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即时练(计时:45分钟满分:54分)频考点12代词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B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C谨食之,时而献焉D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解析C项,代词,它。A、B、D三项中的“焉”均为语气助词,表停顿,无实义。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与例句中的“何”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徐公何能及君也A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C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解
2、析例句中“何”为疑问代词,怎么。A项,疑问代词,怎么。B项,通“呵”,呵叱。C项,疑问代词,多么。D项,疑问代词,为什么。答案A频考点13副词专练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项,乃:副词,表条件,才/副词,表判断,为、是。B项,且:连词,尚且/副词,将要。C项,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的人。答案D4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良乃入,具告沛公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乃记之而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家祭无忘告乃翁A和意义、用法均相同B和意义、用法均相同C和意义、用法均相同D和意义、用法均不相同解析副词,就;副词,就;副词,才,这才;却,表转折;副词,竟然;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代词,你的。答案B频考点14介词专练5下列各项中,对“以”的意义和用法阐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连词,表修饰,而)B今以钟磬置水中。(介词,表处置,把)C皆以美于徐公。(介词,表比较,比)D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名词,原因)解析C项,动词,认为。答案C6下列各组句子,对虚词意义和用法阐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
4、于“于”,译为“在、比”)B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助词,吗)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助词,吗)D日食饮得无衰乎?(介词,于)解析D项,助词,表测度语气,吧。答案D频考点15连词专练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C及日中则如盘盂D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却。B、C、D三项中“则”均表顺承关系,于是,就。答案A8下列各句中,对虚词意义和用法阐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如,像)B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代词,你)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代词,你,你们
5、)D公曷为出若言?(指示代词,这)解析B项,若:连词,如果。答案B频考点16助词专练9对下列各句中“也”字表达的语气,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A判断肯定肯定疑问感叹B肯定判断肯定疑问感叹C判断肯定感叹疑问感叹D肯定判断感叹疑问感叹解析A项,正确,应了解“也”表达的各种语气。答案A10下列各项中,对“者”的意义和用法阐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助词,表提顿语气)B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特殊指示代词,的事情)C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与“也”
6、构成“者也”,表判断)D昔者,吾舅死于虎。(助词,用在时间后,助音节,可不译)解析A项,指示代词,的人。答案A语段专练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指受骊姬陷害一事),晋人伐诸蒲城(当时重耳的封地,在今山西省)。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对抗),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卫地,在今河南省),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重耳的舅父)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采桑的女子)在其
7、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11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B两个“之”相同,两个“以”相同C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不同解析前“之”助词,取独;后“之”代词,“这种生活”。前“以”介词,“把”;后“以”介词,“拿”“用”。答案D12下面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3分)()A保君父
8、之命而享其生禄B吾其奔也C蚕妾在其上D其闻之者,吾杀之矣解析B项,为祈使语气,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答案B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解析A项,一为兼词,一为代词。B项,一为“向”,一为“在”。C项,一表转折,一表顺承。D项,均为“的人”。答案D14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野人与之块B齐桓公妻之C姜氏杀之 D醉而遣之解析C项,代蚕妾,A、B、D三项均代重耳。答案C参考译文晋公子重耳遭受骊姬祸难的时候,晋国派兵在蒲城攻打他。蒲城人想要迎战,重耳不同意,说:“依靠国君父亲的命令而享有养生的俸禄,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有
9、了百姓的拥护却去跟父亲对抗,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奔吧。”于是就亡命到狄国。重耳在狄住了十二年之后离去。(重耳)路过卫国,文公不以礼相待。从五鹿经过时,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一块土块。重耳很生气,想鞭打他。子犯说:“这是上天的赐予啊!”重耳叩头道谢,接过土块放在车上带走。公子到达齐国,齐桓公为他娶妻,送他二十匹马。公子安于齐国的生活(不想离开),跟随的人认为不能这样。准备出发前,他们聚集在桑树下面商量。恰好有个采桑女子在树上采桑听到了,把这事告诉了姜氏。姜氏(怕走漏消息就)杀了她。然后告诉公子说:“您有(回晋国争取君位的)远大志向,听到这种打算的人,我已经杀掉了。”公子说:“没有这
10、回事。”姜氏说:“走吧!留恋妻室和贪图安逸,足以败坏(您的)名声。”公子不肯(离开)。姜氏同子犯商量,用酒灌醉后,把他送走。途中公子酒醒,(气愤中)拿着戈追逐子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孟尝君将西入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谒者入曰:“有客以鬼道闻。”曰:“请客入。”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埏(以水拌土)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其所止。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
11、木梗之患。”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同,相同B不相同,不相同C相同,不相同D不相同,相同解析句末表判断语气;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答案C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C项,前“则”,表转折,“却”;后“则”,表假设,“那么”。答案C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B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C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D王好战,请以战喻解析D项同例句,介词,用。A项,
12、语气助词,可不译。B项,动词,“认为”。C项,顺接连词,“而”。答案D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B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C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解析A项,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C、D三项都为助词,“的”。答案A参考译文孟尝君将准备前往秦国,劝他不要去的人成百上千,可是他都一概不听。说:“人间的事我已经都懂了,我所没听说过的,只有鬼神的事而已。”拜谒的人进谏说:“有人专门为讨论鬼的事求您接见。”孟尝君说:“请他进来吧!”门客对孟尝君说:“这次臣来齐国,当我经过淄水时,看
13、见一个泥偶和一个木偶在那儿谈话,木偶对泥偶说:你的祖先是土,用土把你捏成一个人,遇到天下着大雨时,淄水一上涨,您可就被冲坏了。土偶说:我被冲坏反而又返回我的本真,我冲坏后还是西岸的土。可是你是用东岸桃木所雕刻的木偶。雨季一到淄水一来,水就会把你冲走,到那时你将不知道漂泊到何处。现在秦国是一个四面都有要塞的强国,有虎狼之心,恐怕有木偶人一样的祸患呀!”因此孟尝君退回了兵没有应战,最终不敢向西攻打秦国。专题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纠错练(计时:45分钟满分:38分)一、(2015安徽省江淮名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操行坚正,鲠言无所
14、忌。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迁职方员外郎。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迁刑部侍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既至潮,以表哀
15、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改动)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
16、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注:焄蒿凄怆:熏香祭祀引起凄怆的感情。韩文公:韩愈,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
17、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刺史恶之,按其狱 按:查办B持示宰相,将抵以死 抵:抵偿C愈终狂疏,可内移 疏:粗疏D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 榜:诏书解析榜:木匾、匾额。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三日,乃送佛祠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B过期不赎,则没入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如水之在地中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直言无所忌。他认为华阴令柳涧案件是前后刺史勾结造成的,上书请求治刺史的罪。后御史重审此案
18、,韩愈受到了牵连。B韩愈为官能够造福百姓。因有人从中作梗,韩愈从潮州改任袁州刺史,在袁州他赎买七百多奴隶,让他们回家与父母团聚。C韩愈聪明敏锐,不会诡诈善变;能够始终如一地接纳提携后进之士,经他指导的“韩门弟子”中像孟郊、张籍称名于当时。D韩愈在潮州刺史任上兴办教育,潮州人信仰、缅怀他。作者以“凿井得泉”为喻说明韩愈对潮州深怀眷恋之情,为韩愈正名。解析“始终如一”错误,孟郊、张籍非“韩门弟子”。答案C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3分)译文:_ _(2)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3分)译文:_ _(3)公去国万里,而谪于
19、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4分)译文:_ _答案(1)韩愈上书攻击触犯皇上,治他的罪确实应该。但是如果不是心里怀着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2)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3)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年就回去了,他死后如果有知觉的话,是不会眷恋潮州的,这很明显。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他操行坚定端正,言论鲠直无所顾忌。元和初年,暂时任国子博士。改任都官员外郎。升任职方员外郎。华阴令柳涧有罪,前任刺史上奏弹劾他,没有答复而刺史离职。柳涧指使百姓拦路索要军队停驻时差役的工钱,后任刺史厌恶他,审查这个案子,把柳涧贬为房州
20、司马。韩愈路过华州,认为刺史暗中互相勾结,上疏请求处理。御史复查后,查出柳涧有贪赃罪,再次贬为封溪尉。韩愈因此受牵连重任国子博士。改任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升任刑部侍郎。凤翔法门寺有一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宪宗派遣使者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回佛寺。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诵经,韩愈听说后很厌恶,于是上表。奏表递上去后,皇帝大怒,拿着它给宰相看,准备处以死刑。裴度、崔群说:“韩愈出言不逊,治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若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皇帝说:“韩愈身为人臣,竟敢这样狂妄,决不能赦免。”这时候朝里朝外的人们惊骇恐惧,就是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情,
21、于是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潮州后,上表悲哀地谢罪。皇帝接到奏表,十分感动追悔,打算重新任用他,说:“韩愈以前议论的事是出于对朕的爱护,但是不应该说天子事奉佛就会寿命短促。”皇甫镈向来忌恨韩愈直率,就上奏说:“韩愈毕竟太狂妄,可以暂且酌情内移。”于是改任袁州刺史。袁州人为了借钱将儿女抵押给人作奴隶,过期无力赎回,就归债主所有。韩愈计算出全部费用赎回已经归债主所有的人,还给他们父母的有七百多人。召入朝廷拜授国子祭酒,改任兵部侍郎。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随波逐流。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韩愈官位显达后,逐渐谢绝教授。他的门徒李翱、
22、李汉、皇甫湜从而效法他,就远远不及他。跟韩愈交往的,如孟郊、张籍,也都有成就闻名于当时。(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改动)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潮州人敬奉韩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可是祠庙在州官衙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不方便。前任州官想申请朝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先生来担任这个州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老百姓心悦诚服以后,便下命令说
23、:“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有人说:“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而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年便回去了,他死后有知的话,是不会深切怀念潮州的,这是明摆着的。”我说:“不是这样的,韩公的神灵在人间,好比水在地上,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而且潮州人信仰得特别深厚,思念得十分恳切,每当祭祀时,香雾缭绕,不由涌起悲伤凄怆的感觉,就象见到了他,好比挖一口井得到了水,就说水只在这个地方,难道有这个道理的吗?”元丰七年,皇帝下诏书封韩公为昌黎伯,所以祠庙的匾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二、(201
24、5江西省吉安一中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李光传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及葬,礼皆中节。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朱勔父冲倚势暴横,光械治其家僮。冲怒,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择其健武者,统以土豪,得保甲万余
25、,号“精拣军”。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初欢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事闻,授管内安抚,许便宜从事,进直龙图阁。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干斛。青喜,谓使者曰:“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于是秋毫无犯。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宣境也。”乃掠北岸而去。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上意不欲用光,桧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遂用之。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既而桧议彻
26、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桧恶之。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桧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曰:“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章九上,乃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离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年,移琼州。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吕愿中又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论文考史,怡然自适。年逾八十,笔力精健。又三
27、年,始以郊恩,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即位,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 籍:登记B. 和不可恃,备不可彻 彻:撤除C. 光于榻前面折之 折:告发D. 中丞万俟离论光阴怀怨望 阴:暗中解析折,使受挫,指摘。答案C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其兴吾门乎 择其健武者B. 有致赙者,悉辞之 及守城之日C. 统以土豪 始以郊恩D. 朕退而叹息 至江州而卒解析都是连词,表顺承。A项,副词,推测语气,多与句尾语气词配合使用,可译为大概、恐怕
28、。代词,其中的。B项,代词,它。助词,的。C项,介词,用。连词,因为。答案D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光年少时就知礼知节,考取功名后更是不畏权贵。他先后触怒了朱冲、秦桧等人,后来屡遭告发而被贬谪,直至死前才复官任左朝奉大夫。B. 李光在担任宣州知州时,将应该按年交到县里的苗租全都送到州里。开始人们纷纷指责不方便,最终却依靠这项措施补充了赡养军民的开销。C. 李光对邵青招抚劝说,并送给他粮食,邵青很高兴。后来邵青的船队经过繁昌时,有人骗他是在李光管辖的宣州境内,他就沿着北岸离开了。D. 秦桧在张榜公告时借助李光的名望来压制人们对和谈的非议,李光发现真
29、相后极力陈述戎狄的狼子野心,与秦桧在皇帝面前辩论,秦桧很生气。解析根据选文第四段,李光是在秦桧任命亲党郑亿年做资政殿学士后,与秦桧在皇帝面前辩论的。答案D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3分)译文:_ _(2)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4分)译文:_ _(3)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3分)译文:_ _答案(1)我们是官军,所经之地都像对待盗贼一样对待我,只有李光不怀疑我。(3分)(2)同郡人杨炜上书李光,指责他借依附权相谋取高官,中了狡猾的敌人的奸计,毁掉了
30、平日的气节。(4分)(3)住在琼州八年,次子李孟坚因被陆升之诬告为私撰国史而获罪,被定案。(3分)参考译文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年时就不好玩耍,他的父亲李高称赞说:“我的儿子是云间的飞鹤,将要使我家门兴旺。”父亲去世,他悲哀得像成人一样,有人送来财物,他都谢绝了。到下葬时,礼节非常合乎法度。守丧期满,进入太学,考中崇宁五年进士。调任开化令,施政有声望,朝廷召他到都堂考察,当时宰相不喜欢他,任命他为监当,变更官职,做了平江府常熟县知县。朱勔的父亲朱冲倚仗权势横行无度,李光捆绑了他的家僮治罪。朱冲很生气,讽劝部使者改调他到吴江,李光不因此而屈服。改任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建炎三年,皇帝从临安
31、移驾到建康,授任他为宣州知州。当时范琼将要率军经过,李光先入州处理政事,范琼到了就打开城门慰劳,留住三天后离去,没有敢哗变的。李光认为宣州离行都最近,于是修理城池,积聚军粮,登记地方百姓,按保伍分编,称为义社。选择其中健壮的人,用土豪来统率,得到保甲一万多人,号称“精拣军”。又在二十三处险要之地设立兵营谨慎戍守,把全城分为十处地方,分别巡逻内外,白天自由行动,晚上守城,有敌情就参战。苗租按年交县的,都送到州里。当初人们纷纷指责不方便,到守城时,赡养军民的花费,最终靠此来补充。政事传到朝廷,被任命为管内安抚,允许他见机行事,晋升为直龙图阁。溃将邵青从真州率数百艘舰船,在当涂、芜湖两县之间剽掠,李
32、光招抚劝说他,送给他二千斛大米。邵青非常高兴,对使者说:“我们是官军,所经之地都像对待盗贼一样对待我,只有李光不怀疑我。”于是秋毫无犯。后来,船队经过繁昌,有人骗他说:“这是宣州境内。”于是沿北岸离去。当时秦桧开始倡议和议,准备张榜告示,打算借李光的名望来压制民心。皇上本意不想用李光,秦桧说:“李光有名望,如果一起签名,议论就会自动停息。”于是用了李光。同郡人杨炜上书李光,指责他借依附权相谋取高官,中了狡猾的敌人的奸计,毁掉了平日的气节。李光本意认为只是可以趁和议之机作自治的打算。后来秦桧建议撤掉河南守备,夺去诸将兵权,李光极力陈述戎狄的狼子野心,和谈不可依恃,守备不能撤除。秦桧憎恶他。秦桧任
33、命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李光在皇上面前当面反对。又与秦桧在皇上面前辩论,于是说:“看秦桧的心意,是想堵塞蒙蔽陛下的耳目,盗弄国权,心怀奸恶,贻误国家,不能不明察。”秦桧大怒。第二天,李光请求离职。高宗说:“你昨天当面斥责秦桧,举动像古人。我退朝后叹息,正要寄心腹于你,为什么要辞职呢?”李光说:“我与宰相争论,不可留任。”九次上章请求,于是被授任为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任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年冬天,御史中丞万俟离指责李光暗怀怨恨,贬职为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藤州。过了四年,移置琼州。住在琼州八年,次子李孟坚因为被陆升之诬告为私撰国史,被定案;吕愿中又告发李光与胡铨诗赋唱和,讥谤朝政,调至昌化军。他议论文章考证历史,怡然自得。年过八十,笔力精健。又过了三年,才因为郊祭之恩,复官任左朝奉大夫,任其自便居住。到江州去世。孝宗即位后,追任为资政殿学士,赐谥号为“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