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选择题1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搞好集体经济,同时也指出“对于包产到户应当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这一通知(D)A确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B结束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D实际上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A项排除。1983年,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改革,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2、,结束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B项排除。1979年,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C项排除。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指出要加强农业生产责任制,肯定了包产到户,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得到稳定,D项正确。220世纪80年代初,“傻子瓜子”由小作坊发展成100多人的大厂,被人认为是资本家复辟而向上级反映,结果惊动安徽省委乃至中央,最后邓小平亲自批示让其继续经营。这表明(C)A改革开放出现停滞 B民营企业发展迅速C思想解放任务艰巨 D市场经济目标确立解析:“傻子瓜子”被认为是资本家复辟,这体现出当时
3、人们思想中还存在着阶级斗争的内容,解放思想的任务任重道远,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邓小平亲自批示让其继续经营”代表着没有停滞;B选项错误,材料中只反映出一个公司的情况,不能得出整体的趋势;D选项错误,这是1992年才提出的。3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D)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解析:“中央一号文件”属于行政法规,故A项错误;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可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故B项错误;“农民个人兴
4、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属于私营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4美国学者威廉奥夫霍尔特指出,邓小平最初的农村改革使中国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赢得8亿农民的支持,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刺激了轻工业起飞从而又赢得了几千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支持。材料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A)A以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B主要集中于农业和轻工业C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D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解析:材料“以此为契机,他又为小企业主的崛起提供了方便”,反映出农村实效推动城市变革,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中国经
5、济体制改革涉及农业和轻工业,故B项错误;C项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其内容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否定,故D项错误。5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C)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由“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C项正确。1978年后,中国实
6、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不选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故不选B项;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不选D项。61984年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B)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解析: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84年,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92年,故A项
7、错误;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故B项正确;我国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D项错误。7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8%;在关于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A)A调整经济产业结构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为对外开放做准备D改变原有工业布局解析:“1982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长7%,
8、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说明轻工业增长比例有所增加,说明政府对于传统经济比例结构进行调整,A正确;B是1992年之后;此时已经开始对外开放,C错误;工业布局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工业比例,D错误。8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在海南开始了创业,后发展壮大为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实业集团万通集团。万通集团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C)A海南特殊的地理优势B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C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析:根据材料“1988年前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开放海南省为经济特区,这体现出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从而促使了材料中“万通
9、集团”等企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从材料“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说明B项错误;D项是21世纪初基本确立的,排除。9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B)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解析:“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A项
10、与“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不符,排除;C项本身说法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10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D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初步形成解析:根据题干中“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这句话可知,其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故A项正确;“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
11、经济飞跃”的说法夸大了其历史作用,故B项错误;“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说法有误,故C项错误;我国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的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11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D)A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B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D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解析:材料显示的时间是1984年,香港、澳门还没有回归,不能说加强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一国两制”构想在此之前已经提
12、出,B项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的意思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利益,这便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所以本题选D。121991年2月,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统纲领”,设计两岸统一的进程为:“近程交流互惠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远程协商统一阶段。”这说明当时(C)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九二共识”得到认同C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D“台独”势力主导台湾政局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的是香港、澳门的回归,并未在台湾问题上实现,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九二共识”达成是在1992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
13、过了国统纲领,设计两岸统一的进程”得出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不符。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用脚投票材料二邓小平现实地认识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之间能同步发展。他认为要允
14、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赶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
15、策?(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答案:(1)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2)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3)特点:敢于创新(试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4)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解析:(1)材料一反映了“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针对这一现象,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并针对“逃港问题”,在深圳设立
16、经济特区,发展深圳的经济。(2)材料二中提到“要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材料三中提到“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要防止两极分化”,可概括为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3)材料四中提到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强调了敢于创新;“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强调了及时总结;“新问题出来赶紧解决”强调了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4)综合材料,可以总结出材料一是为了改善深圳人民的生活,改善逃港状况;材料二和材料三是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
17、何实现公正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材料四是要求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因此改革开放的宗旨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材料二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
18、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3)结合上述材料
19、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答案:(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2)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历史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解决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我们也绝不承诺放弃武力。(3)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台湾被占的史实,第一问学生答出甲午战争之后的马关条约内容;第二问答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即可。(2)本题第一问通过材料内容可知现在处于分离状态;第二问答出是由于解放战争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的,即内战遗留问题;第三问答出政府目前对台的基本方针即可。(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着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来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