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362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课程达标检测(岳麓版选修1)第2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国之始秦国只是西部边陲的一个荒蛮之国,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最终统一六国,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而商鞅变法无疑是秦完成统一的关键事件,商鞅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变法为什么能促使秦国强大起来?一、选择题1(2013四川内江一模)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关于变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上各国先后进行变法B思想上百家争鸣C经济上土地国有化趋势加强D经济上生产力发展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化趋势加强。故C项表述错误。答案:C2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

2、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解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强调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答案:A3(2013广东中山模拟)商鞅变法曾经实施“为户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强化基层社会的统治实施公田的收授分配保护宗法贵族利益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措施的理解能力。“为户籍相伍”,把个体小农按五家为一伍的编制,编入国家的户籍,使所有的人都成了国家的“民”,与无关。故选B 。答案:B4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

3、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商鞅实行严刑峻法,规定“轻罪重罚”,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答案:B5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C革除了陈风陋习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解析:从材料中的“军功者”“宗室”可以判断出,A、D两项属于其意义,但不是最重要的积极意义。C项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秦国原来实行“世卿世禄制”,变法后按军功授

4、爵,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得不到爵位,符合题意。答案:B6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其实质是()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解析:商鞅认为诗书礼乐代表的是儒家学说,而他提倡的是法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控制,实质都是实行文化专制。答案:C7(2013盐城一模)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商君死,秦法未败”商鞅

5、在秦国变法,制定的各项措施,奠定了秦始皇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顺应了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潮流。答案:B二、非选择题8(2013苏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第十八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

6、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中国古代史资料请回答:(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解析:从材料一中商鞅对军功和等级的认识回答第一问。从商鞅变法的法令角度回答第二问。答案: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2)材料二中反映的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解析:从商鞅对“法”的认识角度回答第一问;商鞅以法治国旨在维护秦国君主统治。从商鞅严刑峻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角度一分为二地评价。答案:思想:以法治国

7、。出发点:维护秦国君主统治。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解析:从商鞅变法对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革角度入手,联系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特征回答。答案: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9(2013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

8、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解析:本题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和梭伦的主要经济思想。答案: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9、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人的思想分别对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答案: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10(2013大连双基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

10、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解析: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归纳,但须注意回答角度是“独创性措施”,不要把商鞅变法所有内容都答上。答案: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奖励耕织,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抑制商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2)运用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解析:首先提炼材料的观点,即历史

11、地看待商鞅变法,不以后人的观点苛求商鞅变法,即从商鞅生活的时代的状况回答其变法的作用。答案:评价: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后来统一奠定基础;变革了生产关系,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1阡陌关于阡陌,资料不多。说文曰:“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史记秦本纪索引风俗通曰:“南北曰阡,东西曰陌。”由此可知,秦地陌为东西向,阡为南北向,阡陌可能多用为道路。关于阡陌之得名,程瑶田沟洫疆理小记阡陌考曰:“阡陌之名,从遂人百亩千亩、百夫千夫生义。”阡陌数少而距远,不可能作为百亩、千亩之界,大约是百夫、千夫所受田百顷、千顷的界限,阡陌之名产生于战国时期或许正由于此。战国秦汉文献记阡陌时多作“仟陌”,亦说明阡陌与受田人数间有一定关系。2司马光对商鞅的评价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