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比较阅读练习01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0179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比较阅读练习01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比较阅读练习01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马说比较阅读练习一比较阅读马说与论马,完成文后习题。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介:披上战甲。褫(ch):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比行百余里( )2翻译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

2、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1(1)等同,一样(2)及,等到2(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比较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文后习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3、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安事:要何用 捐:弃 之:指死马 期年:

4、满一年 诚:真心 致士:纳贤士 见事:被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参考答案:1用鞭子打 买 它(的) 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4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