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习题: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309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习题: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习题: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习题: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习题: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习题: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习题: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习题: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双基巩固学考突破一、选择题1.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提出改革科举制度,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坚决反对。清廷却在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这表明()A.科举制失去选拔人才的作用B.慈禧太后的阶级立场发生了细微的变化C.维新思想得到清廷的认同D.清王朝政治体制的被动革新解析:清朝废除科举是为了平息社会的不满,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是被动的,D项正确。答案:D2.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A.成立兴中会B.筹建同盟会

2、C.策划武昌起义D.组建临时政府解析:题干材料中,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必须加强联络,否则分散斗争必将失败。孙中山筹建同盟会,将分散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政党,故B项正确。答案:B3.孙中山说:“满清之政治腐败已极,遂至中国之国势亦危险已极,瓜分之祸已岌岌不可终日,非革命无以救重亡,非革命无以图光复也。”这体现了孙中山主张的()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五权分立解析:题干材料中孙中山突出了推翻清朝统治的迫切性,反映了民族主义的内容,故A项正确。答案:A4.1911年10月11日,某城贴满了告示,上面写道:“今奉军政府令,告我国民知之:凡我义师到处,尔等不用猜疑。建立中华民国

3、,同胞其毋差池!”这座城市是()A.北京B.南京C.上海D.武汉解析:1911年10月11日是武昌起义的第二天,此时只有武汉控制在革命党人手中,D项正确。答案:D5.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解析:“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表明废除了君主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正确。答案:A6.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

4、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革命()A.前后没有任何变化B.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C.潜伏着失败的危机D.使地主和旧官僚走向资产阶级化解析:“原官”“先前的老把总”反映了辛亥革命对社会的改造有限,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C项正确。答案:C7.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主要表现在()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它建立了共和政体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在于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于

5、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君主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陈独秀偶像破坏论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摘编自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1)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

6、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3)根据三则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2)辛亥革命前认为皇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辛亥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3)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曾亦知瓜分之原因乎?政府无振作也政府若有振作外人不敢侧目也。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将死之满清政府今有满清政府为之鹰犬,则彼外国者欲取我土地

7、,有予取予携之便矣。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驳“保皇报”书(1904年)材料二吾国种族革命、政治革命俱已成功,唯社会革命尚未着手。故社会事业,在今日非常紧要。今试即中国四万万人析之,居政界者多不过五万人,居军界者多不过百万人,余者皆普通人民,是着眼于人数,已觉社会事业万万不可缓办。未统一以前,政事、军事皆极重要,而统一以后,则重心又移在社会问题。前者乃牺牲自由之事,后者乃扩张自由之事,二者并行而不悖。孙中山在湖北军政界代表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4月10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4年、1912年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2)根据

8、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的局限性。参考答案:(1)变化:1904年孙中山认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前提是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1912年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是当前工作重心,主张进行社会建设。背景: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2年清朝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2)局限性:对列强的侵略性认识不足,对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选考奠基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稿批评新政:“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以前不办新政

9、,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由此可知()A.新政没有实际成效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C.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D.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解析:清末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体现了一定的时代要求,A、D两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可知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B项正确;“假改革真独裁”指的是“预备立宪”,C项错误。答案:B2.下表为清末立宪进程概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时间民间清廷1906年立宪派积极宣传立宪,要求迅速加以实行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各省政团纷纷上书请速开国会定以

10、九年为实行之期1910年各省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进京请愿许三年后开设国会A.立宪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B.民众普遍参与清末民主运动C.立宪风潮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形势D.清政府积极推动立宪的进程解析:立宪派采取的是“积极宣传”“上书”“请愿”等有节制的措施,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立宪派的活动,没有反映民众的参与,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立宪派呼吁的立宪、开国会,最后却是个“皇族内阁”,导致立宪派与清政府离心离德,故C项正确;清政府立宪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消弭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本身是被动的,故D项错误。答案:C3.有历史学家认为:“民国的建立,虽说是由于人心的效顺,然以数千年专制的积重,说真能一朝涤

11、除净尽,自然是无此理的。大约当时最易为大众所了解的,是民族革命。”他所说的“民族革命”是指()A.推翻清朝反动统治B.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组织中国同盟会D.颁布宪法以保障民权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历史学家说的“民族革命”是指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其含义是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故A项正确;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指民权主义,故B项错误;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颁布宪法以保障民权”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A4.“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A.清政府舆论管

12、制不成功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解析:题干材料中孙中山的“几个口号”指的是三民主义,清政府之所以“被几个口号叫垮了”,关键在于三民主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趋势。故B项正确。答案:B5.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皇帝在政治上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

13、彩,故C项正确。答案:C6.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义和团运动的发生D.推动洋务运动的兴起解析: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加速了革命的爆发。故B项正确。答案:B7

14、.1912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的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成立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B8.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B.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C.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D.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解析:宣统帝退位是革命党人答应推举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条件,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C项错

15、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D项错误。答案:A9.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A.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答案:A10.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参加了。”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B.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

16、中间力量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并非真正想要进行革命,而是找到了升官发财的新出路,他们投机革命,这说明革命潜伏着危机,故B项正确。答案:B11.新历史中写道:“同在一国中,休戚相通,谊属兄弟。前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不平等之制度。近民国建立,凡我民族,不问何种何教,权利义务皆属平等。”该书出版的最早年份可能是()A.1840年B.1898年C.1912年D.1919年解析:根据材料“近民国建立”,可知该书出版的最早年份可能是1912年,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9年10月,

17、各省谘议局开幕,立宪派差不多都成了议员,使他们觉得具备了不同以往的发言资格。初掌朝政的摄政王载沣极力标榜开明,多次重申坚持立宪的宗旨。立宪派认为到了有利时机,再度发起了国会请愿运动。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同江苏巡抚瑞澂商议:由张謇出面联络各省谘议局,由瑞澂出面联络各省督抚,分别请朝廷速开国会和速设责任内阁。1910年5月,各省请愿代表陆续赴京,各省签名参加请愿的达三十万。19091910年的国会请愿运动虽然因清廷的暴力镇压而失败,但立宪派的请愿活动对清廷专制制度的腐朽予以揭露和攻击,使其更加陷于孤立。摘编自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91910年的国会请愿运动出现的背

18、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91910年国会请愿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参考答案:(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加深;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清廷标榜“立宪”,立宪派当选各省谘议局议员; 立宪、开国会主张具备一定社会基础。(2)影响:国会请愿运动遭到镇压而失败;迫使清廷加快官制改革,成立“皇族内阁”以缓和立宪派开国会的要求;促使一部分立宪派转向革命,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这种影响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

19、到了比较深的程度。摘编自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清末革命与立宪两大历史运动,很能说明思想变成物质力量的道理及其机制。革命党和立宪派的领袖们逐步提出系统的革命思想或立宪思想,再利用报刊、演说、相互间的串联等方式和渠道,加以传播,以影响群众,使其加入自己领导的运动中来。摘编自耿云志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1)简要分析“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比较深”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中“系统的革命思想或立宪思想”的内容或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合流;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2)革命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立宪思想: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渐进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