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余撷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 材 悟 读处处有吾师,时时要学习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之圣人尚且如此认为,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之人呢。在师说这篇文章中,韩愈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现状,提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观点,表现了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直到今天不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吗?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韩愈师说的精髓,秉承处处有吾师,时时要学习的精神,提升和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素材运用】连孔子这样有大学问的人都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无论何人,总有自己
2、的长处,而我们就要善于发现、认识他人的长处,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正像韩愈所言:“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相信,如果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就一定会在虚心求教中获得真知!【相关话题】1.尊师重教2.博采众长3.创新学习美 文 品 读惑不从师其为惑2014年8月6日人民日报刘世玮韩愈师说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意思是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孔子对“师”也早先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了要善于向有能力的人谦恭学习的道理
3、。生活的实践,也的确是这样。人的一生或生活有师,或学习有师,或工作有师,总是有“师”伴随,总是有“师”的指引。你看,人从呱呱坠地,呀呀学语,到成人成才,父母是“师”;进入学堂求学,名符其实的“园丁”是“师”;步入社会,有了工作,同行和领导是“师”;从政当“公仆”,首先要当好“学生”,拜人民群众为“师”,才能为人民服好务;就连大到治国理政,也要有求于“师”,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可以佐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虚心从师,向有能力的人学习,是思想的引领,是行为的自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生路漫漫,需要“师”指引,需要“师”“传道授业解
4、惑也”。人们需要老师,是因为人们赋予了老师以顶尖的称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生拥有了老师是幸福的,拥有了老师可以成就人生,而不再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拥有了老师可以成就事业,而不再因平平庸庸而无为。各行各业中的“老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博采众长,用足够的“能量”助你一臂之力,就像温暖的太阳,和煦的春风,甘甜的清泉,用无私的师爱滋养着你。就像严厉的父亲,慈爱的母亲,真诚的朋友,时时眷顾和呵护着你,使你起飞有翅膀,成事有力量,有着足够的底气,在事业和生命的长河中,拨开迷雾,冲破难关,克难勇进而顺利翱翔。书是人类社会实践规律的探索和总结,除了书本这个“老师”外,人生不管何时、
5、何事、何地,都有“师”的存在,都有遇“师”的机缘,求师就要善抓师遇,要有胆识和胸襟,要放得下架子、脱得去虚伪、抹得开脸面,善于听从“师”的高见。大凡有修养、能成就宏图伟业的人,都十分注重请“师”解其“惑”,让“师”来匡正。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史上出名的明君,呈现“贞观之治”国泰民安的局面,其中之一,就是善听“师”言的结果。当时的魏征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先后陈谏200多次,无一不受到太宗的采纳。汉末的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见刘备为人谦虚诚恳又有报国之志,就尽全力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皇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确“讳疾忌师”,习惯于听好听的话
6、,习惯于爱面子,习惯于在赞扬声中飘飘然,忌讳向“师”学习,忌讳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忌讳“师”对自己的批评,听不得反对意见。听到批评的意见就心跳加快,头脑不冷静,面露愠色,或者文过饰非,或者打击报复,或者百般刁难,总是认为自己一贯正确。这种“讳疾忌师”的做法,实质上是害己害人害事业,不少走向反面典型的例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种态度与高尚品德和良好的修养,与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大相径庭,格格不入,与历史进步的潮流不符。就连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不承认自己是天生的“圣人”,何况今人更应该“吾日三省吾身”,“敏于事而慎于
7、言,就有道而正焉”。星移斗转,物换星移,岁月年轮的展延和网络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既或是相隔千里之外,哪怕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了咫尺,仿佛都能面对面地欣赏到对方心跳的韵律,让人们求“师”解惑不再难,赐予了人们求“师”更加宽广的领域和千载难逢的机遇,求“师”不再只是仅仅局限于“三人同行”。我们更应该抓住“师”从天降、“师”就在身边的大好时机,谦虚好学,博采众长,完善自我,积极进取,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事业、对家庭有益的人。尚书大禹谟如是说:“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以“满招损,谦受益”说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的哲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中有“师”,天外有天。自古已然就求“师”重道,时人更不应该背弃,更何况我们现今拥有着许许多多的益友良师在等待。【品读】惑不从师其为惑,人的一生一路有师,人生总是与师相伴,我们应该善抓师遇,及时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唯此,才是一个有着良好品行的人,才能努力胜任“天降大任于斯人”“任重而道远”,才能受益无穷而度过对社会有所贡献有意义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