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285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临河三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民俗文化是高中语文的一门选修课程。民俗文化,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并代代传承,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个人从一出生,就在一个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中生活。语文是反映生活的,当然也包括民俗文化;我们学习语文,同时也能学习民俗文化。学习这门课程,就要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解读所选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力求对中华民族的一些重要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有更加亲切的感受,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可归为物

2、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物质文化指衣食住行、生产、交易、财产等可以用实物表示其文化内容的部分;非物质文化指歌谣谚语、神话传说、地方戏剧、民间信仰、岁时年节、社交礼仪、家族结构、亲属称谓、婚丧礼俗等不能用实物表示的文化内容。可见,民俗文化囊括了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中国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从学习语文出发,从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现象中,选择了七个专题进行探究,它们分别是年节风俗、衣食住行、百工百业、红白喜事、社交礼仪、信仰禁忌和神话歌谣。作为高中语文的选修课,当然首先要为语文的教学目标服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习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的记忆,

3、而要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去直观地感受体悟。课本是按照这样几个板块来设置的:导言、课文、梳理探究、相关链接。每一单元都有一个简短的导言,让我们对专题中涉及的民俗现象有一个初步了解;接着便是对与民俗相关的作品阅读,这既是为了直观而生动有趣地引出本专题的民俗现象,更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梳理探究”引导同学们参与探究讨论一些民俗活动;“相关链接”则提供了更多的民俗资料。在学习中要注意几部分内容的密切配合,当然重点还是作品阅读和梳理探究。需要提醒的是,每单元的“梳理探究”设计了二至三项活动,不必全部完成,可以独立或分小组有选择地进行。同学们,我们期待着本书能给你带来新奇和惊喜,更希望它像一把钥匙,能打

4、开一扇大门,使你由此步入民俗文化的殿堂,体验其中最为鲜活生动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提高语文素养。当今世界文化日益呈现“和而不同”的趋势,我们在接受这种文化交融的同时,也应当保持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因为我们坚信,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本课程的学习,若能激发你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同时具有更高的语文能力,我们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民俗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国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民俗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前者指衣食住行、生产、财产等,后者指各

5、种风俗习惯。C学习中国民俗文化,不再需要识记相关的知识,而需要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去直观地感受体悟。D中国民俗文化意在打开民俗文化的大门,让我们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与启迪,并提高语文素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依次介绍了中国民俗文化课程设置的目的、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选修教材的内容及编写体例。B选文第段基本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具体说明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民俗文化的课本设置情况。C本文运用了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打比方等几种说明方法,语言平实,概念清晰,层次分明。D本文反复强调中国民俗文化的学习,必须兼顾到激发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两个方面

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人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中,但并非都能熟习代代传承的民俗文化,所以有必要学习。B只要由学习中国民俗文化步入民俗文化殿堂,体验其中鲜活生动的内容,就能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C即使当今世界日益呈现文化交融的趋势,我们也应保持中国民俗文化等民族文化之根,做到“和而不同”。D作为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本,中国民俗文化首先要为语文教学目标服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

7、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手机闪付成为2017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2016年增长1倍。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6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

8、有优势获得青睐。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万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材料二:调查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买电影票、发红包是70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60后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报告显示,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值

9、得注意的事,调查显示,90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移动支付使用场景(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材料三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90后80后70后60后易受骗指数受损金额采取止损措施报案比例购买账户安全险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材料四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

10、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该比例仅为30%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

11、一项是A. 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使手机闪付获得国内外手机生产商的高度认可,也让手机闪付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B. 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是传统密码验证方式和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的主要原因。C. 90后、80后打车、叫外卖,70后买电影票、发红包,60后资金转账,手机支付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D. 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外卖消费移动支付场景崛起迅速,比例占总消费的9成左右。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分析了移动支付比例迅速上升的原因,材料二

12、概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在移动支付比例上升中的贡献及原因。B. 90后收入情况虽然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说明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C. 材料三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损失后,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因而,50岁以上的人群中遭骗后,追回损失可能性最小。D. 由于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遭遇诈骗后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相比2016年有所下降。6. 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移动支付用户怎样避免遭受诈骗减少损失。(6分) 二古诗文阅

13、读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14、,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

15、年卒。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B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书。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D“视事”,古代派往各府

16、、州、县进行考察的官吏,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衡学识广博,自然科学知识超越前人,这正是他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B张衡创作的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C张衡在科技上的才能和成就,来源于他对理论的精心研究,对科学实验的非常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科学事业的坚强决心和毅力。D张衡为人“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不仅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也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科学研究。10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

17、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11 -13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8、”,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12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

19、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A范仲淹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B范仲淹 辛弃疾 苏轼 李清照C苏轼 辛弃疾 岳飞 李煜D苏轼 柳永 辛弃疾 李煜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目的及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4.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运用比喻表明不愿与廉颇争斗的原因的句子是:,。(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发出“,”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3)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对家书的渴盼;乡愁是崔颢在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惆怅。三、语言文

20、字运用(12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5 -18题。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_。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_,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_,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 )。和其他词人不

21、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二十一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就在文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以恢宏的创作才力,数量众多的优秀词作,雄视两宋词坛,将宋词这一时代之文学推上了最高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词,宋词将大为失色,不可能达到和唐诗并称的高度。15. 依

22、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俯拾即是 屈指可数 盛极一时 杳无音信B. 比比皆是 寥寥无几 煊赫一时 暗淡无光C. 俯拾即是 寥寥无几 煊赫一时 杳无音信D. 比比皆是 屈指可数 盛极一时 暗淡无光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B. 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C. 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D. 集北宋南宋三百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

23、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B.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文人之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C.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D. 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18.下面几种情境话语,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发给父亲的短信)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

24、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C. 同桌张山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D. 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王强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四、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记住,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他需要爱心,努力,还有热情来浇灌。爸爸这样做是为让你们有自由,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阿米尔汗摔跤吧爸爸读了上述材料

25、有何感想?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临河三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民俗文化是高中语文的一门选修课程。民俗文化,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并代代传承,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个人从一出生,就在一个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中生活。语文是反映生活的,当然也包括民俗文化;我们学习语文,同时也能学习民俗文化。学习这门课程,就要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解读所选作品的思想

26、内容和语言文字,力求对中华民族的一些重要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有更加亲切的感受,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可归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物质文化指衣食住行、生产、交易、财产等可以用实物表示其文化内容的部分;非物质文化指歌谣谚语、神话传说、地方戏剧、民间信仰、岁时年节、社交礼仪、家族结构、亲属称谓、婚丧礼俗等不能用实物表示的文化内容。可见,民俗文化囊括了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中国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从学习语文出发,从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现象中,选择了七个专题进行探究,它们分别是年节风俗、衣食住行、百工百业、红白喜事、

27、社交礼仪、信仰禁忌和神话歌谣。作为高中语文的选修课,当然首先要为语文的教学目标服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习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的记忆,而要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去直观地感受体悟。课本是按照这样几个板块来设置的:导言、课文、梳理探究、相关链接。每一单元都有一个简短的导言,让我们对专题中涉及的民俗现象有一个初步了解;接着便是对与民俗相关的作品阅读,这既是为了直观而生动有趣地引出本专题的民俗现象,更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梳理探究”引导同学们参与探究讨论一些民俗活动;“相关链接”则提供了更多的民俗资料。在学习中要注意几部分内容的密切配合,当然重点还是作品阅读和梳理探究。需要提醒

28、的是,每单元的“梳理探究”设计了二至三项活动,不必全部完成,可以独立或分小组有选择地进行。同学们,我们期待着本书能给你带来新奇和惊喜,更希望它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一扇大门,使你由此步入民俗文化的殿堂,体验其中最为鲜活生动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提高语文素养。当今世界文化日益呈现“和而不同”的趋势,我们在接受这种文化交融的同时,也应当保持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因为我们坚信,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本课程的学习,若能激发你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同时具有更高的语文能力,我们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民俗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俗文

29、化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国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民俗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前者指衣食住行、生产、财产等,后者指各种风俗习惯。C学习中国民俗文化,不再需要识记相关的知识,而需要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去直观地感受体悟。D中国民俗文化意在打开民俗文化的大门,让我们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与启迪,并提高语文素养。1D(A添油加醋,“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错,原文第段中并没有提到“优秀的”这个限制词。B缩小范围,“后者指各种风俗习惯”错,原文第段介绍,“非物质文化指歌谣谚语、神话传说、地方戏剧、民间信仰、岁时年节、社交礼仪、家族结构、亲属称谓、

30、婚丧礼俗等不能用实物表示的文化内容”。C曲解文意,“不冉需要识记相关的知识”错,原文第段说“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的记忆”,其实应该要记忆相关的民俗文化知识,但不提倡死记硬背,而要在语文实践中真切感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依次介绍了中国民俗文化课程设置的目的、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选修教材的内容及编写体例。B选文第段基本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具体说明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民俗文化的课本设置情况。C本文运用了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打比方等几种说明方法,语言平实,概念清晰,层次分明。D本文反复强调中国民俗文化的学习,必须兼顾到激发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和提高语文

31、素养两个方面。2C(文中没有使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人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中,但并非都能熟习代代传承的民俗文化,所以有必要学习。B只要由学习中国民俗文化步入民俗文化殿堂,体验其中鲜活生动的内容,就能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C即使当今世界日益呈现文化交融的趋势,我们也应保持中国民俗文化等民族文化之根,做到“和而不同”。D作为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本,中国民俗文化首先要为语文教学目标服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B(说法绝对。可改为“只有才能”的句式。原文最后一段中的相关表述为:“希望它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一扇大门,使你由此步人民俗文化的

32、殿堂,体验其中最为鲜活生动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文化的启迪,提高语文素养”。)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一: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这是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手机闪付成为2017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2016年增长1倍。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

33、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6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万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材料二:调查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买电影票、发红包是70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60后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

34、,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报告显示,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事,调查显示,90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移动支付使用场景(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材料三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90后80后70后60后易受骗指数受损金额采取止损措施报案比例购买账户安全险 (摘编自“搜狐网”,20

35、18年1月18日,有删改)材料四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

36、。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该比例仅为30%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使手机闪付获得国内外手机生产商的高度认可,也让手机闪付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B. 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是传统密码验证方式和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的主要原因。C. 90后、80后打车、叫外卖,70后买电影票、发红包,60后资金转账,手机支付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

37、习惯。D. 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外卖消费移动支付场景崛起迅速,比例占总消费的9成左右。4. D “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范围扩大,应该是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中的男性消费群体。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 A 材料二没有分析原因。A. 材料一分析了移动支付比例迅速上升的原因,材料二概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在移动支付比例上升中的贡献及原因。B. 90后收入情况虽然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说明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C. 材料三显示,50岁以上人群

38、中发生损失后,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因而,50岁以上的人群中遭骗后,追回损失可能性最小。D. 由于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遭遇诈骗后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相比2016年有所下降。6. 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移动支付用户怎样避免遭受诈骗减少损失。6. 意义:在安全的网络下使用移动支付,设置安全的支付密码,不要泄露自己的金融账号及银行卡号。增强防范意识,不贪占小便宜,不随意扫描二维码,为自己的支付账户购买安全险。遭受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和第三方挂失,将损失儿率降到最低。【6题详解】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移动支付用户避免遭受

39、诈骗减少损失的办法。由材料四第一节“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可总结出第一点。材料四中“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可总结出第二点答案。从材料四最后一节“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可总结出第三点答案。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

40、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

41、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42、,正确的一项是( )7BA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B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C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D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8D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书。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D“视事”,古代派往各府、州、县进行考察的官吏,

43、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9DA张衡学识广博,自然科学知识超越前人,这正是他发明创造的重要前提。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B张衡创作的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C张衡在科技上的才能和成就,来源于他对理论的精心研究,对科学实验的非常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科学事业的坚强决心和毅力。D张衡为人“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不仅影响了他在仕途上的发展,也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科学研究。10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

44、不应。(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0(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应召。(奇:意动用法;累:多次;应:应召;省略句)(2)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后果。(均:权衡,均衡;之:这:负:使动,即使负担,承担;曲:理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11 -13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4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11、【答案】D【解析】“直抒胸臆”说法错误,这里是借典抒情,委婉含蓄地抒发情感。12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

46、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B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A范仲淹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B范仲淹 辛弃疾 苏轼 李清照C苏轼 辛弃疾 岳飞 李煜D苏轼 柳永 辛弃疾 李煜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目的及效果。(6分)【答案】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赞孙权力抗曹操,建英雄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叹孙

47、权之流不再有,抒发对南宋统治者萎靡不振的不满情绪。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廉颇被免职尚有赵王派人探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4.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运用比喻表明不愿与廉颇争斗的原因的句子是: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发出“江山如画 一时

48、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3)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对家书的渴盼;乡愁是崔颢在 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惆怅。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5 -18题。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_。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_,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_,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

49、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 )。和其他词人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二十一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就在

50、文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以恢宏的创作才力,数量众多的优秀词作,雄视两宋词坛,将宋词这一时代之文学推上了最高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词,宋词将大为失色,不可能达到和唐诗并称的高度。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俯拾即是 屈指可数 盛极一时 杳无音信B. 比比皆是 寥寥无几 煊赫一时 暗淡无光C. 俯拾即是 寥寥无几 煊赫一时 杳无音信D. 比比皆是 屈指可数 盛极一时 暗淡无光【15题详解】选B项。 “俯拾即是”的意思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这样,形容非常多。第

51、一空强调“大人物的名字”之多,应使用“比比皆是”,排除A、C两项。再看第三空,“盛极一时”形容在一个时期内特别兴盛或流行;“煊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第三空强调有的大人物凭借权势或时运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盛,应选“煊赫一时”,排除D项。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杳无音信:没有一点音信。暗淡无光:形容失去光彩。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B. 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C. 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D. 集北宋南宋三百年之动

52、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16题详解】选D项。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语境具体分析。从结构上来说,括号中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重在说在什么情况下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而非辛弃疾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成为代名家的,故排除A、B两项。前文指出诗人的成名是以时代的洗礼为基础的,所以括号中的内容应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B.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文人之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

53、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C. 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D. 不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17题详解】选C项。从“绝无仅有”与“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的语意关系来看,正确的语序应是“在文人之中绝无仅有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据此排除A、D两项。“不但”应放在“在文人之中”的前面,据此排除B项。18.下面几种情境话语,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

54、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发给父亲的短信)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C. 同桌张山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D. 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王强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8、【答案】C 【解析】A“已将您生命焚尽“不得体,“生命焚尽”是指生命的结束,应该为“青春焚尽”;B项,“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不得体,学生会不能对学校领导“责成”;D项,引用诗句对象是雪。四、写作(5

5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记住,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他需要爱心,努力,还有热情来浇灌。爸爸这样做是为让你们有自由,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阿米尔汗摔跤吧爸爸读了上述材料有何感想?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结合材料内容,提取立意。“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正确认识世界,用科学

56、的眼光看待一切,正视痛苦,珍惜痛苦的经历;“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不能依赖别人,增强自己的战斗力,不断提升自己;“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相信自己,依靠自己;“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他需要爱心,努力,还有热情来浇灌”,成功是需要努力、奋斗的,正确认识成功,不断追求探索,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点睛:审题时应关注五点:审题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审材料。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

57、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审要求。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 正确面对挫折有人说:“挫折是人生漫长路上的一颗绊脚石。”而正是因为有了挫折,才会成就理想的我们。挫折可以是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事物出现在你面前,无论这个挫折有多大,只要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与坚强的意志,就会战胜挫折,走向成功。最大挫折之困难与嘲笑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会遇见许多的困难,有嘲笑,有自卑,有低落。有些人一旦被别人嘲笑,就心情低落,产生自卑,在失败过后畏惧前进;有些人,即使被嘲笑,他们也会把嘲笑变为前进的动力;有些人遇见了那些小小

58、的障碍,就停步不前,就只能朝着那远大的目标“望洋兴叹”;而有些人,及时遇见了那些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也毫不畏惧,充满自信,大步向前最终扫除一切障碍,达到自己所定的目标。一个残疾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达到目标有多么困难,我也定会克服,无论那目标或者是理想又是有多么的远大,我也定能达到。其实,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带着自信与努力勇敢前进。这样,所以得障碍便都消失,人生的路便会通向成功。”霍金便是证明这一观点最好的例子。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需要畏惧困难,有时候,困难则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好的垫脚石。最险挫折之失败与放弃。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旅游中,不甚掉下悬崖,在坠崖过程中,他慌乱地抱住身边

59、的一块巨石,他大声呼救,却没有人听见,于是,他只好往上攀,他独自攀岩了很长的时间,已经筋疲力尽,却好像永远也到不了岩崖的尽头。他绝望了,也感到了生命的渺茫,于是,手松开了岩石,放弃了希望,坠下了深不可测的崖底。当人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死了,但他不知道,他自己放弃的地方离崖口只有八米的距离,只是因为当时,云雾缭绕,看不清楚自己。生命中有些东西我们是不能控制或是改变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我们必须选择,考虑到底是该放弃还是继续坚持。做什么事我们都不要轻易地放弃,不要害怕失败,不在乎别人说自己什么,只要做的对就是好样的!不要害怕别人说自己什么,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做到最好!最难挫折之悲观与懦弱非洲有

60、一个残疾人,叫做力克,他从出生就无手唔脚,他尽管受尽嘲笑却依旧自强乐观,活得十分自信,与众不同。他不会悲观,不会畏惧,不会忧虑。当一个人具有乐观的心态也坚强的品质,不管他外表多平凡,却仍会在众人眼中脱颖而出,但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乐观的心态,也不存在坚强的品质,他的一生就会平淡无奇,甚至陷入低谷。我们想要成功,想要收获,便要先练就高于常人百倍的乐观精神及铁一般的坚强意志,这样,我们才能去奋斗,去成功。挫折就像一座山,看你敢不敢攀,胆小者永远站在山脚下,勇敢者就会攀上顶峰。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会遇见困难,遇见畏惧,悲观之类的挫折,而对待挫折最好的办法就是勇敢的接受,努力的去克服,这样,就会登上成功的顶

61、峰,把挫折踩在山脚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无数的诗文经典,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乘马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读了上面七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

62、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天下事,成于务,败于傲盘古破浑沌,开天辟地,始有世间万物;华夏儿女前赴后继,不懈谱写华章,始有我中华之灿烂文明。世间所有,皆非生而有之。有者,皆离不了我们终其一生为之苦心孤诣、开拓进取的精神。世上本无路,践踏多了,天堑也能变通途,这个道理凭谁都懂。只是创业伊始,面对荆棘满目,百废待兴,你除了要有满腔的激情外,还要做好忍受不知期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准备。今日之人皆仰慕马云,岂不知马爸爸在创业之初为之想破了几次脑壳,说破了几次喉咙,踏破了几双鞋成功从来不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成功是务实,是实干,

63、是在万千挫折中披荆斩棘、脚踏实地而后乘风破浪;成功是进取,是开拓,是在荣誉加身时不被浮云遮眼、坚毅果敢而后勇攀高峰。马云实干,故有了阿里巴巴;马云进取,才有了阿里巴巴雄踞全球商界而屹立不倒的今天。天下事,成非偶然,败亦非偶然。世人皆知创业容易守成难。然当功成名就时,终日置身于鲜花与掌声中,任谁也难免凌乱。君不见,威震四海如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创下万世基业,奢望子孙万代累世王之,不承想王不递三世;文韬武略曹孟德,文可比东坡太白,武不逊韩信岳飞,然魏国大厦也撑不过百年便湮没于历史洪流中。究其原因,莫不是傲使然。傲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唯我独尊,为博美人一笑,不惜以天下苍生,万顷江山为代价,最

64、终落个身死无人怜的下场;傲是项王鸿门纵刘邦的妄自尊大、刚愎自用,终得个四面楚歌,垓下自刎;傲是翟天临网晒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得意忘形,弄虚作假,辱没名校,落个貽笑天下,身败名裂。可见,大凡人之事业,皆能在深思熟虑中奋起,在开拓进取中发展壮大,亦可在傲慢懈怠中倾覆。故欲成大业者,必先戒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之骄傲。今日之中华,神舟系列飞船已然遨游太空,让西方大国为之侧目;今日之中华,科技一日千里,百姓生活富足丰盈,让曾肆虐神州的豺狼为之胆颤!今日之中华,人才辈出,不乏务实、开拓进取之士。愿吾辈,在追梦路上,以史为鉴,戒骄躁,正衣冠,明得失,圆心中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

65、文,暗含任务驱动,“读了上面七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就材料陈述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看法。材料由七句名言组成,第一句强调民心的重要性。第二句话用简洁朴素的语言系统阐述了谋事创业的诀窍:做成一件事,往往产生于周密考虑,成功于实践探索,失败于骄傲自满。强调提前谋划,实干,不能骄傲,要谦虚。第三句强调敢于改革。第四句强调善于学习,善于实践,实干。第五句强调勤俭治国,艰苦奋斗。第六句强调爱国,为国奉献。第七句强调敢于探索创新。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两三则进行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

66、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参考立意:治国治家要实干;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成功在于实践等等。可用素材:1.“每一食,便念庄稼之艰难;每一衣,便思纺织之辛苦。”勤俭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是对自己的子孙后代的负责。让勤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避免生活中许多资源浪费的行为,其实只是举手之劳,生活告诉了我们:节约不是省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我们的文化

67、博大精深,我们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倡导勤俭节约,孔夫子把“勤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入基本的道德准则。周恩来和革命家们勤俭节约的故事众所周知,成为美谈,影响至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提高;许多人忘了优良美德。晴朗的日子,教室总开着灯;凉爽的天气,电扇竟还运转着;洗手间的水龙头滴滴答答的躺着水,来来往往的人视若无睹;饭盒还剩一大半饭菜2.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

68、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3.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行文结构: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使议论文结构完整。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生活需要实践,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袁隆平、马云、中国女排。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