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9KB ,
资源ID:50553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553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评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评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1、第三单元单元评估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反映了(B)A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 B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C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 D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解析:宋代的宗族制度具有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等特征,同时高级官僚也推进宗族建设,这些都有利于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稳定地方宗族的结构和秩序,体现了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故B项正确;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

2、逐渐瓦解,故A项错误;宗族文化不等于世俗文化,故C项错误;宋代的宗族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2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下列最能体现该主张的史实是(C)A世家大族任朝廷要职 B由中央掌控地方的赋税C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抽调各地精兵充实禁军解析:“(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意思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同管理治理天下。宋代实行科举制,A项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看不出皇帝和官僚的关系;C项正确,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体现了皇帝和官僚共同管理国家,符合题意;D项错误,不能体现皇帝和官僚的关

3、系。3有学者统计,北宋载入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C)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C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D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解析:根据统计数据“北宋载入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说明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正确;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4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

4、,反之,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县)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这表明当时(C)A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B活字印刷术出版业发展C人才多寡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D夔州地方科举入仕观念淡薄解析: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结论是正确的,材料信息说的是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后文化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了宋代印书的数量,并不能说明活字印刷术出版业发展,故B项错误;宋代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后,江南的人才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说明人才多寡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县)进士人数少,并不能说明夔州地方科举入仕观念淡薄,故D项错误。5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

5、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A)A利于地方的发展B严重地威胁到君主专制C削弱了中央集权D有效地防止了官员腐败解析:本题考查了行省制度。元朝行省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排除B、C项;行省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是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官员监察制度,不能有效防止官员腐败,故排除D项。根据“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可知行省制不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也有利于地方发展,故选A。6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是在(B)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解析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我国实行行省制度,以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宣政院,专门管辖西藏事务,西藏成了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故B项符合题意;唐朝和西藏关系密切,“和同为一家”,故A不符合题意;明朝、清朝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7土地私有化确立于战国时期,汉唐时期“抑兼并”政策频频出现,而宋代却推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推行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是(C)A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缓解B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C地方割据分离势力受到制约D政治权力的分配出现下移解析: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是地主阶级赖以存在和实现对农民阶级统治的根本,贯穿

7、封建社会始终,故A项错误;宋朝仍然是小农经济为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并没有发生质变,而且在后来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更高的明朝也是抑制兼并的,故B项错误;因为宋初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地方势力在军事、行政、财政、司法等方面受到中央的全面控制,作为其中部分政策的产物,统治者实行了这一土地政策,故C项正确;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就逐渐从世家大族下移到庶族地主手中,而唐朝是抑制兼并的,故D项错误。8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

8、于(D)A丝绸之路的衰落 B政治中心的转移C程朱理学的兴起 D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可知,宋朝时期南方科举考试得到了发展。结合所学,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出现了北方人口南迁,带动南方经济发展,宋朝时期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南方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与南方文化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B项;程朱理学的兴起应该是对全国都有影响,故排除C项。9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

9、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宋以后(A)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经济重心已基本转移至南方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D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解析:材料说明中原地区的衣被原料逐渐由原先的“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转变为棉花为主,说明从南宋之后我国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衣被原料的转变,无法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故B项错误;农作物种植是依据市场和需求的变动,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棉纺织品和其他经济作物的信息,故D项错误。10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B)A强调了君主至

10、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11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

11、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C)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理学影响到了妇女的日常生活,“贞、孝、节、烈”也均是理学的思想,材料体现的是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选项C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妇女地位不是大幅提高而是很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而非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

12、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12北宋时,欧阳修等主持重修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司马光则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南宋时,书院兴起,推动理学出现。这反映出两宋时期(B)A以史为鉴开始成为潮流B重文风气推动文化繁荣C科举制取得了重大突破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解析:我国古代有悠久的以史为鉴的传统,故“开始”表述不当,排除A;材料中史学、文教和思想繁荣,是重文风气推动文化繁荣的表现,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

13、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史地理志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尤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8分)(2)据材料二,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其实行有何意义

14、?(8分)(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0分)答案:(1)使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2)行省制度。意义: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和国家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3)现象:民族融合。坚持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坚决与国家分裂分子

15、作斗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权;保持政局稳定,增强国力;等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宋朝编辑出

16、版了大量医药书籍,传播医药文化。仁宗时,两次集中校刊医书。1026年编辑出版了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在汴京刻石。978年,王怀隐主编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按1 792种症状,收集 16 834 份处方,分1 670门类编排,在992年和1088年先后出版。太宗雍熙年间,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达一千卷之多。徽宗时,曹孝忠主编圣济总录二百卷,收录药方二万多个,已雕版而不及付印,北宋亡。金军占领汴京时取走书版,后在金、元刊刻。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金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3)我们应如何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8分)答案:(1)特点: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2)原因:科技进步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对医药事业的管理和重视;民族融合促进医药知识在全国推广;医学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3)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发展为当时人们就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灿烂辉煌的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