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导练:第4单元 考前回扣夯基提能(鲁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609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导练:第4单元 考前回扣夯基提能(鲁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导练:第4单元 考前回扣夯基提能(鲁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导练:第4单元 考前回扣夯基提能(鲁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导练:第4单元 考前回扣夯基提能(鲁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导练:第4单元 考前回扣夯基提能(鲁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导练:第4单元 考前回扣夯基提能(鲁教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导练:第4单元 考前回扣夯基提能(鲁教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导练:第4单元 考前回扣夯基提能(鲁教版必修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导练:第4单元 考前回扣夯基提能(鲁教版必修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前回扣夯基提能(期末)一、判断正误,回归基础1区域的整体性是绝对的,差异性是相对的。( )2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3人类中心论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导致了人地关系对立。( )4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5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会出现生态破坏。( )6发达国家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7发展中国家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以及发达国家污染严重工业的转移,环境问题更为严峻。( )8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2、、切入点和归属点。( )9水土流失只发生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10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是黄土高原地区最显著的景观特征。( )11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固沟工程”和“护坡工程”。( )12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13开发条件就是指开采条件。( )14德国鲁尔区和沪宁杭工业基地共同的交通条件是海、陆交通便利。( )15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德国鲁尔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6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17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为交通线路。( )18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经

3、济发展的不平衡。( )19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不利方面。( )20在河流的不同河段,河流开发的方向不同。( )21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河流的开发方向。( )22流域的开发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3河流的梯级开发具有综合效益。( )24东北地区只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 )25东北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林业和牧业基地。( )26土壤肥沃、单产高是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7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28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29东北地区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要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与

4、增加农牧民收入。( )30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高低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推进动力差别不大。( )31良好的区位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32市场腹地狭小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 )33制约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产业条件为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34世界许多著名汽车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其主要原因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二、核心内容,规律再落实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2)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主要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产生影响,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

5、开荒、乱砍滥伐等。2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1)基础好(2)拉动强(3)有保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3解决我国能源紧张的措施(1)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2)建立石油储备体系;(3)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4)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工程建设;(5)稳妥发展核电(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南沿海地区,建设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和阳江、台山等核电站);(6)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7)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

6、利用率;(8)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9)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4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解题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主要从原因、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线路选择、工程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存在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2)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等。(3)调配跨区域资源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线路的造价;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

7、严重的生态问题。(4)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对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5河流特征(1)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形态、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等。(2)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河流补给类型及水位。6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形(平原面积广阔,适宜发展

8、种植业;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发达;内蒙古高原部分是优良牧场);土壤(黑土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高);水源(河湖众多,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础);人口(地广人稀,有利于商品农业发展);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市场(市场广阔);政策(国家对商品农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7东北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东北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后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

9、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8如何确定农业的发展方向(1)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要根据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本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去确定发展方向。(2)在确定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时,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应该把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区位条件加以分析,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9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思路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首先要明确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其次要把握影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因素,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

10、位条件、劳动力条件和技术条件等方面全面分析;第三,要注意解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0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三、常用答题术语、用语再规范1水土流失的防治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含沙量剧增、地上悬河、生态脆弱、粉

11、砂颗粒、轮荒制、露天开矿、过度樵采、过度农垦、破坏植被、水土保持、兴修水利、土地复垦、修筑水平梯田、固沟工程、护坡工程、保塬工程、轮作套种、喷灌、滴灌、节水农业、防护林、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小流域的综合治理。(2)用语列举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答案对耕地的影响: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对黄河的影响:使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 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水土流失的原因。答案A自然原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从湿润

12、区向干旱区、从森林向草原、从农业区向牧业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壤质地的特殊性:黄土的土质比较疏松,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降水的不均匀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泥石流加剧了水土流失。B人为原因根本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规模的不断扩大;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答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有机、

13、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在黄土高原小流域的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阐释如下:固沟工程: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营造防护林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护坡工程:在缓坡地段,封坡育林育草与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保塬工程:在塬面上,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2荒漠化的防治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荒漠化、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干旱、草原、荒漠、绿洲、冰雪融水、生态脆弱、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兴修水利、节水农业、封沙育草

14、、防护林、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生物固沙、小流域治理。(2)用语列举荒漠化的主要表现。答案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答案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答案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人口增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治理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开垦,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力度。西北地区绿洲保护措施。答案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开源节流

15、,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山区水环境,涵养水源,统筹流域水资源利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等;建立绿洲防护林体系。3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森林、自然资源、环境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防风固沙、毁灭性破坏、基因宝库、焚耕开垦、商业采伐、工程建设、人口增长、贫困、开发、保护、环境教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湿地、沼泽、“地球之肾”。(2)用语列举城市森林的作用。答案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吸烟滞尘等。森林破坏的后果。答案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雨林生态系统脆弱

16、性的表现。答案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使土壤非常贫瘠;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的破坏造成的危害。答案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的破坏会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并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使泥沙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道与湖泊淤积,造成湿地萎缩、旱涝灾害加剧。鄱阳湖湿地被破坏后造成的危害。答案调蓄洪水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环保功能下降,气候失调,旱涝灾害增多。4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煤炭、市场广阔、能源消费结构、重化工业、能源基地、钢铁基地、重型机械制造基地、传统产业衰落、环境

17、恶化、生态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2)用语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答案地理位置优越;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水陆交通便利。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答案A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a对传统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将采煤业集中到赢利多且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拯救老企业。b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鲁尔区已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工业区。c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其中工业旅游已成为当地经济

18、的“亮点”。B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整治河流;控制大气污染;加强环境管理,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产与消费差异、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可吸入性颗粒物、粉尘、酸雨、清洁能源、西气东输、基础设施、就业机会、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协调发展、区际联系、环境保护。(2)用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答案调入区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清洁高效能源调入,可以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水资源调入,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但要注意可能会发生土壤盐碱化。调出区输出资源,

19、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以增加经济收入;重大工程、交通建设可以完善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不合理开发,可能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压力。沿线地区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增长和促进其基础设施完善;水资源调配线路可能会造成沿线地区土壤盐碱化;煤炭运输增加了交通压力;重大工程开工需要移民拆迁,带来一些社会和生态问题。资源调配的原因答案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资源供需矛盾。即输出区资源丰富,但需求量相对较少,供大于求;输入区资源缺乏,需求量较大,供不应求。如西气东输线路中的新疆和上海、南水北调线路中的丹江口水库和华北地区。6河流的综合开发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

20、答案流域、地形、气候、水文、综合开发、水力资源、水系发达、水量、矿产资源、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梯级开发、防洪、航运、发电、旅游、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洪灾。(2)用语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答案地形、气候、水系、矿产资源、植被等。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答案自然原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而且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无法外排入长江。人为原因: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林木,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的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

21、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加上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减弱,从而造成洪灾。长江洪涝灾害的治理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工程措施:一方面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延;拆除占据河湖的建筑物,加快泄洪速度;另一方面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开挖分洪道等。非工程措施: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在上游和中游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建立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对分洪区进行合理利用。7区域农业发展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生产布局、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2、、一年一熟、低温冷害、种植业、林牧业、黑土、黑钙土、工业基础、交通发达、地广人稀、商品粮基地、机械化生产、水土流失、黑土退化、绿色食品基地、退耕还林草、生态农业、立体开发、特色经济作物。(2)用语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a自然条件: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形(平原面积广阔,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发达;内蒙古高原部分是优良牧场);土壤(黑土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高);水源(河湖众多,水源充足)。b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础);人口(地广人稀,有利于商品农业发展);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市场(市场广阔);政策(国家对商品农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东北地区农

23、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a黑土的开发:为了提高黑土的肥力,应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例如将作物的秸秆还田;也可以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b林业的发展:东北林业的发展应坚持以营林为主,同时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此外,还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c湿地的保护措施:建立湿地保护区;对已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8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工业化、城市化、工业基地、城市密集、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优惠政策、区位条件、侨乡、改革开放、劳动力充足、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基础、市场腹地

24、、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大珠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2)用语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的有利条件。答案平原广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地处沿海水陆交通条件便利,对外联系广,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国家相邻;早在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前沿。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承接香港、台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著名侨乡,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众多,广大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回乡投资建设,有力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答案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

25、程中产生的问题,有些是共性的,如环境问题、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由于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产生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关于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注意从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层面进行分析,与存在的具体问题相对应。下面是珠江三角洲与江苏省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的对比。珠三角江苏省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出现了环境问题,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26、9产业转移涉及的主要术语、用语(1)术语答案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劳动力价格、内部交易成本、出口加工区、国际市场、国家政策、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国际分工、国际合作、生产成本、地理景观、环境污染。(2)用语产业转移的影响。答案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污染产业移出,环境质量改善,区域景观变化;随着产业转出,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区域景观变化;大量产业移入,就业机会增加,缓解就业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