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24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文字的频繁使用B. 书写材料的不同C. 各国变法的实施D. “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选A。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B不是主要因素。C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是秦统一后推行的。【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

2、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汉字的演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及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小切口,但需要学生有大范围的知识体系,且本题以图片的方式呈现考查了学生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本题学生易选D项,原因是受图片信息的误导和学生思维定式的局限性的影响。2.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

3、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各行业的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体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且汉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材料反映的是富人影响力较大,不能得出其控制郡县的结论,故D不正确。3.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自耕农经济盛行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 均田制破坏严重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均田制条件下一般的自耕农授田是20亩,一家的几个男丁露田与桑田加在一起应当超过20亩,结合材料中20130亩占户数比例的741%,可推知这部分应该是

4、自耕农土地,所以选A项。通过对材料数据的分析可知,131亩至300亩以上的土地所占的比例较小,故不能得出B项。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崩溃,故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解读图表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学生易错选B、C两项,主要原因是学生忽视了材料数据,不知道多少亩土地算是自耕农。4.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 同一历史

5、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历史事实也可以通过实物证据来呈现。不是所有的历史叙述都不客观,有些历史叙述是可以还原历史事实的,所以C项错误。D项本身不说法不准确,多种历史叙述如果都相同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且与题意要求不符合。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学研究的方法点睛:本题通过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来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学生明确材料内容的真实含义,理解它是在对同一史实描述不同的原因是

6、什么,不同的史学家在争论什么。历史叙述总是带有作者的主观性,材料中的两种叙述正是反映了这个方面的现象。5.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

7、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6.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 民众实

8、现了婚姻自主B.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来看,这属于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排除;B项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排除;D项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从中分

9、析出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7.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 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 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 切断西方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 反映出“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858年的天津条约,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中国内河航行,因此题干反映的人民解放军的行动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答案为B项;这一做

10、法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无关,排除A项;这一行动不能做到“切断西方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排除C项;“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外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这一行动与此不符,排除D项。8. 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 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1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扫盲工作成为农村工作内容之一,很多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所以画家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故答案

11、为C项,D项错误。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注重写意,其特点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材料中的画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A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流行画派是抽象派,表现为二战的伤痛,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与题干内容不符合。【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扫盲教育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比较高。本题初看不难,考查各种画派的绘画特点,但仔细看它需要整合的知识点很多。首先它要求学生读懂图片题目婆媳上冬学的信息,尤其是重视的是“冬”字,它能表明图片的内容是扫盲教育。其次要明确扫盲教育的时间,与材料的时间相对照,看看是否符合。最后明确各种画派风

12、格的特点。9.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 限制权力滥用B. 防止官员腐败C. 培育权利观念D. 增强责任意识【答案】D【解析】“限制权力滥用”应当是在权利行使机制上要有约束制度,或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材料说的是官员在就职前和18岁男子在行使公民权利前,材料“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体现了古代雅典的这些宣誓旨在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所以D项正确、A项不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故C项说法不全面。【

13、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很容易选择A项。初读材料感觉题目并不难,但本题不能用排除法来完成,完全依靠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它与以往的考查点有所不同,不是简单的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而是通过设置材料情境,这个情境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需要正确的理解A、D两项才能得出答案。10.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三权分立B. 君主立宪C. 人民主权D. 法律至上

14、【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由平民大众组成,代表人民,而它同时又是权威机关,又是法庭可知,人民享有极大主权,C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是美国最早实行,建立起联邦制政府;由题干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可知,没有君主,所以不是君主立宪;题干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观点。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1.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 推动农民走集

15、体化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共中央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与城乡差别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并未改变苏联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除;D项依据材料时间“195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已经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12.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

16、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解析】C项与题意不符。B、D两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要把权力真正的下放到地方,更不是要恢复自由放任传统。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政府要减少干预国家经济,所以A项正确。【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政策的调整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

17、庞大”。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面对二战后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下采取的减少政府干扰经济的做法,但并不是要把权力下放到州政府。13.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依据文献资料和田野考古的鉴定研究,参考现代天文推算的结果及相关C14的测年数据,将我国有纪年的历史由公元前81年向前推到公元前2070年。据此可知A. 历史研究没有一个确定标准B. 跨学科研究开始运用于史学领域C. 文献记载较考古发掘更可信D. 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得到拓展延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依据文献资料和田野考古的鉴定研究,参考现代天文推算的结果及相关C14的测年数据,将我国有

18、纪年的历史由公元前81年向前推到公元前2070年。”可知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利用了传统史学研究,就是根据文献资料和田野考古鉴定,然后利用“现代天文推算的结果及相关C14的测年数据”将确切年代往前推移,说明在史学研究方法基础上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是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拓展,故答案为D。历史研究有确定标准,A明显是个错误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跨学科研究,B错误。考古发现是第一手材料,比文献记载更可信,C错误。14.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B. 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 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D. 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答案】

19、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铁犁牛耕体现了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A项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这是田庄生产,因为田庄生产主要是集体劳作,排除;汉朝时期仍然以自耕农经济为主,材料不能得出是雇佣关系,排除D。【点睛】15. “封建制”在唐太宗在位期间几次被提出,皇族和杰出的官员据此可被任命为世袭的边境镇守之官,但真正土地分封的实行,也就是分给地方以实权而不只给一个空头衔,则再也没有被认真考虑过。这反映了唐朝A. 中央官制中出现制衡机制B.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逐渐成熟C. 中央和地方

20、权力关系失衡D. 分封为藩镇格局埋下了隐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真正土地分封的实行,也就是分给地方以实权而不只给一个空头衔,则再也没有被认真考虑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的“封建制”减少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体现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逐渐成熟。故答案为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官制,A项排除;材料未反映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失衡,C项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6. 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一变化反映出A. 理学思想左右社会文化生活B. 商品经济繁荣和发展C. 门阀士族喜好决定

21、世风转移D. 传统文化价值观被屏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讲究秩序稳定,公正规范”等信息可知,宋明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追求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的文化特点体现了理学这一特征,即理学思想左右社会文化生活,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应该体现追求物质享受,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门阀士族逐渐消亡,并且门阀士族喜好不能决定世风转移,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理学思想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没有体现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17.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被史学界认为是不平

22、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以为这是外交的成功。这突出反映了当时的清政府A. “天朝上国”的意识B. 极力维护国家主权。C. 积极鼓励对外贸易D. 缺乏近代外交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稍微高一点,所以他们认为这是外交的成功”可知,清政府对丧失关税自主权的认识不足,说明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故选择D选项,排除B选项;“天朝上国”是中国中心主义对中国的称呼,而材料却体现出近代中国人的主权意识淡薄,故排除A选项;材料并没有体现贸易发展,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选项。

23、18. 1906年,清学部指出历史教科书编写必须坚持“忠君尊孔”的原则,因此对太平天国运动给予了否定性评价。1933年,国定中国史教科书采纳了当时学界的主流观点,认定太平天国运动为民族革命运动。这反映了A. 历史教科书编写体现时代特色B. 清末历史教科书不具有研究价值C. 社会性质决定了编者史观变化D. 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详解】1906年,革命派几次发动起义,欲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清王朝对太平天国运动给予了否定性评价,意欲打击革命党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1933年,在日本不断加强对华侵略的背景下,“认定太平天国运动为民族革命运动 ”,意在促进民

24、族觉醒,唤起国人的民族意识。所以这两种描述说明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溯流,故选A ;时局变化影响着历史评价,但清末历史教科书不具有研究价值的说法明显错误,B排除。无论是1906年还是1933年,中国的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而社会性质决定了史观变化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历史叙述可以反映客观历史事实,排除D。19. 抗战时期,数以千计的学生、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离开城市前往延安,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抗战等对广大民众显得陌生而遥远的概念,以通俗的形式广泛宣扬。这种宣传动员A.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 加快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C.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25、中国化D. 利于改善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抗战等对广大民众显得陌生而遥远的概念,以通俗的形式广泛宣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马克思主义等用通俗形式宣扬,有助于广大民众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答案为C项。A项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不代表人民对抗战的信心坚定,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包含了共产党、国民党等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战,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不代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的加快,排除;D项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抗战国际环境的改善无关,排除。20. 毛泽东在八大会后说:“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

26、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这叫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A. 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新思路B. 动摇了国营经济的主体地位C. 纠正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影响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并结合所学,中共八大主张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故选择A选项;材料中所提到的政策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故排除B选项;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大跃

27、进”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选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选项。21. 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并明确规定”以下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对发言人资格的规定说明了在当时的雅典A. 以私有财产多寡确定权利B. 享有民主政治的道德条件C. 公民参政的意识日趋增强D. 最大限度地保持公正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以下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财产的人”来看,对于这些道德品质不好的人不能参与公民大会发言,可

28、见在当时的雅典,享有民主政治是有道德条件的。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未说明按财产的多寡确定享有的权利,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公民参政意识增强,排除;D项材料与公正原则无关,排除。22. 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基本情况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A. 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B. 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C. 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D. 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表格中1600年英国早期城市化城市总人口33.5万人中伦敦占22万,城市人口所占比例8.25%中伦敦占有5%,伦敦作为英国政治中心,无论在城市总人口还是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中,都体

29、现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优势,即这时期城市化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伦敦作为政治中心明显城市化速度要快些,无法得出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伦敦作为英国政治中心为摆脱其优先发展的藩篱,没有体现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没有催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项错误。23. 贝多芬曾说:“感情的流露要胜于绘画。”他的第六(田园)交响曲透露出乡村淳朴的田园气息,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充满着幻想和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该作品A. 采取了现实主义手法B.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C. 开

30、创了现实主义先河D. 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充满着幻想和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可知第六(田园)交响曲为浪漫主义作品,故答案为D项;第六(田园)交响曲注重表达感情,充满幻想,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排除A项;这一作品没有体现出民族特色,排除B项;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排除C项。【点睛】浪漫主义音乐富有诗意,注重情感的表达,并且充满了幻想。贝多芬是音乐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第六(田园)交响曲透露出乡村淳朴的田园气息,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属于浪漫主义音乐作品。24. 1970年3月,尼克松宣布放松对于去共产党

31、中国旅行的大部分官方限制,后又公开表示了愿意到中国访问的迫切愿望。他还在一个外交场合,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发出了举世瞩目的“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这表明当时A. 美国实施的是以退为进的战略措施B. 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C. 美国主动释放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D. 在冷战状态中美国处于劣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使用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并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由于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等在冷战中处于劣势,与中国关系缓和也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故选择C选项,排除A选项;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以及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都是美国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的原因,故排除B、D选

32、项。【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及冷战时期的格局变化。二、非选择题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菂。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鉏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俫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金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材

33、料二: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西国记法,被认为是西方传入我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我国人逍术的启发下,发明了牛澶接种术,后由船医皮尔逊传入中国,扩大了西医在中国的影响。随着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传入中国,1890年,李鸿章在万国药方序言中提出“倘学者和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从此,清政府派出留学生专门学习西医,并大量翻译西方医学书籍。1892年,清末名医唐容川旗帜鲜明地提出“中西医汇通”的口号,很快得到中医药界的认同与支持1949年建国后国家强调中西医并重,倡导中西医结合。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34、,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西医汇通”的历史原因;简析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理论体系独特完整;脉诊和针灸免疫方面贡献突出;医学专著不断出现:政府的管理和支持:医学思想影响国外。(2)历史原因:传教士的作用(西学东渐的影响);晚清西方文明的冲击,西方医学文化的传入:多种形式的中西医学交流;洋务运动的开展: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当代价值: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解析】【详解】(1)特点,

35、依据材料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可知历史悠久,理论体系独特完整;依据材料一“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菂。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可知脉诊和针灸免疫方面贡献突出;依据材料一“隋代统治者鉏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俫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可知医学专著不断出现;依据材料一“唐宋金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可知政府的管理和支持;依据材料一“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可知影响国外。(2)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撰著西国记

36、法,被认为是西方传入我国的第一部医学书籍”可知是传教士的作用;依据材料二“随着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传入中国”的信息可知晚清西方文明的冲击,西方医学文化的传入;依据材料二“清政府派出留学生专门学习西医,并大量翻译西方医学书籍”可知是洋务运动的影响;依据材料二“1949年建国后国家强调中西医并重,倡导中西医结合”可知是政府的支持等。第二小问价值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中医药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医中药在医学中地位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思考回答。【点睛】依据材料概括型材料题的解题方法(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

37、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3)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刊印发行,书名中的“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态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

38、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四洲志。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摘编自罗炳良主编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请以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中关于海国图志的相关内容和评述,撰写一个简要书评。(要求:观点明确,联系背景和内容,评论准确全面,史论结合)【答案】观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海国图志(开辟近代中国向西方学

39、习时代新风气的巨著海国图志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西方科技文化传入中国;一些清朝爱国官员“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内容: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科学技术,(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评价: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深远影响。【解析】【详解】本题要求联系背景、内容、评价等方面对海国图志撰写一个简要的书评,可以依据材料“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刊印发行”“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

40、状态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即可。例如:观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海国图志(开辟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时代新风气的巨著海国图志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西方科技文化传入中国;一些清朝爱国官员“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内容: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科学技术,(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评价:

41、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深远影响。27. 材料 晚清国门洞开,随之而来的除了大炮巨舰还有西方的思想文化,而文言的语言特点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特别是文化推广的要求。就思想文化的新旧嬗递而言,戊戌前后是一个新雷茁长的时期。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并“一言以蔽之曰: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的新文字风靡一时,其传布之广泛实在是超迈前人的。在新思想突破旧思想的时候,新文体也突破了旧文体。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意见。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

42、学革命论,要求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进行一次革命。新青年从四卷一期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五四”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这场划时代的文体改革运动,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它同整个思维观念的革新及国家现代化运动紧密联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的积极作用。【答案】(1)背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文化推广的必然要求);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白话文体的突破性发展;新文化运动的推动。(2)作用:促进了大众文化普及和繁荣;推动了新的思想

43、理论广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革新了国民的思维观念,提高了国民素质。【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晚清国门洞开,随之而来的除了大炮巨舰还有西方的思想文化,而文言的语言特点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特别是文化推广的要求”“ 在新思想突破旧思想的时候,新文体也突破了旧文体”“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意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传入,文化推广的要求,白话文体自身有了突破性发展,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之下清末民初产生了“白话文运动”。(2)依据材料“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它同整个思维观念的革新及国家现代化运动紧密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促进了大众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推动了新的思想理论广泛传播,革新了国民的思维观念,提高了国民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