磨

15、腔”,使昆腔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梁辰鱼创作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此后发展迅速,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称号。明末,昆腔成为全国性大剧种,清初称昆曲。(2)昆曲的兴盛时间:从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昆曲兴盛一时。代表作品:新剧作层出不穷,如玉簪记红梅记十五贯等。特色:角色分工细腻,服装道具十分讲究,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折子戏生动活泼,深受欢迎。(3)昆曲的衰落原因:昆曲的弱点(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日益暴露;清乾隆、嘉庆年间,出现“花部”和“雅部”较量争胜的局面。结果:昆曲逐渐被观众所抛弃,日益衰落。3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

16、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后世中国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2)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它的脚色制、戏剧结构、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4昆曲的拯救和保护(1)昆曲面临的困难: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昆曲自身改革问题。(2)希望:抓住新机遇,薪火传承,再创辉煌。(3)正确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当务之急:加强从上到下,整个中华民族对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因为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转化为自觉,积极保护昆曲的实际行动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1)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长城和当地的自然环境

17、和谐地融为一体。各段长城连缀,绵延不绝,横贯中国北方大地,气势磅礴的独特建筑风格,具有强大的美学魅力。(2)万里长城复杂的建筑结构万里长城是由城墙、关城、烽燧、城障和军用道路等共同组成的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3)万里长城浩大的建筑规模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纵横里程最为遥远的人工建筑遗存。(4)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有效地保护了中原内地农耕民族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障了长城沿线丝绸之路的安全通畅,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长城沿线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互相贸易,传播了内地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开发了边疆的建设,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融合。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

18、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刚毅和勤奋智慧,是中华民族充满凝聚力的象征,构成了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2明十三陵(1)自然条件: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2)布局: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

19、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明十三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3)赞赏: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的体验是,“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4)保护: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昆曲的兴衰昆曲之所以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

20、化遗产”,在于它是中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绪。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舒缓、惆怅的风格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即使士大夫们也开始务实起来,昆曲在不受市民青睐的同时,也失去了士大夫阶层这一阵地。于是,昆曲便逐渐走向衰落。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真题体验1(2019

21、江苏高考,27)【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956年,新编十五贯的演出“救活了”濒于消亡的昆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叶圣陶昆曲(1934年)材料二(新编十五贯)删去了原作中的“宿命论”“因果循环”以及“忠君”思想等许多台词,都是重新写的,同样的意思,却换成了浅显平易的文言,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口语化,增强了十五贯对于大众的适应性。刘遗伦从昆曲十五贯的改编看新中国初年的戏剧改革材料三十五贯所表现的这一案件,正是集中地反映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和官

22、僚主义,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黄源昆曲十五贯编演始末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分析十五贯重新编演前后的变化,完成下列表格(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比较项时间观众群体思想内涵表达方式重新编演前_重新编演后_(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昆曲极盛的起讫时间。(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编十五贯让昆曲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原因。答案(1)上层社会(士大夫阶级);普通大众;专制迷信思想;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深奥;通俗。(2)起讫:从明万历至清乾隆末年(从明万历至清嘉庆初年)。(3)原因:适应大众需求;顺应时代,不断创新。针对训练1昆曲是

23、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值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吴自魏良辅为“昆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既经创辟,所谓“水磨腔”“冷板曲”,数十年来,遐迩逊为独步,至北词之被弦索,向来盛于娄东,其口中袅娜,指下圆熟,固令听者色飞沈宠绥度曲须知弦索提评材料二“规范是规律的主观认识,是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那些依平仄格律规范创作的诗词,都有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从而流传千年。书法如果没有九宫格的规范要求,也不会发展得那么精妙。所以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昆曲在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是最早被宫廷和文人接受而进入雅文化之列的戏曲,它必然积存了大量的程式化的

24、规范。但是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其有了某种惰性力和保守力, 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摘编自钱茸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良辅对昆腔做了怎样的革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昆腔首次登上戏曲舞台的剧作及创作者。(2)围绕材料二中对“规范”的认识,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以相应规范的出现使昆曲成为了“近代百戏之祖”,论证“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以清中叶“花雅之争”,论证“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具有了某种惰性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以至昆曲日趋衰落。答案(1)革新:吸收北曲长处,注重布调收音,把唱腔研磨的极为精致、细腻,旋律缓

25、慢;增添弦乐伴奏。浣纱记梁辰鱼。(2)选择:演员分工“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伟大创造,“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主角技艺风格突出,其他演员作配角的组合体制;各色脸谱显示人物性格品质和容貌特征是世界戏剧史上独特的创造,如今已成为中国戏曲的象征。选择:雅部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内容大多脱离舞台实践,戏词典雅深奥,腔调悠扬婉转,一般群众不明白唱的内容。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强烈地吸引着观众。二、明清故宫的建筑特色及其价值真题体验2(2018江苏高考,24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北京故宫曾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阅

26、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永乐年间,夺得帝位的朱棣,为了达到威镇北方、控驭全国的目的,迁都北京,于是迫使全国的农民、军士、工匠修建了比南京更为壮丽的北京宫殿。摘编自万依等故宫东方建筑的瑰宝材料二世界上的建筑师看过北京故宫以后,无一不发出赞美和惊叹。这一建筑早已达到最高的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达到任何文化都难以超越的程度。它的组织方法、构图意念,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管在技术上、艺术上,它都是继承了伟大的传统而来的。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棣在北京修建宫殿的目的,指出北京故宫的布局特点。(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27、说明北京故宫的文化遗产价值。答案(1)目的:安定北方;便于控制全国;显示皇权至上。特点:前朝后寝;沿中轴线排列;对称格局;以三大殿为中心。(2)价值:人类创造力的杰作;超越时代的产物;伟大传统的体现。针对训练2明清故宫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紫禁城是封建帝王执政和生活之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第一是办理政务,需要有举行各种礼仪和处理日常政务的殿堂等;第二是生活起居,包括皇帝、皇后,众多皇妃、皇子等生活休息的寝宫、园林、戏台等;第三是供皇帝及家族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与念书习武的场所;还有为以上各项内容服务的设置。摘编自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材料二故宫建筑两大部分的功能不同,如何

28、达到美的和谐而又各具特色,设计者在构思中必须充分周密考虑。皇帝大朝时需以至高无上的雄伟氛围烘托,为了达到中心建筑的突出,所以把三大殿建立在三台之上。帝后日常居住的宫廷则要求严谨舒适,多建成体量不大的独门独院。摘编自于倬云紫禁城宫殿所体现的真善美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述前两类功能的区域名称,并说明故宫的建筑布置格局。(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使故宫两大区域“达到美的和谐而又各具特色”的设计思路。答案(1)区域名称:外朝;内廷。布置格局:前朝后寝。(2)美的和谐:外朝和内廷的大小建筑基本沿中轴线对称布置;按传统礼制布局,凸显了主次分明的等级秩序。各具特色:外朝建筑疏朗雄伟,富有阳刚之美;以三大殿为中心,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内廷建筑严谨富丽,具有阴柔之美;以后三宫为中心,紧凑实用,便于居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