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练)一、选择题1见下表,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拔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即考查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历史作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进程。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C项错误,只是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但是并未改变自己的民族为汉族;D项错误,说法绝对化。所以答案选B。2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2、,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为此孝文帝决定( )A. 统一文轨 B. 整顿吏治 C. 定都平城 D. 迁都洛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反映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选D。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后,辖下各民族之间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一定
3、程度上推动了孝文帝的改革,而孝文帝改革又推动了黄河流域民族的大融合。故选C。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不是北方统一的原因;B项错误,封建化是改革造成的,但是反过来说不对;D项错误,北方经济的落后才是改革的原因。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推行均田制是为实行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根基。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故答案选D。ABC三项都是政治方面的措施。5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
4、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 B促进民族融合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 D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可以看出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故A正确。题干是维护鲜卑贵族的地位,不是提高鲜卑族的地位,故C错误;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6从今天的历史角度来看,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值得肯定,主要是由于( )A.促进了北魏社会
5、的发展 B.顺应了时代潮流C.加快了民族融合 D.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最主要的是要站在今天中华民族的高度上来思考这一问题。找准从今天的历史角度来看的依据是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故选D。7史书曾称颂北魏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均田制 B.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C.实行三长制 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北魏官吏
6、原来是没有俸禄的,地方官员任意搜刮百姓,造成吏治腐败。冯太后主持改革时,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严禁官员自筹资金,这些措施使得吏治有所好转,才出现题干材料描绘的情景。 8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买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改穿汉服( )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需要排除掉一个序号,而“改穿汉服”和材料的主旨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材料主旨并没涉及到民族方面的问题,其他三个序号均是和材料的主旨是有关系的,例如,均田制是能够改变“弃买田宅”的
7、状况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9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A. “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官员的俸禄制C.颁布均田令 D.迁都洛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均是和民族融合有关的,均是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措施,而只有制定官员的俸禄制和民族融合是无关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1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
8、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商鞅变法使秦国过渡到封建社会,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一次封建化的改革,所以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二者的最主要的表现只能是都促进了封建化进程。二、非选择题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摒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二 洛阳之汉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时之代北六镇保守胡化亦愈固,即反抗洛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材料三 凡历史上
9、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导致“魏之衰弱”的理由。并指出材料二孝文帝改革带来的问题。 (2)材料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答案】(1)理由:急于汉化,导致矫枉过正;崇文鄙武(重文轻武),削弱北魏军力。带来的问题:汉化的鲜卑贵族日益腐化堕落:鲜卑民族内部出现分化。 (2)最大不同:用辩证和发展的视角评价孝文帝改革,比较客观公允。【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10、,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涉及到两个小问,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关于第一小问,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把握材料一信息,分析认知。关于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注意把握住“鲜卑贵族的日益腐化堕落以及鲜卑民族内部出现分化”即可。(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以及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最大不同”要求,从立意上来看,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明显不同,材料三对孝文帝改革总体上持肯定态度。因此,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住材料三关于孝文帝改革评价的“辩证和发展的视角”立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