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830.50KB ,
资源ID:50498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498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评估课时作业(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评估课时作业(B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1、单元评估(七)B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A)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解析:认清了一战的性质,就可以知道,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2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达3 000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下列关于一战爆发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C)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异常尖锐C

2、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 D所有国家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引发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中的矛盾尚没有达到异常尖锐的程度,故排除。D项“所有国家间的矛盾”表述明显错误,故排除。3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B)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C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解析:注

3、意题干的要求“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才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扩张性,故B正确;装备起强大的陆军是争夺殖民地的准备,不是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排除A;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因并非传教和领导人个人的贪婪,排除C、D。4“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这说明(C)A欧洲统治地位动摇 B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世界C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4、的形成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欧洲的统治地位动摇的信息,排除A;材料“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表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无关,排除B、D。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位德国官员说:“我们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是为了给新德国带来和平,但是,实际上我们给新德国的第一个礼物竟然是一个被强加的屈辱和约。”“屈辱和约”指的是(B)A九国公约 B凡尔赛条约C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D四国条约解析:

5、一战后德国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就是指巴黎和会,而会上通过的条约凡尔赛条约是战胜国处置德国的产物,所以对德国来讲就是等于一个“屈辱和约”,故选B;九国公约没有涉及德国,它是涉及关于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问题的一个条约,故排除A;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海军军备的一个条约,也与德国无关,故排除C;四国条约是美、英、日、法四国关于太平洋上的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权利的一种规定,也与德国无关,故排除D。6国际联盟成立后,其实权被英法两国所掌握。这一现象说明(D)A美国经济实力不如英法 B美国反对英法争夺霸权C美国无意操纵国际联盟 D欧洲仍是世界格局中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联相

6、关知识。由于美国大发战争财,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要高于英法,故A错误;一战后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就是企图通过操纵国联来夺取世界领导权,故C错误;同时,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一战以后,尽管美国经济实力居于霸主地位,企图谋求世界霸权,但受到海军方面仍占优势的英国和在陆军方面仍占优势的法国的反对,美国的目的未达到,说明欧洲仍是国际舞台的中心,故D正确。71917年秋季,农民起义行动已席卷俄国90%的县区。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俄国临时政府已经经历三次危机。据此可知,此时的俄国(D)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与巩固C群众强烈要求反对封建专制 D无产阶级革命

7、形势逐步成熟解析:材料中农民起义、工人和士兵游行以及俄国临时政府已经经历三次危机,说明此时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势逐步成熟,故D项正确;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俄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与巩固,B错误;封建专制统治在二月革命后已经被推翻,C错误。8列宁在俄国这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成功探索。这一举措是指(A)A新经济政策 B苏联模式体制的建立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混合经济体制的实施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俄国这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故选A。苏

8、联模式是斯大林探索出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排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俄国生产力落后的实际情况,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排除C;混合经济体制是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排除D。9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C)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解析:题干反映苏俄(联)政府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左右作了三次调整而适应形势需要,故选C项;固定的粮食税下,农民

9、生产积极性高,排除A项;集体农庄下反映的苏联模式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忽视农业发展,排除B项;苏俄(联)政府的政策调整是形势必然,排除D项。10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布尔什维克实行粮食征集制,并进一步地把对粮食的征集变成了对所有食品的征集。这一时期是(A)A国内战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德军入侵时期 D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根据材料“布尔什维克实行粮食征集制”,结合所学,在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余粮进行征集,故选A项;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排除B项;1941年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是通

10、过集体农庄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强调的是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排除D项。11“粮食税的实行、私人资本的部分恢复,挽救了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经验。”材料论述的是(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据材料“粮食税的实行、私人资本的部分恢复,挽救了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经验”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与材料“粮食税的实行”不符,A项错误;苏联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它排除市场调节,与材料“

11、私人资本的部分恢复”不符,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没为其他国家提供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经验,D项错误。12甘地曾说:“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由此可知,甘地(B)A主张抵制西方工业品 B反对印度走工业化道路C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 D反对西方资本控制印度解析:根据材料“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可知抵制西方工业品并不是甘地最终的目的,故A错误。“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反映了甘地用道德衡量经济生产方式,他极力反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主张复兴印度农村工业,从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故B正确。根

12、据材料“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可知,甘地认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不道德的,是罪恶的文明,会破坏印度生存的“道德基础”,而不是主张用道德力量治理国家,故C错误。材料并未反映甘地反对西方资本控制印度,故D错误。131926年,益世报记载:“孙(传芳)刻下旷观大势,颇欲于短期间内,休养生息,蓄养五省之精力,不欲有事于他方,故对北吴南蒋,极尽敷衍之能事。”这种现象反映了(B)A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必要性 B北伐战争具有深入发展的可能性C北洋军阀间的割据混战状态 D北伐战争遭到严重挫折解析:据时间信息“1926年”和材料中的“孙(传芳)欲于短期间内,休养生息,蓄养五省

13、之精力”“对北吴南蒋,极尽敷衍之能事”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当北伐军进攻吴佩孚时,同为北洋军阀的孙传芳并未对其进行有力援助,这说明北洋军阀内部矛盾重重,这一态势有利于北伐战争的深入发展,故答案为B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是国民政府北伐的主要原因,材料没有体现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孙传芳坐视北伐军攻打吴佩孚,而不愿提供帮助,并没有反映出北洋军阀间的混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北伐战争遭到挫折,故D项错误。14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C)A有利

14、于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宣传 B为谴责英国的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C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D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解析:在印度民族解放斗争中,非暴力理论是指导思想,绝不仅限于宣传和谴责,而是发动群众斗争。15希特勒对外强调“反对赤祸”,却在国内许诺要实行“社会主义”,其实质是(C)A调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B在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在国际上反对社会主义C欺骗德国民众和英法等国 D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实行“中立”解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不同,希特勒无意调整其矛盾,排除A。希特勒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在德国实行社会主义,也不可能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实行“中立

15、”,排除B、D。希特勒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国内许诺实行社会主义,通过欺骗手段赢得包括工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的支持,对外“反对赤祸”即反对社会主义是为了迷惑英法等国,趁机发展法西斯势力,故选C。16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在于(D)A美国太平洋舰队威胁到日本 B德意日已结成军事侵略同盟C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一战后美日竞争与矛盾不断激化解析:A项是现实原因,B项与题干无关系,C项是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D项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故选D。1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这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

16、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B)A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B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同作战C美、苏等世界大国积极参战 D美、苏、中、英四国的共同努力解析: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失道寡助,最终要失败,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表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选B;C、D夸大个别国家的贡献,排除。18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D)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

17、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解析:材料“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说明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对抗法西斯国家,就是把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排除。19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D)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B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C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D

18、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特殊作用解析:美、英、苏、中在宣言中签字排序的特殊性,反映了其他各国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作用,故选D。A不是材料中实质体现;B中的“共识”说法不符合题意;C中的“控制”不符合联合国家宣言的实质。20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请求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后来不断增兵。中国政府出兵援助英国,一方面出于道义,另一方面是哪一国际文件在起作用(B)A中英南京条约 B联合国家宣言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

19、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中国组织远征军入缅与英军共同作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英南京条约是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里面没有协同英军作战的内容;C选项错误,开罗宣言是1943年12月发表的,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发表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称中国的“以工代兵”策略纯属“天方夜谭”。英国国防部也认为提议“不可行”,因为无

20、论选择作战或当工人都会导致中国成为协约国一员,从地缘政治上考虑这是“不可取的”,英国因此拒绝了提议。当战争延伸到1916年夏季时,英国的处境相当危险,索姆河一战尤其使英国元气大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一改初衷,在1916年夏天接受招募华工的提议,到1917年4月底,35万中国劳工已被英国送到法国前线。徐国琦英、法战场上的中国劳工材料二:被征往欧洲的华工年龄在2040岁之间,个个身强力壮,能吃苦耐劳,他们一天工作十小时,一周七天,极少休息,华工的到来至少可以帮助相同数目的英、法青年走上前线,直接参战,从这一角度来看,14万华工就等于14万部队尽管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华工们仍然忍辱负重在战争中完

21、成了各项任务,成为协约国最终取得一战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让西方最终接纳了他们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以战胜国身份首次亮相国际舞台,提出将列强在华特权物归原主等正当要求。摘编自简论华工军团对一战的作用和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初期英国拒绝招募华工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参战的影响。(10分)解析:(1)材料一中“因为会导致中国成为协约国一员,从地缘政治上考虑”“当战争延伸到1916年夏季时,英国的处境相当危险”可知在战争前期,英国更多从强权政治、国际秩序、地域、交通等方面而不是军事和战争形势出发,排斥中国参加一战。(2)从材料中“14

22、万华工就等于14万部队”“在战争中完成了各项任务,成为协约国最终取得一战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让西方最终接纳了他们”“中国以战胜国身份首次亮相国际舞台,提出将列强在华特权物归原主等正当要求”等信息,逐渐层层归纳。答案:(1)原因:战争初期战争的态势尚未明确;英国担心提高中国的地位;中国距离欧洲较远,运输和管理不方便。(2)影响:缓解了欧洲人力资源的缺乏,推动了协约国的胜利进程;为中国参加巴黎和会与国际事务创造条件;促进了东西方的了解和融合。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的时代,正是和平主义成为社会思潮并大肆泛滥的时代。严重的恐战情绪与强烈的和平愿望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

23、心理,深深地影响着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痛苦回忆使英国公众不希望再有战争,因此,面对纳粹徳国的崛起,他们不能酝酿出真正备战所必需的心理状态,而是一味地追求和平与安宁。这就是慕尼黑协定的缔结不仅没有遭到人们的坚决抵制,反而引起群众欢呼的根本原因。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和平主义的社会舆论影响,制约了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从麦克唐纳、鲍德温到张伯伦,都把避免战争、维持和平作为其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并把妥协与和解作为稳定欧洲局势,尤其是解决德国问题的主要手段。所不同的是,张伯伦时代的德国已锋芒毕露,而英国却实力渐衰,这就使他更醉心于通过和平方式调节冲突,不顾一切地要避免战争,乃

24、至不惜放弃某些重要的战略地带和牺牲小国利益,以息事宁人,苟且偷安。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在慕尼黑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如此致力于避战求和的动机,显然正是风靡于那个时代的和平主义思潮的产物。摘编自崔瑞连和平主义与绥靖政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的因素。(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伯伦推行的绥靖政策。(8分)解析:(1)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痛苦回忆使英国公众不希望再有战争他们不能酝酿出真正备战所必需的心理状态,而是一味地追求和平与安宁把妥协与和解作为稳定欧洲局势,尤其是解决德国问题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从对一战反思、对战争形势的估计、放纵德国及经济危机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2)结合所学从绥靖政策的性质及对英国的影响及对二战爆发的推动性作用进行回答即可。答案:(1)对一战的反思;认为忍让就可以避免战争;认为不可能再发生残酷性战争,采取防御性措施足以应对战争;认为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制裁过于苛刻,放纵了德国对凡尔赛条约的践踏;经济大危机,使人们对民主制度产生怀疑。(2)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英国也遭到德国侵略,世界各国付出了惨重的战争代价;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二战的爆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