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64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合格等级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对应学生用书P093时空定位 子目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下列关于清末新政的评述,正确的是()目的是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内容与“百日维新”有一致之处要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新政扩大和加深了社会矛盾A. B.C. D.答案C2.下列事件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是()组织兴中会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出版革命军一书A. B. C. D.答案A3.图中横线处的文字应是()A.民有、民治、民享 B.自由、平等、博爱C.民族、民权、民生 D.民主、科学、法制答案C4.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斯役”是指()A.金

2、田起义 B.四川保路运动C.湖北武昌起义 D.广州黄花岗起义答案D5.立宪派之所以对清末新政大失所望,开始另找出路,是因为()A.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B.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C.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D.立宪派在资政院中缺少席位答案C子目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6.辛亥革命时期发生在四川的历史事件是()A.同盟会建立 B.保路运动C.新军起义 D.中华民国成立答案B7.下图是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它描绘了1911年的中国时局。画面中的“风”来自()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昌答案D8.该图像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清朝政治统治结束 B.武昌起义取得胜利C.民主共和政体产生

3、 D.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答案C9.如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答案C10.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这部法律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答案A11.(2018浙江11月选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

4、答案C12.下列事件发生在民国元年的是()湖北军政府成立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黄花岗起义A. B.C. D.答案B子目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3.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始于()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C.辛亥革命 D.武昌起义答案C14.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在于()A.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B.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C.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D.拥有一个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答案C一、选择题1.“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一历史性判断应主要基于孙中山()创立了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理

5、论把武昌起义作为革命的开端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B.C. 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创立了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从此中国革命有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正确;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了“三民主义”,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正确;1894年孙中山创办兴中会是其革命的开端,而不是“武昌起义”,错误;1912年3月为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确。故选B项。2.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

6、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新政()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推动了思想解放C.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D.传播西方思想答案A解析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不但没有获得多少维护清政府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即清末新政推动了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这为清朝灭亡造就了基础,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故A项正确。B、D两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清末新政加重了清王朝的危机,排除C项。3.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某项主张时说,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迹于欧美”。当时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

7、中国应“睹其祸害于未萌”,“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实行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C.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D.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可知,孙中山阐释的是民生主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分化,缓和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A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属于民权主义,故排除;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

8、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割辫表明了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B.黎元洪割辫体现了其人坚持革命的倾向C.袁世凯割辫反映其内心支持民主共和D.三人割辫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时期的割辫体现出的是革命的精神,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割辫都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D项正确。孙中山割辫表明了革命的立场,A项错误;根据材料“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可知,黎元洪割辫子是处于逼迫下的无奈之举,排除B项;袁世凯想要称帝、独裁,割辫是欺骗革命的需要,C

9、项错误。5.(2018江苏高考)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爆发,故A项错误;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已归商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与五四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故D项错误。6.(

10、2016北京高考)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 B. C. D.答案C解析1911年11月,武昌起义已经成功,广告“专制与共和之过渡”不可能成为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错误;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1月,错误;商人广告中“人造自来血”的功能由“救廿世纪贫血症之良药”到“专制与共和之过渡”的变化,折射出营销策略与武昌起义前后的时局巨变相关,正

11、确;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正确。故选C项。7.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是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B.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C.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目的是限制总统的权力,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

12、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的目的,而不是强调其性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C项错误;D项说法违背史实,排除。8.“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带有革命性、民主性”。这是因为“它”()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A. B.C. D.答案B解析、均正确;“充分”表述错误,错误。故选B项。9.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促成了社会

13、性质的转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完成民族革命任务,故A、B、D三项错误。10.“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纸猛增至500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命名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意见,由公众的或者私人的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A.武昌起义成功了B.民主共和理念得到传播C.报刊业发展迅速D.人们言论自由了答案B解析材料中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

14、”“民国”等命名,说明辛亥革命促使民主共和理念得到传播,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11.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由此可见,辛亥革命()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避免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答案D解析材料“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说明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B两

15、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影响,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辛亥革命的功绩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如下:(1)总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2)关于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身体、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3)关于参议院:中华民国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参议院由各地方选派参议员组织(4)关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5)关于国

16、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6)关于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二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清帝退位诏书(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理念。(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辛亥革命

17、的历史意义。答案(1)民主共和,主权在民,领土主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司法独立。(2)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结合所学可知,民主

18、共和,主权在民,领土主权,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身体、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体现了,自由平等;根据材料一“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可知,司法独立。第(2)问,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推翻君主专制、传播民主共和观念对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即可。13.(2015山东高考)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答案建

19、立共和是孙中山个人的革命追求,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共和,孙中山不计个人得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解析本题可从孙中山为追求民主共和而让出总统之位的高尚品质方面和未看清袁世凯假共和、真专制的本来面目的局限性等方面分析作答。一、选择题1.(2016全国卷)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

20、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1903年正值清末“新政”期间,作为官方文件的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这些新名词从侧面反映了此时民主革命思潮高涨,清政府统治面临危机的社会现实。而清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进而维护清朝统治,D项正确。此时社会上传播的主要是革命思想,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B.维新变法

21、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答案A解析1902年在安徽武备军中,“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之优秀分子”,1905年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1898年维新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发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参与人员并未涉及广大的知识分子阶层,其群众基础并不深厚,除此之外,维新变法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科举制度于1905年废除,排除D项。3.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

22、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立宪改革取得重大成果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08年8月至1911年11月,从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权利凌驾于法律之上,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立宪改革的成果,A项错误;根据材料“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可知,并非民主共和,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4.(2019天津高考)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道,湖

23、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从材料“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可以看出这场革命有明确的革命目标,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真正的民权,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辛亥革命群众基础的相关内容,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并不广泛,A项错误;仅从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不能判断辛亥革命获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这场革命的反封建性

24、质,但没有体现出其反帝,D项错误。5.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A.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B.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C.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D.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答案D解析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并且单纯认为法令就能使“帝王思想”绝迹,没有看到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传统,专制土壤并没有消失,说明孙中山对国情认识不清,故选D项。材料与袁世凯复辟无关,排除A项;B、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二、非选择题6.(2014江苏高考)192

25、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

26、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因袭规抚(汲取)创获民族主义_民权主义_(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答案(1)民族独立;和平共处。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考试、监察(纠察)二权。三权分立原则。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2)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因袭、规抚和创获三个层次,对三民主义进行分层解读。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早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青年时期游历欧美日等,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这些经历对其思想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