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限时测试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显宦(hun) 屏息(bn) 精悍(hn) 迥乎不同(jin)B莅校(wi) 步履(l) 谦逊(xn) 博闻强识(sh)C箜篌(kn hu) 弥漫(m) 酣畅(hn) 叱咤风云(zh)D沾襟(jn) 蓟北(j) 激亢(kn) 涕泗交流(t s)2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神潇洒莘莘学子炉火纯清B义无返顾 崭露头角 左右顾盼C大汗淋漓 雷厉风行 源远流长D壮极愉快 鸦雀无声 黄沙弥漫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
2、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B古人在清明到郊外踏青的同时,往往还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例如踢球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们的喜爱。C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D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B高科技楼上大教室里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C温总理在各种场合,经常会脱稿讲话,而且喜欢旁征博引,这是由于他长期以来注重学习、注意积累的结
3、果。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B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C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D为及时征求和收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省“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省统计局日前在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社会调查活动。 二、课内语段阅
4、读。(12分)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
5、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
6、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6本文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2分) 7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找出文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4分) 8梁任公讲演时有什么特点?试从声音、内容、表情等方面分析。(4分) 9试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梁任公的
7、特点。(2分) 三、课外语段阅读。(13分)回忆老舍梁实秋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他身体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着苍老。他写作的态度十分谨严,一天七百字不是随便写出来的。他后来自己说:“什么字都要想好久。”他的楼下住着老向一家,但是他们彼此往来并不太繁。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很孤独
8、。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现在不是谜了。他死得惨。他的父亲也死得惨。胡絜青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他父亲死在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是舅舅家的二哥回来报的信,这个二哥也是旗兵他败下阵来,路过那家粮店,进去找点水喝,正巧遇见了老舍的父亲。攻打正阳门的八国联军的烧夷弹把父亲身上的火药打燃,全身被烧肿,他自己爬到这个粮店等死。二哥看见他的时候,他已不能说话,遍身焦黑,只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后来父亲的小小衣冠冢中埋葬的就是这双袜子。这时老舍不足两岁。这段悲惨的家史是天然的小说题材,在老舍的一生中,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的记忆里,勾起他的无限辛酸和义愤。老舍父子都是惨死
9、,一死于八国联军,一死于四人帮的爪牙。前者以旗兵身份战死于敌军炮火之下,犹可说也,老舍一介文人,竟也死于邪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毒箭之下,真是惨事。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个小湖的水里,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他的思想倾向一向是个人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主义,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何况他也因恪于形势而写出不少的歌功颂德的文章,从任何方面讲,他也不应该有他那样的结局。然而,不应该发生的事居然发生了。老舍最后一部小说是正红旗下。一九八年六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四二页
10、,九万七千字。这部小说作于一九六一年底和一九六二年。据胡絜青的代序说,这部小说的遭遇很惨,经过也很曲折。小说以写满人为主,而且是清朝末年的满人,并且是以义和团那个时代的骚动为背景。所以在体裁上当然与所谓“现代体裁”不同。老舍所以敢动笔写这一部早就想写的小说,是因为他以为他已获得允许可以“在一定的大前提之下自由选择体裁”,但是他想错了。一九六二年下半年,起了一阵“现代文字狱妖风”,株连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谁愿意莫名其妙地因写小说而被戴上反党的大帽子呢?”“这些文艺政策上的不正常现象就构成了正红旗下既没写完,又没发表的原因。”(节选自槐园梦忆)10请简要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和作用。(4分) 11
11、作者写“老舍之死”,为何连带写了“他的父亲也死得惨”?(4分) 1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画波浪线部分提到的“任何方面”,具体涉及哪几个方面?(5分) 参考答案:1.B解析:B项中“莅”应读“l”;“识”应读“zh”。2C解析:A项,“清”应为“青”;B项,“返”应为“反”;D项,“壮”应为“状”。3C解析:A项应该去掉冒号;B项顿号应该改为逗号,因为一用“呀”,就表示是一个简单的语句了;D项引号内的逗号应该放在引号的外面。4D解析:“见微知著”指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该句望文生义。5D解析:A项前后不照应,“在于”后加“能否”。B项,“早餐营养”与“提供”搭配不当。C项,“
12、那几天”与“在这时”搭配不当。6主要记叙了梁任公演讲时的音容笑貌、学者风度。7梁任公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且感染影响听众。如文中写到“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8梁任公演讲时开场独特,谦逊而又自负,声音沉着有力、宏亮而又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演讲时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9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10参考答案:回忆四十多年前老舍生活、写作的情景及其为人与性格。为下文写老舍的不幸遭遇作铺垫。解析:对该段分层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四十多年前”加以概括,不难得出答案。分析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可以从段落的位置、与上下文的关系等方面考虑,在这里,该段处于段首,由下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起铺垫的作用。11参考答案:作者写“他的父亲也死得惨”,目的是说明老舍的悲惨家史,为下文写老舍之死作铺垫,也借此来感叹老舍死得无辜,同时通过比照来揭示“四人帮”的残暴。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时既要抓住第二段文字了解老舍父亲惨死的情形,也要结合第四段文字理解作者如此写的用意,从对比中归纳重点。12参考答案:为人处世、思想倾向、写作态度、思想感情、政治表现。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可从第四段中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