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228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0语文二轮通用版教师用书: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

2、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

3、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

4、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

5、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BA项,“就能”说法绝对,由原文第二段可知,“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是目前文艺界的共识,但树立这一理念并不意味着在

6、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C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且“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末句说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而“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

7、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DD项,文章最后一段说“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又说“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可见最后一段论证了以人民为中心,要以什么样的文化精品奉献人民的问题,并不能得出“论证了正面人物体现”的结论。另外,“正面人物的塑造”有误,原文中说的是“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

8、精神上的认同”,并没有明确说是“正面人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DD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中的“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

9、题”这句话,可以推断出“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但不能因为“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推断出艺术家的创作应该“少”,原文只是强调艺术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二、(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

10、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

11、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

12、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13、,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14、。BB项,曲解文意,“都有正面评价”错,根据原文第2段“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和“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可知,杜甫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是有选择地吸收的,并非“都有正面评价”。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DD项,强加因果,“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

15、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错,根据原文第三段“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可知,杜甫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的原因是其具有幽默与欣赏的余裕。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DA项, “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并未将杜甫与他之前的

16、诗人进行对比,第1段只是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B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无中生有,原文第2段只是说“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并没有“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的相关论述。C项,“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错,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 “然而”表示转折,说明杜甫与前两种态度不同,作者更加欣赏杜甫对悲苦正面担荷的心胸。三、(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

17、的文字,完成79题。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18、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

19、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

20、,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B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C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避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1、。CC项,曲解文意。 作者举“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对传统艺术进行再创作时要坚持“本真性的原则”,而不是“应当避免西式改编”;改造民乐时,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的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才是应当避免的。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B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D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22、。CC项,第四段列举“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的事实论据,是为了论证“应对其(传统表演艺术)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且只是列举事实,并未将二者进行“比较”,属无中生有。故“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的说法错误。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B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D活态保护致力于维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DA项,曲解文意,“使其雅化意味着脱

23、离原生的环境”错,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使其“雅化”仍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只是“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且第三段说“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故“很难获得成功”的说法也不正确。B项,说法绝对,原文用“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来说明“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并没有说“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C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以偏概全,原文说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但并非“没有价

24、值”。论述类文本快准解题策略指导一、从比对中提速题文比对,快速做对第1题筛选信息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漏或拼),选项在原文中的信息区间也往往涉及局部,题目难度不大,只要细心比对,基本上能准确判定。筛选信息题往往通过以下两步骤便可以快速解答:典例剖析(2019全国卷,T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文本参见本专题“真题自测诊断T一”)()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

25、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选项审清题意,确定答题区间回归原文,逐项仔细比对A项对应原文第二段的第1句: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根据原文可知,“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是目前文艺界的共识,但树立这一理念并不意味着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题文比对,可知选项中的“就能”说法绝对,该选项错误。B项对应原文第四段的第2句: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

26、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原文中的“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对应选项中的“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根据原文,可以推知,“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选项与原文信息一致,该选项正确。C项对应原文第四段末句: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题文比对可知,“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且“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曲解文意。该选项错误。 D项对应原文第五段的第3句: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

27、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由原文“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选项中的“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该选项错误。二、从薄弱点增分诊治第2、3小题易失分的问题 第2小题失分探因论述类文本第2小题为论证分析题,重在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联考查,考生失分的原因常有如下几个方面:1因不明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而失分典例剖析设误选项(2019全国卷,T2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文本参见本专题“真题

28、自测诊断T二”)失误剖析(1)选项是以“杜甫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为论据,以“杜甫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为论点。(2) “杜甫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这一论点出现在原文第三段,其后有“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的论据。(3) “杜甫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这一论据对应着原文第二段的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这一论据的内容前有“杜甫诗歌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体现出杜甫优越的禀赋”的论点。 (4)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中的论据与选项中的论点是强加因果,故此项错误。满分对策辨明论点和论

29、据的关系首先圈画论点;其次圈画使用的论据,并在具体的论据前后标出指示性的词语;最后确定论点和论据的关系。2因不明论证思路,判断不准而失分典例剖析正确选项(2019全国卷,T2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文本参见本专题“真题自测诊断T一”)选项解析本选项表述正确,其对应的信息区间是文本的整体。本文一共五段,属于“总分”式结构。第一段用设问的形式点明论述话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一段从总的角度提出了问题。下面的四段则具体分析问题: 第二段说明当下时代变化超乎许多作家、艺术家的想象,他们难以理解“更深

30、层的东西”; 第三段从碑文的角度切入,进一步得出“更深层的东西”指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第四段讲作家应与人民建立深切的情感关系,以人民为中心; 第五段讲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由上面对层次的梳理可知,本文在分析问题时,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综上可以看出,A项的表述正确,但部分考生因对文意把握不准确,对文中论证思路梳理不当而误认为此项表述错误。满分对策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1)整篇文章论证思路的梳理。读文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依据行文的顺序找到各个分论点,分析论述角度,确定文章是“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还是“总分”结构,“分”是并列、递进,还是对比,等等。(2)部分段

31、落论证思路的梳理。读文时可以按照提出论点、分析论证、总结论述的思路梳理。首先确定段落分论点,然后分析论据(举例、引用、理论等)和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最后确定是“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还是“总分”结构,“分”是并列、递进,还是对比,等等。3因不明论证方法的运用而失分典例剖析设误选项(2019全国卷,T2C)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文本参见本专题“真题自测诊断T三”)失误剖析(1)该项对应文本第四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

32、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符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2)原文只是列举“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的事实,并未将二者进行“比较”。(论证方法判断错误)并且,列举事实是为了论证“应对其(传统表演艺术)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并非“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判断错误)满分对策正确辨析论证方法的运用(1)知晓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

33、证、类比论证。(2)思考论证方法如何运用:一是思考文中是否运用了某种论证方法;二是思考某种论证方法与某观点是否存在紧密联系。据此判断论证方法运用的正误。第3小题失分探因论述类文本第3小题为观点推断题,各选项以文本重要信息为依据进行推理,作出某种结论或预测某种趋向。考生常因不能据文推断和强加关系而失分。1因不能据文推断而失分典例剖析设误选项(2019全国卷,T3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文本参见本专题“真题自测诊断T二”)失误剖析(1)该项对应文本第一段的末句: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

34、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2) 原文只是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未将杜甫与他之前的诗人进行对比,不能据此推断出 “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的结论。属无中生有。满分对策题文比对找依据(1)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2)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重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词语。2因强加关系而失分典例剖析设误选项(2019

35、全国卷,T3D)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文本参见本专题“真题自测诊断T一”)失误剖析(1)选项虽无明显标志词,但能添加标志词:(因为)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所以)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2)该项对应文本第五段第2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3)结合原文,根据选项中“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的“因”,可以推断出“艺术家的创作也应精”的“果”,但不能推断出“艺术家的创

36、作也应少”的“果”,原文中也没有“少”的信息,转述于文无据。满分对策正确判断复句间的关系(1)从分句间是否存在因果、条件关系的角度思考,断定选项是否强加某种关系,生硬推理。(2)从选项显示的原因、条件以及结果是否“唯一”或“多种”的角度思考,判定选项推理是否片面。(3)从是否混淆了某种关系的角度思考,断定选项推理的合理与否,如是否将“只有才”混成“只要就”等。即时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与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相比较,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文起八代之衰”的重担会落到韩愈的肩上。韩愈大大超越了他的先驱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他善于展开文学争鸣。西魏的宇文泰和苏绰,隋代的杨坚和李谔,曾依靠

37、帝王之尊、将相之权,采用严厉的行政措施,来反对艳丽浮靡的“今文”,推行尚书式的“古文”,并且强制规定“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周书苏绰传)。但效果极差,嗣响无闻,终于失败。韩愈则不同,他不依靠行政手段,而是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摆事实,讲道理,深刻地剖析了“古文”与“今文”的功过是非。是非明则方向定,人们容易接受,乐于响应。 因此在他的周围自然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及“古文”爱好者,为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其次,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正确的态度。对于六朝文学,先驱者常采用简单的一概骂倒、全盘否定的态度,甚至连屈原的优秀辞赋,也被他们斥为“亡国之音”(柳冕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而不顾,但谩骂攻不倒骈文。韩

38、愈则不然,他在批判的同时,对六朝文学并不全盘否定,对骈文有益的成分加以吸取,以便作为营养,用来壮大“古文”的新肌体。他虽自称“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但这只是口号标榜,实际并非如此。他对六朝文学是熟悉而精通的,如他对唐初的骈文典范滕王阁序,称赏备至。他自己的文章,如进学解原毁等,也自然地融骈入散,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再次,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上,先驱者的火力虽猛,却没有在艺术特征及创作实践方面下苦功,因而理论脱离实践,因盲目而无用。柳冕曾感慨地承认:“老夫虽知之,不能文之;纵文之,不能至之。”(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韩愈则不仅有高明的理论,而且有成功的创作经验。他的优秀“古文”典范,自

39、古至今,像磁石吸铁那样,吸引了人们,骈文就很难与它争锋了。韩文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与骈文相比较,创造了适时通用的文学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成败至关重要。韩文之所谓“古”,并非真是要恢复先秦两汉的体制;恰恰相反,他是“惟陈言之务去”,提倡“能自树立,不因循”的创造,要求像司马迁写史记那样,改古语为今言,创造出比较接近当时口语、适时通用的文学语言,为“古文”形象地反映生活创造条件。韩愈打的是“复古”旗号,实是为文学革新服务。正因为这样,韩愈能把先秦两汉那种堂皇的文字,变为生动活泼、逗人喜爱的日常杂文,极富艺术魅力。一是针对现实,有为而发;发愤抒情,不平则鸣。这样,韩文就具有

40、了充实的内容。如送孟东野序,以为文学是“物”(自然与社会)使之鸣的结果;文学反映的是“不平则鸣”之“物”,所以韩文言之有物,现实性、斗争性很强。总之,在唐代的古文运动中,不管是理论还是创作,韩愈都能匠心独运,无愧于“文起八代之衰”的称号。(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们没有承担历史的重任,因此他们没能“文起八代之衰”。B韩愈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既否定又借鉴的做法,这种做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C古文运动的语言复古,并非要以先秦两汉的体制为本,而是改古语为今言。D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是因为不管是理论还是创作,他都能够匠心独运。A曲解文意。根据原文

41、内容,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们并非“没有承担历史的重任”,只能说他们没能完成历史的重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韩愈与古文运动先驱者的差异。B文章从三方面入手指出韩愈大大超越了他的先驱者,层次清晰,逻辑严密。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阐述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取得的文学成就。D文章在论证韩文的创新精神时,从语言的通用和内容的有物两方面展开。C“阐述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取得的文学成就”概括不准确。文章阐述的是韩愈超越先驱者,能够“文起八代之衰”的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古文”效果极差,而只要采用百家争鸣的方法就一定成功。B倡导“古文”时,古文运动倡导者高水平的实践比高水平的理论更具说服力。C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冕虽然在理论上大力提倡写古文,可惜没有付诸实践。D送孟东野序反映了“不平则鸣”之“物”,因为内容充实,所以现实性强。BA项,“只要就”说法绝对。C项,“没有付诸实践”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四段“在理论上老夫虽知之,不能文之;纵文之,不能至之”,不能推断出柳冕没有付诸实践。D项,“因为内容充实,所以现实性强”强加因果。文中是说“文学反映的斗争性很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