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212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1. 有学者指出,西周是以一个“小邦周”的身份灭了“大邦殷”的,武王面临着人多势众的殷遗民的严重威胁,优题速享在夜不能寐的情况下而采纳了周公提出的“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政策而始 行分封的。由此可见,周初分封制A.深受儒家“仁政”理念的影响 B.是收揽民心的安抚怀柔政策C.借鉴了商王朝统治的经验教训 D.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2. 唐朝的十五位监察御史,“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察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户部、刑部,岁终议殿最。”其余十二人,负责

2、巡按州县、监察州县地方官吏。这反映出唐朝A. 重视地方官吏的监察 B. 重视监察制度的体系化建设C. 对六部的监察是重点 D. 有效实现了唐代吏治的清明3. 在明代督抚始终是作为中央派遣官的身份出现的,到了清代才真正实现了地方化.成为地方大吏。督抚制度在内容上承袭了秦汉以来的近官出监地方的监察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与汉朝的分州监察的刺 史制度和使者巡行制度、唐代节度使制度等都有着历史上的渊源。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督抚制度A.突出监察与行政分权要求 B.继承发展了前朝政治制度C.顺应了君主专制强化诉求 D.背离了中央集权发展趋向4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清

3、代是编纂方志的鼎盛时期,无论修志的规模与次数,还是修志的数量与质量,都超过了以往各代。清代重视方志的编纂A表明宗法观念源远流长 B有利于形成皇权至上观念C扩大了清廷的统治范围 D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5. 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峰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A.封建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C.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6. 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逃避了朝廷的赋

4、税和兵役负担。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 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 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7. 下表是不同史籍对宋代经济现象的记载。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史实是,宋代来源:Z。xx。k.ComA.农民从事商业活动成为社会大趋势 B.商品经济已滲透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C.雇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D.社会经济基本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8.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 较”图,图中大运河河道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商品经济持续发展C.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D.中原地区生态破坏严重9.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

5、,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这说明当时A.民间商业欺诈现象严重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政府重视监管商业10.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记述内容出处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汉书召信臣传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与争利,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大唐六典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下始,仍先稻后陆宋庆元条法事类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元朝洪堰制度A历代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 B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C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管理 D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儒家吏治观法家吏

6、治观贤者居位:德治强者为王:刑治从道不从君君主至上“出于公心”的荐贤制来源:学|科|网Z|X|X|K形式主义的考试制“内举不避亲”厉行回避制主信忠臣以私制私,设事防事11.右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A. 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B. 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C. 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D. 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12.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名剧,剧中风尘女子赵盼儿被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这在元代之前的文学作品里是十分少见的。关汉卿对赵盼儿的文学塑造A.折射出其对当时理学说教的不满与抗争 B.表明当时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C.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 D.反映出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1

7、3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B近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势在必行C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D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的发展14“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C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 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15. 昌切在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中说:“这种理论创造看似以

8、古系今,但始终徘徊在古的范畴中难以自拔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稍不留意,便是古人拖住了今人,为后人所俘获。”他评论的是A. 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 B. 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思想C.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 D. 陈独秀“民主科学”的观点16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A与战争影响紧密相关B始终贯穿政体改革主线C突变与渐变交错进行D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17. 某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包括:“苗人

9、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配台了国民大革命运动C.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转移D.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18. 吴满有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劳动致富的典型,成为新富农。1943年1月11日,解放日报发表开展吴满有运动,指出“吴满有的一生,他的肯劳动,有办法,各方面起模范作用,是我们今天发展 生产运动中最好的榜样”。由此可知,陕甘宁边区A.扭转了所面临的抗战不利形势 B.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革命任务C.积极推进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 D.满足了敌后根据地农民的土

10、地要求19.下面为19131920年国内棉纱消费情况统计图。图中数据的变化A.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的直接推动B.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某些特点C.反映出棉纺织业实现了独立自主D.表明中国棉布出口呈增长趋势20.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召开七国限制性会议继续讨论朝鲜问题”。同时,他巧妙地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也提了出来,以守为攻,争取会议主动权。此次会议A.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B. 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C. 冲破了美国外交孤立政策 D. 推进了中国特色外交的发展21. 据统计,1952年7月1日到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内,国家收购粮食出现四十亿斤赤字,引起经济波动,

11、人心不稳,对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形成严重威胁。据此,中共中央决定A. 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C. 在全国实行人民公社化 D. 缩减城镇人口减轻压力22.“这一年,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忙碌而充实的一年。这一年,产生了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为传统国际秩序带来一阵新风。也从这一年开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合唱再也无法离开中国声音。”“这一年”是指A. 1992年 B. 2001年 C. 2008年 D. 2010年23.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9条规定夜间在快要熟的庄稼地放牧的,或收割此类庄稼的,如为适婚人, 则判死刑,吊在树上祭谷神”;同表第10条规定

12、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把他烧死”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体现出森严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B.刑罚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特征C.实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具有明显的宗教特征和报复性24英国议会下议院选举从1918年开始实行选举保证金制度。按规定,议员候选人必须缴纳150英镑保证金(按今天折算大约相当于4500英镑),如果候选人在选举中所得选票不足选区全部选票的八分之一,则保证金收归国家所有。优题速享该制度A扩大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范围B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完善C冲击了传统贵族的特权D违背了自由民主的精神2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当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因为管辖权发生

13、纠纷时,由联邦法院根据联邦宪法对二者权力的界定进行裁决。这一规定A. 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 增强了联邦司法的独立性C.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 D. 提高了三权分立的稳定性26. 伏尔泰说在道德方面,显而易见,承认一位上帝比不承认好得多。有一位神明来惩罚人世法律所不能制裁的罪恶倒也的确是有益人群的事。”据此可知,伏尔泰A.强调了宗教的社会必要性 B.已成为基督教忠实的拥护者C.坚持倡导“天赋人权”原则 D.继承了路德“因信称义”思想27.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利用技术上的漏洞,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

14、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这说明A. 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B. 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C.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 D. 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28. 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后,封建贵族阶级发生了严重分化,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上述现象A. 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 促使英国开始进行殖民扩张C. 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D. 体现出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29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如下

15、图所示:“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该封面的寓意可以解读为A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B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C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D牛顿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打破了封建神学的禁锢30. 有学者指出,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联邦项目的反对者在对项目审核时,也许会对其构成、人事或者成本持有异议,但却很少有人认为本质上而言,联邦政府层面不能从事这些项目。这体现出A. 美国联邦政府项目受到严格审核 B. 美国联邦政府获得了企业经营权C. 国家

16、干预经济的模式受到了认可 D. 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已形同虚设来源:Zxxk.Com31. 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32. 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认识,理论界有许多说法:1)持否定态度的“斯大林模式”-专横官僚式”,“备战式”,“极权主义”等等 2)持批判态度的“斯大林模式”- “行政命令式”,“兵营式”,“早期社会主义式”, “国家社会主义式”等

17、等 3)认为是特殊的共产主义社会- “极权式共产主义”,“军事共产主义”等等 依据上面说法可以断定“斯大林模式” A是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方式 B是导致日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C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D是高度集中的计划政治经济模式3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学术中关于“国家构成了社会行动的自然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边界”的假定和“依照国家边界所定义的单位来组织社会知识的方法”遭到广泛的质疑。这一质疑的出现表明A.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 结盟对抗成为冷战主流 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34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

18、,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材料意在说明现代派文学A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B注重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C强调集中表现自我D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共49分)35.(11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制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

19、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和社会化。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材料二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儒学世俗化和社会化的表现。(3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汉和宋朝两次儒学复兴的原因。(6分)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当今儒学复兴的认识。(

20、2分)3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中后期的民众服饰突破整齐划一、等级界限的规定,奢靡之风不断出现,从嘉靖朝到天启朝政府禁奢令就达到了55条。官员们穿着贵族所拥有的蟒服、飞鱼、斗牛等服色。在江南,有能力消费的富民穿上了高级鲜艳的丝织品并佩戴昂贵的珠宝翠玉,在纹样、色彩与用料上模仿官员服色,同时青楼妓女、戏班戏子的装束却成为上流妇女仿效的对象。部分有市商背景的人认为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是人性的本然,同时还可以带动消费和生产。但是民间“富贵女子必缠足”“丐户不得缠足”观念使“大脚”成为下层劳动阶级或贱民的标志,服饰上官与民、士与庶的边界依然存在。摘编自张志云明代服饰文化探微材料二 1

21、6世纪的英国社会流行追求个性解放,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这种观念的特变,在着装上体现为对奢侈服饰的狂热追求,都铎王朝多次颁布抑奢法,明确规定社会各等级人们服饰的质地和颜色,以维护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清教徒们则提出所有服饰都要体现正派与端庄、注意节制和谦虚的同时还保持民族特色。但这无法阻挡人民把剩余产品交换成漂亮时尚的服饰,在最公开的场合展示以赢得周围人的尊重。17世纪中后期民众争相购买印度鲜艳舒适的棉布服饰,随着本地棉纺织业兴起,英国社会的服饰逐步变得一致简约实用,优题速享不再有明显等级特征。摘编自谭赛花1618世纪英国的服饰与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二,结

22、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英两国服饰流行上的相同特点。(5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英两国服饰流行特点的不同,并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特点的原因。(8分)3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家秩序”之中。材料二 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

23、权利原本就符合施之(夷狄)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依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以上两段材料均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

24、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搞好“公转”。 据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3分)38.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商人按经营类别分属不同的“行”(行会),行会作为政府助手,发挥着 控制和管理商人的作用。明代,远离故土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把同乡人团结起来互 相帮助,

25、于是,除了原有的“行”以外,又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会馆。 有的富商大贾通过这些商人组织的号召力与官僚分庭抗礼,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 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行会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1900 年,清商务大臣盛宣怀提出:要“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尤以创设商会 为入手要端。”1904 年,商部上奏清廷:“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至 富强。而揆厥(揣摩)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成立商会能够“通商情、保商利。” 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等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 到 1906 年,我国各地已建立商会、商务总

26、会 110 个,逐渐成为各地区商人的组织。 摘自商会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 到 1988 年,全国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 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积 极进言建议。同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 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 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300 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 71 个国家的 80 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到明代

27、商人组织发生的变化。(3 分) 分析说明变化的历史原因。(3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成立商会的历史背景。(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用。(3分) 38.(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商人按经营类别分属不同的“行”(行会),行会作为政府助手,发挥着 控制和管理商人的作用。明代,远离故土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把同乡人团结起来互 相帮助,于是,除了原有的“行”以外,又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会馆。 有的富商大贾通过这些商人组织的号召力与官僚分庭抗礼,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 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28、摘编自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行会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1900 年,清商务大臣盛宣怀提出:要“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尤以创设商会 为入手要端。”1904 年,商部上奏清廷:“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至 富强。而揆厥(揣摩)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成立商会能够“通商情、保商利。” 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等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 到 1906 年,优题速享我国各地已建立商会、商务总会 110 个,逐渐成为各地区商人的组织。 摘自商会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 到 1988 年,全国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 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各地工商

29、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积 极进言建议。同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 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 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300 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 71 个国家的 80 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3)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到明代商人组织发生的变化。(3 分) 分析说明变化的历史原因。(3分) (4)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成立商会的历史背景。(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

30、用。(3分) 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一、1.B 2.B 3.B 4.D 5.B 6.D 7.B 8.D 9.D 10.C 11.A 12.A 13.B 14.C 15.C 16.A 17.C 18.C 19.B 20.A 21.B 22.B 23.D 24.B 25.C 26.A 27.C 28.C 29.B 30.C 31.C 32.D 33.A 34.A二、35(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家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家思想规范家族和家庭;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三点3分)(2)汉朝:汉初统治者采用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31、要;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适应大一统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3分)宋朝:魏晋到隋唐,逐渐形成“三教合一”的形势;北宋统治者崇文抑武,学术活跃;唐宋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运动,融合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3分)认识:儒学复兴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代表中华文化的复兴;儒学复兴有助于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儒学复兴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两点2分)来源:学。科。网36(1)相同点:民众突破等级追求奢华服饰;政府都下令禁止奢侈以维护等级制度;出现肯定人性需求、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购买奢侈服饰能力强。(每

32、点2分,答出3点给5分,有言之成理者,优题速享酌情给分)(2)不同点:英国:等级特征逐步不明显;(1分)中国:依然存在强烈等级观念。(1分)不同原因:英国:政治:随资产阶级革命开展,反专制和特权等级制度逐步取得成功;(1分)经济:随资本主义经济和海外殖民贸易的发展,生产技术进步物资丰富,资本主义逐步强大;(1分)思想: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自由平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1分)中国:政治:封建君主专制强大;(1分)经济: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1分)思想:强调封建等级的理学是官方主流思想。(1分)来源:学科网37. (1)变化:从因对国际法的无知而漠视条约到有意识遵守、利用国际条

33、约再到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对近代条约由漠视、遵守到合理利用)(3分)评价:反映了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淡化,是从朝贡体制向条约体制转化的表现;清政府态度被动性转化,也从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和半殖民地化;使中国被动融入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外关系的近代化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两点4分)(2) 特征:欧洲强国之间相对平等、尊重主权的国家关系;在对欧洲以外地区不断殖民扩张过程中形成;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作为秩序的维系手段;世界国际秩序伴随着强国力量对比与殖民扩张加剧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答出3点给3分。)(3)意义: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

34、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点得 3 分,言之有理即可)38.(1)变化:由附属于政府到独立于政府;由管理商人的组织到维护商人利益的组织;出现 了血缘纽带的商帮(3 分) 原因: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或商品经济的发展);乡土宗法观念的存在;商人的社 会地位有所提高(抑商观念的淡化)。(3分) (2)背景:有识之士的推动;西学东渐的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近代化)的影响;清政府 实施“新政”改革;救亡图存(求强求富)的需要。(任答三点 3 分) (3)作用:有利于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代表工商业者参政议政(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维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加强中外经济联系,推动国内企业走向世界。(任答三点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