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235.50KB ,
资源ID:50351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351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内蒙古包头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内蒙古包头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包头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张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学者许倬云曾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不断加强亲戚之问的关系。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B. 宗法制下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C.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 周王通过宗族纽带维护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可知,强

2、调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即分封制和宗法制,说明西周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而非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而非其产生的影响,故C项错误;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2.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A. 表明分封制逐渐崩溃B. 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C. 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 促进了新兴地上阶级崛起【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需要“士”的游说,促进了思想自由发展,由此

3、导致“百家争鸣”出现,B正确;A和C是春秋争霸战争导致;D属于经济上土地制度变化。3.“政事堂”是唐初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A.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B.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C. 导致三省行政效率降低D.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草拟诏令、审核封驳、执行政令,如此可以起到相互监督与牵制的作用,而集中到一起办公,则不免受人情世故的影响,这显然破坏

4、了原有的决策程序,故A正确;“三省体制”和“政事堂”都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故B排除;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并不会导致行政效率降低,故C排除;宋代继续加强君主专制,并不存在相权集中扩大的趋势,故D错误。4.宋神宗时的都城开封,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牛羊、酒、茶瓷器等,还有来自日本、阿拉伯等国的货物。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当时A.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B. 经济政策相对宽松C. 对外贸易呈现水陆并进D. 传统经济结构裂变【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宋代开封城内街道商店较多,商品种类繁多,说明古代重农抑商经济政策较为松弛,B正确;古代一直是重农抑商

5、,商人地位较为低下,A错误;对外贸易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传统经济变化是鸦片战争之后,D错误。5.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A. 可以避免大臣专权B. 已失去其绝密特性C. 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 逐渐成为中枢机构【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反映了军机处对各省传达诏令,说明军机处逐渐成为中枢机构,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军机处与大臣专权的逻辑关系,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军机处已失去其绝密特性,故B

6、错误;材料没有把军机处与内阁进行比较,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军机处的职能出发,紧扣材料信息含义,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6.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行列,只有达官贵族方能享用。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一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 等级观念日益淡化B. 人口增长粮食短缺C. 中外贸易不断扩大D. 崇尚西方生活方式【答案】B【解析】仅从马铃薯由宫廷美食变为百姓常见美食不能推断出等级观念日益淡化,而且此项说法错误,等级观念在明清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明清时

7、期,人口迅速增长,原来的稻麦等粮食作物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此时,便于种植且美味的马铃薯就从宫廷走入寻常百姓家做起了主食,故B项正确。从马铃薯的大众化看不出中外贸易的扩大,马铃薯种子和种植技术一旦传入中国,就不用通过贸易,中国人也能自己种植出马铃薯;而且此时中国尚在闭关锁国,对外贸易没有扩大,故C项错误。仅从食用马铃薯不能看出崇尚西方生活方式,故D项错误。7.庄子说:“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B. 庄子

8、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C. 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D. 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说明世人皆为物所累扼杀了人的本性,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很大区别,但就损害了人的本性而言是相同的,因此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性,答案选D,A C两项材料中并无直接体现,B项说法与题意相反。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大陆主要高校迁移路线,据该表可知A. 抗日救亡运动和民主运动由此兴起B. 南京政府持续推行教育及人才保

9、护C. 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因战争而中断D. 文化教育发展不均衡格局逐步改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大陆主要高校由中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迁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现象,高校由中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迁移有利于文化教育发展不均衡格局逐步改变,故D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已经兴起,并非从高校迁移才开始抗日救亡运动,故A错误;当时南京政府进行高校迁移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推行教育及人才保护,而是抗战形势的需要,故B错误;高校迁移并不会使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因战争而中断,故C错误。9.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

10、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A. 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B. 致力谋求实现社会公平C. 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D.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新三民主义,题眼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体现了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故B项正确;而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10.中国第一套完整、系统的新式教科书是190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最新教科书。教科书不仅参考了日本教科书的经验,还聘请参加编写和审订日本教科书的日本人参与编写。该教科书浓厚的“日本元素”表明A. 中国人期冀国家富强的愿望强烈B. 外

11、国侵略势力力图控制中国教育C. 日本在华侵略势力占据优势地位D.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教育传统相近【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04年中国教科书的编订出现了向日本学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走上了富强之路,中国教育主张向日本学习,体现了中国人希望学习日本富强之路,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向日本学习,而不是日本控制中国教育,B不正确;C与史实不符;D与材料无关,中国向日本学习,是因为明治维新的成功,而不是传统相近。11.1935年8月,德国驻华军事顾问法肯豪森拟就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向蒋介石建议:“中国应将作战部队集中于徐州郑州武汉南昌南京区间。最初抵抗区务必向北

12、推进以黄河为最后抵抗线。长江封锁对于中部防御最关重要四川则为最后防地,应规划兵工业和发展运输。”该建议A. 反映了蒋介石排斥异己势力的意图B. 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反共剿共宗旨C. 准确预判了中国未来国家安全形势D. 旨在确保蒋介石对经济重心的控制【答案】C【解析】材料所述发生与抗日战争之前,其所预判的形式与日本侵华的史实基本相符,由此可以得出,该建议准确预判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安全形势,C正确;材料所述是针对日本的侵华,与排斥异己和反共剿共无关,AB不正确;材料所述旨在应对日本的侵华,D不正确。12.1840年3月.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主席奠克-维卡在致荚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

13、误的处境,适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诃德了。”材料反映出A. 清政府的政策损害了大英帝国尊严B. 英国通过五口通商打开了中国市场C. 中英之间的纠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D. 工业革命使英国急需拓展海外市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寻找原料产地与海外市场,故选D;A项是借口,排除;此时南京条约还未签订,排除B;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13.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首列大权事项,以明君为臣纲之义,次列臣民权利义务事项,以示民为邦本之义。故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而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

14、院遵律司法”。从材料可知A. 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政治的发展B. 大纲明确规定采取三权分立共和政体C.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清政府追求的目标【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1908年新政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故选A;中国并未确立三权分立,排除B;1908年辛亥革命并未爆发,排除C;清政府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排除D。14.1931年10月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此次对日作战,其关系不在战斗之胜负,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长,与夫国家人格之存亡也。余固深知我国民固有之勇气与决心早已丧失殆尽,徒凭一时之兴奋,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材料反映了蒋介石A. 注

15、重激发民众抗日的民族精神B. 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找借口C. 顺应人民抗战要求并积极备战D. 认为当时中国不具备持久抗战的条件【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1931年,蒋介石认为当时中国不具备持久抗战的条件,只得避战,故选D;避战政策并未激发民族精神,排除A;B,C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15.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A. “一边倒”B. “一大片”C. 独立自主D. “另起炉灶”【答案】C【解析】“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两

16、极格局下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体现不出“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A错误。“一大片”是20世纪70年代外交方针,是指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处理国际事务,与“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B错误。材料可知,中国在建国后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坚持独立自主,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故C正确。“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原来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不符,D错误。16.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了以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为团长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团,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赠给客人,这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轰动。此举向国际社会传递出A. 向市

17、场经济迈进的改革方向B. 中国坚决奉行对外开放政策C. 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基本国策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符合题意;B与材料主旨无关;C说法与史实不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展开是在90年代,D不正确。17.下面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A. 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 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 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信息“农业合作

18、化”“工业化”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的建设高潮,故B正确;漫画内容并不能体现大跃进运动,故A错误;漫画也没有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错误;漫画也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信息,故D错误。18.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罗霄山脉中段(1)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众基础;(2)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3)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4)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5)影响湘赣两省。这篇文章论证了A. 国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B. 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C. 抗日战争持久的合理性D. 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看出,罗霄山脉中段群众基础好、党

19、的组织基础好、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有军事根据地等有利条件,具有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政权的基础,B正确;由“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可知,材料的时间是1928年后,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37年抗战开始,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CD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19.古代雅典规定,法庭对被作为证人的奴隶进行拷问时,若奴隶因被拷打而失去劳动能力,主人可得到赔偿:该规定旨在A. 保护奴隶的人身安全B. 维护奴隶主的财产权C. 确保证人证言的可信度D. 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故材料所述规定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维

20、护,B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材料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而不是奴隶;材料所述规定不能保证证人证言的可信度,C不正确;材料旨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而不是阻止法庭对奴隶进行拷打,D不正确。点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明确一点,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措施旨在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由此可知材料中所述信息不可能站在奴隶的立场上,以确保其人身安全为出发点。20.公元前560年,雅典开始举办城市酒神节,戏剧表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由公民大会选出的执政官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赞助者。在戏剧公演前,以抽签方式选出评委以行使戏剧评判权,这与集体议政程序如出一辙。当时古代雅典的戏剧表演活动A. 推动了财产等级制度

21、的确立B. 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 利于营造城邦民主政治氛围D. 反映出旧贵族特权被基本铲除【答案】C【解析】材料中酒神节“以抽签方式选出评委以行使戏剧评判权,这与集体议政程序如出一辙”,这有利于营造城邦民主政治氛围,故选C;A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排除B;公元前506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旧贵族的特权基本被铲除,排除D。21.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A. 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

22、增B. 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D. 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答案】D【解析】1796年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而圈地运动发生在工业革命前,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英国的阶级矛盾的信息,排除B;材料“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说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顾及儿童,排除C;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带来一系列问题,故选D。22.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A. 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B. 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C. 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D. 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关于总

23、统权力的规定来看,最终方案是意见一和意见二的折中,说明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故答案为B项。材料不是反映国会的权力,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这种妥协主要表现在大州与小州之间、中央和各州之间、北方与南方各州之间。正是这些妥协推动了美国联邦制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如联邦制是中央与地方的妥协,两院制是大州与小州的妥协,允许奴隶制度存在以及奴隶以五分之三人口折算确定选举权是北方州与南方蓄奴州的妥协。23.在罗马人看来,指定继承人是一件类似于立法性质的重大事件,因此必须经民众大会举行特别仪式。只有在大会上成立的

24、遗嘱,才为市民法承认。由此可知,古罗马的市民法A. 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B.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注重司法程序的完整性D. 立法来源的多元化【答案】B【解析】“必须经民众大会举行特别仪式。只有在大会上成立的遗嘱,才为市民法承认”显然说明市民法形式主义特征凸显,B正确;私有财产保护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司法程序问题,C错误;立法属于元老院,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24.1933年7月,罗斯福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观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据此可知,罗斯福提出“一揽子规约”A. 意在维护工人阶级权益B. 解决了因盲目竞争引起的

25、生产过剩C. 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D. 使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答案】C【解析】“全国复兴总署观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主要是解决劳资矛盾问题,有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C正确;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A错误;B属于工业调整措施影响;D是以工代赈的作用。25.1948年1月8日,美联社报道:“美国政府现在更赞成恢复日本为亚洲最强的工业国,不仅为防苏所必需,且可充作亚洲的工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日本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B. 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形成C. 马歇尔计划助推日本复兴D. 揭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答案】D【解析】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独占政策,“不仅为防苏所必

26、需,且可充作亚洲的工厂”可见美国扶持日本主要目的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实现霸权主义政策,D正确;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和亚洲朝鲜,A错误;B是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马歇尔计划主要针对西欧国家,C错误。26.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A.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C.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答案】B【解析】由材料“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

27、呈不断下降趋势”“1927年”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故选B;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要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27.有研究显示,1990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资金是310亿美元,1993年增至800亿美元。其中约有66%流到亚洲和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流到撤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却极少,这些国家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上述材料表明A. 新兴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B. 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 不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利益失衡D. 经济全球化加速

28、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答案】C【解析】从“流到撤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却极少,这些国家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可以看出虽然发达国家的援助在不断增加,但是在地域分配上有明显的偏颇,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论;D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28.“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去使另一个国家相信,它在推行它的计划的时候不会走得太远;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材料中“事件”A. 造成德国分裂B. 标志两极格局形成C. 引发朝鲜战争D. 反映两大阵营对峙【答案】D【解析】根据“这一事件向超

29、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对峙,双方难以互信,D正确;AC不符合“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排除;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排除B。29.1905年,爱因斯坦引入了粒子概念,认为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后来定名为光子。爱因斯坦的这一成就A. 属于人类对宏观世界的认识B.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时空观C. 标志着量子力学体系的建立D. 是对量子理论的成功运用【答案】D【解析】 材料体现爱因斯坦用量子论的观点解释光电效应,故选D;

30、材料是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经典力学,排除B;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德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理论量子力学体系,排除C。30.北京奥运会的会歌中唱道:“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我们经常所说的“地球村”突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是A. 经济全球化B. 知识经济C. 世界大同D. 世界多极化【答案】A【解析】首先明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经济问题,所以排除D选项,世界多极化是政治领域的内容。再从“地球村”这一名称来看,符合条件的只有A选项。B选项只是经济领域的一部分,故排除;C选项是一种政治理想,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31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官阶和俸禄均以“衡”的单位“石”来表示。到了汉代逐渐将官阶与俸禄分成两种方法表示,官秩(“秩”为官员等级标准,“禄”为官员的报酬)以“石”表示,如万石、二千石等;官俸则用“量”的单位“斛”来计算,如最高秩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等。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隋代官员的俸禄分京官、外官两种支付标准。京官按品级,外官按州、郡、县的等级计户食禄。除俸禄外还有职分田,以品为差,由一顷至五顷不等。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俸禄多以钱币计算。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

32、等各种补贴,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而元代官员俸禄以实物和货币两种形式支付,地方官俸禄中无实物部分,但却享有职田收入,作为俸禄的补贴。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而清代官员俸禄是银米兼支,但以银为主。京官有俸银、禄米,外官有养廉银。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答案】(1)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2)变化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有利于对官吏的控制和限制其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

33、展;但是中国古代俸禄总体偏低是形成贪腐之风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在隋唐时期官员俸禄形式主要有米、田两种”“到了明代则实行折色俸禄制,即以米为单位折算成钞、钱、布、银发给百官,并以货币为主”“百官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料、纸笔、差费、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各种补贴”“禄”为官员的报酬”中可以分析出答案。(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至于宋代则因货币的广泛流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俸禄制变化的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俸禄制度变化的。考点

34、: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俸禄制度32.材料 直督袁世凯基于废科举,广学育才,才能“内定国势,外服强邻,转危为安”的思想认识,把创办学堂作为“新政大端”,积极在直隶城乡推行新学事业。1902年设立直隶学校司,作为督办全省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关,下设专门教育.普通教育和编译3处,同时。1905年袁世凯组织人员分期分批赴日本考察学务,每批考察时间为4个月。袁世凯亲自捐款2万金,借以表率群僚。张之洞为原籍南皮县捐学资2.7万余两,嘉惠乡梓,经袁世凯奏准给予慈禧和光绪所书匾额各一方。新旧学制交替之际,仅知“子曰诗云”的塾师显然无法胜任声光电化之学。为解决师资问题,袁世凯大力创办师范

35、学堂。摘偏自徐永志中国近现代政治社会史论(1)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在直隶推行新学事业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袁世凯在直隶推行的新学事业。【答案】(1)措施:组建各级兴办新学的机构;派人考察外国先进教育制度;奖励捐资助教;创办师范学堂,培养师资。(2)简评: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推动了清末新政的进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清朝统怡。【解析】(1)根据“1902年设立直隶学校司,作为督办全省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关,下设专门教育、普通教育和编译3处”,可以看出袁世凯组建各级兴办新学的机构;根据“1905年袁世凯组织人员分期分批赴日本考察学务,每批考察时间为4个月

36、”,可以看出袁世凯派人考察外国先进教育制度;根据“袁世凯亲自捐款2万金,借以表率群僚。张之洞为原籍南皮县捐学资2.7万余两,嘉惠乡梓,经袁世凯奏准给予慈禧和光绪所书匾额各一方”,可以看出袁世凯奖励捐资助教;根据“为解决师资问题,袁世凯大力创办师范学堂”,可以看出袁世凯创办师范学堂,培养师资。(2)这一问需要结合袁世凯所处的时代和政局来回答。袁世凯积极推行新学事业,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另外,晚清风雨飘摇,袁世凯作为晚清重臣,推行新学事业推动了清末新政的进程,同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清朝统治。33.材料 开明专制是指在不触动专制体制的前提下,实行有限的民

37、主和法治。18世纪,俄国叶卡特琳娜二世推行开明专制的主要原因是启蒙运动的影响、东欧国家开明专制的实践,以建国内社会经济矛盾日道激化。俄国的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所谓的“自由经济”;在政治上,依靠贵族加强中央柴权,进行行政区化改革;在军事上,重视海军建设,改革旧的军被制度,以提高俄国军队的战斗力,为俄国在欧洲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叶卡特琳娜二世推行的开明专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改造贵族政治,反而加强了贵族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垄断地位。这就注定了开明专制政策具有鲜明的贵族特质。因此,开明专制政策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实施,在普加乔夫起义后就归于破产,保守主义力量再次主导了俄国

38、社会组织生活的发展方向。摘编自论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1)据材料概括叶卡特琳娜二世“开明专制政策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黄期实施”的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卡特琳娜二世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改革以维护贵族利益为出发点;专制制度根深蒂固,保守势力强大;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未关注人民利益;虽实行开明专制,但未触动专制体制。(2)影响:巩固了贵族专政,稳定了统治秩序,使动荡的国家暂时稳定;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外扩张加剧;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改革把农奴制发展到了顶峰,社会矛盾激化,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原因:改革以维护贵族利益为出发点;专制制度根深蒂固,保守势力强大;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未关注人民利益;虽实行开明专制,但未触动专制体制。(2)结合所学可知巩固了贵族专政,稳定了统治秩序,使动荡的国家暂时稳定;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外扩张加剧;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改革把农奴制发展到了顶峰,社会矛盾激化,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