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落实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拿来主义(节选) 鲁迅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
2、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
3、,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1下列对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拿来主义”是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一种行为观念,其目的是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B“拿来主义”主张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
4、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并且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借鉴。C“拿来主义”认为不能只是一味“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D“拿来主义”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来的一种文化观点,它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并且最后必须落脚在文艺方面。解析:A项是“拿来主义”提出的原因之一。C项与D项的理解均不够全面。答案:B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用“大宅子”比喻古代文化遗产,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形象地概括为要不要接受一幢大宅子的过程。B文章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认为只要有用,就应该恰如其分地使用它,就应该毫不
5、犹豫地大胆吸收和借鉴。C文章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认为需要正确地吸取、使用其有用的方面,清除其有害的方面。D文章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认为原则上要“毁灭”,但可酌留少许,送进博物馆,发挥其教育作用。解析:A项,“大宅子”比喻的不仅有“文化遗产”,还包括“外国的东西”;同时“要不要”的说法也属误读文意,“拿来主义”的态度很鲜明,就是“要”“占有”。答案:A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针对在旧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拿来主义”的态度是:首先要敢于“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B针对放火烧光
6、遗产的“昏蛋”和大吸剩下鸦片的“废物”,“拿来主义”的方法是:在“拿来”之后,进行细致的鉴别,严格的挑选,从而决定取舍。C要想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拿来主义”认为“占有”“挑选”都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新文艺的创造,为了推陈出新,即创新。D要想勇于批判继承,就必须很好地推陈出新,而为了要做到这一点,“拿来主义”要求从事这一工作,“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解析:本末倒置,原文末段说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是先要勇于批判继承,才能很好地推陈出新,故D项“要想勇于批判继承,就必须很好地推陈出新”应为“要想很好地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即“推陈出新”必须以“勇于批判继承”为基础
7、。答案:D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关于鲁迅 李健吾鲁迅不要他的子侄去做空头文学家,解释可以各式各样,但是,我们的线索要是不过分谬妄,下面柏得尼依的诗或许正是他的本意:“谁若喧嚣地追求空头的荣誉,谁若装腔作势夜郎自大,在傲慢的宣言里放些屁话,而成日的,成日的,成日的,不事阅读,那谁就是蠢东西。”苏联文学顾问会告诉我们,诗人有意讽刺那些把文学看作轻巧工作的人们。在我们今日把任何纸上的东西夸作文学作品的时代,他的警告十分值得我们思味。鲁迅还要积极,进一步指点我们:“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我们活在人世,必须有所作为,同时这些作为,也要能表示不是欺己欺人。我们待人要诚实
8、,对自己要忠实。一个人难得是一个完人,缺陷不是一种耻辱,才能的限制反而形成我们良心的安宁,事业的光明。所以真正的工作者,尤其是在文学上,具有丰盈的自觉,体会一己的狭隘,希冀远大的造诣,不声不响,积聚精神的糇粮,时刻准备万里长征,要在足之所至,留下碑亭一样不朽的遗念。鲁迅便是这样一个榜样。到死也在苦苦译作,他却把自己说作“因为并未疲劳,也就是并未出力工作的缘故”。让我们学学逝者的谦虚和他的谨慎。他要求世人忘记他,我们不便预言他的作品是否全部永生,至少他精神方面的教训将要(而且现在已然)活在我们后生者的心头。看看我们目前,写不上十个短篇小说,不等世人和时间的评价,便已然自命为小说家或者作家,其实顶
9、多也只是短篇小说家而已。虚荣骗我们僭越,僭越把我们扮成了一个小丑。我们小心自己做了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蠢东西”,一天到晚摆些“装腔作势”的姿态。在这文学商业化的时代,真金和假金发出同样光辉,恒星和流星同样在刹那里存在。我们手酸了,眼花了,得到的往往只是厌倦。什么都沦落了,便开始欣赏和接受。便出现一种普遍的焦急和失望。 因为焦急,我们喊出孩提似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时代没有伟大的作品?”因为失望,我们就各行其是,不再探索生命新的形体。一者忽略学习,一者沉湎积习。鲁迅是少数屹然不动者中的一位。经过二三十载的摸索,怀着一种反抗的心情,追求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社会,虽不能摆脱阿Q的时代,但他知道他是一个
10、先驱者,应当尽他先驱者的任务。他开山劈路,把路留给他属意的青年,并且把世界的杰作介绍给全国同胞,是一件为民族未来着想的事业。爱护小说心切的人,往往责难鲁迅放弃小说的写作。但是,鲁迅,甚至于爱护鲁迅的人,却很少解说这有趣的现象。诽谤他的,每每以为他的想象枯窘了,所以他放聪明些,便不写了。实际,如今鲁迅去世了,任谁猜谜说梦,都难免“小人”之讥。不想坠入这诽谤的恶例,我们暂且提出几个假设。他政治的见解不容他创作:文学出自深切的经验,而他的过去就他看来不值一文,他不能从正面下手。从正面下手,他首先缴械:他热情洋溢,而世故把他的热情逼进去;所以他冷酷,因为太热情;谩骂,因为太爱惜;讽刺,因为太清醒。他用
11、故事新编结束他小说家的生涯,便是一个悲壮的证明。他把希望寄托在有为的年轻人身上,因为他们不和他一样,不和别人一样,另一只脚踩在陈旧的世纪。他的光明映出他的影子,没有影子的光明属于那些为未来而在现时挣扎的生龙活虎的青年。他以为杂文更为急需;他的目标是人类的幸福,杂文的效验来得快,也来得广。结论就是他重视革命事业,甚于文学方面的成就。他特别提出章太炎的革命功绩,便是一个证明。他的方面和视野太广,在他的内心形成一种冲突,不安定,因而相互抵消:其中胜利的便是杂文所需的力量,一种碎裂,仿佛地雷的爆炸。这些心理的解释,也许都无一是处。其实为什么他放弃小说的写作,我们可以从另外两个问题找出相当的暗示。这就是
12、:他为什么从事写杂文?他为什么从事翻译小说?把前面提出的几点揉搓在一起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线索。和一切先觉者的存在一样,这是一出悲剧。他是一个撒种子的人,收获留给未来。他的传记者一定会说给我们知道的。(有删改)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鲁迅不愿让子孙做空头文学家,不让他们追求空头荣誉,希望他们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要忠诚无伪,不能自欺欺人。B作者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什么大的才能,但不能没有作为;一个人可以有缺陷,但必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人生在世一定要追求事业的光明与伟大。C作者认为,鲁迅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谦虚勤恳,工作认真不知
13、疲倦,他知道自己的缺点,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工作者,为后人留下了丰盛的精神财富,因此鲁迅依然是我们的榜样。D本文用饱含激情的笔墨高度概括鲁迅的一生成就,告诉读者鲁迅一生做人做学问的原则,高度赞扬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敬仰之情。E作者认为,那些刚写了几篇短篇小说便自命为小说家或作家的人,不过是虚荣心极强,喜欢追求空头荣誉,喜欢装腔作势,雷声大雨点小的“蠢东西”而已。解析:B项,“追求事业的光明与伟大”不正确,应为“追求事业的光明”。D项,“饱含激情”“高度概括”“高度赞扬”等在文中没有体现。答案:BD5请你为段和段各拟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要超过10字。段:_段:_答案:段:拒
14、绝空头的荣誉段:放弃小说的创作6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放弃小说创作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进行概括。答案:因为他的政治见解不容他创作小说。鲁迅先生对民生太热情太爱惜,对时代太清醒,现实的残酷浇灭了他创作的热情;鲁迅的目标是人类的幸福,他认为杂文的效果比小说更快更广;现实的冷酷与内心的火热形成冲突,杂文取得了胜利,自然爆发而出;他把希望寄托给了他属意的青年学生。7鲁迅为什么能写出伟大的作品?作者对此的看法是什么?请你结合原文说说我们的时代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答案:鲁迅虽然生活在阿Q的时代,但他一直怀着一种与黑暗现实抗争的热情,把追求合理公平的社会当作自己的责任;他是一个先驱者,愿意为后继的青年开辟道
15、路。现代人把商业利益看得过于重要,一切只为了利益;思想的懒惰,不愿学习,不愿积累,也不愿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深层的思考;一些人只想出名,故弄玄虚,标新立异,但没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探究拓展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季羡林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华。 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尽人皆知的,兀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
16、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人家一看便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后来的帝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其劣根性至今没有丝毫改变。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眼前全世界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
17、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们就送去。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汉语是“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华民族的古代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首先抓汉语。为了增强中外文化交流,为了加强中外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我们首先必抓汉语。因此,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
18、的优点。我在工作中发现: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汉语之功可谓大矣。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选自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有删改)8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从西方国家拿来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糟粕,是因为盲目赞同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的主张。B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这就是作者所主张的“送去主义”。C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靠坚船利炮,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
19、。D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拿走的是糟粕。其中不少优秀的精华,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解析:A项,强加因果。“从西方国家拿来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糟粕”并非是因为“盲目赞同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C项,无中生有。“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之所以“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主要是靠掠夺。D项,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说“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拿走的,是糟粕”。答案:B9试从文中找出作者主张“送去主义”的根据。答案:西方人拿走了我们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却成为他们掠夺、征服、控制世界的武器,我们现在要送去中国精神文明中的伦理纲常,用“和”文化影响西方。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20、,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起到积极作用,在环保方面可济西方之穷。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而获得的成功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很有借鉴的价值。汉语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信息的目的。10试理解文中“天人合一”的含意及其在环保方面的意义。答案:“天人合一”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环保方面:“天人合一”的理念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的改造,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鲁迅传1881年,鲁迅出生在绍兴城内一座周姓宅子里。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
21、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绍兴城并不大,周介孚既是翰林,又做京官,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周家门上那一块“钦点”“翰林”的横匾,明白无误地宣告了周家的特殊地位。鲁迅真是幸运,他的人生起点,就设在距乐园很近的地方。祖父虽然脾气暴躁,有时候要打骂孩子,但在教鲁迅读书这件事上,却显得相当开通。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开蒙总是直接读四书五经。周介孚却不这样,他让鲁迅先读历史,从鉴略开始,然后是诗经,再是西游记,都是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即使读唐诗,也是先选白居易那些比较浅直的诗,然后再读李白和杜甫,这就大大减轻了鲁迅开蒙的苦闷。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神态一本正经,却比祖父更为温和。他家教
22、虽严,却从不打小孩子。至于母亲鲁瑞,对他的挚爱就更不必说了,几个孩子当中,她最喜欢的就是鲁迅。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至少在童年,他经常都是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鲁迅性格活泼、机灵,自然也就调皮。三味书屋里有一项必修的功课,叫做“对课”,老师出一句“红花”,让学生按照词义和平仄,选相对的两字譬如“绿叶”“紫荆”来回答。有一回,一位姓高的同学偷看了寿镜吾先生的对课题目,是“独角兽”,就悄悄地来问他。鲁迅说:“你对四眼狗好了。”那人上课时竟真以“四眼狗”回答寿先生,寿先生是近视眼,正戴着眼镜,听了自然大怒,把那同学狠狠地骂了一顿,再看鲁迅,却在一旁用书遮着脸,憋不住要“咕咕”地笑出声来。
23、一个健康顽皮的男孩子,往往有几分野性。鲁迅虽是长在城里,却没有一般城市中少年人的孱弱相。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受到另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名叫沈八斤的亲戚的威吓,心中非常生气,可是家中有规矩,不许与别人打架,他就只好用画画来发泄,画一个人躺在地上,胸口刺着一支箭,上面写着:“射死八斤!”鲁迅是个聪明的孩子,四书五经之类的正经书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对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从心里不感兴趣。因此,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自己来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首先是看杂书,从画着奇形怪状的神话人物的山海经,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之类的神话传说,凡是他觉得有趣的,都千方百计搜来读。其次是抄杂书,从陆羽的茶经一直抄到西酉丛书里的古史
24、传和地方志。再就是绘画,先是从大舅父那里借来绣像本的荡寇志,把里面的一百多张绣像全都描下来!后来更自己买来好几本画谱,用纸蒙着,一页一页地描。鲁迅又是温良多情的。小妹妹端姑病逝,他才八岁,却已经感觉到失妹的痛苦,躲在屋角里哭泣,大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为妹妹啦!”一个人像一棵树,有了一粒优良的种子,庆幸的是又有一片肥沃的土壤,你仿佛看见一株茁健的嫩芽长成了大树。(摘编自王晓明现当代名人传记之鲁迅传)相关链接鲁迅十八岁时,考入南京水师学堂。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到东京预备学校毕业时,他决定要学医了,原因是:不想中国人都像他父亲一样被庸医治死;要让中国人身体健壮。后来鲁迅觉得国民现在的问题不
25、是身体健康与否,而是思想不觉悟,最需要改变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于是鲁迅弃医从文。(何芬鲁迅传读后)毛主席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在1918年,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的作品,大多取自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揭露黑暗社会。(张凡重读鲁迅传)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幸运的”,意思是说鲁迅遇到的启蒙老师,如循循善诱的祖父、家教严格的父亲、慈爱有方的母亲等,对他来说是三生有幸。B鲁迅的“人生起点,就设在距
26、乐园很近的地方”,这表明鲁迅小时候衣食无忧,生活优越,在物质条件上起点很高,但在读书受教育上还有一段路要走。C“射死八斤”的故事发生在鲁迅七八岁时,当时受到亲戚沈八斤的威吓,但家中又不许打架,他只得将心中的怒气用画画来发泄,表现了他也有能屈能伸的性格。D鲁迅是个聪明的孩子,四书五经之类的书难以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对这些枯燥乏味的说教从心里不感兴趣,就自己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这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解析:“能屈能伸的性格”表述不正确,应是一种反压迫、反不平的侠士精神。答案:C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记开篇介绍鲁迅的祖父周介孚既是翰林,又在京做官,赢得一般市
27、民的敬畏,使得周家拥有特殊地位。这既交代了鲁迅成长的家庭背景,也突出了鲁迅人生的幸运因素。B鲁迅的祖父脾气暴躁,有时候爱打骂孩子,在教育鲁迅读书这件事上,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他让鲁迅先读历史,然后都是选一些小孩子喜欢的闲书让他读,有些负面作用。C这篇传记主要节选了鲁迅少年成长时期的一些故事,那时他性格活泼、机灵,也很调皮。如文中叙写了三味书屋里“对课”的故事,鲁迅以“四眼狗”回答寿先生的“独角兽”。D本文对传主事迹的记叙采用的并不是顺叙方式,文末才写到鲁迅八岁那一年的事儿,小妹妹端姑病逝,他却已经感觉到失妹的痛苦,这充分说明鲁迅具有热爱亲人的品质。解析:B项,“有些负面作用”有误,祖父在
28、教育鲁迅这件事上是相当开通的。C项,是鲁迅让同学回答的。D项,对传主的事迹的记叙采用的是顺叙方式。答案:A13你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话?请结合材料加以探究。答案:成长环境:鲁迅出生在条件优越、赢得市民敬畏、地位很高的周家,在童年时期都是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个人素养:鲁迅从小就是个聪明、健康、顽皮、有几分野性的孩子,还具有仁慈、善良、热爱亲人等品质;所受教育良好,饱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在这些书难以满足他的求知欲时,还开辟另外的求知途径。文学成就:鲁迅为了改变国民的精神状态,于是弃医从文。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繁多,大多取自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现实,
29、针砭时弊,揭露黑暗社会,取得成就巨大。毛主席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被人民称为“民族魂”。总之,鲁迅的确是从一株茁健的嫩芽长成了参天大树。语言运用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读鲁迅的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笑,叹为观止。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时刻散发出犀利的光彩,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沐春风的感觉。鲁迅先生长得短小精悍,骨子里却透着一股摄人心魄的气势,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们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鹿为马,向鲁迅先生
30、“呜呜不已”。人教版语文教材要大幅缩减鲁迅作品,理由若干。虽然仍保留了几篇,但舆论已是沸反盈天,仿佛这民族的脊梁就此折断。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冷,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地步。A BC D解析: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与句意不符。如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符合句意。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符合句意。指鹿为马:指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应改为“指桑骂槐”。沸反盈天:沸:翻滚;盈:充满。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符合句意。入木三分:比喻书法遒劲有
31、力,亦比喻见解、议论深刻。这里应用“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答案:B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B鲁迅先生在一篇介绍“青年必读书”的文章里,谈到了“看”和“做”的关系。他号召青年们做起来,不要袖手旁观,更不要对别人挑剔。C鲁迅先生一直认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因此他十分重视儿童文艺创作。D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的一生正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生动写照。解析:A项,“倡议”与“集资铸成”的顺序不对。C项,表意不明,“儿童文艺创作”有歧义。D项,主客
32、倒置。答案:B16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光临出席庆典。B因事务繁忙,恐难按时莅临母校,深表歉意。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准时前往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解析:A项,“光临”错误。B项,“莅临”错误。C项,“列席”是指参加会议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不合语境,另外,“谨此奉告”不适用于对待母校的语气。答案:D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
33、哪一个民族,_,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_。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_。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答案: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而无高低优劣之分18下面的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针对产品销售火爆的现象,该厂老板对自家产品质量赞不绝口。老板强调,该厂产品质量过硬,这是行内某知名专家公开肯定的。而且据售后部门统计,每100位消费者中只有3位投诉产品有质量问题,这就是说,有97%的消费者对我厂的
34、产品质量满意。产品销售火爆与产品质量不一定有关系。_。_。答案:行内某知名专家公开肯定不一定代表产品质量就行没有投诉的那部分消费者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该厂的产品就一定满意19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字数不要求统一)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唤醒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思想家的鲁迅,_,_;革命家的鲁迅,_,_。解析:题干已经明确修辞、句式和所给句子一致。注意所给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并且突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重要作用,所以续写句子也应当注意这两点。答案: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是冲锋在前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20阅读
35、下面三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一位历史学教授曾跟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上面三段话都讲到了材料积累的重要性,但又各有侧重。请分别回答:鲁迅侧重的是_。歌德侧重的是_。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大意的把握能力。能从作者的论述中提炼出观点,也是一种基本的阅读能力。中要注意“连续”“十年”等字眼;中要注意“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中要注意“两万张”这个数据。答案:积累要长期坚持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要多积、广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