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011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1届高三生物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1. 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 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 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D. 四幅图可排序为,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

2、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4对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含有2条染色体,则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C错误;根据四幅图所处细胞分裂的时期,可排序为,且图中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因此可能出现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

3、期。2. 下图 1 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 与B. 与C. 与D. 与【答案】C【解析】【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能发生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去。【详解】正常情况下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该是相同的,由图示分析,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染色体的颜色大部分相同,而交叉互换的部分颜色不同。根据题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

4、叉互换,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与,与 ,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3. 如图表示果蝇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图1中的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图2中HI段只有1个染色体组B. 图3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C. 图1中EF段和图2中BC段变化的原因不同D.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1中的CE段和图3中的jk段【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S期)

5、,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G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2中,AF表示有丝分裂,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减数第二次分裂。图3中曲线表示有丝分裂,其中hj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图2中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二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短暂加倍,此时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B、图3曲线表示的染色体组数有加倍现象,只能表示有丝分裂,B错误;C、图1中EF段表示初级精母细胞一分为二,图2中BC段是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C正确;D、图3只能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点睛】

6、4. 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B. 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1/4C. 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基因型是纯合的D. 控制双亲眼睛颜色基因型是杂合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的孩子有可能是褐眼,也可能是蓝眼,因此不能判断出哪一个孩子是收养的,A错误;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为1/41/2=1/8,B错误;乙是褐眼,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C错

7、误;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D正确。5. 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一对杂合的长翅果蝇交配后,繁殖出了8只果蝇,则这8只果蝇的表现型是A. 都是长翅B. 都是残翅C. 6只是长翅、2只是残翅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用A、a表示),一对杂合的长翅果蝇交配后,即Aa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3:1。但是由于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8只果蝇的表现型可能都是长翅,也可能都是残翅,还可能是6只果蝇是长翅,2只果蝇是残翅等其他情况。故

8、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判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明确在子代数目比较少的情况下,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6. 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纯种红果植株和黄果植株杂交得F1,F1再自交产生F2,淘汰F2的黄果番茄,利用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则F3中RR、Rr、rr三种基因型的比例是A. 4:4:1B. 3:2:1C. 1:2:1D. 9:3:1【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F2代中的显性个体1/3RR和2/3Rr分别自交,其中纯合子不分离,杂合子2/3Rr自交后F3=2/3(1/4RR+2/

9、4Rr+1/4rr)=2/12RR+4/12Rr+2/12rr,再加上1/3RR,所以F3代RR、Rr、rr分别是6:4:2=3:2:1,B正确,ACD错误。故选B。7. 种动物的毛色有黑色、灰色、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让该种动物的两黑色雌雄个体经过多代杂交,统计所有后代的性状表现,得到如下结果:黑色个体63只,灰色个体43只,白色个体7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黑色亲本的基因型都是AaBbB. 后代黑色个体中约有7只个体为纯合子C. 可以确定控制毛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 后代灰色和白色个体中均有杂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

10、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C、杂交后代中 黑色、灰色、白色个体的比例约为9:6:1,由此可知,两亲本的基因型一定都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C正确;B、后代黑色个体中有1/9的个体为纯合子,即约有7只个体为纯合子,B正确;D、白色个体中没有杂合子,D错误。故选D。8. 据下图能得出的结论是A. 乙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3种表现型,比例为1:2:1B. 丁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地掲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

11、孟德尔用丙YyRr自交,其子代分离比表现为9:3:3:1,这属于假说演绎的验证假说阶段D. 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答案】D【解析】【详解】A、乙个体YYRr自交后代会出现2种表现型,比例为3:1,A错误;B、甲乙图中,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丙丁中,Y(y)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能揭示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C、“孟德尔用丙的YyRr自交子代表现为9:3:3:1”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假说演绎法的验证阶段是测交实验,C错误;D、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

12、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在实验验证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D正确。故选D9. 果蝇的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卷翅和非卷翅是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后胸正常卷翅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后胸异常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非卷翅个体占1/4。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亲本雌蝇只含一种隐性基因B. 子代不会出现后胸正常非卷翅雌果蝇C. 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D. 两对基因只能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后胸正常卷翅果蝇相互交配,出现后胸异常、非卷翅,说明后胸正常对后胸异常是显性性状,卷翅对非卷翅是显性性状,子代雄果蝇中非卷翅占1/4,说明翅型位于常染

13、色体上,如果控制后胸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果蝇都是后胸正常,不会有后胸异常,由于子代出现后胸异常雌果蝇,因此控制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双亲都含有两种隐性基因,A错误,C正确;两对相对性状与性别无关,子代可能会有后胸正常非卷翅雌果蝇,B错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是不一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一对后胸正常卷翅果蝇杂交的子代中出现了后胸异常雌果蝇,雄果蝇中的非卷翅个体占1/4”这句话中获取有效信息,并通过遗传图解简写出来。10. 鸡的小腿胫骨颜色通常是浅色的,当有黑色素存在时,胫色变黑。偶然发现一只胫色为黑色的雌鸡(ZW),科硏

14、人员让这只雌鸡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都是浅色胫;再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有18只鸡黑色胫,56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B. 黑色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C. 若F1雄鸡与这只黑色雌鸡交配, 则子代中黑色胫的全为雄鸡D. F1中的雄鸡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让黑色的雌鸡(ZW)与浅色胫的雄鸡(ZZ)交配,F1都是浅色胫,说明浅色胫对黑色胫是显性性状;让F1雌雄鸡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有18只鸡黑色胫,56只鸡浅色胫,其中黑色胫全为雌鸡,即雄鸡全部为浅色胫,雌鸡一半为黑色

15、胫、一半为浅色胫,后代雌雄性表现型出现了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Z上。【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浅色胫对黑色胫是显性性状,说明黑色胫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控制色素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雄鸡为杂合子,让其与这只黑色雌鸡交配, 子代中黑色胫的有雄鸡也有雌鸡,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雄鸡为杂合子,其产生的精子一半含有黑色素基因,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关系判断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根据后代雌雄性的表现型差异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进而写出

16、亲子代的基因型并结合选项分析答题。11. 某种犬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XB表现为黑色,Xb表现为白色,XBXb表现为灰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有3种、2种B. 白色雌性个体与黑色雄性个体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黑色个体C. 灰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后代中雄性个体不可能白色D. 灰色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可能有3种颜色【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该犬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XB表现为黑色,Xb表现为白色,XBXb表现为灰色,雌犬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Xb,雄犬的基因型有XBY、XbY。【详解】A、雌性的基因型有XBX

17、B、XBXb、XbXb共3种,而雄性的基因型有XBY、XbY共2种,A正确;B、白色雌性个体(XbXb)与黑色雄性个体(XBY)杂交,子代雌性全为灰色(XBXb),雄性全为白色(XbY),B正确;C、灰色个体(XBXb)与黑色个体(XBY)杂交,后代中雄性个体可能为白色XbY,C错误;D、灰色个体(XBXb)与白色个体(Xb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XBXb(灰色)、XbXb(白色)、XBY(黑色)、XbY(白色),有3种颜色,D正确。故选C。12. 下图为人类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此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B. 若6患病,此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18、若此病为隐性病,则图中所有正常个体均为杂合子D. 若此病为显性病,则2的细胞中最少含有1个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患者有男性也有女性,故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2是一个男性患者,但是其母亲2和其女儿2正常,排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4是一个女性患者,其儿子6正常,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可能为隐性也可能为显性。【详解】A、由系谱图分析:2是一个男性患者,但是其母亲2和其女儿2正常,排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4是一个女性患者,其儿子6正常,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故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病,A正确;B、若6患病,则表现出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均患病的特点,所以此

19、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C、若此病为隐性病,1患病,2正常,但是其后代有患病的2和4,则2为杂合子,3正常也为杂合子,以此类推可知,代中的正常个体也都是杂合子,C正确;D、若此病为显性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正常,为隐性纯合子,不含致病基因,D错误。故选D。13. 噬藻体是侵染蓝藻的DNA病毒,其增殖过程与噬菌体类似。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标记噬藻体;噬藻体与蓝藻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或32P中的蓝藻,以及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蓝藻B. 标记噬藻体时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蓝藻,再用此蓝藻培

20、养噬藻体C. 侵染蓝藻的噬藻体利用自身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藻体D. 步骤可让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开,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别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答案】C【解析】【分析】1.由于噬藻体和T2噬菌体类似,所以只要分析清楚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就可以分析清楚噬藻体的增殖及子代情况,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

21、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详解】A、实验开始前需要标记噬藻体,标记方法就是先用35S或32P的标记蓝藻,然后再用噬藻体侵染,然后用标记的噬藻体侵染不含35S也不含32P的蓝藻,A正确;B、噬藻体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要培养32P标记的的噬藻体,必须先用含32P培养

22、基培养蓝藻,再用此蓝藻培养噬藻体,B正确;C、侵染蓝藻的噬藻体利用蓝藻体内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藻体,C错误;D、步骤是搅拌、离心,目的是让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开,使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别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噬藻体体侵染蓝藻实验,对于该实验学生要将噬藻体和教材给出的噬菌体进行迁移比较,理解噬菌体的侵染实验。14.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B. 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

23、. 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D. 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答案】B【解析】【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英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

24、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A错误;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他们的作用,B正确;C、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均设置了对照,C错误;D、两个实验过程中未发现有基因突变,所以没有诱发DNA突变,D错误。故选B。15. 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上有x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m个。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28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

25、程至少需要64(x-m)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模板和酶等C. 只含31P与含32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63:1D. 该DNA分子含有3(x-2m/2)+2m个氢键【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噬菌体DNA上有x个碱基对,腺嘌呤(A)有m个,所以T=A=m个,G=C=(2x-2m)/2=x-m个。【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28个子代噬菌体,相当于新合成了127个D

26、NA分子,因此该过程至少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127(x-m)=127(x-m),A错误;B、噬菌体增殖需要的模板是由其自身提供的,B错误;C、由于半保留复制,所以在释放出的128个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1P与含32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63:1,C正确;D、该DNA分子含有的氢键数=2m+3(x-m)=3x-m,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DNA的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及DNA复制的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够根据题干信息计算DNA分子中各种碱基的数量,进而计算出复制需要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16. 下图为DNA片段1经过诱变处理后获得DNA片段2,而后DNA片段2经过复制得

27、到DNA片段3的示意图(除图中变异位点外不考虑其它位点的变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DNA片段3中同一条链上相邻碱基A与T通过两个氢键连接B. 理论上DNA片段3的结构比DNA片段1的结构更稳定C. DNA片段2至少需要经过3次复制才能获得DNA片段3D. DNA片段2复制n次后,可获得2n-1个DNA片段1【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在DNA片段3中同一条链

28、上相邻碱基A与T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B、DNA双链中,A与T之间通过两个氢键相连,G与C之间通过三个氢键相连,因此理论上DNA片段1的结构比DNA片段3的结构更稳定,B错误;C、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DNA片段2至少经过两次复制才能获得DNA片段3,C错误;D、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DNA片段2复制n次后,可获得2n-1个DNA片段1,D正确。故选D。17. 人的线粒体DNA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并在线粒体中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线粒体DNA复制时需要以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B. 线粒体DNA进行转录时需要DNA聚合酶的

29、参与C. 线粒体中存在识别并能转运特定氨基酸的tRNAD. 线粒体DNA发生突变后可通过父亲遗传给后代【答案】C【解析】【详解】线粒体DNA复制时需要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A错误;线粒体DNA进行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B错误;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能进行DNA复制和基因表达,因此含有识别并能转运特定氨基酸的tRNA,C正确;线粒体DNA发生突变后可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具有母系遗传特点,D错误。18. Q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RNA。下列叙述正

30、确的是A. Q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B. Q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C. 一条Q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D. Q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Q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可以翻译出相关的蛋白质,可以进行RNA复制。【详解】A、RNA复制过程为RNA互补RNARNA,该过程不涉及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A错误;B、RNA复制过程中,模板RNA与互补RNA之间会形成双链,B正确;C、依图示,一条QPRNA能翻译出多条肽链,C错误;D、依题干信息,QPRNA先翻译出复制酶,然后在复制酶催化下进行自身的复制,D错误。故选B

31、。【点睛】Q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进行RNA复制,不能进行逆转录过程。19. 如图表示RNA病毒M、N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所需的酶相同B. 过程、产物的碱基序列相同C. 病毒M的遗传信息还能从DNA流向RNAD. 病毒N遗传信息不能从RNA流向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RNA病毒M、N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其中表示逆转录过程,表示DNA的合成过程,为RNA的合成过程。【详解】A、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为DNA的合成过程,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A错误;B、过程、产物的碱基序列互补,不相同,B错误;C、从图中看出病毒

32、M先形成DNA,然后再由DNA形成RNA,因此还能从DNA流向RNA,C正确;D、病毒N的遗传信息也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因此也能从RNA流向蛋白质,D错误。故选C。20. 二倍体水毛茛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常情况下,q1和q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B. 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测到q2的长度较q1短C. 突变后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未发生改变D. 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等,生物性状是由蛋白质决定的,而蛋白质由基因决定,一种蛋白质可以由几种

33、碱基对决定,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详解】A、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正常情况下, q1和q2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A错误;B、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正确;C、基因突变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没有影响,C正确;D、如果突变后产生的是隐性基因,或基因突变发生在叶片或根细胞中,则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A。21. 水稻核基因 hw(t)表达的蛋白参与光合作用,该基因发生了单碱基替换,导致表达的蛋白减少 251 个氨基酸。已知突变使 mRNA发生改变的碱基在下图所示区域内 (终止密码: UAA、UAG 或 UGA)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中数字表示 mRNA中从起始密码开始算起的碱基序号)A. hw(t)基因编码的蛋白通过被动运输进入叶绿体B. 碱基替换只可能发生在第 257号核苷酸位置C. 突变后参与基因转录的嘌呤核苷酸比例降低D. 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共含有 336 个氨基酸【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可根据所学知识诸葛分析判断。【详解】hw(t)基因编码的蛋白(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叶绿体,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单碱基替换导致表达的蛋白减少了251个氨基酸,则替换导致终止密码提前,则所在图示区域可得到此结果的碱基包括第 257、258号核苷酸位置,替换后分别使对应密

35、码子变为UAG、UGA,B错误;突变后只影响蛋白质的翻译,不会影响参与基因转录的嘌呤核苷酸比例,C错误;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共含有 336 个氨基酸,D正确。故选:D。22.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基因也能复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它们是一一对应关系基因在DNA双链上成对存在它的化学结构很稳定,不会发生变化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

36、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正确;基因为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也能复制,正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它们不是一一对应关系,错误;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基因为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为双链结构,错误;它的化学结构很稳定,但也会发生变化,错误。综上分析,正确,故选D。23. 人细胞核中的基因RT能指导合成反义RNA,该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过程I和所进行的场所和所需原料都不同B. 细胞中各基因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不影

37、响彼此的功能C. 反义RNA与mRNA结合形成的双链中存在三种碱基对D. 反义RNA与mRNA形成杂交分子,抑制了抑癌基因转录【答案】A【解析】图中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所需原料为核糖核苷酸。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所需原料是氨基酸,故A项正确;据图可知,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而反义RNA是由基因RT能指导合成,这也说明基因RT可以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故B、D项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反义RNA与mRNA结合形成的双链中存在四种碱基对,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等相关知识,是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

38、的较好选择。据图分析,表示转录,表示翻译,RT基因转录的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24. 物理学和化学方法可用于生物学的研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沃森和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并推算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B. 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技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 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和离心技术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答案】A【解析】【分析】1、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观察子代的放射线情况,从而证明了DN

39、A是遗传物质。2、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富兰克林提供的X射线衍射图,推算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A错误;B、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离心技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和离心技术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A。25. 某女娄菜种群中,宽叶和窄叶性状是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但窄叶性状仅存在于雄株中,现有三个杂交实验如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杂交组合父本母本F1表现型及比例1宽叶宽叶宽叶雌株宽

40、叶雄株窄叶雄株=2112窄叶宽叶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3窄叶宽叶全为宽叶雄株A. 基因B和b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可能不同B. 无窄叶雌株的原因是XbXb导致个体致死C. 将组合1的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占1/6D. 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答案】B【解析】【详解】A基因B和b是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可能不同,A正确;B无窄叶雌株的原因可能是Xb花粉不育,B错误;C根据组合1子代的表现型宽叶雄株窄叶雄株=1:1,可知亲本雄性宽叶基因型为XBY,雌性宽叶基因型为XBXb,F1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产生的雌配子3/4XB、1/4X

41、b,F1产生的雄配子1/4XB、1/4Xb、1/2Y,其中Xb花粉不育,故可育的雄配子为1/3XB、2/3Y,F1自由交配,F2中窄叶XbY=1/42/3=1/6,C正确;D由于Xb花粉不育,故正常情况下,该种群B基因频率会升高,D正确;答案选B。26. 抗生素P能有效抑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原因是具有与tRNA结构中“结合氨基酸部位”类似的结构。在进行试管内翻译时,将足量抗生素P加到反应试管内,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A. 试管内翻译的最终产物为不完整蛋白质B. 携带氨基酸的tRNA无法与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 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D. 抗生素P与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结合【答案】A【解析】

42、【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由于“抗生素P具有与tRNA结构中结合氨基酸部位类似的结构”,因此它将影响氨基酸与tRNA之间正常的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步骤。【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抗生素P会与tRNA抢氨基酸,因此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合成的蛋白质不完整,A正确;由题意可知,该抗生素不会影响tRNA与mRNA中的位点结合,B错误;抗生素P并不影响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C错误;抗生素P不能与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结合,D错误,故选A项。【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翻译过程进行有关判断,着重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27. 下列关于DNA分子的计算

43、,正确的是A. 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中,DNA分子的(A+T)/(G+C)的值一般相同B. 不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DNA分子的(A+G)/(T+C)的值一定不同C. 若DNA 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A+G)/(T+C)=0.5D. 10对A-T碱基对和20对C-G碱基对,可构成的DNA分子种类数小于430种【答案】D【解析】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DNA分子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细胞中DNA分子的(A+T)/(G+C)的值一般不同,A错误;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不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DNA分子的(A+G)/(T+C)

44、的值一般都等于1,B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在双链DNA分子中,(A+G)/(T+C)的值在两条单链中互为倒数,因此若DNA 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A+G)/(T+C)=2,C错误;30个碱基对构成的DNA分子种类数最多430种,若已知10对A-T碱基对和20对C-G碱基对,则构成的DNA分子种类数肯定小于430种,D正确。28. 如图表示蓝藻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析题图可知是,完成此过程的场所是细胞核B. 除图中所示的两种RNA之外,RNA还包括tRNAC. 图中到的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D.

45、 能够决定氨基酸的的种类有61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图中的碱基组成可以确定链是转录模板,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A错误;B、RNA包括mRNA(图中)、tRNA(图中)和rRNA(核糖体RNA),B错误;C、图中到的过程是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C正确;D、能够决定氨基酸的是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是tRNA,能够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D错误。故选C。【点睛】29. 两只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 6 3 3 2 1 1 A. 亲本雌雄果蝇的

46、表现型和基因型都相同B. 体色和眼色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子代灰身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D. 子代灰身果蝇随机交配,后代中灰身果蝇占8/9【答案】D【解析】【分析】由表格分析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子代灰身、黑身性状子代表现型没有雌雄差异,控制灰身、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雌性没有白眼,雌雄表现型有性别差异,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设定灰身/黑身以A/a基因控制,红眼/白眼以B/b基因控制,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比,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详解】A、由分析知,亲本的表现型均为灰身红眼,基因型为AaXB

47、Xb,AaXBY,A错误;B、体色和眼色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子代灰身为1/3AA、2/3Aa,红眼雌果蝇为1/2XBXB、1/2XBXb,纯合子占:1/31/2=1/6,杂合子为5/6,C错误;D、子代灰身1/3AA,2/3Aa,产生配子概率为:A=1/3+2/31/2=2/3,a=2/31/2=1/3,黑身果蝇概率为1/31/3=1/9,灰身果蝇为1-1/9=8/9,D正确。故选D。30. 已知果蝇灰身与黄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群多代混合饲养的果蝇(雌雄果蝇均有灰身与黄身),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以确定灰身与黄身基因的显

48、隐性关系、以及该等位基因属于伴X遗传或常染色体遗传,正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A. 具有相对性状的一对雌雄果蝇杂交B. 多对灰色雌蝇黄色雄蝇(或黄色雌蝇灰色雄蝇)杂交C. 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正反交各一对)D. 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正反交各多对)【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以及实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解题时要掌握结合杂交遗传实验分析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判断一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1)用灰色蝇与黄色蝇进行多组杂交实验,若子代中只出现灰色个体,可说明果蝇灰身对黄身为显性性状。(2)要确定控

49、制灰身与黄身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常用的方法是正交和反交法,即取多对灰色雌蝇、雄蝇与黄色雄蝇、雌蝇进行正交和反交,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选D。【点睛】二、不定项选择题31. 最新研究发现白癜风致病根源与人体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减小或丧失有关,当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中某些碱基改变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A,下表显示酶A与酪氨酸酶相比,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比较指标患者白癜风面积30%20%10%5%酶A氨基酸数目/酪氨酸酶氨基酸数目111109A. 中碱基的改变是染色体结

50、构变异导致的B. 中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对应的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也不会改变C. 使tRNA种类增多,使tRNA数量减少,中tRNA的数量没有变化D. 可能导致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答案】AB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进而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碱基对替换往往引起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变化,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往往弓|起多个密码子的变化。【详解】A、中碱基的改变,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

51、、中酶A的氨基酸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种类发生变化,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转录细胞的mR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错误;C、基因突变会引起mRNA上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但不改变tRNA的种类数,C错误;D、由表格信息可知,基因突变导致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改变,因此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了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D正确。故选ABC。32. 20世纪50年代初,查哥夫对多种生物DNA做了碱基定量分析,发现(A+T)/(C+G)的比值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不能得出的结论是()DNA来源大肠杆菌小麦鼠猪肝猪胸腺猪脾(A+T)/(C+G)101121121143

52、143143A. 猪的DNA结构比大肠杆菌DNA结构更稳定一些B. 小麦和鼠的DNA分子数相同C. 小麦DNA数量比猪DNA数量少D. 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答案】ABC【解析】【分析】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C和G之间有3个氢键,而A和T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C和G所占的比例越高,其稳定性越高。【详解】A、C和G所占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的稳定性就越高,根据表中数据DNA可知,

53、大肠杆菌的DNA结构比猪DNA结构更稳定一些,A正确;B、小麦和鼠中(A+T)/(C+G)的比值相等,但两者的DNA分子数目不一定相同,B正确;C、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得知小麦DNA分子数与猪的DNA分子数,C正确;D、根据表中猪肝和猪脾中(A+T)/(C+G)的比值相等可知,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D错误。故选ABC。33. 如图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独立遗传,若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若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3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2C. 控制甲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

54、体上D. 若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15【答案】ABC【解析】【分析】1、假设基因A、a控制甲病,基因B、b控制乙病;2、乙病遗传方式:分析系谱图:由-2和-3不患病而其儿子-2患乙病,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不会在Y染色体上;3、甲病遗传方式:由-1和-2不患病,其儿子-1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 又由-4患甲病,-3正常,可知甲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2和-3不患病而其儿子-2患乙病,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不会在Y染色体上,A错误;B、若

55、-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的X染色体来自-2,且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因-2的两条X染色体中有一条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且这条染色体来自-2,另一条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来自-1,所以-3的X染色体来自-1,B错误;C、由-1和-2不患病,其儿子-1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4患甲病, -3正常,可知甲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D、若-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由控制甲乙两病的基因独立遗传可知,甲乙两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由题意分析可知-2基因型为AABb、 AaBb,概率分别是1/3、2/3,-3基因

56、型为AaBb,-1为正常女性,基因型为A _B_,产生该基因型的概率为(1/3+2/33/4)3/45/8,-2和-3的后代中不携带致病基因AABB的概率为(1/31/2+2/31/4)1/4=1/12,所以-1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1/125/8=2/15,D正确。故选ABC。34. 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E2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了它的等位基因E1,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基因E2形成E1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B. 基因E2突变形成E1,该变化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导致的C. 基因E2形成E1时,一定会使代

57、谢加快,细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实更加香甜D. 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该种群基因库中基因E2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答案】AB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原因:(1)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2)内因: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的改变等;3.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利少害多性;4.意义:(1)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2) 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详解】A、基因E2形成E1时,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但其上的遗传信息会发生改变,A错误;B、基因E2突变形成

58、E1,该变化是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B错误;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基因E2形成E1时,不一定会使代谢加快,细胞中含糖量增加,采摘的果实更加香甜,C错误;D、由于该基因突变为其等位基因,故该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ABC。35. 某种动物的毛色有黑色、灰色、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让该种动物的两黑色雌雄个体经过多代杂交,统计所有后代的性状表现,得到如下结果:黑色个体63只,灰色个体43只,白色个体7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黑色亲本的基因型都是AaBbB. 后代黑色个体中约有7只个体为纯合子C. 可以确定控制毛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5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 后代灰色和白色个体中均有杂合子【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两黑色雌雄个体经过多代杂交,后代中黑色个体63只,灰色个体43只、白色个体7只,比例大约为961,是9331的变形,以判断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亲本黑色都是双显性杂合子,黑色必须同时含有AB基因,灰色只要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或B),而aabb表现为白色。【详解】A、由于子代出现961,是9331的变形,所以两黑色亲本的基因型都是AaBb,A正确B、后代黑色个体中纯合子AABB的数目为631/9=7只纯合子,B正确;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毛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

60、确;D、后代灰色个体中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而白色个体aabb全部是纯合子,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36. 如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回答:(1)图1中,细胞经图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有_。(2)图1中细胞的名称是_,细胞中有_个核DNA,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细胞是_(填序号)。(3)图2中,CD段可表示_期,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段,细胞有_个染色体组,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2中_段。(4)图2中出现GH段的原因是_。【答案】 (1). AB和ab(AB、AB、ab、ab) (2). 次级精母细胞 (3).

61、8 (4). (5). 有丝分裂后 (6). HI (7). 2 (8). FG (9).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2分析图形:图1:细胞表示减数分裂,由于两次细胞质的均等分裂,说明分别是精原细胞(间期)、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母细胞(减

62、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表示有丝分裂,表示有丝分裂中期,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图2: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I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详解】(1)根据图1中细胞中基因的分离图可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是AB、ab。(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细胞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可能不含X染色体;(3)图2中,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对于图2中的HI段;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图2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发生基因重

63、组;(4)图2中GH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导致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对图表进行分析与综合,最后通过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7. 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为:4高杆抗病:1高秆易感病:1矮秆抗病:4矮秆易感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的基因_(填“符合”

64、或“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2)根据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断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_。若让F1自交,其后代中杂合子占_(3)F1测交后代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原因在于_(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作答)【答案】 (1). 符合 (2). 不符合 (3).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不是1:1:1:1,说明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4). AB:Ab:aB:ab=4:1:1:4 (5). 33/55 (6).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抗病对感病为完全显现

65、,因此A_B_表现为高杆抗病,A_bb表现为高杆不抗病,aaB_表现为矮杆抗病,aabb表现为矮杆不抗病,纯合高杆抗病的基因型是AABB,矮杆易感病的基因型是aabb,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用子一代进行测交实验,后代的比例是4:1:1:4,不是1:1: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由题干分析可知,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杂交子一代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是1:1:1:1,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测交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ab,测交后代

66、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4:1:1:4,因此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4:1:1:4;让子一代自交,纯合子的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4/104/102+1/101/102=17/50,杂合子的比例是1-17/50=33/50。(3)由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基因型为四种类型的配子,其中Ab和aB是重组类型的配子,结果是测交后代出现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的重组类型。38. RNA

67、病毒分为单链RNA和双链RNA,其中病毒RNA合成mRNA的方式可表示如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正链RNA(RNA)病毒,RNA进入寄主细胞,就直接作为mRNA,翻译出所编码的蛋白质,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_。该病毒重新合成RNA的过程可用图中_(填图中数字)过程表示。(2)流感病毒含负链RNA单链(RNA),进入寄主后不能直接作为mRNA,而是先以负链RNA为模板合成_,再以这个新合成的RNA作为mRNA翻译出相关的蛋白质,并且可以以_为模板从而合成更多的负链RNA,负链RNA与蛋白质组装成新的子代病毒。(3)HIV是逆转录RNA单链病毒,其中逆转录过程可用图中_表示,

68、此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在_酶的作用下合成_,此过程所需原料为_。若病毒RNA某片段碱基序列为AACCGU,则经此过程形成的产物对应片段中含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个,含嘌呤碱基_个。【答案】 (1). 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2). (3). 与负链RNA互补的RNA (4). 正链RNA(或“产生的互补RNA” ) (5). (6). 逆转录 (7). DNA (8). 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9). 3 (10). 6【解析】【分析】1.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2.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

69、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3.DNA分子复制过程解旋酶解开DNA分子的两条链,以两条链同时为模板复制;转录过程RNA聚合酶解开DNA的双链,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4.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详解】(1)脊髓灰质炎病毒只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独立的代谢能力,因此合成蛋白质时应以它的正链RNA为

70、模板,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其中RNA重新合成+RNA的过程如图中的过程所示;(2)负链RNA进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据图分析可知,应首先以负链RNA为模板合成出正链RNA;此外,以正链RNA为模板再合成更多的负链RNA作为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与翻译出的有关蛋白质组装成新的子代病毒;(3)HIV 的遗传物质RNA经逆转录过程可以产生双链DNA,因此包括图中的过程;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以RNA为模板逆转录产生DNA,而合成DNA,需要相应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根据病毒RNA某片段碱基序列AACCGU,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推断产物DNA的碱基比例;RNA某片段含C与G共3个,则逆转录产生的DNA中C与G共6个,则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3个;由于单链RNA有6个碱基,3个嘌呤,则产生的DNA有12个碱基,含嘌呤碱基总数为6个。【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相关知识,能够根据每一个过程和子代的种类判断各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解答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