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历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识记重点字词,了解作家作品。2 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自学指导: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任天津市文联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神鞭,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南帆本名张帆,现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同时为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帆
2、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与感悟、冲突的文学等学术著作。他写作和出版了文明七巧板、星空与植物、追问往昔等多部散文著作。(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冯骥才( ) 平庸 ( ) 纯粹 ( ) 嵌入 ( ) 载体 ( ) 了无痕迹( ) 倒行逆施( ) 黯淡无光( ) 刻骨铭心( ) 了无: 侥幸:倒行逆施:个案: 致力:3.速读课文,用课文里一问一答的句式简要说出作者为什么喜欢用日历?4. 作者对日历的态度有无发生变化?为什么
3、?合作探究: 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请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当堂训练: 整体把握课文,填写所空缺的内容。 -“日历”引出的思考 - 日历具有生命感 -总结提升: 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以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日历”引出话题,前半部分主要写翻日历时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十分快活,后半部分引出对岁月匆匆的感慨。揭示了人要充实自己的人生日历,要将生命过的有意义这样的主题。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3.培养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自学指导 1.细读课
4、文,思考作者对日历有哪些感受以及生发了关于时间、生命、人生的哪些感悟,选用课文相关语句回答,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背诵积累。(参见“词句品味积累”1)2.时间本是抽象的,谈时间、生命、人生很容易枯燥晦涩,可本文读起来却趣味横生,和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有很大关系。寻读课文,选出形象生动的语句赏析。(参见“词句品味积累”2)合作探究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当堂训练学习了本文,再读一读朱自清的匆匆,同学们对时间和生命可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请以“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为题,模仿本文借助某一事物谈谈对时间、生命的感受。 总结提升这篇文章通过这“生
5、命的页码”,把时间化为有形的实物,使人看得见,摸得着,构思巧妙,角度新奇,议论形象化,再加上关于人生、生命的智慧明快的格言式句子,使得本文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哲理感悟,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匆匆 作者: 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
6、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