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367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语文新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学类文本阅读专练(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炭河(节选)韩振远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铁锁嘟囔:请什么假?爹说:涨河了,捞炭。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

2、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屁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

3、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铁锁说:我爹让请假。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

4、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师傅说:铁锁不能去。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

5、镇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镇党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

6、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得,什么都不顾了。(有

7、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爹”作为船工,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锁稍显粗暴。B.“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C.“爹”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臭蛋“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反对铁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D.“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黄河沿子苦”等句可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对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

8、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B.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D.小说标题“炭河”既是小说的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3.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包氏父子张天翼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

9、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怎么,你们包国维就要上学了么?”“唔,”老包摸摸下巴上几根两分长的灰白胡子。“怎么年也不过就去上书房?”“不兴过年嘛,这是新派,这是”“洋学堂是不过年的,我晓得。洋学堂里出来就是洋老爷,要做大官哩。”许多眼睛就盯到了那张方桌子上面:包国维是在这张桌上用功的。一排五颜六色的书。一些洋纸簿子。墨盒。洋笔。一张包国维

10、的照片:光亮亮的头发,溜着一双眼爱笑不笑的。要不告诉你这是老包的儿子,你准得当他是谁家的大少爷哩。别瞧老包那么个尖下巴,那张皱得打结的脸,他可偏偏有福气那么个好儿子。可是老包自己也就比别人强:他在这公馆伺候了三十年,谁都相信他。太太老爷他们一年到头不大在家里住,钥匙都交在老包手里。现在公馆里这些做客的姑太太,舅老爷,表少爷,也待老包客气,过年过节什么的赏就是三块五块。“老包将来还要做这个哩,”胡大翘起个大拇指。老包笑了笑。可是马上又拼命忍住肚子里的快活,摇摇脑袋,轻轻地嘘了口气。“哪里谈得到这个。我只要包国维争口气,像个人儿。”这天下午,寄到了包国维的成绩报告书。老包小心地抽开抽屉,把老花眼镜

11、拿出来带上,慢慢念着。像在研究一件了不起的东西,对信封瞧了老半天。两片薄薄的紫黑嘴唇在一开一合的,他从上面的地名读起,一直读到“省立中学高中部缄”。他仿佛还嫌信封上的字太少太不够念似的,抬起脸来对天花板愣了会儿,才抽出信封里的东西。天上糊满着云,白天里也像傍晚那么黑。老包走到窗子眼前,取下了眼镜瞧瞧天,才又架上去念成绩单。手微微颤着,手里那几张纸就像被风吹着的水面似的。成绩单上有五个“丁”。只一个“乙”一那是什么“体育”。一张信纸上油印着密密的字:告诉他包国维本学期得留级。老包把这两张纸读了二十多分钟。“这是什么?”胡大一走进来就把脑袋凑到纸边。“学堂里的。不要吵,不要吵。还有一张,缴费单。”

12、这老头把眼睛睁大了许多。他想马上就看完这张纸,可是怎么也念不快。那纸上印着一条条格子,挤着些小字,他老把第一行的上半格接上了第二行的下半格。“学费:四元。讲义费:十六元。损失准备金:图书馆费:医医”他用指甲一行行划着又念第二遍。他在嗓子里咕噜着,跟痰响混在了一块。读完一行,就瞧一瞧天。“制服费!制服费:二二二十元。通学生除除除宿费膳费外,皆须”瞧瞧天。瞧瞧胡大。他不服气似地又把这些句子念一遍,可是一点也不含糊,还是这些字个个仿佛刻在石头上似的,陷到了纸里面。他对着胡大的脸子发愣:全身不知道是一阵热,还是一阵冷,总而言之是似乎跳进了一桶水里。突然磅!房门给谁踢开,撞到板壁上又弹了回来。房里两个人

13、吓了一大跳。一回头一个小伙子跨到了房里。他的脸子我们认识的:就是桌上那张照片里的脸子,不过头发没那么光。胡大拍拍胸脯,脸上陪着笑:“哦唷,吓我一跳,学堂里来么?”那个没言语,只膘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额上就显了几条横皱。胡大悄悄地走了出去。老包瞧着他儿子的背:“怎么又要留级?”老包轻轻地问。“表少爷也留级哩。”接着倒在桌边那张藤椅上,把膝头顶着桌沿,小腿一荡一荡的。他用右手抹了一下头发,就随便抽下一本花花绿绿的书来。老头有许多话要跟包国维说,可是那人眼睛盯到了书上:别打断他的用功。(节选自一九三四年四月一日文学,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

14、讲述了三十年代一个“望子成龙”的灰色悲剧,虽然这一故事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表现的主旨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B.小说中对包国维书桌的描写寓意深刻,它不仅反映出包国维日常生活腐化、贪图享乐,也折射出老包意欲在对同行面前摆阔的虚荣心理。C.“天上糊满着云,白天里也像傍晚那么黑。”这一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烘托出老包收到学校来信时内心的忧虑和惶恐。D.一张缴费单,显示出老包已经和将要继续付出多少辛劳;一张成绩单,却暗示着这一切都将是白费的。作为牺牲品的老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笔法细腻传神,主要通过人物

15、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一幅中国旧时代的病态人物图,使人发笑,引人深思。B.小说在结构上没有完整连贯的故事情节,只是选取几个熟悉的日常场景,以寥寥几笔,便将人物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C.作者巧妙地使用反语这一手法,如大少爷好儿子等,不仅具浓郁的幽默意味,还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D.作者善于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只瞟了胡大一眼。接着把眉毛那么一扬”,这一侧面描写将包国维的骄纵无礼表现得淋漓尽致。3.请分析“胡大”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4.有人评价张天翼“擅于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来塑造人物”,文中哪些地方用了这种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暮鼓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

16、,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

17、,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

18、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

19、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

20、,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呜锣。她对会所的

21、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她是个害怕老去的女人,这一点从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以及“保持整体的青春感”的心理可见。B.小说中的“她”初见老人时,印象并

22、不好,心里有点抱怨,同时也有些好奇,“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C.作者专门给工地送饭的“三马子”加了引号,除特定称谓外,也增加了小说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D.鼓声“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意味着同是暮年的“她”从农民工母亲身上得到了警醒,要不抱怨、不消沉。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始终以第三人称“她”的视角行文,客观描述“她”的所见所感,推进情节发展,真实客观。B.小说语言凝练,一句“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就交代了人物身份和境遇。C.小说善用比喻塑造人物,“木刻一般”的脸,“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般的咳痰,形象地

23、写出我对老人的厌恶。D.小说标题“暮鼓”既指暮色中的鼓声,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又象征着打工母亲,人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3.铁凝说:“女人真正成熟的境界是在穿越了悲伤,内心的不平静,诸多的麻烦之后,仍然能升起一种对生活保持明朗的心境和善意,而且能具有母性的胸怀。”请结合打工母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有人说,铁凝小说具有嗜好设置“偶然”性逆转的叙事特点。请赏析本文设置的“偶然”性逆转。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瑞雪曾宪涛年三十儿下午,回母亲那里过年。出门的时候,天已经阴晦了,车开到半路,便下起雪来。那雪是飘洒下来的,很细,像盐末,漫天弥漫。车开进小区,一拐,迎面遇到一个骑小三轮车的老妇,

24、头戴灰旧的毛线帽,腰扎蓝色发白的围裙。她看见我的车,急忙往路边拐。我停下车,打开车窗,探出头叫了声,李大。我们这儿叫大娘都叫大,李大是我家老邻居了。李大住一楼,无论冬夏她从不待在屋里。单元门口才是她的活动场所。路边摆满了她家的锅碗瓢盆,支一个炉子,做饭吃饭全在外面,烧的是捡来的劈柴,墙边堆得满满的,还有几个小板凳,一个别人家丢弃的旧沙发,一把破藤椅,闲来无事的邻居们都爱聚在这里闲聊。单元门外被李大搞得脏乱差,有人受不了,找社区居委会,在市里卫生检查的时候,居委会就找人把那些破烂拉走了。不过没多久,又恢复了原样。李大是从农村出来的,年轻时没有工作,后来在丈夫矿上干家属工转正,退休工资也有两千,丈

25、夫三千多,老两口生活还是可以的,却叫儿女给拖累了。李大两儿两女,按一般人说来,真是儿女双全,幸福美满。可李大小儿子和小女儿都是两口子双双下岗,丈夫的工资基本上都给了他们。大儿子已经退休了,有自己的工资,可是离了婚;儿子虽跟着他,但基本上是李大给养着,他只负责自己的吃喝享乐。李大的孙子也结了婚,还有了儿子,但小两口都没工作,过着过着就过不下去了。离婚那天,孩子放学后去谁那儿谁都不要,可怜一个人背着书包,坐在路边凉风里呜呜地哭。有邻居见了告诉李大,李大赶紧过去把重孙儿领回了家。唯有大女儿让李大省心,在外地,但也只能顾上自己。李大的丈夫脑梗瘫痪十多年了,除了刮风下雨雪,只要天气晴好,李大每天都把他抱

26、到门外的藤椅上,三顿饭都在外面喂他吃。除了管着丈夫的吃喝拉撒之外,还要管着孙子重孙,大儿子也常来吃饭。邻居都说李大真辛苦,可李大不认为苦,一家人有丈夫和她的工资能维持下去,她就很满足。可去年李大的丈夫去世了,李大哭得死去活来,一会儿怨自己送医院晚了,一会儿怨自己舍不得钱给丈夫治,说自己真傻,有老头子在才有钱在,老头子没了,今后的日子该咋过?!没有老头子伺候了,李大便弄辆小三轮车,骑着到处捡破烂,小区里的垃圾桶,每天都要被李大翻腾好几回。天热时垃圾桶散发着难闻的味道,见李大头伸进垃圾桶里,我心里就一阵酸楚,真不知该说什么好。李大对我说,你妈有福,看您家孩子多好,多孝顺。我问母亲,李大多大了?母亲

27、说,八十四了,她老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今年该走了,又说她不能走,走了重孙儿怎么办?上学钱谁给?母亲还告诉我,李大的小儿子,小女儿现在好了,不来向她要钱了,孙子也找了事干,凭她两千多块钱,再拾点儿破烂,养活自己和重孙儿不成问题。雪比先前下得大了,已不是撒而是飘了。李大头上身上已飘满了雪花。她眯缝着眼,从车窗里看见是我,叫着我的小名说,回家过年来了?我打开车门,要下车,李大急忙摆手说,甭下来,甭下来,下雪了。不知为什么,我竟有一种想拂去李大身上雪花的感觉。我还是下了车,说,李大,下雪了还在外边,还不回家准备过年?李大说,有啥好准备的,就我跟重孙儿在家,他们都不来了,这倒好,省心。又不

28、无夸耀说,重孙儿在家学习呢,他可认真了,俺就这一个指望了。老师见了我就夸他,叫俺好好培养,咋培养呢?我怕在家闹动静就出来了,年前都扔旧东西,俺再各处看看。你快上车回家吧,你妈还等着你过年呢。你看你身上都是雪了。李大说着伸手拂我身上的雪。我眼睛有些潮湿,竟无话可说,只好上了车,冲李大摆摆手叫她先走。李大骑上三轮从我车旁过去,又回头冲我笑笑,下雪好,老话说,瑞雪兆丰年。我从车窗注视着骑在三轮上的李大,雪更大了,将她团团围住,远处,近处,天地间!全是雪的世界。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大的生活过得朴素而节俭,帽子是旧的,沙发是别人丢弃的,烧的柴是捡来的。B.李大羡慕“我”

29、妈有福,说明李大其实还是盼望自家孩子能常回家,能更孝顺些。C.李大对“我”夸耀重孙儿在家认真学习,话里饱含着对重孙儿将来能有出息的指望。D.对于对方身上的雪,“我”只是想去拂,而李大是伸手拂去,说明了“我”的虚伪。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了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记叙顺序,写了“我”回母亲那里过年,见到邻居李大,回忆李大一生坎坷经历的故事。B.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叙述为主,中间穿插李大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C.李大的邻居嫌弃单元门外脏乱差,居委会找人拉走了破烂这一情节,体现了他们的冷漠和缺乏同情心,表达了对他们的批判。D.本文语言

30、平实质朴,温和地叙述了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的人生经历,真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3.小说多次提到“雪”,请问其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还是“李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 2.D; 3.第一次,是师傅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神情,表现出他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第二次,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的神情,反映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的关心;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意“铁锁爹”让铁锁去下河捞炭。4.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环境描写之美,如月色、凉风、云彩、土崖、老柿树等等

31、景物,构筑了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画;人物形象之美,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守候的乡村妇女,这些形象鲜活生动,给人以温暖的诗意关照;温暖人情之美,质朴简单的乡村,亲情勾连,人们生活贫穷但充实,呈现出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解析:1.“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分析有误,应该是体现了“爹”对铁锁的教育不够重视,“重利”无中生有。2.小说“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错误,铁锁并非讲述者。 2.答案:1.B; 2.D; 3.胡大是线索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胡大“拍拍胸脯,脸上陪着笑”侧面烘托了包国维的目中无人。从胡大的话语中可看出老包生活并不富有

32、,如“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胡大翘起个大拇指说,“老包将来还要做这个哩”,暗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4.“老包那么个尖下巴,那张皱得打结的脸”此处漫画式夸张表现出老包的身体瘦弱,生活贫困,历经沧桑。“老包小心地抽开抽屉,把老花眼镜拿出来带上,慢慢念着。像在研究一件了不起的东西”,表现了老包收到学校来信时的激动与期盼。“老包把这两张纸读了二十多分钟这老头把眼睛睁大了许多。他想马上就看完这张纸,可是怎么也念不快,那纸上印着一条条格子,挤着些小字,他老把第一行的上半格接上了第二行的下半格”可以看出老包在得知儿子成绩单和缴费单后的失望与焦虑。解析:1.老包的虚荣心理无中生有。2.“侧面描写”

33、错。引文部分是神态描写,属于正面描写。 3.答案:1.B; 2.C; 3.女人的成熟是虽然经历挫折,但内心依旧乐观、善良、包容。文中的打工母亲生活艰辛,人已暮年却如此辛劳,但她始终从容面对,没有任何抱怨,不屈服现实,不屈服年龄,坚持劳动,而且对生活对儿子充满着爱。4.通过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打工母亲从我眼中的老头变为“妈”。前后情节对比,形成反差,推动情节发展,增强戏剧效果,吸引读者。突出打工母亲的艰辛,为后文描写其从容乐观不服老做铺垫。解析:1.“同时也有些好奇”错误,“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只是抱怨,没有好奇。2.“形象地写出我对老人的厌恶”错,原文只是通过比喻客观描述老人外貌

34、,没有明显的厌恶色彩。 4.答案:1.D; 2.C; 3.环境方面: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和心情。情节方面:雪从飘洒,再到天地间全是雪的世界,起到了串连情节的线索作用,叙述了李大悲苦又坚强的一生。人物方面:李大在雪天仍然在捡破烂,维系自己和重孙的生活,以及在大雪天对“我”的关心更好地刻画了李大坚强、乐观、善良的形象特点。4.主人公是“李大”。整篇小说的主要情节都围绕李大的一生展开,详细叙述了李大的家庭情况以及李大艰难的一生;而“我”只是小说的叙述者和见证者。小说通过对李大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以及“我”对李大情感的侧面烘托,刻画了李大坚强、乐观、善良的形象特点。小说通过塑造李大的形象,表达了对平凡世界中的平凡的小人物的关注与同情,赞美了在艰苦命运前乐观坚强的人;以“我”的视角来写,只是为了从一个侧面更好地展现李大的悲苦与坚强。解析:1.这里的“我”不是虚伪,从全文看,我对李大的同情是真挚的,此处应该是一种陌生感带来的犹豫。2.居委会有一部分原因是责任使然,“批判”一词并不实事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