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34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6讲人口的空间变化2016高考导航 考纲解读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 重难提示1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分析。(重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点)3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考点一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 主要流向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到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

2、衡调整了人力资源空间分布格局2.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3我国庞大的民工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思考探究】简述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提示: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若某地区人口迁移率大于0时,人口迁入数量大于迁出数量,人口数量增加;迁移率等于0时,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相等,人口数量不变;迁移率小于0时,迁入人口小于迁出人口,人口数量减少。(所述状况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的前提下)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提示: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

3、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4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影响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人口移动、

4、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与联系1人口迁移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形式,其含义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离开自己原来的居住地而长期移居他乡。迁移者称为移民,其原居住地称为迁出地,新居住地称为迁入地,它的突出特征是长期改变居住地。人口迁移的第一个含义是时间性特征,即人口移动的长期性,而不包括频繁往来的人口移动;第二个含义是空间性特征,是指较长距离的人口居住地的变化;第三个含义是指居住地的改变,不同于长途、长时间的出差及派出工作或学习。2人口移动不同于人口迁移。人口移动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来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活动,不论其距离远近、时间长短,只要有空间移动,就属此概念,如狩猎活动、旅游活动、朝圣活动、

5、日常上下班等。3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的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2015大同模拟)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1以下关于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了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BCD解析:第1题,A选项,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B选项,图中迁入人口当中,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婚育

6、年龄女性偏多,可能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C选项,本地人口数量未知,无法判断;D选项,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第2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人口迁入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入城市,主要还是从事城市原有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人口迁入城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人口密度也会变大,给城市带来压力。答案:1.B2.C(2015新余市期末)人口净迁入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情况;反之,为人口净迁出。读下表,完成34题。某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统计(单位:万人)城市年初人口年净迁入人口年末人口251.9526.9214.2125

7、.21250.8525.9182.2115.973.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BCD4关于城市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A必然导致人口老龄化B有利于该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C必然加剧该城市住房紧张D可以缓解该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解析:第3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年末人口年净迁入人口年初人口)年初人口100%。第4题,城市大量人口迁出,可以缓解该城市用地和住房紧张状况,但劳动力大量流失,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城市人口大量迁出不一定导致人口老龄化。答案:3.A4.D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对

8、人口迁移的影响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人口迁移水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经济因素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人口迁移交通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

9、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影响较大3.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政策可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分析某具体案例中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要注意以下原则:1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

10、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2011年,全国人户分离(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71亿,比上年增加97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3亿,比上年增加828万人。据此回答12题。1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从城市到农村B从农村到城市C从农村到农村D从城市到城市2促使我国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政策 B气候C地形D经济解析:第1题,目前我国

11、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第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城市的就业机会、经济收入、医疗卫生条件和文化教育条件都较农村优越,因此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答案:1.B2.D读20002010年我国人口增长幅度图,回答34题。3人口数量减小的省区有()A新疆、西藏B重庆、湖北C河南、安徽D贵州、云南4我国人口高速增长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B劳动力短缺,不能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C人口稀少且环境人口容量大D人口众多且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图例可知人口呈负增长的省区有甘肃、四川、重庆、贵

12、州、湖北、安徽。第4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高速增长的地区主要是新疆、西藏、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东、海南。西部大开发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和科技人才迁入新疆、西藏;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东和海南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劳动力短缺,因此吸引大批人口迁入。答案:3.B4.B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图表特征】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出、迁入率()(如图1);另外也有坐标图(如图2),它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它显示静止的

13、人口迁移状况。图1“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2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迁出率图3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示意图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以下图为例)1看坐标轴,明确表示的含义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表示的是迁出人口比重。2比较人口迁出数量图中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四川省人口基数(8 673万)远比贵州省(3 502万)多,故贵州迁出人口数少于四川。3比较人口迁入数量图中上海市迁入人口比重约为24%、广东省迁入人口比重约为14%,但广东省人口总数为10 430万人、上海市人口总数为2 302万人

14、,故广东省人口迁入多于上海市。4比较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浙江和江苏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比较图中数据可知,浙江省机械人口增长远大于江苏省,故浙江省的人口增长率大于江苏省。5结合省级区域间人口迁移,判断老龄化、城市化水平人口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会加快迁出区老龄化进程、延缓迁入区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入区还是迁出区,都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

15、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思维流程1问题探究读上图思考下列问题:(1)该市自然增长年变化率有何特点?提示:自然增长年变化率在增大,但增长幅度较小,人口数量在增加。(2)该市人口迁移有何特点?提示:国际人口迁移为正值,说明人口以迁入为主,但迁移年变化率降低即人口迁入减少。国内人口迁移为负值,说明人口迁出。人口净迁入量减少。(3)该市总人口增长有何特点?提示:总人口增长年变化率减小,但仍为正值,说明总人口数量仍在增加。2信息解读标准答案(1)D(2)A考向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2

16、011高考广东卷)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人口迁入率始终高于人口迁出率,即该区域人口机械增长始终为正值,所以,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2题,影响人口迁移方向与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一般规律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上海符合题意,安徽、湖南、河南以人口迁出为主。答案:1.D2.A3(2013高考北京卷)20

17、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BCD解析:选D。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为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另外,该年代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工业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口迁入。(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45题。4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

18、率安徽低于天津5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小于四川,故四川的迁出人口数量仍多于贵州;同理,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致,故浙江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图中信息并不能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状况。第5题,由图可知,皖、赣、黔等省迁出人口比重较大,且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这些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延缓了迁入人口比重较大的沪、京、津等地区的老龄

19、化进程;迁入到沪、京、津等地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故提高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答案:4.C5.B6(2013高考广东卷)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14319.57275印度1.438930.66366法国0.711818.47885美国0.93420.176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

20、最慢解析:选D。读表可知,2009年中国的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而印度的人口密度为389人/平方千米,印度人口密度高于中国,故A错;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为3,而2009年美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为5,故B错;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为19.5%,与美国的最接近,故C错;20002010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6%,为四个国家中最低,故选D。(2015福州期末)读我国某城市2013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12题。年龄(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5.1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3.8437.1011.

21、634.011.78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是()A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C以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D与该市原有人口的年龄构成相似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的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解析:第1题,该市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其中女性又多于男性人口;老年人口比重很低,明显年轻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第2题,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但加剧了当地就业的紧张局面;儿童和老年人口的迁入,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人口增加,该市基础设施承担人口增加,承受压力增大。答案:1.C2.

22、D台州市玉环县位于中国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介于宁波、温州两开放城市之间。改革开放以来一跃成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下图示意玉环县流入人口构成图,读图,完成34题。3玉环县流入人口结构()A来源广泛,全国分布比较均匀B男女性别比例基本协调,整体文化素质较高C表明人口流出地区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机率高D表明人口流出地区学龄人口留守中学生比例高4玉环县流入人口结构的影响有()A性别结构、学龄人口构成比例,降低了流入人口稳定性B青壮年比例高,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和长远发展C人口年龄构成基本没有改变D提高基础设施使用率但降低环境人口容量解析:第3题,来源广泛,相对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男女比例严

23、重失调,整体文化素质偏低;1822岁比例高,表明四川、湖北、贵州、安徽等人口流出地区受高等教育的机率低;流动人口中学龄前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表明流动人口中年龄越小跟随父母流动的比例越大,那么中学生留守原乡的比例越大。第4题,迁入人口男女比例失调、中学生学龄人口比例低,婚姻、家庭和教育的需求得不到保障,降低了流入人口稳定性;迁入人口受教育水平以初中为主,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制约企业产业转型和长远发展;迁入人口年龄构成与该市原有人口差异大,大量人口迁入,改变玉环县人口年龄构成;迁入人口促进了玉环县经济发展,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答案:3.D4.A(2015南通模拟)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

24、意图,完成56题。52012年,该城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A2倍B4倍C6倍D8倍6该城市近三十年人口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气候暖湿,环境优美B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C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D优惠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该市总人口约为1 400万,有户籍人口为200万,得出流动人口约为1 200万,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6倍。第6题,该城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可以得出该城市近三十年人口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答案:5.C6.D一、选择题(2015山东临

25、沂一模)读“2015年2月18日铁道部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影响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交通C政治D社会2春运期间客运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是()A京广线B焦柳线C浙赣线D陇海线3春运现象反映出()A京、沪、粤等省区劳务输出量大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城市化进程过快D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大解析:第1题,我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主要是回家探亲,属于社会因素。第2题,依据图中数据,结合铁路线分布可知,京广线客运量最大,则压力最大。第3题,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存在,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答案:1.D2.A3.B(2015

26、唐山一中高三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市2012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4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流入人口中()A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B老龄人口比重较大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D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5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B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解析:第4题,通过读图可知,流入人口中男女性别比小于户籍人口的男女性别比,说明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少,即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的比重较大。第5题,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有增加了该市的就业压力、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压力;流入人口对该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影响不大。答案:4.C

27、5.D(2015哈尔滨统考)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40%左右,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6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女比例不均衡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状况C常住人口的婴儿出生率呈上升趋势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7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8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浙江省B重庆市C河南省D上海市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知迁入的人口多为2044岁,这样能缓解本地人口老龄化。第7题,从图中可知丙、丁相关性明显,丁年龄段的人口是丙年龄段的子女。第

28、8题,重庆市、河南省的人口迁出数量大于人口迁入数量,排除B、C项;浙江省人口基数大,在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所占比例达不到40%,故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上海市。答案:6.B7.C8.D(2015江苏连云港市模拟)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911题。9图示省区人口负担最轻的是()A海南B广东C四川D广西10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郊区城市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劳动力短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ABCD11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合理的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环境承载力加快对资源的开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

29、力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ABCD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广东的人口承载系数最小,因此广东人口负担最轻。第10题,读图可知,人口主要是从内地向位于东南部沿海地区的广东流动,其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广东经济发达,吸引了内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前来务工。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缓解环境人口压力的措施。提高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之一,但这不能以消耗资源为代价,可以采取提高科技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开放程度、提高人口素质等措施。答案:9.B10.D11.D二、综合题12(2015扬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

30、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统计图。材料二八大经济版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年份比重(%)地区2010年2005年东北地区6.206.95北部沿海13.2211.97大西北地区4.133.13黄河中游地区11.147.98大西南地区13.5310.98长江中下游地区11.019.71东部沿海地区19.8620.58南部沿海地区20.9128.70(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从2005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原因主

31、要有哪些?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是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南部沿

32、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13(2015北京海淀区一模)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上海外来人口来源地中人口比例增加的省区简称。(2)说明外来人口迁入对上海的影响。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读出。(2)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答案:(1)豫、鄂、鲁、湘。(2)有利方面: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利方面: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对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