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242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20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创新版练习:专题四 散文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四散文类文本阅读必备知识建构热点提分1品味语言特色题(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原卷如此。“订”应为“定”编者注)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

2、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

3、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

4、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

5、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音qio编者注)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

6、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答:_角度文本分析语言特色语体“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多用口语,亲切,自然。地方特色(方言)如“拍兹”“当当”,

7、句末也多尾音“嘛”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语言风格如“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人物的语言明快风趣,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豪爽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一)题型与步骤(二)思考角度角度分析举例用词看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文中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中大量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句式看有无连续使用的短句,或长短句结合;有无对偶、排比等整句形式,或整散结合;有无陈述句与感叹句、反问句。文中多使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长

8、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文中多使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节奏感强,音节和谐,有助抒情。整散结合,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有变化,语言灵动多变。续表角度分析举例修辞文中是否使用了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借代、引用、双关、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风格点明语言风格:平实质朴,通俗自然;清新朴素、生活气息、泥土气息;华丽典雅、字字珠玑;含蓄隽永、有感染力;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音节铿锵、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

9、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人称主要是第一、二人称。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真实生动(富有抒情性,增加感染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春天,我的春天史光柱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绞断。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那是1984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勾动情怀。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榈和灌木林。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花不标价,草

10、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掏出钱褡子,传播慈善、慈祥。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出来。这时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大厦装不下吧?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泛着红光?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可霓虹灯跟油灯的距离越拉越大。我托着腮帮坐在灯影下苦思: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生日有红烛,天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外婆跟我说,如能一天从鸡窝里捡两个蛋,你的春天也就来了,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

11、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说是苦尽甜来。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这个季节,谁最尖刻草尖儿,谁最淘气春风,谁的腰肢最细链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长溪流,谁最高兴布谷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子,谁的嗓门最大,是村长大块头。他把开春的调门起得很高。春天,何止大地蒸蒸日上,青麦苗暖阳坡,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起早上山,让女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扭子压在人肩上,愿望长翅。一个被贫穷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枝的小鸟招招手。春天来了,根的愿望得到伸展,种子

12、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冷漠的土地找到掏心窝子的,痛快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心情。孩子们有了玩场,破口鞋成了打老鼠脸的锐利武器。穷山沟的孩子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童话。天被雨婆婆刷洗成蓝屋檐,白云洗成春雪莲。丁香花刷得特丁香,鸟窝里的雏鸟是他们宠爱的丑小鸭,泥塘子当成天鹅湖,娃娃鱼成了美人鱼,蚂蚱窝当成星星屎。星星会拉屎撒尿,不知是哪位祖先注册在人们头脑里的童话。因为故事离奇,也因传说蚂蚱窝有消食败火的功能。老人们便说星星屎不脏,吃了长聪明。孩子们也想不呆不傻,长大后挣大钱,盖大屋,娶好媳妇,想聪明的孩子见到半个火柴盒大的蚂蚱窝,从枝叶上掰下,拿回家串烤着聪明。胆子小的孩子,掰开蚂蚱窝,瞅着金色的虫卵

13、囊仔细观瞧,最终不敢拿在火上烤熟亲尝。山道如线,扯着木屋放飞的风筝。坡地挂在高山上。谁在翘首?谁在顾盼?谁是年岁中的畚蚂蚱?弓着腰,鼓着眼四下寻找。情缤纷,梦缤纷,青瓜棚看呆看傻了。在管生不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我怀着树的冲动,肩挑憧憬,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如今,我娶了相知的人,小屋不大,但装得下工作之余的温馨。我拄着盲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来来去去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大概我现在的春天就那么多了。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影。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你的春天是什么?是耕耘

14、霓虹点点的春色?还是在嫩叶和花瓣间寻找她的眼神与面容?注史光柱:1964年生,云南马龙人。1984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1985年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1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此加以赏析。答:_答案词语使用: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形象可感。词语搭配:词语组合新颖独特,具有诗意。句式使用:整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修辞运用: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文章的语言,要在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一般从语言风格、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几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本题

15、答题时找到文中的相应特征,举例分析即可,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绞断”“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等内容分析可知,词语组合新颖独特,具有诗意。如“花不标价,草不打折”“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还有整句、长句、排比句的运用,使文章表达内容丰富,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等等。2(原创)试赏析“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一句。答:_答案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16、手法,“心里的根”喻指内心深处的精神、信念,“时时发芽”表明作者的积极顽强,写出了作者面对将逝的美好春天,内心仍然有着乐观、积极、顽强的精神品质。解析本题考查体味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此类题主要看句子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若没有用修辞手法,还可看句中有没有表达效果鲜明强烈的动词、形容词等。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心里的根”喻指内心深处的精神、信念,写出了作者虽面对将逝的春天而内心仍然乐观、积极、顽强的心态。热点提分2把握行文思路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三幅画宗璞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

17、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一是

18、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时光一晃过了40年。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得知乃汪兄大作时

19、,不胜惊异。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两只小鸡,毛茸茸的歪着头看一串紫红色的果子,很可爱。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鸡在琢磨罢。这画我喜欢,但不满意,怀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态:不行不行,还要还要!第二幅画也很快来了。这是一幅真正的赠给同行的画,红花怒放,下衬墨叶,紧靠叶下有字云:“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临风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画中花叶与诗都

20、在一侧,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曾嘱裱工保留此洞,答称没有这样的技术。整个画面在临风自得的恬淡中,却有一种活泼的热烈气氛。父亲看不见画,听我念诗后,大为赞赏,说用王国维标准来说,这诗便是不隔。何谓不隔?物与我浑然一体也。这时我已满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时,汪兄又寄来第三幅画。这是一幅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顶上几瓣素白的花,叶用蓝而不用绿,花就纸色不另涂白。只觉一股清灵之气,自纸上透出。一行小字:为纪念陈澂莱而作,寄予宗璞。把玩之际,不觉欷歔。谢谢你,汪曾祺!澂莱乃我挚友,和汪兄也相识。50年代最后一年,澂莱与我一同下放在涿鹿县。当时汪兄在张家口一带,境况比我

21、们苦得多了。一次开什么会,大家穿着臃肿的大棉袄在塞上相见。我仍是懵懵懂懂,见了不认识的人当认识,见了认识的人当不认识。澂莱常纠正我,指点我这人那人都是谁;看我见了汪兄发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也不认识了!澂莱于1971年元月在寒冷的井中直落九泉之下,迄今不明缘由。我曾为她写了一篇水仙辞的小文。现在谁也不记得她了,连我都记不准那恐怖的日子,汪兄却记得水仙花的譬喻,为她画了一幅画,而且说来年水仙花发,还要写一幅。从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说法,现在久不见这词了。我常说的“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话,也久不说了。性情中人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汪曾祺的戏与诗、文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三

22、幅画放到1987年才送去裱,到1988年春节才取回。在家里翻手提包,那挂失条竟赫然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有删改)有人用“结构为文,浑然天成”来评价三幅画,请简要分析文章的思路。答:_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题干已明确指出“结构为文”“分析文章的思路”,可知该题属于直接考查型的行文思路题。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文章围绕“三幅画”而写,第段点明标题,写去店里取字画,点出了“三幅画”,领起全文;第段写汪曾祺演戏和赠诗,为下文写“三幅画”作铺垫;第段详写“三幅画”,展现汪曾祺的真性情;第段交代三幅画送裱和取回的时间,照应开头。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参考答案:先写从荣宝斋取回字画,交代其

23、中有三幅画,为汪曾祺所作,点明标题来由,领起全文;接着宕开一笔,叙写汪曾祺演戏和赠诗两件事,展现其多才多艺的形象,为写三幅画作铺垫;然后详写三幅画的有关情况,展现汪曾祺的真性情;最后交代三幅画送裱和取回的时间,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一)行文思路分析题解题3方法(二)行文思路分析解答题三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

24、理词(感情词)”。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写;写;写;全文整体上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比邻而居王安忆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

25、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

26、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

27、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

28、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有删改)1请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答:_答案文章紧扣“比邻而

29、居”行文,首先交代“我”家厨房灌满邻居家的油烟;然后在第段详细描写第一家,从油烟灌满“我”家厨房,判断出第一个邻居家日常生活的特点,以及养病、恢复健康直至回到日常生活状态,第段写一户新入住邻居家的生活特点,第段写第三、四户入住邻居家的生活特点;最后在第段,以“艾草味”掩盖了所有的气味表现不同邻居、不同生活的共同点,突出“比邻而居”应理解和包容的主题。解析首先要明白题干的关键词“行文思路”的内涵,其次要结合文本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在每一段内容上的巧妙安排,最后要简洁地梳理出行文的思路并点出文章理解和包容的主题。2(原创)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1)线索:气味。

30、(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解析本文除第一段外,每段都围绕“气味”来写,第一段虽然没有提及“气味”,但它借助排油烟机的管子和厨房来引入对“气味”的描写,由此可确定线索。再联系下文中作者通过对各种“气味”的描写来展示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活状态,可以整合出答案。热点提分3鉴赏表达技巧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四堡雕版冯骥才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

31、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

32、之香吗?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生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

33、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务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

34、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

35、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

36、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那么谁救四堡呢?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答:_(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答:_句子技巧手法分析第(1)句对比、比喻“如花似锦”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灰飞烟灭”和“如花似锦”构成对比,强调对现实的失望。第(2)句拟人“历史走得太远了”把历史当作人来写,是拟人,“看不到”表现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参考答案:(1)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

37、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2)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一)准审题明确常见设问方式1文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2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3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或作用)?4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二)记通法熟悉通性解题流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望乡的牧神余光中那年的秋季特别长。草,在渐渐寒冷的天气里,久久不枯。空气又干,又爽,又脆。我几乎以为,站在四围的秋色里,那种

38、圆溜溜的成熟感,会永远悬在那里,不坠下来。终于一切瓜,一切果都过肥过重了,从腴沃中升起来的仍垂向腴沃。每到黄昏,太阳也垂垂落向南瓜田里,红橙橙的,一只熟得不能再熟下去的,特大号的南瓜。日子就像这样过去。晴天之后是晴天,之后仍然是完整无憾,饱满得不能再饱满的晴天,敲上去会敲出音乐来的稀金属的晴天。就这样微酩地饮着清醒的秋季,好是好,就是太寂寞了。在西密歇根大学,开了三门课,我有足够的时间看书,写信。但更多的时间,我用来幻想、回忆,回忆在一个岛上做过的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情,一直到半夜,到半夜以后。我不知道,我的寂寞应该以时间还是空间为半径。就这样,我独自坐到午夜,万籁俱寂之中,听胡髭无赖地长着,应

39、和着腕表巡回的秒针。这样说,你就明白了。那年的秋季特别长。我不过是个客座教授,悠悠荡荡的,无牵无挂。我的生活就像一部翻译小说,情节不多,气氛很浓;也有其现实的一面,但那是异国的现实,不算数的。在我教过的美国大孩子之中,劳悌芬和其他少数几位,大概会长久留在我的回忆里。那年的秋季,本来应该更长更长的。是劳悌芬,使它显得不那样长。我仍记得,那天早晨刚落过霜,我正讲到杜甫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忽然瞥见红叶黄叶之上,联邦的星条旗扬在猎猎的风中,一种摧心折骨的无边秋感,自头盖骨一直麻到十个指尖。有三四秒钟我说不出话来,但脸上的颜色一定泄漏了什么。下了课,劳悌芬走过来,他说:“我家在农场上,星期天就是万圣节

40、了。如你有兴致,我想请你去住两三天。”我们向南方出发了。秋,确是奇妙的季节。每个人都幻想自己像两万尺高的卷云那么轻,一大张卷云卷起来称一称也不过几磅。又像空气那么透明,连忧愁也是薄薄的,用裁纸刀这么一裁就裁开了。到了劳悌芬的家。太阳已经偏西。夕照红漆的仓库,显得特别明艳映颊。一个丰硕的妇人从屋里探头出来,大呼说:“我晓得是你,怎么这样晚才回来,风好冷,快进来吧!”大家在晚餐桌边坐定。她的母亲给了晚餐桌上暖洋洋的气氛。她是一个胸脯宽阔、眸光亲切的妇人,笑起来时,启露白而齐的齿光,映得满座粲然。她一直忙着传递盘碟。看见我饮牛奶时狐疑的脸色,她说:“味道有点怪,是不是?这是我们自己挤的母牛的奶,原奶

41、,和超市上买到的不同。等会你再尝尝我们自己榨的苹果汁。”晚餐后,他母亲移走满桌子残肴,为大家端来一碟碟南瓜饼。那年的秋季特别长,似乎可以那样一直延续下去。那一夜,我睡在劳悌芬家楼上,想到很多事情。南密歇根的原野向远方无限地伸长,伸进不可思议的黑色的遗忘里。地上,有零零落落的南瓜灯。我想得很多,很乱。高粱肥,大豆香。想到抗日战争。想冬天就要来了,空中嗅得出雪来,今年的冬天我仍将每早冷醒在单人床上。大豆香。想在密歇根香着,在印第安纳香着,在俄亥俄香着的大豆,在另一个大陆有没有在香着?高粱肥,大豆香。大豆香后又怎么样?我实在再也吟不下去了。我的床向秋夜的星空升起,升起。大豆香的下句是什么?那年的秋季

42、特别长,所以说,我一整夜都浮在一首歌上。那些尚未收割的高粱,全失眠了。这么说,你就完全明白了,不是吗?那年的秋季特别长。1966年10月24日追忆注余光中,中国台湾作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在美国西密歇根大学任教。万圣节:西方的传统节日。1文章反复出现“那年的秋季特别长”,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_答案在行文上,贯穿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反复出现,渲染氛围,使作者的情感更显沉郁。多次以漫长的秋季来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那年的秋季特别长”是文本的核心要义的体现,突出文本的结构自然、完整;串联起来,也使

43、得线索自然鲜明;反复出现,便于酝酿情感,突出一种沉郁的环境氛围,展现出文本的主旨,使得主题更为突出。2(原创)文章第一段画线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运用排比、拟物、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秋景,写空气“干”“爽”“脆”的特点,使用短句排比;写秋天的成熟感,使用拟物手法,写出秋天成熟的过度、厚重;写太阳以南瓜设喻,写出太阳的形与色。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秋景,是在表现对那年特别长的秋季的印象深刻,内含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愁。渲染气氛,为下文叙事抒情蓄势。文章开篇写秋景浓艳,渲染一种浓郁的气氛,为下文抒写浓郁的思乡之愁蓄势。解析本题考查体味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

44、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手法分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即比喻、拟人、排比等,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渲染烘托等。分析第一段可知,用了排比、拟物、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那年秋天的特点;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在对秋景的描写中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还用了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开篇对秋景的细致描写,既渲染了一种沉郁的气氛,又为下文叙事抒情蓄势。关键能力突破快速抓“形”准确悟“神” “形散神聚”是散文的文体特点。一篇优秀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个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可有可无的,而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和刻意提炼,是为主题服务的。“形”的铺展往往是“神”凸显的前提。借助对“形”(所记叙、描写

45、的客体)的阅读,把握文章的“神”(中心)是读懂散文的不二法门。弄清了散文的“形”和“神”,即把握了散文的行文思路和主旨,对赏析散文的表达技巧、理解词句的内涵等有着积极的意义。散文阅读中如何快速借“形”而知“神”?1.抓住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预想主旨先看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会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采用什么方法等。这样预想,便于集中心神、调整状态,迅速进入正常的阅读轨道。然后快速阅读开头和结尾段落,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2017全国卷)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

46、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

47、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

48、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

49、,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看标题“窗子以外”和文章的开头、结尾,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分析标题、开头、结尾前后照应,从中可以预想作者正是从渺茫之感开始梳理

50、思路,通过有形之窗,引出无形之窗的感叹,蕴含了关于内外世界的自嘲和反思。通过对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段落的分析和预想,往往能快速了解文章的中心,提高阅读效率。散文的材料虽“散”,但都围绕“神”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重点抓住标题、开头、结尾,感知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从而领悟全文的主旨。2.抓“点”连线,分析文章思路,通过对重要语句的体味把握主旨对文章主旨进行预想之后,须快速浏览全文,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特点,寻找关键句,画出各段落中的首括句、中心句、结尾句,和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或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重要的抒情议论句子。再将这些“点”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试以

51、窗子以外为例,通过分析文章思路提炼出主旨。分析文章思路关键句开篇提出自己思绪渺茫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然后由观看市井中众人的百态,引出自己关于窗子之外的感叹和思索此刻,就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接着又写了出游的经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续表文章思路关键句最后强调

52、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对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都有“窗内”之感,都有窗子的存在的叙述描写,揭示了人生其实就是“窗内窗外”的生存境况,抒发了人永远都是旁观者,无法打破有形无形窗子的隔膜的悲剧感。3.寻象悟境,借散文形象画面领悟文章主旨散文的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意境

53、。要想读懂散文,就应抓住文章中的形象画面,进行由景及情的揣摩、由事及义的联想,分析其特点和作用,进而体味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试以窗子以外为例,分析文章是怎样借助对画面的描述彰显文章主旨的。分析第二段通过描写那四个乡下人的背影,表露了作者的好奇,并引发了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深思和感慨:市井风景全在窗子以外。第五、六段写在家中只能看到窗外有限的景物,感到气闷决定出走。第七段中通过对“时髦的学者”的调侃,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情感倾向。文章正是通过对这些形象的画面由实至虚的思考、由景及情的联想,表达了“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存在隔膜,渴望领略最真实的生的况味”的主题。综合提能快训一、(201

54、9安徽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母亲的手庄因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而梦境每如倪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也许就是总提挂着,那无法忘却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所使然的罢。“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这首菩萨蛮,确乎把我梦境皴染出来了。梦境虽属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将梦乡装点得不忍醒来。梦境也常有满天如飘絮的诗句,忽而排成人字雁阵,在肃杀、庄穆、澄澈又复高远的秋空里,冉冉南徂。也多次从梦中踢被跃起,不及揽衣追腾空际,那雁阵却已去远。孤自失落,残阳中,让一声幽怨的雁鸣惊醒。去年秋匆匆返台一行,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很是依稀了,而人

55、物的比重则日复一日增加起来。这真是颇令人惊心动魄的现象,却也是一种颇残酷的事实。试想,你在梦乡方与旧人握手、把酒、高歌、欢言、争辩、漫步过,觉来讶然自己竟身在迢迢万里大海关山之外,其不堪、其酷寂,或非弃梦之痛所可比。近年,人物中的师长、故友、亲友和亲戚们,也都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形象,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实然充沛了。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

56、了我泪眼所能见到的一切。那手,使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须太阳的光和热。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训,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对子女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

57、,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少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知道吃不下去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再

58、剩过饭。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帖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水面覆以荷叶)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地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

59、母亲在婚后头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加厉害。可是,出乎意料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的头上,我听见母亲和平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了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

60、印象。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兴致高涨的时候。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箫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吹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园惊梦和春江花月夜。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和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惟其如此,那是一双至

61、大完美的手。(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母亲的手为线索串起二三事,将母亲过去几十年的生活浓缩其中,构思巧妙,意蕴丰厚。B文章用第一、第三人称展开叙述,娓娓道来,富含情感,真实而又灵活地反映出母亲在不同时空中的形象特点。C文中母亲看到成绩单时颤抖的手与平和的语调这一细节描写,在手态的动与语态的静的对比中体现了母亲愤怒与无奈的心态。D本文卒章显志,“至大完美”点化出由母亲的手所传达的伟大的母爱,永恒的人格力量,“从未”突出了母爱的质朴无华。答案C解析C项,“体现了母亲愤怒与无奈的心态”分析错误,母亲虽然很激动,但不是“愤怒”,而

62、是很包容,也不是“无奈”,而是“理智”,体现了母亲教子的智慧。2文章前三段对梦境的描述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_答案(示例)从内容上来说,对梦境中景物及其他人物的描绘烘托了母亲高大伟岸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及热烈的赞美之情,奠定了文章的基调。从结构上来说,由梦境中作者的视线定焦在母亲的那一双巨手之上引出下文对母亲的手的描绘,由梦境转入实写记忆中母亲的手,过渡自然。从艺术效果上来说,作者在一幅幅写意画式的中国山水的梦幻中,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增强了母爱的传统意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需仔细阅读前三段,明确梦境的内容,然后从内容、结构以及

63、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前三段主要写梦中景物及人物,从内容上,文章主要写母亲的手,写梦中景物及其他人物显然是为了烘托母亲;结构上,写梦中景物及其他人物是为写母亲的手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母亲的手的描写;艺术效果上,对梦中景物及人物的渲染,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增强了母爱的传统意蕴。3本文以浓墨重彩借母亲的手以写母亲其人,“手”是理解母亲形象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_答案(示例)由母亲因我剩饭不知民间疾苦而对我严加惩罚的手,可看出母亲的晓明大义、对子女严厉要求的形象特点。由母亲在寒冻日子洗衣、督导课业,整日为家庭、孩子操劳,纤纤玉手变成结满厚茧的粗糙的手,可看出母亲坚韧刚强、宽厚

64、理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形象特点。由母亲在艰难岁月中兴致高涨地吹奏雅乐,轻盈跳跃在音阶上的秀美的手,可看出母亲富有才情、乐观豁达的形象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通读文章,在文章中圈画出有关写母亲“手”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些写母亲“手”的内容塑造了母亲什么性格特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大地毕飞宇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圆

65、,地方。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在苍茫的大地上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有一年的大年初一,下午,家里就剩下了我和我的父亲。我们在喝茶、吸烟、闲聊,其乐融融。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

66、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他不再说话。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我经常犯这样的错。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他老人家经常做噩梦,他在梦里大声地呼叫。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他老人家叫醒,赶紧的。我相信,每一次醒来他都如释重负。他老人家一定很享受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我为什么要说新秧苗的鹅黄是最壮观的呢?这是由秧苗的性质决定的。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

67、,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我估计庄稼人是不会像画家那样注重色彩的,但是,也未必。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上最注重色彩的依然是庄稼人。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在我伫立

68、在田埂上的时候,我哪里能懂这些?我的瞳孔里头永远都是汪洋:鹅黄的汪洋淡绿的汪洋翠绿的汪洋乌青的汪洋青紫的汪洋斑驳的汪洋淡黄的汪洋金光灿灿的汪洋。它们浩瀚,壮烈,同时也死气沉沉。我性格当中的孤独倾向也许就是在一片汪洋的岸边留下的,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一个永无休止的旁观者来说,外部的浓烈必将变成内心的寂寥。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

69、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节选自散文选刊2014年第2期)4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比作“孤岛”的村庄以其渺小反衬出大地的无垠,并为下文写大地上的劳动生活作铺垫。B

70、文章引用福楼拜作品中的言论,意在强调作家们肩负着表现大自然的诗意和感染力的使命。C作者综合运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大地上丰富又奇妙的声音。D文章第段补叙父子间的生活往事,紧承上文,具体展现了平原乡村生活不堪回首的艰辛。答案D解析应该是“插叙”。补叙补入的是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的完整性。插入的生活往事并非必要环节。5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1)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答:_(2)是逻辑就不能出错,是逻辑就难免出错。答:_答案(1)“鹅黄”指铺满老家大地的新秧苗,它们构成了一幅壮阔的画卷;但又都来自手工,承载着农民劳作的艰辛,“悲

71、壮”包含着作者对农民的悲悯的成分。(2)万物生死枯荣的自然规律便是大地的逻辑,它亘古不变,不会出错;但这一逻辑也有可能由于天灾人祸而出现青黄不接的差错。整句话强调了乡村生活的不变与无常。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理解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第(1)句,结合上文内容“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分析可知,“鹅黄”指铺满老家大地的新秧苗,构成壮阔的画卷;由“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分析可知,都来自手工,承载着农民劳作的艰辛。第(2)句是

72、说理句,可以运用“同义互解”的方法解读,结合文本内容“一青一黄,一枯一荣,大地在缓慢地、急遽地做色彩的演变。庄稼人的悲欢骨子里就是两种颜色的疯狂轮转:青和黄。青黄是庄稼的颜色、庄稼的逻辑,说到底也是大地的颜色、大地的逻辑”分析可知,万物生死枯荣的自然规律便是大地的逻辑,不会出错;结合“青黄不接这个词一定是农民创造出来的”分析可知,这一逻辑也有可能由于天灾人祸而出现青黄不接的差错。6本文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答:_答案(1)多处使用情感色彩鲜明的词语直抒胸臆。如用“悲壮”“寂寥”“泪流满面”等词语表达对大地、农民的深挚情感。(2)精选意象营造具有抒情意味的意境。作者挑

73、选“孤岛”“沙漠”“汪洋”“泥土”“指纹”等形象组成具有抒情意味的意境以委婉含蓄地抒情。(3)多用反复、排比修辞手法强化情感。如段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段的“一棵一棵地”,段的“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本文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探究本文的语言特色,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本文多用反复、排比修辞手法强化情感,如“每一棵麦苗都是手播的每一棵麦苗都是手割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插的每一棵水稻都是手割的”“这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艰辛”“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等。使用情感色彩鲜明的词语直抒胸臆,如“大梦初醒的轻松和快慰”“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等。作者还挑选“孤岛”“沙漠”“汪洋”“泥土”“指纹”等形象组成具有抒情意味的意境以委婉含蓄地抒情。- 2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