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马说》.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0070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马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马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马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马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马说(七)马 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2、祗( ):只是。3、骈( )死于槽枥( )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

2、死。4、不以千里称: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5、一食:吃一顿。6、或:有时。7、食( ):通“饲”,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 ”。8、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9、且:犹,尚且。10、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11、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1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13、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14、临:面对。15、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16、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文后练习:翻译下面一段文

3、字,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附加练习1.阅读理解。(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比作千里马,把_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的愤懑之情。(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的句子是_,_。(3)段中的_、_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段中的_、_指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4)段中的食马者_,_,_,并扬言_,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_。(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2. 当今社会怎样做才能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文中说“世有伯乐,然

4、后有千里马。”伯乐和千里马二者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理由?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5.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 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答案1. (1)人才愚妄无知的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天下无马 愚妄无知(5)其真不知马也2.只要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就可以了。3.选伯乐或千里马都可以,重要的是阐明观点,理由充分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